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思想道德與法治》課程整體教學設計,供大家參考。
《思想道德與法治》課程 整體教學設計
系(院)部:馬克思主義學院 教 教
師:郭春發
衢州職業技術學院 2021 年 年 8 月
《思想道德與法治》課程整體設計方案
一、課程性質 《思想道德與法治》課程是各專業公共基礎課,是教育部規定的高等學校學生必修的課程,也是高等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核心課程。其基本內容和課程教學的主要目標是:綜合運用馬克思主義的基本觀點和方法,從當代大學生面臨和關心的實際問題出發,進行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道德觀和法治觀教育,牢固樹立社會主義榮辱觀,引導學生樹立高尚的理想情操,養成良好的道德品質和健全人格。
二、課程設計 1. 課程目標設計 素質目標:
通過課程教學,逐步提高學生走向社會發展所需要的思想、文化、身心、法律、職業等方面的綜合素質,重點培養學生良好的職業意識、職業理想、職業道德、職業態度、職業價值觀和職業紀律,更好地促進高職學生成長成材和終身發展。
能力目標:
(1)
能夠在了解大學生活和高職生活的特點、高職在我國發展的現狀和趨勢的基礎上,深刻認識高職大學生的歷史使命,初步培養學習生涯和職業生涯的規劃設計能力。
(2)能夠在明確個體對自然、社會、他人和自身應該承擔責任的基礎上,提高學習、交往及自我心理調節的能力,培養合理生存和職業崗位的適應能力。
(3)能夠將道德的相關理論內化為自覺的意識、自身的習慣、自主的要求,成為校園道德生活的主體,提升職業實踐中德行規范的意識和能力。
(4)能夠運用與人們生活密切相關的法律知識,在社會生活中自覺遵守法律規范,分析和解決職業生活、家庭生活等領域的現實法律問題。
(5)能夠在熟悉職業素質、職業理想及選擇、職業法規等內容和要求的基礎上,培養成功就業和自主創業的意識和能力。
知識目標:
(1)認識大學生活和高職生活的特點,了解高職教育的內涵、特征、發展趨勢,明確“基礎”課的性質和目的。確立和堅定理想信念、將遠大理想與對祖國的高度責任感、使命感結合起來,做新時期堅定的愛國者。
(2)系統學習人生觀、價值觀理論,引導學生深入思考有關人生是什么、人生意義是什么等基本問題,領悟人生真諦、樹立正確的人生觀,積極投身人生實踐,創造有價值的人生。
(3)了解社會主義道德基本理論、中華民族優良道德傳統、社會主義榮辱觀、公共生活中的道德與法律規范。
(4)了解社會主義法律在公共生活、職業生活等主要社會生活領域中的具體規定,領會社會主義法律精神,明確社會主義法律規范。
(5)了解職業道德的涵義及養成、職業未來的發展趨勢,掌握擇業與創業的方法,明確勞動者依法享有的權利和維權的途徑。
2. 課程內容設計
教學
模塊
教學內容與課時分配
理論教學內容與課時分配
實踐教學設計與課時分配
緒論 擔當復興大任 成就時代新人 2 實踐主題一:
認清歷史機遇,實現角色轉變
項目一:
人生與職業 —— 學習與職業生涯規劃設計
3
思想教育
專題一 領悟人生真諦 把握人生方向 3 專題二 追求遠大理想 堅定崇高信念
4 專題三 繼承優良傳統 弘揚中國精神 4 實踐主題二:
明確人生責任,學會合理生存
項目二:
追尋職業榜樣 —— 在名著中學習(三國、西游等)
3
道德教育
專題四 明確價值要求 踐行價值準則 3 實踐主題三:
增強公德意識,注重道德內化
項目三:
“成功職業人” —— 角色責任與職場競爭
3
專題五 遵守道德規范 錘煉道德品格 3 法治教育
專題六 學習法治思想 提升法治素養 3 實踐主題四:
了解司法實踐,訓練法律思維
項目四:
就業與創業法律 —— 相關案例研討
3
3 5 實踐主題五:
踐行職業道德,提升職業素質
項目五:
職業禮儀 —— 禮儀與交往活動
4
結束語
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積極踐行者
2 課時總計:48 課時(理論課時:32 課時/實踐課時:16 課時)
3. 實踐項目設計
能力訓練項目名稱
關鍵詞
擬實現的能力目標
相關支撐知識
訓練方式手段及步驟
結果
思想教育
項目1:人生與創業——學習與職業生涯規劃設計
職業規劃
能夠正確運用當今世界的時代特征、我國高職發展的現狀與趨勢等基本知識,充分認識高職學生擔負的歷史使命以及做好職業生涯規劃的重要性,初步具備個人職業生涯規劃和設計能力。
當代世界時代特征;中國的基本國情與歷史地位;高職教育的內涵、現狀與趨勢。
訓練方式:邀請優秀的學生與身邊成功就業、創業典型開展大學學習與生活計劃的制定與“人生策劃與成功”論壇,與學生開展互動式演講。
訓練步驟:
1.對學生開展就業指導培訓,培訓內容包括:高職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的有關理論和實踐方法、人才素質測評在高職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設計中的應用;
2.學生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設計科學合理的學習與職業生涯規劃,在規定時間做出設計方案(電子版);
3.評選學習與職業生涯設計 “規劃之星”,召開頒獎會(頒發證書及獎品)予以表彰。
學生個人學習計劃書或職業生涯設計方案
項目2:追尋職業榜樣——“勞模”人生軌跡評議
職業榜樣
能夠在正確處理人與人、人與自然、人與社會的關系,明確人生的責任以及豐富高職的學習、生活與交往中鍛煉合理生存和社會活動的能力。
人與自然、與社會的關系;學習、與人交往以及心理調節的一般方法;正確人生價值觀的樹立。
訓練方式:評議征文,字數 1500 字,體裁不限,通過回顧名著中職業人物的成長歷程、讀書、學習先進人物等過程,培養道德情感。
訓練步驟:
1.開展專題教育,組織學生學習名著職業人物的材料,利用舉辦學習園地、板報,撰寫心得體會、印發專刊等多種形式,大力宣傳先進模范人物;
2.每人為自己尋找、樹立一個“職業道德的榜樣”,開展 “我最喜愛的思政教師”征文、攝影、書畫比賽等活動;
3.要求學生認真閱讀兩本書;
4.選出優秀的參賽作品,利用網絡資源,開辦“追尋職業榜樣——勞模人生軌跡評議”專題活動網頁,登載先進事跡和學習交流材料。
5.熱點討論:高調慈善、傳銷陷阱 “我心中成功的職業人”征文稿
道德教育
項目 3:“成功職業人”——角色責任與情感設計
職業角色
能夠在校園道德生活、職業實踐中自覺培養自己的德與行,使德行成為學生自覺的意識、自身的習慣、自主的要求,培養學生成為道德生活的主體,提高德行規范意識和道德實踐能力。
中華民族傳統美德的內容;社會主義職業道德的基本規范;社會主義道德建設的主要內容。
訓練方式:以職業生活中的不同角色作為基礎,開展角色責任與角色情感設計。
訓練步驟:
1.以“反思自己承擔的責任”為題,在班級開展男女生對抗賽,請學生從正反兩個方面列舉自己在當前的生活中,自己應該獨自承擔的責任,以及本該由自己承擔卻沒有承擔的責任;
2.全班探討:有些責任本該自己承擔,現在卻由他人替自己承擔,這會產生哪些后果;
3.將學生分成小組,假設他們在企業中有不同的職業崗位分層,不同職業崗位角色在家庭、學校、社會中有不同的角色責任和角色情感,探討在多個領域中該做和不該做的事情;
4.提供角色任務表,制定履行責任的行動計劃,根據角色的責任填寫角色的任務和角色情感體驗。
角色責任與角色情感設計圖
法治教育
項目 4:模擬就業與創業——《勞動合同法》《公司職業法規
能夠初步學會并運用與人們生活密切相關的法律知識來分析和解決現實職業生活、家庭生活中的勞動合同法、公司法的基本內容。
訓練方式:教師組織學生按《公司法》《勞動合同法》等進行案例研討。
辯論或討論:大學生電信被騙自殺事件、大學生傳銷案件等
法》
法律問題。
職業規范教育
項目 5:職業禮儀與交往
職業行動
能夠運用成功職業人的素質、職業理想與選擇、就業中的權益保護等內容及要求,培養和鍛煉學生成功就業和自主創業的意識和能力。
職業人需要具備的能力和素質;職業理想和職業選擇相關內容;就業中的權益保護知識。
訓練方式:職業禮儀與交往。
訓練步驟:
1.了解禮儀活動;
2.參加職場活動的禮儀運用;
禮儀活動反思表
4. 進度表設計
周次
學時
能力目標
知識目標
主要教學內容
考核內容和方法
一、思想教育:
1. 人生價值教育 2. 理想信念
1-4
12 能夠在了解大學生活和高職生活的特點、高職在我國發展的現狀和趨勢的基礎上,深刻認識高職大學生的歷史使命,初步培養學習生涯和職業生涯的規劃設計能力。
1.認識大學生活和高職生活的特點,了解高職教育的內涵、特征、發展趨勢,明確“基礎”課的性質和目的。
2.確立和堅定理想信念、將遠大理想與對祖國的高度責任感、使命感結合起來,做新時期堅定的愛國者。
說明課程安排,介紹授課目標和考核要
求;任務:
緒論 擔當復興大任 成就時代新人 1.我們處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 2.新時代呼喚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 3.不斷提升思想道德素質和法治素養 專題一 領悟人生真諦 把握人生方向 1.人生觀是對人生的總看法 2.正確的人生觀 3.創造有意義的人生
探討問題:高調慈善應不應該? 大學生頻頻誤入傳銷陷阱、電信詐騙原因何在?
專題二 追求遠大理想 堅定崇高信念 1.理想信念的內涵及重要性 2.堅定信仰信念信心 3.在實現中國夢的實踐中放飛青春夢想 1.下發小組調研報告方案,請同學分組選擇調研主題,對小組內成員進行任務分工,并按計劃實施調查、問卷分析、論文撰寫等步驟。
2.請同學們搜集“愛我中華”、“歌頌祖國”的散文、詩歌,
以班級小組或寢室為單位每組推薦一名,準備 1 分鐘朗誦。
3.根據個人實際情況,準備設計一
份“我的大學” 作業形式:計劃書 課堂+課外評價方法:評比+打分作業
3. 中國精神
5-6
6 能夠在明確個體對自然、社會、他人和自身應該承擔責任的基礎上,提高學習、交往及自我心理調節的能力,培養高職合理生存和職業崗通過系統地學習人生觀、價值觀理論,引導學生深入思考有關什么是人生、人生意義是什么等基本問題,領悟人生真諦、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在總體上認同和接受以社會利益為重的集體專題三
繼承優良傳統 弘揚中國精神
任務:
1.中國精神是興國強國之魂 2.做新時代的忠誠愛國者 欣賞與討論:2017 大片“戰狼 2”
3.讓改革創新成為青春遠航的動力 學生分組討論 2017 樂天案例、南海危機、2021 鴻星爾克案例、華為案例等
學生訓練:1 分鐘“愛我中華”主題朗誦 學生練習:1.職業榜樣學習評議 2.考核方法:提交學習讀書報告的征文稿。
3.作業形式:課堂+課外評價方法:評比+打分
周次
學時
能力目標
知識目標
主要教學內容
考核內容和方法
位適應能力。
主義價值觀。
作業成果:資料搜集小報或讀書報告
二、道德教育:
1. 社會公德
2 2. . 職業道德
3 3. . 家庭美德
7-10
12
能夠將道德的相關理論內化為自覺的意識、自身的習慣、自主的要求,成為校園道德生活的主體,提升職業實踐中德行規范的意識和能力。
1、深刻認識道德在社會生活中的重
要作用。
2、學習和認識在公共生活中維護公共秩序的兩種基本手段,即道德規范和法律規范的特點和作用,了解社會公德的基本要求;學習與戀愛婚姻有關的道德與法律規范。
專題四 明確價值要求 踐行價值準則 1.全體人民共同的價值追求 2.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顯著特征 3.積極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專題五 遵守道德規范 錘煉道德品格
1.深刻認識社會主義道德的核心與原則 2.吸收借鑒優秀道德成果 3.投身崇德向善的道德實踐
探討問題:相親才會贏?
1.調查校園及社會生活中有違反社會公德的行為 2.角色責任與情感設計圖
考核方法:根據角色任務表,制定履行責任的行動計劃,根據角色的責任填寫角色的任務和角色情感體驗。
實踐項目:“成功職業人”——角色責任與情感設計 作業形式:課堂+課外評價方法:評比+打分作業成果:圖表
三、法治教育:
1. 法治精神與法治理念
2. 婚姻繼承法
3. 公共生活中的法律
11-13 9 能夠運用與人們生活密切相關的法律知識,在社會生活中自覺遵守法律規范,分析和解決職業生活、家庭生活等領域的現實的法律問題。
1、學習了解社會主義法律的內涵、體系及運行機制,領會社會主義法律的精神。
2、學習我國憲法、實體法、程序法的基本知識,從整體上了解我國法律體系的基本框架,以及公民在法律關系中的權利與義務。
專題六 學習法治思想 提升法治素養 1.社會主義法律的特征和運行 2.堅持全面依法治國 3.維護憲法權威 任務:
1.法治精神辯論 案例討論“安樂死的立法困境” 大學生電信被騙自殺事件、大學生傳銷案件等 考核要求:班級之間開展對抗賽,根據參與程度與比賽勝負打分。
作業形式:課堂+課外評價方法:評比+打分作業成果:辯論
4. 就業與創業法律
14-16 9 能夠在熟悉職業素質、職業理想及選擇、職業法規等內容和要求的基礎上,培養認識職業活動的特點,正確認識當前我國的就業形勢,自覺提高自身的職業道德和職業法律素質,樹立正確的4.自覺尊法學法守法用法
1.結合自己所學專業擬訂一份“職業形象大賽”的策劃書 2.職場法律案例研討、辯論等 考核方式:根據活動情況提供總結表。
周次
學時
能力目標
知識目標
主要教學內容
考核內容和方法
成功就業或自主創業的意識和能力。
擇業觀和創業觀,做好艱苦創業、實踐成才的準備。
三、考核方案設計 1. 課程考核方式 采用理論考試與實踐環節相結合、開卷考試與閉卷考試相...
推薦訪問:《思想道德與法治》課程整體教學設計 教學設計 思想道德 法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