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俱杯规则-虎牙直播-比利亚vs西班牙人-德国杯|www.cnyhmy.com

西學東漸對近代中國文化及教育思潮的影響

時間:2022-10-31 11:20:03 來源:網友投稿

摘要:“西學東漸”是指近代西文文化向東方傳播的趨勢(特別是近代中國)。其結果是對近代中國社會生活的各個層面產生了相當大的影響。在這個文化轉換的大背景下,近代中國“西學東漸”的文化趨勢產生,西方學問對中國明末清初的實學教育思潮有著重要的影響。

關鍵詞:西學東漸 近代中國文化 社會環境 教育思潮

中圖分類號: G64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1672-1578(2014)10-0041-01

1 西學東漸的歷史和社會環境

在中國時代的車輪駛入19世界時,在清王朝的腐敗統治下,國家變得日益貧弱,在思想文化方面,統治者采取嚴厲的文化專制來禁錮人們的思想,而中國之外的世界正發生著驚天動地的變化。借助于西文近代科學技術的滋養和工業革命的推動,英、法、美等資本主義國家迅速崛起。西學與中學間產生了越來越明顯的文化勢差,前者先進、開放,后者落后、封閉。根據文化交流與傳播的規律,這時西學東漸的客觀條件已經具備。

2 西學東漸文化趨勢的形成與西學在中國的傳播

在近代西文經濟擴張、軍事侵略和宗教文化滲透等綜合因素的影響作用之下,中國社會發展面臨著深刻的變革和轉型,逐步淪為半封建半殖民地的社會形態。在面臨深刻社會危機的境遇中,中國迫切需要奴才社會政治和文化教育進行深刻的變革。西學東漸的產生在很大程度上可看成是對近代中國所面臨的社會危機的一種理性反應。

在近代中國社會處于危難的時刻,先進知識分子在文化、教育和思想領域起到了重要的先導作用。龔自珍在面臨危機之前,已經預見到近代中國存在的深刻社會問題,對不公正的社會現實進行了有力的撻伐。“九州生氣恃風雷,萬馬齊喑究可哀。我勸天公重抖擻,不拘一格降人才”,喊出了近代中國的最強音。魏源積極投身于尋求近代中國社會變革的潮流,在林則徐的授意下,悉心研究西文社會、地理和科技等信息和資料,完成了劃時代的著作《海國圖志》。他強調,“師夷長技以制夷”,“不善師外夷者,外夷制之”。后來產生了早期改良的主張,出現了鄭觀應著《盛世危言》、薛福成著《籌洋芻議》、王韜著《扶桑游記》等,以致后來興起了維新運動,產生涉足社會和政治變革的“維新派”,如康有為、梁啟超、譚嗣同等,他們都倡導學習西文。隨著對“采西學”內涵理解的深化,那些站在時代潮流前列的中國人,逐步由主張學習西文的先進技術發展到倡導學習西文的近代制度和文化。

洋務官僚對危機的反應是最為直接的,因為他們必須面對西文的侵略。為適應近代國內外社會發展的時勢,洋務官僚借用民間知識分了提出的“中體西用”論主張,倡導學習西文語言文字和先進科學技術,于是就產生了近代新式學校,出現洋務教育的熱潮。在新式學校之中,學生學習的內容和形式等等各方面也都發生了重大的轉變,注重學習經世等各方面的科學知識和技術,這對近代中國人才選拔制度的改革、義務教育制度的引入、學校教育制度的建立及留學教育的開創等各層面都產生了深刻的影響。

3 西學東漸影響下明末清初實學教育思潮的新趨向

在西學東漸的影響下,明末清初的實學教育思潮出現了一些新的變化,其中以如下三個方面最為顯著:

(1)一些實學教育家開始將數學等所謂的“微末之技”引入儒家教育,從而開辟了實學教育的新方向中國古代有著極為豐富的數學科學體系。但由于各種局限,數學教育的發展并不是一帆風順的。大多研習數學者或因其不入于主流而備受歧視,因而只作為一種業余愛好或家傳之學而傳承。

(2)主張會通中西,不拘成見地認識、評價西學,在會通中西的基礎上超越西方科學知識。在我國古代教育史上,知識面的褊狹一直是傳統教育的一大弊端與局限,尤其是宋明理學、心學、考據之學的興起,更是束縛了學生的創造精神。中國的科學技術在近代落后于西方,教育的落后與創新精神的缺乏是其主要原因。徐光啟、李之藻、方以智、梅文鼎等人雖然力主學習西方科學知識,但并不是一味地尊崇西學、貶抑中學。實際上“不拘成見”也包含著不拘于西學的固有認識,要實事求是地認識、評價,并在會通中西的基礎上超越西方科學知識。在《徐光啟集》卷八《歷書總目表》中有這樣一句話:欲求超勝,必須會通。說的就是這個意思。

(3)更加徹底地摒棄虛玄的學風,進一步強調了注重實踐驗證與科學實驗的教育思想。明清之際實學教育家的一大特征即注重實踐驗證。無論是人文社會科學思想還是自然科學技術,都慣于采取實踐驗證的方法進行證實。這無疑既有恢復先儒重治人、重實學的一面, 又有受傳教士科學實踐與西方科學傳統影響的一面。清代學術界在兩個方面都有重要成就:一方面是考據之學,從實證出發,對中國古代典籍進行整理考訂,另一方面,是從實用、實效出發,對天文歷算之學的研究。

中國舊法之謬, 從而為采西法鋪陳。在主持修改崇禎年間歷法的工作中, 徐光啟就指出, 宇宙的運轉是有其規律的, 歷法的制定只能根據當時的“天行”。

參考文獻:

[1]田正平.中國教育史研究(近代分冊)[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1.

[2]謝啟星.中國民族教育史綱[M].南寧:廣西教育出版社,1989.

[3]栗洪武.西學東漸與中國近代教育思潮[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4]白莉民.西學東漸與明清之際教育思潮[M].北京: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1989:140.

[5]張惠芬,金忠明.中國教育簡史[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1996:509.

[6]張瑞燔,王承緒.中外教育比較史綱[M].濟南:山東教育出版社,1997.

作者簡介:李琴(1985.09-),女,漢族,江西南昌人,現工作于江西護理職業技術學院,講師,學歷:研究生(在讀)。

推薦訪問:西學東漸 思潮 中國文化 近代 影響

最新推薦
猜你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