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猜謎謠》教學設計【優秀范文】,供大家參考。
音樂在傳達和表現情感上,優于其他藝術形式,是因為它所采用的感性材料和審美形式——聲音最合于情感的本性,最適宜表達情感。下面是小編給大家分享的《猜謎謠》教學設計,供大家參考,閱讀。
《猜謎謠》教學設計1教學目標:
1、能用輕快活潑的聲音,充滿童趣地演唱《猜謎謠》;
2、通過對《猜謎謠》歌曲的教學,從而激發學生對動物的熱愛之情。
3、通過引導學生聆聽歌曲、模仿動作、問答對唱等活動,激發學生對音樂學習的好奇心和探索欲。
教學重點:能用輕快活潑的聲音充滿童趣地演唱《猜謎謠》。
教學難點:歌曲《猜謎謠》中相似樂句的演唱。
教學過程:
一、組織教學。
二、談話引入。
師:同學們平時喜歡猜謎語嗎?學生:喜歡
師:今天老師給你們帶來一個謎語,看誰最先猜出來?
三、出示謎謠,激發興趣。
1、出示謎面,師問謎面,生回答。
2、初聽歌曲。
師:大家都猜的非常好。我們來聽聽書中的小朋友猜出幾種動物,又是怎么表達的?你們豎起耳朵認真聽。
3、揭示歌曲名。
聽出來了嗎,小朋友們回答的時候是用什么方式?(生:唱的方式)——原來的謎語,用唱的方式表達出來,就變成了謎謠,這首有趣的歌曲,名字就叫做“猜謎謠”。
4、聆聽歌曲,感受歌曲。
速度它的速度是怎樣的呢?我們來聽聽看。這樣的速度往往是表現“輕快活潑”的,大家跟我一起說輕快活潑。
再次聆聽歌曲。
師:跟老師一起隨著音樂搖搖頭動動手,感受歌曲的輕快活潑。
過渡:同學們真了不起!,一學就能跟上音樂的節奏,下面我們就有節奏的讀一讀歌詞。
有節奏的讀歌詞
5、解決難點。
(1)出示相似的兩句歌詞、歌譜,找出相同和不同的地方。
(2)請學生說一說前兩小節相同和不同的地方。
(3)師彈奏旋律,生唱前兩小節歌詞。
(4)完整學唱兩個樂句,指導學生用輕快的聲音唱。
(5)師說明襯詞。帶著高興的心情一起再來唱一遍。
6、學唱問、答部分,了解歌曲的演唱形式
7、齊唱第一段。
8、自主學唱歌曲第二段。
9、隨琴的伴奏完整齊唱。
10、歌曲處理
(1)跟音樂范唱齊唱。
(2)生生合作唱。
(3)表演唱。
四、總結。
學了《猜謎謠》這首歌曲,我們知道謎語有用說的,還有用唱的,而且一個謎語還有多種答案,這需要我們仔細觀察,要有一雙會觀察的眼睛。讓我們踏著音樂輕快的步伐去觀察、探索吧。
《猜謎謠》教學設計2教學目標
1.通過聆聽和表演,體驗與本課主題童趣相關的音樂內容,感受表現不同的音樂情緒。
2.能在音樂實踐中編創適當的歌詞,表現歌曲。
3.能用線條、點表示自己聽到的音樂。
4.能準確地按節奏拍擊,邊唱歌邊做拍手游戲。
教學內容
聆聽《小狗圓舞曲》和《跳圓舞曲的小貓》
教學基本要求
1.完整地聆聽。引導學生體會樂曲活潑、有趣、快樂的音樂情緒。
2.復聽樂曲,試著讓學生說出音樂中有哪些特殊的聲音,在聽到樂曲中模仿鳥兒的叫聲用手勢表示出來。
3.聽著音樂做自己喜歡的動作,表演或模仿敲擊某種樂器。
教材分析:
1.歌曲《打花巴掌》
《打花巴掌》是一首說唱風格的北京兒歌。歌曲為2/4拍,一段體。
2.歌曲《蝸牛與黃鸝鳥》
《蝸牛與黃鸝鳥)是一首民族特色濃郁的港臺歌曲。由陳弘文作詞、林建昌作曲。采用2/4拍,五聲徵調式,一段體結構。
教學時數:三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內容:歌曲:《打花巴掌》
教學重難點:
通過聆聽和表演,體驗與本課主題童趣相關的音樂內容,感受表現不同的音樂情緒。
準備:琴錄音機
教學過程:
一、組織教學
(1)師生問好
(2)發聲練習
二、新課教學
(1)完整地聽歌曲范唱,第二遍提示學生拍擊節拍,隨著歌曲準確地輕輕地拍擊。
(2)說一說歌曲唱出了什么內容?你聽到了什么?簡短地敘述歌曲內容。
(3)聽范唱錄音,輕聲有感情地朗讀歌詞。
(4)隨錄音填唱歌詞。
(5)分小組演唱,比一比哪一組歌兒學的快。
(6)學生之間展開評價,找出不足。
(7)完整、準確有感情地演唱歌曲。
三、結束部分:
教師小結,學生討論。
第二課時
內容:歌曲《蝸牛與黃鸝鳥》;聆聽《小狗圓舞曲》
重難點:準確地讀出兩聲部帶詞的節奏。
教學準備:電子琴、錄音機
教學過程:
一、開始部分:
1、聽音樂問好!
2、復習柯爾文手勢。
3、復習歌曲。
二、基本部分:
1、表演歌曲《蝸牛與黃鸝鳥》
(1)結合歌曲《蝸牛與黃鸝鳥》安排好一個參與歌表現的練習,教師可提示學生在歌中哪幾處比較合適。
(2)分組演唱,請一名同學,試一試演唱好。
(3)選擇出最合適的一種方法完整地演唱。
(4)結合歌曲提示學生
2、編創與活動:
(1)可分小組處理成有一定力度變化,可表現各種情緒的。
(2)分小組設計,并表演給大家看。
三、結束部分:
小結。
第三課時
內容:歌曲:《蝸牛與黃鸝鳥》,聆聽《跳圓舞曲的小貓》
重難點:準確地讀出帶詞的節奏。能夠用有感情的聲音表現歌曲。
教學準備:電子琴
教學過程:
一、開始部分:
1、聽音樂問好!
2、復習柯爾文手勢。
3、復習歌曲。
二、基本部分:
1、表演歌曲《蝸牛與黃鸝鳥》
(1)結合歌曲《蝸牛與黃鸝鳥》安排好一個參與歌曲表現的練習,教師可提示學生在歌中哪幾處比較合適。
(2)分組演唱,請一名同學,試一試演唱好。
(3)選擇出最合適的一種方法完整地演唱。
(4)結合歌曲提示學生
2、編創與活動:
(1)可分小組處理成有一定力度變化,可表現各種情緒的。
(2)分小組設計,并表演給大家看。
三、聆聽《出發》
1.完整地聆聽第一樂章。引導學生體會樂曲活潑、有趣、快樂的音樂情緒。
2.復聽樂曲,試著讓學生說出音樂中有哪些特殊的聲音,在聽到樂曲中模仿鳥兒的叫聲用手勢表示出來。
3.聽著音樂做自己喜歡的動作,表演或模仿敲擊某種樂器。
三、結束
《猜謎謠》教學設計3課時:第一課時
教學內容:《我們的家園》
教學目標:
1.教唱歌曲《我們的家園》。
2.鼓勵學生創編歌詞和表演與歌詞相關的動作。
教學過程:
(一)播放歌曲《大風車》,拉開《動畫城》這一單元教學的序幕。
播放歌曲《大風車》。
播放歌曲《大風車》,《動畫城》節目時間到了,請學生談談自己感興趣的動畫片,說說最近電視臺播放的新的動畫片,唱唱片中的歌曲,鼓勵學生把家中的動畫片帶到學校來,與同學們分享。
(二)聆聽歌曲《我們的家園》。
1.今天的《動畫城》播放什么動畫片呢?老師也不知道。老師只知道動畫片的主人翁是小熊貓,小熊貓身上究竟發生了什么事情?讓我們大家一起來聽一聽。
2.教師播放歌曲《我們的家園》,學生根據歌詞回答,歌曲表現了怎樣的情形。
3.教師引導學生邊聽歌曲,邊根據對家鄉了解和觀察,提問:這首歌曲由兩個部分組成你能劃出來么?兩個部分的情緒有什么不同,演唱時應如何表現?
(三)聽并學唱歌曲。
1.教師邀請學生在表演的同時,加入到跟唱歌曲的行列中來。
2.請學生自己完整地演唱第一段歌詞。
(四)創編歌詞并表演動作。
請同學們把創編的歌詞演唱并表演動作,然后分組進行演唱和表演。
(五)根據故事情節串接和編排小小音樂劇《我們的家園》。
課時:第二課時
教學內容:三個和尚
教學目標:
1.欣賞器樂曲《三個和尚》。
2.識別和記憶堂鼓、木魚、小鈸三種打擊樂器。
3.引導學生欣賞音樂并表演《三個和尚》。
教學過程
(一)播放歌曲《大風車》,拉開《動畫城》節目的序幕。
1.播放歌曲《大風車》。
2.教師設問:動畫城節目又要開始了,今天播放什么動畫片呢?請同學們仔細聽,老師給同學們講一個故事。
3.教師播放器樂曲《三個和尚》,隨著音樂發展變化,配樂講《三個和尚》的故事片段。
前奏部分:“從前,在一座高高的山上,有一座寺廟......”,主題音樂第一次響起:“一個小和尚,背著行李,興致勃勃地來到寺廟前,看到空無一人的寺廟,他興高采烈地打掃、清理、收拾、挑起水來,忙完了這一切,他安靜地坐在佛像前念經,念著念著,他打起瞌睡來……”
主題音樂第二次響起:“一個瘦和尚,背著行李,也興致勃勃地來到寺廟前,看到大大的寺廟里只有一個小和尚,他高興地同小和尚打過招呼,也非常積極地打掃寺廟、清理佛堂、挑起水來,忙完了這一切,兩個和尚面對面地在佛像前打坐、念經起來......”音樂到此為止。
“接下來發生了什么,哪個同學能給我們講講?”學生七嘴八舌紛紛補充后面的故事。
4.同學們給故事起名字。
教師:看來,許多同學都知道這個故事,請同學們告訴我這個故事的名字。
(二)認識打擊樂器:堂鼓、小鈸、木魚,并用打擊樂器為主題音樂伴奏此文轉自斐斐課件園FFKJ.Net
1.聆聽器樂曲《三個和尚》,說說樂曲與前面的故事有什么關系。
教師告訴學生,剛才聽到的樂曲是作曲家金復載特意為動畫片《三個和尚》創作的音樂。
2.為什么樂曲的名字也叫《三個和尚》,聆聽樂曲前奏。
3.教師展示打擊樂器堂鼓、小鈸、木魚。示范敲擊這幾種打擊樂器,引導學生了解和熟悉堂鼓、小鈸、木魚的音色。
4.聆聽樂曲前奏,教師在各件打擊樂器前示意前奏使用了哪種樂器,也可讓學生隨樂曲前奏在各打擊樂器上做虛擬動作。
(三)聆聽主題,設計打擊樂器伴奏。
1.教師告訴學生,樂曲除了使用木魚
等打擊樂器,暗示故事發生了地點和人物,還設計了一個“和尚主題”,表現和尚的性格。彈奏主題旋律第一段,請學生說說這段音樂的情緒。
2.教師彈奏主題旋律的第二段,請學生說說第二段與第一段情緒有何不同(第一段明快、活潑,第二段舒緩、寧靜等)。啟發學生結合故事情節,就主題旋律的兩種情緒展開聯想(勤快與懶惰等)。
3.聆聽樂曲主題旋律,請學生說說樂曲中使用了一種還是兩種樂器來演奏主題旋律。
樂曲的主題旋律,分別用尖細、清亮的墜胡與暗啞、低沉的二胡兩種樂器演奏主題旋律的第一段、第二段。
4.請學生用打擊樂器,分別為教師彈奏的主題旋律第一、第二段伴奏,要求表現出兩種不同的情緒。
樂譜:
(四)聆聽全曲,判斷主題在樂曲中出現的次數。
1.教師播放樂曲,請學生思考在樂曲中和尚主題出現了幾次。
2.啟發學生安靜聆聽,回憶動畫片的畫面(沒看過動畫片的學生,可自由展開聯想)。
3.在動畫片中,有這么一個故事情節:三個和尚誰也不去挑水,忍受著干渴,呆坐在佛堂前。偏偏這時,寺廟里的老鼠打翻了佛堂前的燭臺,火苗燒著了紗簾,火勢蔓延,寺廟剎那間籠罩在一片火海之中。三個和尚慌亂地打水救火。
教師啟發學生,表現上述情景配上哪段音樂比較合適。
4.教師播放樂曲展開部,請學生隨音樂表演手忙腳亂救火的情景。
教學評價
1.學生是否能專心欣賞器樂曲《三個和尚》。
2.學生能否識別和記憶堂鼓、木魚、小鈸三種打擊樂器。
3.學生是否樂于參與表演。
第三課時
教學內容
1.學唱歌曲《大風車》。
2.復習整個單元歌曲與樂曲。
教學目標
1.學唱歌曲《大風車》。
2.鼓勵學生隨著音樂旋轉“大風車”。
教學過程
(一)播放歌曲《大風車》,開始《動畫城》歌曲的學唱。
播放歌曲《大風車》,學唱《大風車》。
(二)分組搭架“大風車”。
1.啟發學生講述風車的形狀。
2.引導學生四人一組搭建一個風車。
3.所有風車圍成一個圓圈,既可以四人一組地旋轉,也可沿著大圓圈旋轉。
4.邊唱歌曲,邊旋轉“大風車”。
(三)隨音樂旋轉“大風車”,說出歌曲與樂曲名稱。
1.教師播放本單元或以前學過的歌曲或樂曲,請學生隨著音樂旋轉“大風車”。
2.一首音樂結束時,停在教師面前的“大風車”,必須說出剛才所播放的音樂的名稱,才能隨著下一首音樂繼續玩“大風車”。否則,這架“大風車”只能下場休息。
(四)結束全單元課程。
教學評價
1.大多數學生是否會唱歌曲《大風車》。
2.學生是否愿意參與“大風車”游戲。
《猜謎謠》教學設計41教學目標
1、通過猜謎語的形式導入以及為歌曲加入節奏,增加歌曲的歡快氣氛。
2、能用自然、活潑的聲音演唱歌曲
3、能勇敢的擔任領唱,與同學合作演唱歌曲。 2學情分析
二年級的學生識譜的能力較弱,又活潑好動,在這節課上我針對學生的年齡特點將重難點設計的由淺入深,有趣生動,在識譜上教師與學生互動,將簡單的旋律學生演唱增加學生的自信心,培養學習音樂的興趣。3重點難點
1、模仿小動物的叫聲掌握節奏
2、唱準 i 5 ︱ 3 5 ︱i 5 ︱ i 5︱; 4教學過程
活動1【導入】創設情境
師:播放《猜謎謠》的伴奏模仿小動物的動作。 生:模仿自己喜歡的小動物進入教室。
師:今天老師邀請了可愛的小動物來和大家一起上課,你猜猜是哪些小動物?師:播放《猜謎謠》的伴奏模仿小動物的動作。
生:模仿自己喜歡的小動物進入教室。 活動2【導入】感受體驗
1、猜謎語
1、猜謎語
師:●頭上沒帽子,說話伸脖子,嘴象小鏟子,腳象小扇子, 走路擺架子。(打一動物) 生:鴨子
師:出示節奏,并用鼓敲擊節奏。 x x x︱ 嘎 嘎 嘎
生:聽辨并用“嘎”的叫聲模仿。
師:能用動作表現嗎? 生:邊說節奏邊模仿鴨子的動作 師:播放伴奏 生:隨音樂感受。
教師:看看下一位被邀請的是哪個小動物? ●耳朵大,腳兒小, 身體肥胖愛睡覺。(豬) 師:出示節奏,并用鼓敲擊節奏.x x x x 呼 嚕 嚕嚕
生:聽辨并用“呼嚕嚕嚕”的叫聲模仿 師:能用動作表現嗎? 生:邊說節奏邊模仿小豬的動作;學生也可以模仿老師做一做。 師:播放伴奏學生隨音樂做。
教師:看看下最后被邀請的是哪個小動物? ●走起路來落梅花,從早到晚守著家,看見生人就想咬,見了主人搖尾巴。(小狗) 師:出示節奏,并用鼓敲擊節奏, ** x x 汪 汪 汪 汪
生:聽辨并用“汪汪汪汪”的叫聲模仿。 師:能用動作表現嗎? 生:邊說節奏邊模仿小狗的動作也可以模仿老師的動作做一做。師:播放伴奏學生隨音樂做。
(設計意圖:通過猜謎語的形式增強趣味性,通過不斷的聆聽音樂為歌曲的學習做了鋪墊,也和本課的主題一致,讓學生在游戲中學習提高對音樂的興趣)。活動3【導入】學唱歌曲
師:出示課件
生:按動物出現的先后順序按節奏模仿叫聲。 師:教師播放《猜謎謠》的音樂。 生:邊做動作邊說節奏。
(設計意圖:先易后難,學生有了前面的鋪墊,后面做起來得心應手,提高學生的自信心和成就感)。
師:下面我們給這些可愛的小動物加上了好聽的音符,讓我們一起唱一唱吧。
師:分析整首旋律有四個樂句,小朋友看前兩個樂句,有黑色的和藍色的音符,小朋友演唱藍色的部分,誰能唱唱。
生:隨琴唱然藍色部分的旋律。
師再和學生接龍演唱一二樂句的旋律。 師:觀察
三、四樂句找出不同的旋律
師:采用動作輔助的形式讓學生唱準音高。
生:模仿教師做雙手高舉然后雙手抱肩、雙手展翅位再雙手抱肩。 師和生隨琴完整演唱曲譜。
(設計意圖:降低了演唱的難度,學生容易把握,又不覺得識譜的枯燥,增強趣味性)。 師:播放一首歌曲,請大家仔細聆聽歌曲的情緒、速度怎樣?生:聆聽并回答。
師:總結中速稍快、歡快活潑。
師:接下來請小朋友跟著老師的琴填詞演唱。
師:這首歌曲是山東風格的歌曲。多從山東地方方言的音調上把握歌詞的演唱。因此重點摹唱帶圓滑線的地方例如:抱著頭、爬樹頭、是老牛、是小猴。不是山羊這一句學生唱不準音,教師采用多讀詞再填詞唱。
生:模仿老師的演唱,把握好難點。 師:再彈奏旋律學生從頭演唱。
師:這首歌曲采用了怎樣的演唱形式?在歌曲里找一找。(問答的對唱形式和齊唱的形式) 活動4【導入】合作表現
1、師問生答
2、男生問女生答
3、老對之間問答
4、老師問女生回答男生唱齊的部分
(設計意圖)采用多種形式表現歌曲,進一步鞏固歌曲,也給學生展示自我的機會,增強學生的自信心。
師:歌中唱到的幾個小動物你能用動作表現嗎? 生:用動作表現小動物。
師:小朋友看看老師是怎樣做的?教師隨歌曲表演。 師:你能跟著做一做嗎? 生:隨音樂模仿老師的動作。
(設計意圖)通過表演小動物的動作提升學生的創編意識,模仿教師的動作體現了教師的引領作用。
活動5【導入】教學反思
《猜謎謠》是一首問答對唱歌曲,通過一問一答唱出牛、羊、鴨、鵝、貓、猴、豬、狗八種動物。歌曲為一段體結構:第
一、第二樂句的節奏完全相同,每個樂句又有兩個樂節構成,音樂形象統一。第四樂句變化重復了第三樂句,最后結束在主音上,在變化中形成統一。
為了跟貼近歌曲,我的第一個環節是猜謎語,教師敲擊節奏學生模仿。因為沒加入音樂所以感覺比較平淡。在第二課我進行了改動,學生隨音樂加入節奏。由于音樂速度快,學生按音樂的節奏說就感到很忙亂。針對這一點我又進行了第三次改動,說一次節奏就加一個律動,通過這次修改,學生能很好的掌握并有了一定的成就感。
在歌曲的學唱中,教師提問歌中都唱到了哪些小動物?你能用動作模仿嗎?學生做的五花八門,教師不好收場。經過思考,進行了第二次改動。請同學們看看老師是怎樣做的?我在動作的設計上盡量簡單化、還要有趣味性,經過改動之后學生能很好的隨老師做出來,接著我又說,小朋友也可以按照自己的動作做,這樣既有了學生的自主又有了老師的引領,達到了很好的效果。歌曲填詞演唱時,有的地方學生始終唱不準,我在教學中,從歌曲的山東風格入手,讓學生先讀詞,按照曲調讀詞的方法學生很快就掌握,并很有興致的學唱這首歌。21世紀教育網版權所有在這次的教學中,通過摸索、反復實踐,我有了自己的上課的路子和風格,這是我這次參加評優課最大的收獲。
《猜謎謠》教學設計5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目標:用輕快活潑的聲音,充滿童趣的演唱《猜謎謠》
過程與方法:
引導學生聆聽歌曲、模仿動作、問答對唱、創編歌詞等活動,激發學生對音樂學習的好奇心和探索欲。
情感態度價值觀:通過《猜謎謠》歌曲的學習,拓寬學生認識各種動物的知識面,從而激發學生對動物的熱愛之情。
教學重點:能用輕快活潑的聲音演唱《猜謎謠》 教學難點:掌握歌曲中不同部分的演唱技巧。 教學準備:電子琴
課件
教學流程:
(一)師生問好,組織教學
(二)激情導課
1.談話導入:小朋友們喜歡猜謎游戲嗎?我們一起來猜幾個謎語吧!(課件出示謎語,師生問答)。引出課題:將猜謎語用唱的方式表達出來,就是猜謎語。(板書課題)
(三)歌曲教學
1.任務呈現:讓我們一起聽一聽這首歌曲,在聽歌曲的時候請同學們注意兩個小問題!
初步感受歌曲,請同學們帶著問題聽歌曲:
(1)這首歌曲的情緒是怎樣的?(歡快、開心、高興等) (2)這首歌曲里面唱到了幾種動物?(牛、羊、貓、猴等) 2.再次聆聽
帶著剛才回答的幾個問題再一次聆聽歌曲。
熟悉歌詞,再聽歌曲。
3.自主學習
通過剛才聽歌曲 讓學生試著找一找歌曲節奏。 (1)按節奏讀歌詞
請同學門模仿剛才歌曲中唱到的節奏朗讀歌詞。 (2)教師示范讀歌詞
帶領同學們一起感受歌曲的節奏。 (3)全班齊讀,把握節奏
(4)分問、答兩組讀歌詞
將同學們分成兩組,采用一問一答的方式讀歌詞。 4.歌曲旋律學習
(1)出示歌譜,聽歌曲熟悉歌曲旋律
再次聽歌曲,感受歌曲旋律律動。 (2)識譜,把握唱名,音高
請同學們先自己感受音高,適當給予修正。 5.聽唱法學習歌曲
教師彈奏旋律,學生聽唱歌詞。
6.處理歌曲。歌曲采用問答式的演唱方式,讓學生自己感受歌曲的演唱情緒。 (1)問答部分用什么樣的語氣演唱? (2)教師試唱。學生聽辯
(3)男女生分組問答演唱
(四)拓展延伸
1.提出新的難題:創編歌詞
2.課件出示圖片,啟發學生找出兩種動物的共同點。 3.教師出示課件,以填空的方式來讓學生進行創編。
(五)展示交流
1.學生自己演唱自己創編的歌曲。
2.學生評價,小朋友們覺得自己表現的怎么樣?
(六)總結下課。
推薦訪問:猜謎 教學設計 《猜謎謠》教學設計 《猜謎謠》教學設計 《猜謎謠》教學設計及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