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俱杯规则-虎牙直播-比利亚vs西班牙人-德国杯|www.cnyhmy.com

維生素D對小兒睡眠障礙癥狀改善及臨床治療效果的影響分析

時間:2024-11-11 16:30:02 來源:網友投稿

蘇艷 董麗萍

摘要 ?目的:研究維生素D對小兒睡眠障礙癥狀改善及臨床治療效果的影響。方法:選取2020年3月至2022年4月云南省中醫醫院收治的睡眠障礙患兒42例作為研究對象,按照隨機數字表法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每組21例。對照組采用常規干預,觀察組在對照組基礎上采用維生素D干預。比較各組干預療效及睡眠障礙復發情況。結果:觀察組治療總有效率95.24%高于對照組的66.67%,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P <0.05)。觀察組睡眠障礙復發率9.52%低于對照組的38.10%,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P <0.05)。結論:維生素D可顯著改善睡眠障礙患兒臨床癥狀,降低其睡眠障礙程度,提高睡眠質量,總體療效較優,且病情復發概率較低。

關鍵詞 ?維生素D;
小兒睡眠障礙;
睡眠質量;
復發

Analysis of the Effect of Vitamin D on the Improvement of Symptoms and Clinical Treatment of Sleep Disorders in Children ?SU Yan,DONG Liping

(Department of Pediatrics,Yunnan Hospita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Kunming 650000,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study the effect of vitamin D on the improvement of sleep disorder symptoms and clinical treatment in children. Methods:
A total of 42 children with sleep disorders admitted to Yunnan Hospita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from March 2020 to April 2022 were selected as the research subjects.They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a control group and an observation group,with 21 cases in each group,using a random number table method.The control group received routine intervention,while the observation group received vitamin D intervention on the basis of the control group.The effect of intervention and the recurrence of sleep disorder were compared among all groups. Results:
The total effective rate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95.24%,high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which was 66.67%( P <0.05).The recurrence rate of sleep disorders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9.52%,low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which was 38.10%( P <0.05). Conclusion:
Vitamin D can significantly improve the clinical symptoms of children with sleep disorders,reduce the degree of sleep disorders,improve sleep quality,and have better overall efficacy,with a lower probability of disease recurrence.

Keywords ?Vitamin D; Sleep disorders in children; Sleep quality; Recrudescence

中圖分類號:R338.63 文獻標識碼:A ?doi:
10.3969/j.issn.2095-7130.2024.03.034

隨著生育政策的推行,兒童健康成長越來越受到兒科醫學從業者和家屬的重視,各類兒童易患疾病也受到醫學界的廣泛關注,其中睡眠障礙屬于兒科、神經內科疾病,我國兒童患病率占比40%[1-2],此疾病初期幾乎無明顯癥狀易被家長忽視,隨著病程的遷延,病情加重,患兒往往表現出入睡煩躁、入睡困難、夜驚,夢魘,夢行癥等典型癥狀,加之兒童年齡尚幼,組織器官、生理功能尚未發育完全,很多藥物禁止對兒童使用,使得治療難度大大增加,若未能及時干預導致病情進一步加重,影響患兒正常睡眠,甚至誘發心理情緒障礙、延緩生長發育等后遺癥,因此,臨床上應重視睡眠障礙患兒的干預工作[3-4]。兒科醫生面對睡眠障礙患兒時主要采用以安慰劑為主的常規干預措施,雖可在應用初期為患兒帶來心理撫慰,但長期效果不理想,睡眠障礙癥狀改善速度緩慢。隨著醫藥理念的不斷革新,已有學者將維生素D應用于情緒消極、入睡困難的患者中,作為促進鈣吸收及兒童骨骼生成的重要營養成分,可增強神經元色氨酸羥化酶表達,刺激大腦中5-羥色胺的產生,調節激素水平,作為營養補充劑幾乎無嚴重不良反應,臨床應用價值較高[5]。為此,本研究選取我院收治的睡眠障礙患兒,探討維生素D的臨床實際應用效果,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20年3月至2022年4月云南省中醫醫院收治的睡眠障礙患兒42例作為研究對象,按照隨機數字表法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每組21例。對照組中男14例,女7例;
年齡1~7歲,平均年齡(4.16±1.32)歲;
學齡前兒童12例、學齡兒童9例。觀察組中男12例,女9例;
年齡2~6歲,平均年齡(4.14±1.29)歲;
學齡前兒童13例、學齡兒童8例。2組患者一般資料經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 P >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經過本院倫理委員會批準并經患者及其家屬知情同意。

1.2 納入標準 1)符合《兒科學》中對睡眠障礙的診斷標準者;
2)臨床表現為入睡時躁動不安,入睡困難,夜驚,夢魘,夢行癥等,經問診、兒童睡眠紊亂量表(Sleep Disturbance Scale for Children,SDSC)、匹茲堡睡眠質量指數(Pittsburgh Sleep Quality Index,PSQI)等測試,被我院綜合診斷為睡眠障礙的兒童患者[6]。

1.3 排除標準 1)入組前1周內已接受相關藥物治療,對本研究所涉藥物過敏的患者;
2)罹患先天性神經發育異常、全身感染性疾病、自身免疫系統疾病、心肺功能異常、肝腎代謝障礙等病癥的患者。

1.4 研究方法 對照組采用常規干預。1)環境干預:睡前半個小時將患兒房間內光線調暗,靈活調節空調溫度使患兒感到溫暖舒適,禁止患兒接觸手機、電視、電腦等物品,并關閉視頻、音頻。2)安慰劑干預:引導患兒躺臥于床上,盡量平復患兒情緒,避免其情緒起伏,給予患兒約25 mL溫牛奶,以此作為安慰劑協助患兒入睡。3)干預時長:連續干預3個月。觀察組在對照組基礎上采用維生素D(美國安士制藥有限公司)。1)環境干預及安慰劑干預措施與對照組相同。2)維生素D干預:每日口服1粒維生素D。3)干預時長:連續干預3個月。

1.5 觀察指標 1)干預后詢問、記錄各組患兒家屬,確定患兒癥狀改善程度,并將SDSC和PSQI評分表發放給家屬,囑咐家屬據實回憶患兒治療后睡眠質量,并據此填寫兩表,SDSC主要包括入睡或維持睡眠障礙、睡眠喚醒障礙、過度嗜睡障礙等6項,總分89分,得分與患兒睡眠障礙程度成正比;
而PSQI主要包括入睡時間、睡眠效率、睡眠質量、睡眠障礙等7項,總分21分,得分與患兒睡眠質量成反比;
再結合《臨床睡眠障礙學》中的小兒睡眠障礙干預標準[7],將療效分為顯效(入睡時躁動不安,入睡困難,夜驚,夢魘,夢行癥等癥狀完全消失,且SDSC得分≤39分,PSQI得分≤15分)、有效(入睡時躁動不安,入睡困難,夜驚,夢魘,夢行癥等癥狀基本消失,偶有輕度入睡困難、躁動等癥狀,且SDSC得分較治療前降低50%及以上,趨于39分,PSQI得分較治療前降低10%及以上,趨于15分)、無效(入睡時躁動不安,入睡困難,夜驚,夢魘,夢行癥等癥狀無顯著改善,且SDSC得分>40分,PSQI得分>16分)。比較各組治療總有效率。治療總有效率=(顯效率+有效率)。2)干預結束后,需留取各組家屬聯系方式做好回訪工作, 干預后3個月對各組進行電話回訪,了解各組患兒睡眠障礙復發情況,將SDSC≥40分,PSQI≥16分, 且存在入睡困難,夜驚等癥狀的患兒歸為睡眠障礙復發,比較各組復發率。睡眠障礙復發率=睡眠障礙復發例數/總例數×100%。

1.6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23.0統計軟件對數據進行分析,計量資料采用均值±標準差( ?±s )表示,進行 t 檢驗;
計數資料采用率(%)表示,進行χ2檢驗,以 P <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2組患者療效比較 觀察組治療總有效率95.24%高于對照組66.67%,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P <0.05)。見表1。

2.2 2組患者睡眠障礙復發情況比較 觀察組睡眠障礙復發率9.52%,低于對照組38.10%,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P <0.05)。見表2。

3 討論

經了解,睡眠障礙是由遺傳、環境、心理等多種因素所致的異常睡眠表現,有超過四分之一的兒童在童年不同時期可能經歷過嚴重的睡眠問題,且現階段此疾病的治療方式已成為學術界的熱門研究課題[8]。臨床上面對兒童睡眠障礙,醫生往往采取較為保守的干預方式,如入睡前給予患兒牛奶等安慰劑,牛奶雖富含各類營養元素,但并不會對患兒產生病理性作用,使得部分患兒睡眠質量無明顯改善[9]。而睡眠障礙多與人體激素水平有關,維生素D實質上是一種脂溶性激素的前體,其受體存在于大腦神經元和膠質細胞,參與神經系統的發育和功能,具有調節睡眠周期等作用[10]。因此研究維生素D的應用效果,對于改善睡眠障礙患兒病情具有重要意義。

經學者研究發現,在基礎干預措施之上對睡眠障礙患兒增加維生素D干預,有助于顯著改善其睡眠癥狀,提高睡眠質量,且遠期干預效果更優[11]。為進一步驗證學者的觀點,本研究選取我院睡眠障礙患兒,探討維生素D的實際干預效果,結果顯示,觀察組治療總有效率95.24%高于對照組66.67%,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P <0.05),這是因為兒童身體功能尚未發育完全,加之易受到外界噪聲、強光等環境刺激致使其易罹患睡眠障礙,此疾病可能由多種原因造成,但兒童本身處于生長發育階段,大部分患兒隨著年齡的增長、組織器官的發育而逐漸擺脫睡眠障礙,但若未能加以重視,還會引發部分患兒出現心理、情緒障礙、發育遲緩等后遺癥,不利于患兒的健康成長。故應對睡眠障礙患兒癥狀、睡眠質量實施相應的干預措施,提高干預效果。本研究結果可見對癥干預對于提升睡眠障礙患兒干預效果的重要性;
對照組患兒未接受助眠成分藥物干預,主要通過調節房間光線、音量,控制患兒情緒以及給予患兒安慰劑等措施營造舒適的睡眠環境,撫慰患兒提供心理情緒,幫助患兒入眠,此方式雖可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患兒入睡難度,但幾乎不會對患兒身體產生病理影響,導致患兒入睡后睡眠質量差,部分患兒仍會出現夜驚、夢魘等睡眠障礙癥狀,患兒睡眠問題未得到根本性的改善,導致總體干預效果不理想。與對照組不同,觀察組在對照組的基礎上進行改進,加用維生素D,一般情況下維生素D可在皮膚照射陽光時自行合成,當兒童生理功能偏弱,合成維生素D的能力有限時,可口服維生素D補充,具有調節鈣磷代謝、骨質鈣化等作用,其受體存在于大腦神經元和膠質細胞,參與神經系統的發育和功能,實際上是一種脂溶性激素的前體,而睡眠障礙多與人體激素失衡相關,適量補充維生素D可增強神經元色氨酸羥化酶表達,以刺激大腦中5-羥色胺的適當產生,進而達到調節激素水平、助眠等效果,故患兒持續服用維生素D后睡眠質量顯著提高,總體療效優良。

本研究還顯示,觀察組睡眠障礙復發率9.52%,低于對照組的38.10%,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P <0.05),原因在于睡眠障礙的復發與患兒體內激素水平長期失衡密切相關,因此,欲避免患兒病情復發需要使患兒體內胃促生長素、胰島素、皮質醇、生長激素等激素水平持續保持平衡狀態;
對照組主要利用牛奶使患兒得到心理上的撫慰助其入睡,且牛奶本身包含蛋白質、鈣、能量、碳水化合物、脂肪以及多種維生素等營養,持續服用可為患兒提供多種營養,但牛奶內維生素比重相對較低,加之患兒年齡尚幼睡前僅攝入25 mL小劑量牛奶,這也使得每日睡前可攝入牛奶中的維生素D成分相對更低,致使患兒在常規干預施行初期睡眠質量明顯提高,但隨著干預時間的推移,維生素D持續攝入不足,使其體內激素水平仍處于不平衡狀態影響睡眠質量,并導致入睡困難,夜驚等癥狀復發,故常規干預措施遠期效果不理想;
觀察組持續接受維生素D治療,睡眠質量差、激素水平均與褪黑素水平相關,而色氨酸羥化酶作為褪黑素的限速酶,持續服用維生素D能夠調節神經元調節色氨酸羥化酶的表達,刺激產生5-羥色胺,5-羥色胺的適當產生屬于中樞神經遞質的一種能夠發揮調節睡眠周期、改善生物鐘的作用,使患兒養成按時入睡、保持充足睡眠時長等睡眠習慣,長期治療效果較優。加之維生素D還可維持血鈣和血磷的平衡,避免缺鈣后肌肉酸痛,影響睡眠質量,進一步提高患兒遠期睡眠質量,故接受維生素D治療后睡眠障礙復發率較低。

綜上所述,給予睡眠障礙患兒維生素D干預,可加快其癥狀消退,大幅降低患兒睡眠障礙程度,提升其睡眠質量,總體療效良好,且干預后復發風險較低,遠期效益優良。

利益沖突聲明 :無。

參考文獻

[1] 周宇豪,楊超祺,楊敏蘭,等.阻塞性睡眠呼吸暫停兒童腎功能指標及25-羥維生素D水平的研究[J].國際檢驗醫學雜志,2022,43(14):1679-1683.

[2]戴紅梅,朱義芳.阻塞性睡眠呼吸暫停低通氣綜合征患者血清25-羥維生素D的水平變化及臨床意義[J].中國醫藥導報,2020,17(7):164-167.

[3]洪靜,姚曉光,李梅,等.血清25-羥基維生素D缺乏與重度阻塞性睡眠呼吸暫停綜合征的關系[J].安徽醫藥,2021,25(2):280-284.

[4]吳文華,凡偉,成艷玲,等.重復經顱磁刺激治療孤獨癥譜系障礙患兒睡眠障礙的療效觀察[J].中國康復醫學雜志,2022,37(7):928-932.

[5]蘇磊,李慶玉,王德峰,等.腦電生物反饋聯合艾司唑侖對突發性耳鳴合并睡眠障礙患者的療效觀察[J].國際精神病學雜志,2022,49(1):130-133.

[6]桂永浩,薛辛東.兒科學[M].3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15:416-418.

[7]趙忠新.臨床睡眠障礙學[M].上海:第二軍醫大學出版社,2019.169-171.

[8]鄭捍華.觀察應用維生素D3與醒脾養兒顆粒配合撫觸按摩捏脊對睡眠障礙兒童的干預效果[J].世界睡眠醫學雜志,2023,10(1):92-94,98.

[9]黎崇漢,張進峰,蘇瑩瑩.醒脾養兒顆粒聯合維生素D治療鼻腔沖洗術后兒童睡眠障礙的臨床效果[J].臨床醫學工程,2023,30(1):81-82.

[10] 劉星華.維生素D對小兒睡眠障礙癥狀改善及臨床治療效果的影響分析[J].中國保健營養,2021,31(32):64.

[11]張雪娜,楊忠誠,李璐姝,等.醒脾養兒顆粒聯合維生素D治療兒童睡眠障礙臨床療效[J].世界睡眠醫學雜志,2020,7(9):1573-1574.

猜你喜歡 維生素D復發睡眠質量 花都區孕婦妊娠期糖尿病及維生素D相關知識調查分析中國醫學創新(2016年34期)2017-02-2816周太極拳鍛煉及停練8周對老年女性心理健康的影響山東體育學院學報(2016年6期)2017-01-12芪棗安神湯對心脾兩虛型失眠癥患者睡眠質量的影響中國醫藥導報(2016年30期)2016-12-28情志護理干預配合針刺對急性面癱患者不良情緒以及睡眠質量的影響云南中醫中藥雜志(2016年11期)2016-12-26完整結腸系膜切除治療老年肥胖患者結腸癌的療效及復發情況觀察中國實用醫藥(2016年29期)2016-12-26腫瘤標志物CA199和CEA與大便潛血聯合檢測對腸癌復發的診斷價值華夏醫學(2016年4期)2016-12-1269例再發腦梗死患者臨床特點及危險因素分析中國實用醫藥(2016年28期)2016-12-07維生素D治療嬰幼兒哮喘的臨床療效及呼吸功能分析中國實用醫藥(2016年17期)2016-07-26健康教育在預防尿路結石患者復發護理中的作用飲食與健康·下旬刊(2016年7期)2016-05-10小囟門兒童預防性口服小劑量維生素D對頭圍及丹佛智能發育的作用研究中國實用醫藥(2016年12期)2016-05-04

推薦訪問:小兒 維生素 治療效果

最新推薦
猜你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