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建設優秀的高職專業教學團隊,對于教師的專業發展和人才培養質量的提高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文章對高職專業教學團隊類型及特征進行了分析,并著重闡述了高職專業教學團隊的內部生態環境要素,針對內部環境現狀,對高職專業教學團隊內部環境優化進行了探討。
關鍵詞:高職專業教學團隊;生態環境要素;環境優化
作者簡介:劉躍群(1966-),女,湖南邵東人,長沙電力專業技術學院電力工程系,副教授;楊娟(1963-),女,湖南益陽人,長沙電力專業技術學院電力工程系,副教授。(湖南 長沙 430131)
基金項目:本文系2008年湖南省教育科學規劃課題(項目編號:XJK08CZC060)的研究成果。
中圖分類號:G718.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7-0079(2011)05-0013-03
優秀的高職專業教學團隊必須重視團隊的內部環境建設及外部環境建設,為其發展提供有力的內外部支撐。下面談談筆者對高職專業教學團隊內部環境建設的研究與思考。
一、高職專業教學團隊模型及特征
1.高職專業教學團隊定義及類型
美國學者卡曾巴赫和史密斯(Katezenbach and Smith)1993年提出的團隊定義認為:“團隊就是由少數有互補技能,愿意為了共同的遠景目標、業績目標和方法而相互承擔責任的個體所組成的群體。”
所謂高職專業教學團隊,是由少數技能互補的,以提高人才培養質量為目標,愿意共同承擔高職專業建設、專業教學以及課程改革的教師所組成的團隊。
校企合作的高職專業教學團隊類型可劃分為:內部松散型、內部緊密型、內外結合松散型、內外結合緊密型四種類型,如圖1所示。
2.高職專業教學團隊特征(見表1)分析
內部松散型專業教學團隊:是由學院內部教師構成,僅為完成專業教學任務而臨時組建的教學團隊,團隊協作性差,功能性較弱,團隊成員異動較大,與企業沒有聯系。這種團隊一般在高職院校起步階段較為常見。
內部緊密型專業教學團隊:是由學院內部教師構成,為完成專業建設和教學任務以及課程改革而組建,團隊能相互協作,目標一致,功能性較強,團隊成員相對穩定,但團隊缺乏具有實踐經驗的企業兼職教師,與企業沒有聯系。這種團隊一般在與企業沒有建立合作關系或在非行業、非企業辦學的高職院校較為常見。
內外結合松散型專業教學團隊:是由學院教師與企業師資共同構成,為完成專業建設、教學任務以及課程改革而組建,團隊有明確的目標,功能性強,團隊成員中學院教師相對穩定,與企業有一定的合作關系,但企業師資變化頻繁,整個團隊的穩定性較差。這種團隊一般多見于與企業沒有建立良好合作關系的高職院校。
內外結合緊密型專業教學團隊:是由學院教師與企業師資構成,為完成專業建設、教學任務以及課程改革而組建,學院教師和企業師資都相對穩定。團隊目標明確一致,功能性很強,成員之間相互協作,有較強的凝聚力,功能性很強。這種團隊一般多見于與企業建立了良好穩定合作關系的高職院校。
二、高職專業教學團隊內部生態環境要素
校企合作高職專業教學團隊內部生態環境要素包含人員結構、團隊目標、成員關系以及相對穩定四個要素,如圖2所示。
1.人員結構
團隊人員結構主要指成員的年齡結構、學歷學緣結構、職稱結構、知識技能結構等方面。
2.團隊目標
團隊目標是指團隊具有明確的一致性的團隊目標,它是團隊賴以生存的基礎,團隊目標還包括建立團隊的長遠發展規劃、中短期建設目標。高職專業教學團隊要以提高人才培養質量為目標,建立有效的團隊合作機制,深化教學改革,推進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手段的改革,在校企合作平臺上開發教學資源,提高教學水平,確保完成具有高職特色的專業建設、教學任務和課程改革。
3.成員關系
團隊成員關系是指團隊成員之間的民主、平等、溝通、信任、協作關系。團隊成員之間具有在心理上相互認同、在行為上相互促進、相互作用,在利益上相互關聯、互為依存的關系。
4.相對穩定
團隊的相對穩定是指團隊成員相對穩定、團隊成員的主攻課程相對穩定、團隊內部運行機制相對穩定。
三、高職專業教學團隊的內部環境分析
我國高職教育是在20世紀90年代末期才興起,大多數高職院校是從原中專學校升格的,或者是大專院校轉型的。隨著高職教育的蓬勃發展,高職院校為提高職業教育質量,對專業教學團隊建設進行了探索,但目前高職院校專業教學團隊的設置和管理一般是分為系部和專業教研室兩級,有些是停留在形式而非真正意義上的專業教學團隊,下面對專業教學團隊的內部環境進行分析。
1.專業教學團隊行政領導意味太濃
以系或教研室為單位組建的教學團隊在很大程度上被行政化了,長期以來只是學校和院系自上而下對教師進行行政管理的基層組織。專業教學目標或教學任務是上傳下達的方式,削弱了團隊的自主性和獨立性。
2.專業教學團隊人員結構不合理
一是年齡結構不合理,存在斷層,30~40歲的中青年教師比例總體偏低;二是職稱結構不合理,正高或副高職稱缺乏;三是學歷結構層次偏低,師資隊伍中具有碩士以上學位的教師較少;四是學緣結構存在欠缺,大多數教師來自普通高校,而來自行業或企業的教師缺乏,或有企業工作經歷的教師缺乏;五是“雙師型” 教師比例較低,由于新引進的青年教師大多是從高校畢業后直接進入學校任教,理論知識方面是過硬的,但缺乏崗位實踐經驗,理論教學水平高卻不能開展實踐教學。
3.專業教學團隊協調性不強
由于系部按專業大類劃分,教研室按專業設置,阻礙了教師跨系部的自由組合,教師團隊意識不強,只專注于自己的教學,缺乏協調溝通,因而雖有專業課程體系的搭建,但缺乏專業教學的合理分工和緊密合作,使得專業建設和專業教學難成系統。
4.專業教學團隊缺乏凝聚力
以專業教研室為單位的專業教學團隊,人員是按所教專業以行政編制方式組合的,人員有時不穩定,無法形成統一的目標、采取一致的行動。教師相互信任不夠,有的教師力求輕松,不愿探索,影響了團隊的忠誠度和奉獻精神。
5.專業教學團隊內部管理與運行機制不完善
專業教學團隊的內部管理機制、運行機制、激勵機制不完善或者缺失,造成專業教學團隊無活力,形同虛設,無法在專業教學團隊內部形成凝聚力和向心力。
四、校企合作專業教學團隊的內部環境優化
1.建立合理的團隊結構
根據系統性原則,組織與選擇專業教學團隊成員對優化專業教學團隊的規模和結構起著關鍵作用。由于專業教學團隊更強調成員之間的溝通與協作,因此,專業教學團隊規模要適度,確保成員之間能保持充分的溝通與交流。
對于校企合作的高職專業教學團隊,我們設計研究的專業教學團隊結構如表2所示:
(1)合理的專業教學團隊人員結構。組建“校企合作”專業教學團隊特別要注意其團隊成員在教學技能、實踐技能、教學經驗和教學研究能力方面的合理配備,充分考慮企業兼職教師與學院教師的融合,以實現專業教學團隊的互補和業務能力的共同提高。同時還要注重專業教學團隊成員的年齡結構、學歷結構、職稱結構應有一定的梯度差別,增強專業教學團隊成員知識結構、能力、思維方式的互補性。專業教學團隊中既有教學、科研骨干,又有技術能手,還有朝氣蓬勃的新生力量。另外,還應考慮成員的性格特征、工作風格、人文素養和個人偏好等因素的優化組合。
(2)專業教學團隊領導人。專業教學團隊領導人是其團隊的核心與靈魂,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專業教學團隊的發展方向和水平。因此,如何選擇一個既有業務專長又有人格魅力的合適帶頭人是建設高水平專業教學團隊的前提。高職專業教學團隊的領導人首先應該是專業帶頭人,具有豐富的教學實踐經驗、高深的學術造詣和創新性的教育思想。同時,專業教學團隊領導人要有完善的人格、良好的心態,具備較好的組織協調能力和合作精神。
(3)專業教學團隊青年教師梯隊。為了充分發揮專業教學團隊對青年教師的傳幫帶作用,專業教學團隊一定要注意教師梯隊的建設,力爭帶好一幫青年教師,團結凝聚一批學術骨干,建設一支富有凝聚力和戰斗力的隊伍。
2.樹立合理的團隊目標
高職專業教學團隊要以提高人才培養質量為目標,建立有效的團隊合作機制,深化教學改革,推進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手段的改革,在校企合作平臺上開發教學資源,提高教學水平,確保完成具有高職特色的專業建設、教學任務和課程改革。
長沙電力專業技術學院目前已形成了以專業建設、專業教學及課程改革為核心的專業教學團隊。各專業教學團隊能積極探索專業人才培養模式和教學模式,對課程體系、教學內容、教學方法、教學模式等方面進行了相關研究和實踐;深化了“校企合作”的人才培養模式;初步形成了基于校企合作的“專業+企業+師生員工”的專業建設模式;積極探索“以工作過程為導向”、“以項目為載體”或“基于工作過程”的課程體系;開發了校企合作的校外實踐教學基地;創新了適合專業特色的教學方法和手段。
為建立高效的專業教學團隊,除了有明確的一致性團隊目標外,還要建立團隊的長遠發展規劃、中短期建設目標。通過與學院(系部)的協商,專業教學團隊確定學期與年度的教學改革和建設任務,并注意在工作中為專業教學團隊教師設置不同層次的挑戰性目標,以促進專業教學團隊的成長。
3.構建和諧的成員關系
專業教學團隊正常有序的運轉,必須建立完善的內部管理與運行機制,建立和諧的成員關系。
(1)建立完善的內部管理與運行機制。在專業教學團隊內部要建立明確的活動規則,如明確的活動時間、活動地點、活動內容以及團隊協作的方式、溝通途徑和處理矛盾的原則等。完善專業教學團隊的運作機制,如帶頭人責任制,內部的目標激勵和競爭激勵制度,教學和課改問題的定期學習、研討制度,重大問題的民主協商制度,青年教師的培養制度,專業教學團隊自我評價制度等一系列的制度。要使專業教學團隊的運行做到有法可依,在專業教學團隊內部形成凝聚力和向心力。
(2)建立和諧的專業教學團隊文化。專業教學團隊能否發揮強大的協同力,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該團隊是否擁有和諧寬容的文化氛圍。對于一個專業教學團隊來說,營造和諧寬容的文化環境,首先,要形成尊重知識、承認差異、相互欣賞的氛圍,養成嚴謹治學、積極向上的學風,克服浮躁、急功近利等不良傾向,提倡民主、平等、溝通、協作、共同進步的理念;其次,要培養團隊合作精神,促進專業教學團隊成員之間互相支持,協同配合,顧全大局,愿意為實現專業教學團隊的共同遠景和具體目標而奮斗。為此,專業教學團隊成員之間要相互信任,分工合作,利益和成就共享,困難與責任共擔,有力地促進教師間的互動交流。
4.保持團隊的相對穩定
專業教學團隊能否良性循環地發展,必須加強團隊的文化建設,建立學習型的專業教學團隊,保證專業教學團隊的相對穩定性與開放性。
專業教學團隊的長期性與穩定性是針對育人成果的滯后性和教學成果作用發揮的潛在性而言的,它不像科研團隊那樣,成果容易顯現并可進行量化評估。為保證專業教學團隊的效果,在內部運行時,需考慮以下幾個要素:1)團隊成員相對穩定(內、外)。2)團隊內部每位成員的主攻課程相對穩定。3)團隊內部每位成員的主攻技能相對穩定。4)團隊內部每位成員的課改方向相對穩定。
學校要把建設一批高效的專業教學團隊作為學校長期建設規劃的一部分,制定合理的短、中、長期建設規劃,把專業教學團隊建設納入學校的整體建設規劃,給予充分的重視;學校要注重為團隊成員提供規范、長期的培訓計劃,為團隊提供定期的校際學習交流機會;學校要把專業教學團隊建設與現有的學科專業建設、課程建設、實驗教學基地建設結合起來,并把是否擁有優秀的專業教學團隊作為衡量這些項目建設成效的標準之一;學校要建設關于專業教學團隊的科學評價機制和評價體系,即專業教學團隊外部對專業教學團隊整體進行評價的標準和方式,學校通過定期的教學評估檢測其成效。另外,還需重視如下幾方面的工作:1)開展社會服務。依托團隊人力資源和技術優勢,開展職業培訓、技能鑒定、技術服務等社會服務,具有良好的社會聲譽。2)同學生評教掛勾。通過分析學生評教發現教學改革以及人才培養效果的優劣,改進團隊工作。3)注重橫向交流。與學院其他專業教學團隊、科研團隊、實踐場地建設團隊的橫向交流,注重與對接企業相關業務人員的交流。4)注重專業教學團隊教學資源、信息資源的開放性。總之,如能重視專業教學團隊內部生態環境各要素的建設,專業教學團隊一定能成為一支優秀的內外結合緊密型的專業教學團隊。
參考文獻:
[1]劉寶存.建設高水平教學團隊 促進本科教學質量提高[J].中國高等教育,2007,(5).
[2]章兢,傅曉軍.加強教學團隊建設的理性思考[J].中國高等教育,2008,(8).
[3]馬廷奇.高校教學團隊建設的目標定位與策略探析[J].中國高等教育,2007,(11).
(責任編輯:張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