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目的:提高急性低位腸梗阻的診治水平。方法:本組18例均行術中腸道減壓、灌洗Ⅰ期左半結腸病變切除吻合術。結果:Ⅰ期切除吻合者1例發生吻合瘺。結論:急性低位腸梗阻多為癌性梗阻,病變位于左半結腸,若能保證術中徹底的結腸減壓及灌洗,術后引流通暢及合理的圍手術期處理,Ⅰ期切除吻合是安全可靠的。
關鍵詞 結腸腫瘤 并發癥 腸梗阻 病因學
資料與方法
本組18例,其中男13例。年齡51~83歲,平均67歲。均為急診入院。術前時間2~72小時。術中發現癌性梗阻17例,左半結腸14例,直腸上段3例,乙狀結腸扭轉1例。
方法:病人入院后立即給予抗感染,胃腸減壓,維持水電解質酸堿平衡等基本處理。術中腸道灌洗方法:切除闌尾,置入胸腔硅膠引流管,開放遠端腸管,予大量鹽水沖洗,直至灌洗干凈,然后行Ⅰ期端端吻合術,回盲部引流管伸向近端回腸并固定于右下腹壁術后引流,術后20日左右拔出引流管。
結果
本組1例發生吻合口瘺,保守治療后痊愈。切口并發癥4例,其中切口感染2例、脂肪液化2例。無手術死亡,近期療效良好。
討論
預防吻合口瘺應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①重視全身情況的改善,包括糾正脫水、貧血及水電失衡,抗休克,胃腸減壓,使用足量抗菌藥物;腸道清潔;②術中應行腸減壓及結腸灌洗,確保腸道相對清潔;③保證良好的吻合技術,腸吻合應無張力,腸管切斷面供血良好。術后一旦發生吻合口瘺,若漏量較大,應禁食,全胃腸外營養,早期應用生長抑素,抑制消化液分泌,瘺口一般可在2~4周自愈,如仍未愈合,必要時可行結腸造瘺。隨著外科技術的發展以及術中灌洗結腸、腸腔內轉流管、暫時性近端結腸造口等措施,現在梗阻性左半結腸癌的處理已出現偏向一期切除和吻合術的趨勢。也有臨床研究表明,在腹膜炎存在的情況下行結腸切除吻合仍是可行的,并不增加吻合口瘺的危險性。
有學者主張選擇左半結腸癌合并腸梗阻的一部分病例,切除腫瘤后,行術中灌洗,一期吻合術。甚至認為只要無休克及腸壞死,術前、術中做好相應的處理,對大腸癌合并急性低位腸梗阻的一期切除吻合術是安全的。隨著進一步的臨床實踐,以及對影響胃腸道吻合愈合的因素的深入研究,越來越多的學者不僅將Ⅰ期根治性切除吻合作為梗阻性左半結腸癌的首選手術方式,并對術中行腸減壓后是否還必須進行清潔灌洗提出挑戰。展望未來,大腸癌致低位腸梗阻手術治療的病死率和并發癥越來越少,患者的生存率和生活質量必將會進一步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