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俱杯规则-虎牙直播-比利亚vs西班牙人-德国杯|www.cnyhmy.com

腸造口術后并發癥的觀察與護理

時間:2022-10-23 08:15:03 來源:網友投稿

摘要:目的 探討腸造口術后并發癥發生的原因以及防治措施。方法 回顧性分析10例腸造口術后出現并發癥患者的臨床資料,對其進行總結原因,結合國外的先進技術,制訂防治措施。結果 2例患者術后10w出現造口狹窄,4例患者出院2w隨訪發現造口周圍皮膚炎,3例患者術后3d出現造口黏膜水腫,1例患者術后2d出現造瘺口滲血,通過細心的治療和護理以上患者均治愈出院。結論 我院引進國外的先進技術,結合臨床經驗,將腸造口術后并發癥的發生率降至最低,積極有效的治療并發癥,為患者解除痛苦,提高其生活質量。

關鍵詞:腸造口;并發癥;護理

腸造口術是外科最常施行的手術之一,往往是挽救、延續患者生命和改善生活質量的重要手段。我院結直腸肛門外科2013年~2014年共實施造瘺術271例,其中出現并發癥10例,經過我們的精心治療和護理,取得良好效果,現將并發癥發生原因及防治措施總結如下。

1并發癥護理

1.1腸造口滲血 腸造口滲血通常在術后48 h內發生,多因腸黏膜血運較豐富,受硬物或摩擦等刺激易引起滲血。防治措施:本組患者出現造瘺口滲血5例,經過使用1∶1 000腎上腺素浸潤的藥棉濕敷在造口腸管,即達到了很好的止血效果。清潔造口時,應使用鹽水棉球擦拭,動作要輕柔,避免用粗糙的紙巾。

1.2腸造口水腫 由于靜脈或淋巴回流受阻,手術初期血清蛋白低下、腸管狹窄引起。防治措施:輕型水腫手術后自然恢復。未恢復者應根據病因采取有效治療方法,如補充血清蛋白,緩解腸管狹窄,造口袋選用直徑較大的造口底盤,造口袋裁剪適合。本組患者出現3例造口水腫,均用10%的高滲鹽水或硫酸鎂濕敷2~3次,水腫消除。術后給予造口護膚粉外用,防止造瘺口炎性反應引起水腫。

1.3腸造口狹窄 造口周邊愈合不良,血液回流不良,造口黏膜皮膚縫線感染,筋膜或皮膚瘢痕組織收縮,克隆病復發,腫瘤壓迫腸管,局部缺血和外露的結腸漿膜因受糞便等刺激引起漿膜炎,產生肉芽組織增生,繼之發生瘢痕收縮與皮膚切緣共同形成環行狹窄[1]。防治措施:為預防造口狹窄的發生,應定期手擴造口,術后1~2w開始指導患者及家屬用食指戴指套后,涂以石蠟油,徐徐插入造口,10 min/次,2次/w,如已發生狹窄的患者應每天擴肛,先從小指開始,一般2~3次/d,逐漸改用食指、中指,堅持3~6個月。本組患者出現造瘺口狹窄3例,其中2例經手指擴張后狹窄解除,1例因局部炎性反應引起瘢痕攣縮,采用環行切除造口部瘢痕組織,將腸管全層和皮緣用細腸線間斷縫合后治愈。

1.4腸造口感染 注意觀察,早期感染及時清洗和濕敷,加強抗炎治療,形成膿腫則早期切開引流,剔除線頭,若已形成瘺管則做瘺管切除或重做腸造口[2]。腸造口是污染性手術,術前、術中、術后應用抗生素。造口周圍用碘紡紗布條圍繞,可有效防止造口感染[3]。加強無菌觀念,術后及時清潔造口及更換肛袋,局部皮膚涂抹氧化鋅軟膏預防糞性皮炎,均可減少感染的發生[4]。

1.5腸造口回縮或內陷 術后保持造口清潔,對輕度回縮,造口邊緣的黏膜尚可見時,予換藥或行手指擴張,而對重度回縮,造口邊緣已不能見到,或已有局部腹膜刺激征者,手術重建造口[5];使用凸面底盤;減輕體重。

2并發癥預防

2.1造口周圍皮炎腸造口周圍皮炎是造口術后早期常見的并發癥之一,發生率為3.8~26.9%。表現為皮膚潮紅、充血、水腫、糜爛,甚至形成潰瘍,局部劇痛。其發生以糞便滲漏引起的刺激性皮炎居多,其次是對底盤和造口袋過敏引起,機械性損傷較少見。幫助造口者選擇適合個人的護理產品,制訂周全、完整的皮膚保護計劃,進行科學護理顯得尤為重要。

2.2造口缺血壞死造口缺血壞死是一種嚴重的早期并發癥,往往發生在術后24~72h,主要原因是血液供應不足,可能是手術中損傷腸邊緣動脈、腸造口系膜過緊、腸造口腹壁開口太小或因腸梗阻過久引起腸管水腫導致腸壁長期缺氧,術后24h內需嚴密觀察造口血液循環情況,評估造口的活力,及時向醫生報告造口缺血進展情況。勿粘貼兩件式造口袋,度量好造口的大小;造口袋底環裁剪要恰當,避免造口袋底環裁剪過小而使造口受壓而影響造口的血液循環。為促進血液循環,可用多功能微波治療儀照射造口,以增強組織的恢復再生功能。

2.3造口狹窄造口狹窄是腸造口術后最常見的并發癥之一,發生率為6.0%~15.0%,可發生在術后任何時期。多由手術時腹壁開口過緊或外置腸管漿膜層受糞便刺激產生漿膜炎、肉芽組織增生產生瘢痕引起。主要表現為糞便流出形狀變細、不成形,排便費力、腹脹等現象。外觀造口皮膚開口縮小,看不見粘膜或外觀正常,但指診時手指難以進入,腸管周圍緊縮。處理:癥狀不太嚴重者,可用手指擴張造口,注意不可再損傷造口。預防需定期擴張造口,擴瘺在術后1w開始,指導患者用示指戴指套,涂潤滑劑后緩慢插入造口,至第2指關節處,在造口內停留5~10min,1~2次/w,使造口內徑保持在2.5 cm處為宜。如擴瘺失敗則改手術治療。

2.4皮膚粘膜分離皮膚粘膜分離多發生在術后1~3w,是由于腸造口開口端腸壁粘膜部分壞死、粘膜縫線脫落、腹壓過高、傷口感染、營養不良、糖尿病或長期使用類固醇藥物導致腸造口粘膜縫線處愈合不良,使皮膚與腸造口粘膜分離形成開放性傷口。處理除加強全身支持治療外,還要注意造口粘膜分離處的護理,涂防漏膏保護,避免糞便污染。

2.5造口旁疝可發生于術后數月或數年后,輕者引起造口基底部或周圍組織鼓起,嚴重者會引起腸梗阻。輕者可使用膠帶加強支持,保持正常排便,減輕腹壓,控制體重,避免提重物;嚴重者需外科手術治療。

3飲食護理

在飲食護理上,回腸造口患者的飲食原則:多增加水分的攝入,防止脫水。食物應充分咀嚼,以幫助消化。避免進食太快,或邊進食邊講話的習慣,防止吞入過多空氣。避免一次進食太多食物,定時進食。避免高纖維的食物。觀察何種食物易產氣過多或糞臭,需要一段時間的嘗試,一旦適應,就可能會發現這些食物不會帶來問題。

參考文獻:

[1]張書信,張燕生.肛腸外科并發癥及其防治[M].北京:科學技術文獻出版社,1997:269.

[2]萬德森.腸造口的并發癥及其處理[J].實用腫瘤雜志,1998,13(4):195.

[3]萬德森,陳功,鄭美春,等.永久性乙狀結腸造口的手術方法及并發癥的防治[J].中華肛腸外科雜志,2003,6(3):154.

[4]黃金明,王立義,郭建功,等.Mile術中乙狀結腸造口并發癥的防治探析[J].中原醫刊,2004,31(4):17.

[5]黃金明,王立義,郭建功,等.Mile術中乙狀結腸造口并發癥的防治探析[J].中原醫刊,2004,31(4):17.

編輯/孫杰

推薦訪問:并發癥 術后 護理 觀察 腸造口

最新推薦
猜你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