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分析小兒梅克爾憩室的臨床特點和診治效果。方法:通過復習病歷和隨訪回顧性分析2004年5月20日至2011年12月21日在我院經手術及病理檢查確診的32例小兒梅克爾憩室。結果:無癥狀6例,便血為主19例,腹痛為主6例,其他1例。有6例行兩孔法腹腔鏡輔助的憩室切除術,余均開放手術。便血為主的19例中有12例見有異位胃黏膜(核素檢查8例陽性、3例陰性,1例未行核素檢查),7例未見到異位胃黏膜(核素檢查7例均陽性)。患兒均行手術治療,其中20例行楔形切除,5例行單純結扎,7例行腸切除吻合,均治愈,隨訪無復發。結論:小兒梅克爾憩室因并發癥而出現臨床癥狀,異位胃黏膜是合并出血的主要原因。手術切除是治療小兒梅克爾憩室的主要方法。恰當的手術時機、手術方式是梅克爾憩室治療成功的關鍵。99mTC診斷可靠。
【關鍵詞】小兒;梅克爾憩室;腹腔鏡外科手術
【中圖分類號】R725.7【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004-5511(2012)06-0213-02
梅克爾憩室(Meckel diverticulum),又稱回腸遠端憩室,是胚胎發育期間卵黃管退化不全所形成的胚胎學遺跡,是一種較常見的先天型胃腸道畸形,在人群中的發生率約為2%,男性更多見。患者常因其并發癥而就診,絕大多數患者終生無臨床癥狀,2%~3%出現并發癥,其中大部分發生在兒童時期,臨床表現多樣,診斷和治療具有一定的難度[1]。現將我院2004年5月20日至2011年12月21日經手術及病理檢查確診的32例小兒梅克爾憩室并發癥作一回顧性分析,并就診斷問題作探討。
1臨床資料
1.1一般資料:32例患兒均經手術治療及病理檢查證實;其中男性21例,女性11例。年齡1-10歲。男女之比為1.9:1,3歲以下24例。
1.2臨床表現和治療:①6例(18.8%)無癥狀,偶然發現憩室。分別行憩室楔形切除和回腸部分切除。②19例(59.4%)便血為主,病程長3 d至6年,平均3個月。7例黑便,8例暗紅色血便,4例鮮紅色血便,均無嘔血;6例伴有陣發性腹痛,13例不伴腹痛;均有不同程度的貧血,其中3例伴有急性失血性休克。5例行胃鏡檢查,3例行結腸鏡檢查,均未能發現出血部位;16例行核素檢查異位胃黏膜,13例陽性,3例陰性。有8例開放手術,11例經兩孔法腹腔鏡輔助手術;11例憩室楔形切除,8例回腸部分切除。其中有1例憩室末端伸入右腹股溝斜疝疝囊內。19例以便血入院者均在術前行99mTC檢查以明確診斷。③6例(18.8%)腹痛為主,病程長10 h~4 d,平均49 h。全部均有持續性腹痛或哭鬧不安,腹痛部位:上腹部1例,中腹部2例,右髂部1例,下腹部1例,不明部位(新生兒)1例;伴發熱2例,不伴發熱4例;其中1例伴有腹脹、嘔吐等消化道梗阻癥狀,1例伴有下腹部痛性包塊;均有外周血白細胞升高。4例行腹部平片檢查,3例有液氣平等腸梗阻征象,1例未見異常;3例行超聲檢查,2例見腸間隙積液,1例見下腹部腫物。全部開放手術,其中4例合并穿孔;4例憩室楔形切除,2例回腸部分切除;有3例同時切除闌尾。④1例(3.1%)表現為偶然發現不明原因的貧血,體檢時發現下腹部正中一無痛性腫物,不伴消化道出血或腹痛表現,病程長1周。超聲檢查見下腹部4.6 cm×3.2 cm×2.6 cm的高回聲混合性包塊;CT檢查見中下腹3.5 cm×3.1 cm軟組織密度影,其內散在氣體影,腫塊可較明顯強化,強化密度不均勻。探查時發現下腹腫物為20cm回腸包繞憩室形成,其系膜淋巴結增大成團,行回腸部分切除。
2結果
全部病例均經手術治療,行憩室楔形切除20例,回腸部分切除12例;開放手術26例,腹腔鏡輔助手術6例。術中發現梅克爾憩室均位于距回盲瓣37(15~70)cm處,均在對系膜緣。所有患兒經電話或門診隨訪至2011年12月,隨訪時間達2月至6.3年(平均3.6年),無術后切口感染,均恢復順利,患兒的生長發育、生活均正常。
病理結果:①6例無癥狀患兒,憩室病理均無炎癥,也未見異位胃黏膜。②19例便血為主的患兒中,有12例見有異位胃黏膜(核素檢查8例陽性、3例陰性,1例未行核素檢查),7例未見到異位胃黏膜(核素檢查7例均陽性)。③6例腹痛為主的患兒均為梅克爾憩室炎,見中性粒細胞浸潤,部分伴有壞死;3例闌尾均為漿膜面化膿性炎癥。④1例不明貧血患兒,憩室見有異位胃黏膜(未行核素檢查)。
3討論
梅克爾憩室是卵黃管退化不全所遺留的畸形,其發生率1.5%-2%,是小兒常見的消化道畸形,多數不引起癥狀,10%-25%可發生各種各樣的并發癥[2],常見的并發癥有憩室潰瘍出血、腸梗阻、憩室炎、穿孔等。由于憩室的并發癥較多且又無特殊的臨床表現,所以在臨床工作中容易出現誤診、漏診而延誤[3]。梅克爾憩室是由于卵黃管在臍端已閉鎖,而近回腸之卵黃管未消失所形成。一般位于距回盲部10-100cm以內的末段回腸的系膜緣。憩室內一般為回腸黏膜,但據文獻報告50.0%-70.0%的憩室內有異位胃黏膜組織,5.0%有異位胰腺組織,異位組織的存在是梅克爾憩室發生潰瘍出血、穿孔和炎癥等并發癥的主要原因。99m锝對胃黏膜壁層細胞具有親合力,并能被攝取,因此,當憩室壁層含有胃黏膜伴有出血的病例,腹部掃描可顯示放射性濃集區,已證明為非常可靠的診斷方法[4]。新近發展的99mTC標記紅細胞腹部掃描檢查,能夠檢測消化道出血的部位,提示手術指征,有臨床實用價值[5]。我們對疑有憩室的患兒,進行99mTC檢查,準確率達90%,具有特殊性,不受其他條件限制。
經典治療方法是開放的憩室切除或部分腸管切除。炎癥輕者行憩室楔形切除,對于粘連等情況復雜者行部分腸管切除。對于憩室炎中的闌尾,由于多為漿膜炎,所以并無必要切除[6]。對于探查術中偶然發現的無癥狀梅克爾憩室是否需要進行預防性切除,仍然存在著爭論,有人建議對8歲之前的兒童進行切除[7]。但也有研究認為預防性切除會增加早期并發癥率,而并不增加晚期并發癥率,所以不主張進行切除,甚至對于兒童也不主張進行切除[8]。有鑒于此兩難境地,術中可向家屬說明情況,綜合考慮家屬意見和對原手術可能會造成的影響后,再決定是否進行預防性切除。
參考文獻
[1]王果,李振東.小兒腹部并發癥的預防及處理[M].北京:科學技術出版社,1994.91-95.
[2]石美鑫,熊汝成,李鴻儒.實用外科學(上冊)[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1992.564.
[3]韓茂棠.梅克爾憩室及其合并癥.中華小兒外科雜志,1983, 4(1):34.
[4]童爾昌,季海萍,主編.小兒腹部外科學.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1991.207.
[5]Chang WT,LaBuda CS,Brown JM,et al.Delayed imaging of Meckel""""s diverticulum:observation of a quadrantal shift.Clin Nucl Med,2009,34(1):50-52.
[6]Kiratli PO,Aksoy T,Bozkurt MF,et al.Detection of ectopic gastric mucosa using 99mTc pertechnetate:review of the literature.Ann Nucl Med,2009,23(2):97-105.
[7]Onen A,Cigdem MK,Oztürk H,et al.When to resect and when not to resect an asymptomatic Meckel""""s diverticulum:an ongoing challenge.PediatrSurg Int,2003,19(1-2):57-61.
[8]Zani A,Eaton S,Rees CM,et al.Incidentally detected Meckel diverticulum:toresect or not toresect.Ann Surg,2008,247(2):276-2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