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普橋 綜述 史 勇 審校
(長春大學特殊教育學院,長春 130022)
小兒推拿在中醫學體系中是發展較為成熟的一門學科。小兒推拿以中醫整體觀念為基礎,結合陰陽五行學說、經絡學說、藏象學說等,對兒童疾病進行辨證論治。治療時運用適合于兒童的各種手法,刺激小兒特定的穴位和經絡,達到預防和治療疾病的目的。在我國有著用推拿治療小兒疾病的悠久歷史。近些年來小兒厭食發病率逐漸上升,純綠色、無介入的小兒推拿受到了臨床醫生的重視。
祖國醫學把兒童長時間不思飲食、飲食量明顯下降、甚至厭惡食物的這種狀態,稱為小兒厭食病。大多數兒童的預后良好,若長時間厭食,后期可出現身體虛弱、面黃肌瘦、體格發育遲緩等癥狀。小兒厭食在6歲以下發病率比較高[1]。在中醫古籍中沒有明確符合厭食定義的概念,但是在很多書中,記載過類似于厭食的癥狀,如小兒疳積、納呆、納差、小兒積滯、傷食、惡食等。中醫認為厭食的病因主要有先天因素、后天不足、喂養失當、情志因素及其他疾病累積脾胃等。小兒厭食和微量元素缺乏有關,比如鋅微量元素的缺乏[2]。小兒推拿治療小兒厭食,重在調理脾胃[3]。
2.1 單純推拿手法治療
2.1.1小兒特定穴治療 單純手法治療小兒厭食,主要選穴小兒特定穴和腹部的穴位,加上脾胃俞、足三里等。小兒特定穴是古代小兒推拿醫生長期臨床實踐發現的,具有特定的位置、名稱、操作方法、明確的主治范圍的穴位,是現在兒科推拿的主要選穴。
過去5年有很多臨床醫生,做了單純手法的療效對比研究,且都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呂艷等[4]進行了手法和口服多酶片治療小兒厭食的對比研究。操作時選用揉、按、點等操作手法,用脾經、大腸經、四橫紋、內八卦等穴位。在推拿處方中,重點用的是小兒特定穴,結果有效率96.84%,證明單純手法治療小兒厭食效果明顯。田志麗[5]研究發現,選用脾經、胃經、內八卦、四橫紋、脊柱作為推拿處方,觀察組好轉率為94.17%,說明在本次對比研究中,單純手法治療效果比對照組酵母鋅咀嚼片聯合胃酶合劑有效[5]。仔細分析田志麗的推拿穴位處方,全部選用的是小兒特定穴。上述兩篇臨床觀察試驗設計合理,對比效果明顯,說明小兒特定穴在治療小兒厭食中有著明確療效。
此外,小兒特定穴治療小兒厭食的效果也可以通過現代醫學指標來進行量化和驗證。李綺玲[6]選用小兒特定穴位,脾經、內八卦、四橫紋等,進行常規手法操作。觀察組血鋅濃度及唾液淀粉酶含量的平均值明顯高于對照組,而且臨床各種厭食癥狀也有較明顯的好轉。因此,在臨床上治療小兒厭食時多采用兒童特定穴,脾經、內八卦、四橫紋是近5年臨床報道類文獻中運用頻率比較高的穴位。
2.1.2捏脊治療 臨床上有的醫生僅僅只用一個手法治療小兒厭食,例如只用捏脊這個手法,在脊柱上從長強穴到大椎穴進行操作。捏脊的方向是從下而上。捏脊從下而上,起到補益脾胃的治療作用。根據曾均[7]對功能性消化不良患兒做的臨床觀察,功能性消化不良在中醫辨病體系中屬于厭食范疇。對照組口服多潘立酮片,觀察組采取推拿治療,核心手法是在督脈上進行捏脊操作,重點刺激背俞穴。治療后觀察組兒童督脈位置的溫度會升高,好轉率高于對照組。
另外,李桂華等[8]根據自己多年的臨床經驗,認為捏脊、摩腹、推脾等手法治療小兒厭食效果明顯。臨床上選取32名厭食癥兒童進行推拿治療。首先捏脊,然后按揉脾胃俞,按腹、揉腹、運腹。這些兒童的治療有效率達到93.75%。可見捏脊這個手法在小兒厭食的治療中發揮著很大的作用,但是捏脊在治療小兒厭食的作用機理,仍待進一步研究。
2.2 推拿手法聯合針刺治療
2.2.1推拿聯合針刺四縫穴 臨床上有醫生選擇推拿手法和針刺聯合治療小兒厭食。從臨床報道看,按摩聯合針刺四縫文獻比較多。四縫穴治療小兒營養不良、小兒疳積,因此,脾胃疾病長選用該穴位。于繼群[9]研究發現對照組運用針刺四縫穴聯合藥物治療,觀察組推拿聯合針刺四縫。觀察組兒童的有效率高達96.00%。黃國定等[10]用三字經手法結合針刺四縫穴,對照組給予健兒消食口服液,聯合組兒童在對照組的基礎上加按摩手法和針刺四縫,聯合組好轉率達到96%。從上述臨床報道看,針刺四縫結合小兒推拿治療厭食的效果明確。
2.2.2推拿聯合針刺足三里 足三里是胃經的要穴,在治療脾胃疾病時,基本都要選用,而且足三里亦是兒科常用的保健穴。有的醫家嘗試著推拿手法結合針刺足三里穴來治療小兒厭食。徐強等[11]研究發現,對照組針刺足三里,觀察組針刺足三里的基礎上推脾經、運內八卦、捏脊等,觀察組有效率100%。臨床上除了針刺足三里和四縫之外,也有針刺其他穴位配合推拿的報道,取得了比較確切的效果。在臨床中,根據小兒個體的患病情況,針刺結合推拿手法治療厭食也是一種值得參考的思路。但小兒對針刺有一定的恐懼心理,因此,采用該療法時,需要醫生關注小兒個體情志的變化,謹慎選用。
2.3 推拿手法聯合穴位貼敷治療
把中藥研磨成粉末,用雞蛋清等黏合劑,貼敷在患兒經絡或穴位上,被稱為穴位貼敷[12]。穴位貼敷既可以通過穴位吸收藥物,達到治療疾病的目的,又避免了藥物對胃腸的刺激,減輕了肝腎代謝的負擔,因此,比較適合兒童。肖慧等[13]做的穴位貼敷臨床觀察,對照組選用神闕穴和雙側脾俞,藥物用四君子散、保和丸加黃酒作為黏合劑,觀察組在前者的基礎上加推拿手法治療。觀察組有效率98.5%。單純手法聯合藥物貼敷,效果明顯高于手法治療。
此外王克天等[14]做的臨床多中心觀察,更能說明推拿聯合穴位貼敷的有效性,在臨床上值得被推薦。a組做小兒推拿,b組做穴位貼敷自擬消積散,c組推拿聯合穴位貼敷自擬消積散,d組西醫組基于多潘立酮混懸液治療,穴位貼敷聯合推拿組兒童有效率遠遠高于其他組。小兒的皮膚嬌嫩,穴位貼敷中藥,藥效容易被吸收,應該避免選取刺激性強的藥物,也要嚴格控制貼敷的時間,避免給孩子帶來不必要的傷害。
2.4 推拿手法聯合口服中藥治療
覃基烜等[15]對對照組厭食兒童采取醒脾養兒顆粒常規治療,觀察組芳香運脾方配合按摩手法治療,觀察組獲得了92.5%的有效率。吳學喜[16]把厭食兒童分成了中藥組、西藥組、單純手法組、推拿聯合中藥組進行多中心臨床效果觀察。推拿聯合中藥組有效率為93.3%,效果最優。林芳[17]給對照組口服多酶片,給研究組兒童口服中藥結合常規小兒推拿治療,研究組效果明顯。上面這3個臨床報道從多個角度證明了,口服中藥聯合推拿在治療小兒厭食中效果明顯,且治愈后,復發率比較低。
配合推拿治療小兒厭食,選取的方劑還有六君子湯、滋培湯、異功散、益黃散、自擬消積散、保和丸、醒脾養兒顆粒、助胃膏等。這些中藥方比較和緩,補益脾胃作用加理氣消食作用,配合適合的小兒推拿手法,可以達到事半功倍的治療效果。
2.5 推拿聯合其他療法治療
2.5.1推拿聯合耳穴壓豆 耳穴壓豆療法,是利用生物全系理論,刺激耳朵上對應的部位,從而預防和治療身體疾病。推拿聯合耳穴壓豆,近些年來受到了歡迎,其既沒有藥物的副作用,也沒有針刺給兒童帶來的痛苦,且治療厭食效果有充分臨床證據[18],因此,應該進一步被重視。
2.5.2推拿聯合口服西藥治療 西藥,尤其是各種消化酶制劑,結合按摩手法,治療小兒厭食的臨床報道也很多。李輝珍等[19]給兩組厭食患兒服用西藥多酶片治療,研究組加上捏脊推拿治療,研究組有效率為95.3%。口服各種消化酶,可以促進胃腸消化食物的速率,緩解小兒厭食的癥狀,為手法的治本贏得時間,從而加強了推拿的作用,符合現在中西醫結合的理論。
小兒厭食是兒童常見疾病,單純手法治療厭食多采用兒童特定穴和腹部的穴位,捏脊也是臨床重點采用的單穴。常用的手法有點、按、運、揉、摩等。針刺四縫聯合推拿、足三里聯合推拿是常用的治療方案。推拿聯合中藥治療,多用消食補氣、化濕類的藥物。耳穴壓豆聯合按摩、西藥聯合按摩,也有不少臨床報道。小兒推拿具有綠色、無副作用的優點,小兒容易接受,在臨床上獲得了很好的效果。
不過梳理近5年的臨床文獻,也可以發現文獻不足之處,臨床辨證沒有統一的標準,且證型比較多,不利于后期對癥治療。隨著小兒推拿的不斷發展,相信證型統一標準的問題能得到很好的解決,小兒推拿在小兒厭食方面必將發展得更好。
利益沖突:所有作者均申明不存在利益沖突。
猜你喜歡脾胃針刺手法清明的雨散文詩世界(2022年2期)2022-03-10好脾胃 養出來中老年保健(2021年5期)2021-12-02脾胃失調該如何調理今日農業(2021年19期)2021-11-27針刺鎮痛的臨床研究進展現代臨床醫學(2021年5期)2021-11-02層遞手法快樂語文(2021年11期)2021-07-20單純針刺與針刺配合半夏白術天麻湯的治療對比中國藥學藥品知識倉庫(2021年18期)2021-02-28緩解后背疼的按摩手法今日農業(2020年15期)2020-12-15七步洗手法廣東第二課堂·初中(2020年3期)2020-04-02新年心愿寶寶有個好脾胃!母子健康(2015年1期)2015-02-28細嚼慢咽護脾胃愛你(2014年23期)2014-1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