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 小兒 急性中毒 低鈉血癥 臨床分析
中毒是兒科的常見急癥,多發生在嬰幼兒至學齡前期。中毒后及時救治以及正確的搶救措施,是提高患兒存活率和治愈率的關鍵。
重度中毒或治療不當則可能出現嚴重并發癥,甚至導致患兒死亡。如中毒并發低鈉血癥就是一個常被忽視的重要原因。
現將我院2003年1月~2007年3月收治的急性中毒并發低鈉血癥28例總結分析如下。
資料與方法
一般資料:28例中男11例,女17例。<3歲6例,3~6歲15例,7~12歲7例。農藥中毒17例,藥物中毒5例,鼠藥中毒3例,食物中毒3例。農藥中毒中有機磷中毒14例。
所有病例均采用清水洗胃,洗胃液量2500~25000ml不等。均應用非電解質溶液或1/5張液體輸注。血鈉均<130mol/L,符合低鈉血癥診斷[1]。
臨床表現及實驗室檢查低鈉血癥常表現為頭痛、不適、嗜睡、乏力、感覺遲鈍、惡心、嘔吐、腹脹、嚴重時抽搐昏迷等。癥狀的輕重取決于低鈉發生的速度和下降的程度。
本組病例22例24小時內出現低鈉血癥,6例24小時后出現。除中毒體征外,抽搐8例,乏力、嗜睡等精神癥狀和意識改變18例,嘔吐、腹脹6例,頭痛9例。
實驗室檢查:血鈉<120mol/L8例,血鈉120~130mol/L20例,除5例血鉀稍低,3例血鈣低外,其余正常。患兒腎功能無異常。其中重度低鈉均為重度有機磷農藥中毒。
治療及結果:明確診斷后即在中毒綜合治療的基礎上給予補鈉治療。處理原則視低鈉原因及低鈉的種類不同也略有不同。中毒合并低鈉血癥多為稀釋性低鈉血癥,適當限制液體量,適時應用速尿在搶救中也很重要。輕度低鈉血癥,限制液體量,給速尿,應用1/2~1張液體即可很快糾正。中度低鈉血癥,補鈉量(mol/L)=(血清鈉正常值-血清鈉測定值)×kg×0.6,先給計算量的一半,余量酌情補給,常用生理鹽水輸注,多在24小時內血鈉升至正常。
緊急或重癥病例(血鈉<120mol/L)伴有神經系統癥狀者,按3%氯化鈉12ml/kg,在4小時內補完,并監測血鈉,必要時6小時后重復1次,當血鈉升至120~125mol/L,改用生理鹽水補充至血鈉正常。重癥還要同時吸氧、給20%甘露醇0.5~1g/kg、止驚藥物以緩解腦水腫,減輕腦損傷。
結果
26例治愈,2例死亡。1例有機磷農藥中毒形成腦疝死亡,1例毒鼠強中毒抽搐窒息死亡。
討論
低鈉血癥可分為失鈉性低鈉血癥及稀釋性低鈉血癥兩類。中毒并發低鈉血癥多屬稀釋性低鈉血癥。原因可能有:少數為急性中毒時機體處于應激狀態,抗利尿激素異常分泌形成的腦性失鈉。毒物作用也可能是使患兒嘔吐、腹瀉,使鈉攝入減少,排出增加。
多數歸咎于中毒搶救時輸注過多的低張液體以及大量清水洗胃所致的水中毒,也可為醫院內獲得性低鈉血癥。急性中毒時,洗胃和輸液是誤服患兒必不可少的搶救措施,若處理不當就有出現低鈉血癥的可能。而低鈉血癥的癥狀有時與中毒本身的癥狀難以區分,所以,低鈉血癥在臨床上常被忽視,極易造成誤診或漏診,延誤治療。因此,在搶救中毒的同時要高度重視此病的發生,尤其是出現神經系統癥狀而非毒物所致者。洗胃液要盡量避免用清水,可用生理鹽水或0.45%半張生理鹽水[2]。洗胃后輸液同時要靜注速尿1~2mg/kg,必要時重復應用。出現神經系統危重癥者,輸注低張液體,患兒無法通過保鈉或排水來主動調節血鈉穩定,有人認為血鈉低于138mol/L,不宜用低張液體[3]。糾正嚴重低鈉血癥時,注意輸注高張液體速度不宜過快,提升血鈉濃度不可過高。
總之,搶救急性中毒時,要提高警惕,隨時監測電解質。對誤服中毒特別是有機磷農藥中毒,入院后要常規查電解質,治療中按時復查,以便及早發現低鈉血癥。只要診斷準確及時,治療方案恰當,低鈉血癥可很快糾正,預后良好。
參考文獻
1吳瑞萍,胡亞美,江載芳.諸福棠實用兒科學.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1995.372
2任曉旭.小兒急性攝入中毒的預防、診斷及處理原則.小兒急救醫學,2005,12(4):334
3何時軍,陳賢楠.低張靜脈維持液體對神經系統危重癥患兒影響的臨床觀察.小兒急救醫學,2005,12(3):1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