浙江省臨海市農業農村局(317000) 李曉敏
浙江省臨海市尤溪鎮下漲村地處素有“華東第一漂流”之美譽的江南大峽谷探險漂流終點。全村共有382戶1 030 人,耕地345 畝(1 畝=667平方米,下同),林地7 457 畝,其中生態林953 畝、毛竹11 915畝、果園749 畝,是多山少地、旅游資源豐富的山區村。前些年,下漲村抓住尤溪鎮開發江南大峽谷景區、發展鄉村休閑旅游業的契機,發動群眾開農家樂、辦民宿,充分釋放生態一體化魅力,讓昔日貧窮落后的小山村蝶變成產業興、村貌美、農民富的幸福園。
(1)勇于借力,繪就生態致富新藍圖 作為臺州文旅探索發展鄉村旅游“共富八景”之一,下漲村立足綠色生態資源優勢,不斷探索完善集體產業開發提升模式。村集體成立春谷旅游發展公司,實行統一宣傳營銷、統一接待登記、統一客源分配、統一業務培訓、統一服務標準、統一收費結賬的“六統一”管理模式。在品牌建設、營銷推廣、服務質量、環境打造等多方面進行資源共享,公司與農戶相互合作,保持家庭型鄉村旅游經營開發的統一性和整體性,以此避免惡性競爭,做大做強春谷旅游品牌。公司成立以來,積極推進峽谷沿線多點建設,打造出一條集山水風光、旅游度假、休閑養生于一體的精品旅游路線,入選“浙里田園”休閑農業與鄉村旅游精品線路。
(2)善于整合,做足文旅融合新文章 以農為媒,聚勢興業,推動農文旅體深度融合發展。下漲村充分發揮山區農業獨特優勢,發展小而精、小而特農產品產業鏈,推出農產品IP“尤伯一家”,統一包裝設計出售山里米酒、番薯慶糕、筍干野菜等特色農副產品,為游客提供別致的文創“伴手禮”;
融入本地傳統文化,結合番薯慶糕、灰青糕等當地特色美食,舉辦鄉村文化旅游節、豐收美食節等節慶活動;
聯合沿線村落孵化山谷有聲音樂會等現代節慶、自行車爬坡賽等活動;
探索“學院+山村”模式,推動臺州學院與竹家山民宿共建研學基地,借學院資源助力村民致富。
(3)敢于創新,刷新基礎設施新面貌 結合新農村建設,持續改善“硬件”服務水平,建設游客接待中心、游步道、文化長廊和廣場等,開展美麗河道整治,對停車場和全村住房外立面進行改造,開展人居環境品質晉級賽活動,提升全村環境面貌。以數字化改革為抓手,持續提升“軟件”服務水平,借力“詩畫尤溪”智慧旅游系統,做到景區全連通、網絡全覆蓋、數據全匯聚、景點全監控、管理全方位;
充分利用新媒體,開通“下漲旅游”微信公眾號、尤溪嘻嘻k 視頻號等,不定期推送下漲旅游最新資訊,發布鄉村旅游消費券等,有效吸引了游客,促進了下漲旅游。
(1)聯動發展相關產業 旅游業作為經濟發展的增長點,產業鏈涉及多個方面,下漲村發揮了旅游經濟“興一業、旺百業”的帶動作用,逐漸發展成為“吃住行游購娛”為一體的鄉村旅游目的地,游客不僅可以領略“吃農家菜、住農家屋、享農家樂”,還可以感受踩水車、磨豆腐、搗年糕等當地民俗文化。全村興辦農家樂10 余家,民宿22 家,床位近500 張,每年吸引約30萬名游客前來“打卡”,收入近1 000萬元。
(2)就地轉移剩余勞動力 發展鄉村產業實現共同富裕最直接最顯著的成果就是創造就業機會,促進勞動力就地轉移,有效改善民生。目前下漲村村民辦農家樂、做旅游服務、土特產銷售、釀酒等,不再僅依靠種地打工謀生,形成了自身的供需產業鏈,吸引了大批外出務工人員回鄉就業、創業,帶動就業3 000余人。
(3)助力提升村莊文明 通過江南大峽谷沿線村莊整治,“清潔家園”“新農村建設”“美麗鄉村”等專項行動,下漲村村居環境不斷提升,并帶動周邊群眾的環境衛生、生活習慣、思想觀念、精神面貌的改變,賭博吵架等現象大大減少,促進了農村精神文明建設,收獲全國文明村、國家3A 級旅游景區村、國家首批鄉村旅游“千千萬萬”品牌村等榮譽。
(1)共富后勁不足 村內產業較為單一,多數僅限于“吃”“住”,對于鄉村文化、傳統民俗等資源的開發還不夠;
部分產業項目的建設沒有關注可持續發展問題,缺乏自身特色,帶富效果不明顯;
村內一二三產業的融合發展欠缺,吃住游購等核心要素間沒有形成良好的產業鏈,系統性、集成化的發展模式欠缺。
(2)人才極度缺乏 村內產業經營者多為當地農民,年齡普遍較大,觀念落后,文化水平不高,導致其接受新事物、學習新知識的能力不足,部分村民仍存有“等靠要”思想,等待政策支持坐享其成。
(3)基礎設施欠完善 通往下漲村僅一條主道路,周末、節假日易發生交通擁堵;
村內除一家森林度假酒店外,其余民宿皆是中低端;
民宿設施已趨于破舊、老化;
村內智慧旅游系統欠完善。
(1)精準滴灌共富洼地 緊盯“新產品、新業態、新動力”重點問題,不斷增強鄉村產業的吸引力影響力凝聚力。一是開發鄉村產業新產品。依托當地獨特的自然、人文資源優勢,豐富游客體驗、創新個性化旅游服務,充分挖掘歷史及民俗文化,在硬件設施、基本服務等方面體現地方特色。二是探索鄉村產業新業態。以民宿、餐飲等為基點帶動休閑娛樂、農作體驗、文化創意、健康養老、生態農業等服務產業,打造農旅融合新業態,創造新的增長點。三是激發內生發展新動力。激發村民從以往提供服務的“終端環節”轉變為與開發產業發展休戚與共的“全程參與”,讓其真正通過勤勞奮斗來提升自身生活水平,最終實現共同富裕。
(2)大力引育產業人才 一是加強人才引進力度。探索完善支持機制、提供優質基礎服務等硬件保障,重點引進一批深諳文化創意的精英型投資者、文藝青年、鄉賢等參與鄉村產業建設和經營。二是延伸本地人才培養廣度。運用共富研習所、共富學院等載體,引進高校師資力量,助力兩委班子、黨員干部等鄉村骨干長見識、強本領;
發揮鄉村骨干的“領頭雁”作用,形成“傳幫帶”長效機制。三是拓展高校合作深度。完善鄉村專業化人才激勵機制建設,出臺符合本土鄉情的專業化人才激勵政策;
拓展定制培訓、學生實習等多種形式的合作模式,不斷深化與高校的合作,加快搭建吸納人才的快速通道。
(3)提升基礎設施 一是基礎設施系統化。加大基礎設施建設,拓寬主道路,開發支道路,建設停車場,開通景區公交專線,完善通信、通電、通水等相關配套設施。加快旅游集散中心建設,在重點區域設置具有咨詢、接待、租車、預訂等功能的綜合性旅游服務中心,為游客提供全方位服務。二是民宿產業精品化。引進專業營運管理團隊,盤活閑置農房,打造高端精品民宿,促進民宿提檔升級。三是旅游體驗智慧化。完善在線預訂、分時段預約游覽等服務。引導開發VR、4D 等數字化體驗產品,普及景區電子地圖、語音導覽等智慧化服務,開發云游覽、云文創等產品,提升旅游體驗。
猜你喜歡共富民宿旅游“蕭濱一體化”:打造區域協作共富升級版杭州(2023年3期)2023-04-03以更強合力奮進共同富裕之路余杭發布“余上富美”共富工坊扶持政策杭州(2022年22期)2023-01-13一圖讀懂黨建引領“共富工坊”建設非公有制企業黨建(2022年8期)2022-09-27孿生院子民宿現代裝飾(2022年2期)2022-05-23凝聚共富力量 譜寫發展新篇浙江人大(2022年4期)2022-04-28選擇民宿出行的你,真的了解“它”嗎?遵義(2018年20期)2018-10-19你是民宿達人嗎瞭望東方周刊(2017年23期)2017-06-28旅游今古傳奇·故事版(2016年24期)2017-02-07出國旅游的42個表達海外英語(2013年8期)2013-11-22戶外旅游十件貼身帶人生與伴侶·共同關注(2009年18期)2009-08-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