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富強
(西安文理學院 經濟管理學院,西安 710065)
總體國家安全觀下的經濟管理理論博弈及其安全研究,旨在進一步創新經濟管理學術體系和話語體系,將中國豐富的經濟管理實踐轉化為創造性的經濟管理理論,進一步完善馬克思主義指導下的中國經濟學與管理學體系,豐富經濟管理安全保障理論,創建系統的經濟管理理論安全保障機制,凸顯經濟管理理論體系的中國特色,推進新時代總體國家安全理論體系的創新。本文欲在此領域做一些有益的探索。
面向未來30年,統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戰略全局,***總書記開創性地提出了具有中國特色的總體國家安全觀[1],對于保障政治安全、國土安全、軍事安全、經濟安全、文化安全、社會安全、科技安全、信息安全、生態安全、資源安全、核安全等領域的總體國家安全,具有重大指導意義。
******指出:“安全和發展是一體之兩翼、驅動之雙輪”[2]“安全是發展的前提,發展是安全的保障”[3]。統籌處理好發展與安全的關系,蘊含著深刻的馬克思主義理論邏輯和現實的社會主義建設邏輯[4]。堅持總體國家安全觀,實施國家安全戰略,維護和塑造國家安全,統籌傳統安全和非傳統安全,統籌發展和安全,把安全發展貫穿國家發展各領域和全過程,防范和化解影響我國現代化進程的各種風險,有助于筑牢國家安全屏障,建設更高水平的平安中國[5]。
經濟安全是國家安全的基礎。堅持政治安全、人民安全、國家利益至上有機統一,以人民安全為宗旨,以政治安全為根本,以經濟安全為基礎,以軍事、科技、文化、社會安全為保障,有助于不斷增強國家安全能力[5]。確保經濟安全,應對經濟發展的重大挑戰具有重要意義[6]。影響經濟安全的內外因素復雜,維護國家經濟安全的任務艱巨[7]。強化國家經濟安全保障,需要強化經濟安全風險預警、防控機制和能力建設,實現重要產業、基礎設施、戰略資源、重大科技等關鍵領域安全可控,著力提升糧食、能源、金融等領域安全發展能力[5]。
在***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思想指導下,確保經濟管理理論安全,關乎我國經濟安全發展。經濟安全包括實踐與理論兩個層面。保障經濟管理理論安全,是確保經濟管理實踐安全的基礎。******指出:“哲學社會科學研究要立足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實踐”“我國哲學社會科學應該以我們正在做的事情為中心,從我國改革發展的實踐中挖掘新材料、發現新問題、提出新觀點、構建新理論”[8]。立足中國經濟發展實際,堅持實踐是檢驗理論能否實施的標準,才能保障經濟管理理論安全。
(一)理論博弈主體
理論博弈往往是理論水平較高的輸出方單方面發起、理論水平較低的輸入方單方面應對的不均衡博弈。第一,理論博弈發起者是理論輸出方,通過邀請入境、訪問、訪學、交流、講座等方式,爭取支持理論輸入方人員,營造有利的輿論氛圍,包括制造有利于其形象的輿論、組織有針對性的輿論戰等。
第二,理論博弈接受者是理論輸入方。理論博弈產生效力的基礎是輸入方有意無意的配合,包括輸入方決策者及其學界的意見:(1)理論輸入方決策者是決定性因素,分為四種情形:一是務實型決策者,意識到理論博弈正在發生,反對基于特定理論改變制度與政策;
二是理性型決策者,未意識到理論博弈正在發生,反對基于特定理論改變制度與政策;
三是幻想型決策者,未意識到理論博弈正在發生,贊同基于特定理論改變制度與政策;
四是謀略型決策者,意識到理論博弈正在發生,接受基于特定理論改變制度與政策。(2)理論輸入方學界具有特殊地位。贊同基于特定理論改變制度與政策者分為三種:一是創新型,對理論博弈一無所知,從創新角度認為輸入理論具有前瞻性,忽視己方的實際和約束條件,未意識到制度與政策變革可能造成的災難性后果;
二是附和型,不具備獨立判斷能力,對理論博弈一無所知,認為凡是理論輸出方推薦的理論都值得嘗試,未意識到制度與政策變革可能導致的巨大風險及災難性后果;
三是合作型,與理論輸出方共同推進理論博弈。反對基于特定理論改變制度與政策者分為兩種:一是清醒型,未意識到理論博弈正在發生,意識到特定理論與本方約束條件大相徑庭;
二是理智型,意識到理論博弈正在發生,反對該理論可能造成的不可估量的損失。
(二)理論博弈形式
理論博弈形式包括人員交流、知識輸出、獎項鼓勵與媒體傳播。一是輸出方以培養輸入方特定人員的方式輸出特定理論。二是通過期刊、書籍等輸出特定理論。輸出方吸引輸入方人員在其控制的期刊投稿,使輸入方人員學習、接受、傳播、普及特定理論。輸出方通過輸出教材,占領輸入方課堂,讓特定理論深入人心。三是通過學術獎項激勵方式聚焦特定理論。一些大獎被用作理論博弈工具,獎勵特定理論相關人,提升特定理論影響力。四是大力扶持媒體,通過信息平臺在輸入方普及特定理論,凝聚共識。
理論博弈類型包括純粹博弈和混合博弈。一是純粹博弈。如果輸入方未意識到理論博弈正在發生,輸出方實現理論博弈的預期效果,屬于技術層面的純粹博弈。輸入方應對純粹博弈的對策包括:堅持實踐是檢驗理論是否實施的標準,以是否有利于本方實踐為標準,確定應該采納的理論、制度與政策;
提升決策者與智庫的理論水平。二是混合博弈。如果輸入方意識到理論博弈正在發生,輸出方實現理論博弈的預期效果,博弈混入非學術因素,即混合博弈。輸入方應對混合博弈的對策有:完善治理機制,甄別并遴選與輸入方利益完全一致者進行制度與政策變革;
完善決策機制,把好制度與政策變革關,確保能夠識別并避免理論陷阱。
(三)理論博弈機理
經管理論博弈之所以具有效力是基于下述假設:經濟發展與社會治理能力對經濟體有重要影響,企圖弱化對方經濟發展與社會治理能力;
制度與政策是影響經濟發展與社會治理能力的重要變量與核心要素,理論對制度與政策選擇具有關鍵影響;
特定經濟體在特定約束條件下的最優制度是唯一的,非最優制度效應下降;
理論、制度與政策必須契合實際。
經濟體存在經濟發展水平與經濟管理理論研究水平的差距,就可能出現理論流動的勢位差,理論流動就有動力。新理論在理論輸出方如果有效,就可能進一步推廣。而理論輸出過程中,可能夾帶損害對方的理論。輸入方對輸出方的理論形成信賴后,可能全盤接受輸入的理論;
基于輸入理論制定的制度不適合本國經濟管理實際,就會產生損失。
第一,理論有效的基礎在于對癥施治,理論博弈的效力在于藥不對癥。(1)經濟管理實踐需要理論指導。其中有兩種觀點比較極端:第一種是否定所有經濟管理理論的價值,拒絕借鑒其他經濟體的發展經驗;
第二種觀點是認為任何一種經濟管理理論,對所有經濟體發生同樣作用。(2)實踐是檢驗理論能否實施的唯一標準。理論是否適應特定經濟體,必須以實踐作為檢驗的唯一標準。經濟管理理論必須切實有效。理論是否促進輸入方經濟管理水平提升,只有實踐才能回答。(3)理論發揮作用的基礎是對癥下藥。同一理論對不同經濟體的經濟發展與治理能力的提升作用不同。當約束條件發生變化時,理論可能從正確變為錯誤。理論必須對癥,不同的約束條件,需要不同的理論、制度和政策。適應特定經濟體的經濟管理理論往往具有特殊性。輸入方經濟管理實踐、稟賦與約束條件的特殊性,決定了適合的理論、制度與政策具有特殊性。要針對特定的約束條件,尋找能夠匹配的最合適的經濟管理理論、制度和政策。對特定經濟體最適配的理論,往往不一定是最先進的理論,要摒棄以是否先進作為評價標準的理論至上思想。(4)理論博弈發揮效力的基礎是藥不對癥。輸入理論無法解決特定發展階段的特定經濟體的問題,可能加劇困境,導致經濟體崩潰。
第二,經濟管理理論博弈條件下理論輸出方的策略。一是理論創新。二是理論分享,理論創新成果對其他經濟體產生溢出效應,共同分享創新成果。三是理論設陷。博弈狀態下,理論輸出方將經管理論作為工具,試圖削弱輸入方的經濟實力,設置陷阱。四是理論輸出。如果理論輸出目標是理論博弈,輸出方動員學界、政府情報部門等全部力量,有計劃、有步驟、有針對性地輸出可能使對方陷入困境的特定理論。
第三,經濟管理理論博弈條件下理論輸入方的策略。一是理論信賴。輸入方在理論學習與借鑒過程中,深受其惠,產生對輸入理論的信賴。二是理論依賴。理論信賴削弱輸入方的原創動力。理論原創需要有一定的研究基礎、研究水平與先進經濟體差距較小、花費較大成本。上述條件不完全具備情況下,經濟體選擇借鑒而不是自創經濟管理理論,產生理論依賴。三是理論崇拜。理論依賴條件下,經濟體的理論水平差距越來越大。輸入方對輸出方產生崇拜心理,盲目照搬輸入的理論。四是理論麻痹。輸入方辨別輸入理論的警惕性弱化,認為輸出的都是科學成果。五是理論誤受。理論博弈下,輸入方不經甄別地全盤接受特定理論,從而墜入理論陷阱。
(四)理論博弈環節
第一,輸出方決定發起理論博弈。政府動員力量,就是否、對誰、為何、何時、如何發起理論博弈做出決策,評估成本與收益。發起理論博弈的觸發條件是對方經濟發展影響己方的戰略利益與經濟利益,對己方已經構成威脅,必須削弱對方的經濟能力。例如,對方經濟發展水平較高或經濟體量較大,逼近己方為其設定的極限,從戰略角度出發,必須遏制其發展勢頭,迫使其經濟體量或經濟發展水平限定在可以容許的范圍內;
對方的發展趨勢、意識形態歧異、利益沖突等也是觸發條件。輸出方發起理論博弈的支持條件包括:一是理論研究水平較高,積累了豐富的成果,處于國際前沿,有發起理論博弈的學術資源;
二是研究力量愿意為理論博弈提供智力支持,政府決策者在暗線指揮,提供資金、渠道、條件與機會,研究力量在明線實施,出席國內外學術交流活動,培養對方人員并施加影響;
三是輸出理論能夠被對方接受,如果政府認定理論博弈的發起條件已經具備,開始制定周密規劃,實施有計劃的理論博弈。第二,輸出方學界提供理論,作為博弈工具的理論應具備的條件:一是名義上的合理性,相關理論對輸出方有效;
二是覬覦特定經濟體,輸入方不具備理論實施條件,如果輸入方實施理論,會產生意外結果;
三是理論對輸入方具有前瞻性,未曾驗證理論效果;
四是圓融性,輸出方通過全面包裝,使理論能夠自圓其說。第三,輸出理論。輸出方通過全面模擬、評價、比較,決定是否輸出特定理論。決定后,全面布局,提供資金與人力,配置學術與外交資源,開放出入境交流渠道,舉辦學術交流活動,通過課堂、學術平臺或人員交往,向輸入方推介特定理論。第四,輸入方接受并普及理論。輸出方發掘并培養能夠配合的輸入方人員并定向支持。輸出方或明或隱的推動與輸入方人員配合下,輸入方學界接受并普及特定理論。第五,輸入方采納理論并據以改變制度或政策。在普遍支持下,輸入方采納特定理論并以其為指導,改革經濟管理制度與政策,向輸出方預設的方向發展。第六,輸入方的制度或政策產生災難性后果。輸入方的稟賦條件與理論并不契合,制度與政策改革產生負面甚至災難性后果,輸出方的理論博弈取得成效。
(五)理論博弈特點
純學術的理論博弈是理論爭論,論證目的是澄清觀點,說服對方,傳播普及己方觀點。對抗性的理論博弈以理論為手段,干擾或打斷對方經濟社會發展進程,強度更大。第一,理論博弈具有隱蔽性,以學術為工具,麻痹性強。理論博弈通過思想交流,化對方于無形之中。理論陷阱往往以學術形式呈現。理論輸出方以學術交流作掩護,通過施加影響,促使對方接受特定理論,制定相關制度。理論本身具有自洽性與專業性,理論輸出方設計的理論陷阱不易識破。特定理論往往與其他理論一起輸出,比較隱蔽。第二,理論博弈雙方地位與信息不對稱,往往在理論水平存在差距的雙方間進行。理論輸出方發起理論博弈,理論水平的落差導致接受方往往對輸入的理論深信不疑。第三,理論博弈過程艱巨。理論博弈涉及環節較多且比較持久,需要全流程思考,縝密布局,環環相扣,滴水不漏,因而付出艱苦努力。第四,理論博弈效果延時呈現,影響廣泛深遠,結果往往很難逆轉。理論博弈具有深遠謀略與周到布局,改變的是經濟管理制度或政策,路徑依賴條件下,制度與政策往往影響長期運勢。制度成敗決定了經濟發展與社會治理的成敗。理論博弈更關心長期經濟走勢或治理效能。制度或政策改變后具有延續性,甚至可能被鎖定,短期內往往很難自我糾正或修復。理論陷阱往往意味著制度陷阱,意味著全方位、多維度、長時段的發展陷阱與治理陷阱,具有全局性影響,產生巨大破壞[9]。
經濟管理領域的安全是全方位的,實踐與理論層面的經濟管理安全同樣重要。基于全方位安全觀,建立系統的經管理論安全保障體系,確保經管理論安全;
以理論層面的經濟管理安全支持實踐層面的經濟管理安全。
(一)理論安全內涵
狹義的理論安全,是通過評估經濟管理理論的實踐價值與理論價值,確保研究者、決策者、學生與大眾對經濟管理理論陷阱具有清醒的認知。廣義的理論安全,是通過構建識別、分析、評估、保障經濟管理理論的實踐價值與理論價值的完整體系,建立對理論與實踐的適用關系的清醒認知,確保經濟管理理論促進經濟管理發展。狹義理論安全視野下,理論陷阱居于核心地位。廣義理論安全視野下,需要全面應對系統性理論安全隱患,包括經濟管理理論的不適當應用,事關經濟發展的安全性與可持續性。
(二)理論安全類型
根據邏輯結構,理論安全包括三個層次:一是理論體系安全,關注理論體系整體安全,理論體系安全最重要,如果存在安全挑戰,往往表現為系統性問題,會對經濟管理實踐產生系統性影響;
二是理論分支安全,關注構成理論體系的分支領域的安全,理論分支的安全隱患,可能對理論體系具有核心影響,也可能只有局部影響,據此將理論分支安全分為核心理論分支安全與非核心理論分支安全;
三是具體理論安全,關注構成理論體系與分支理論的具體理論的安全。根據影響領域,理論安全包括對經濟管理理論造成的安全影響與對經濟管理實踐造成的安全影響。根據對實踐造成損失范圍,理論安全包括:損失覆蓋整個經濟體的理論安全、損失覆蓋面中等的理論安全、損失覆蓋面較小的理論安全。根據造成損失的嚴重程度,理論安全可以分為:損失程度嚴重的理論安全、損失程度中等的理論安全、損失程度較輕的理論安全。根據產生安全問題的理論來源,理論安全分為:借鑒的經濟管理理論產生理論安全問題、原創的經濟管理理論產生理論安全問題。根據理論安全是否具有主觀故意,理論安全分為:有意誤用經濟管理理論造成理論安全問題、無意誤用經濟管理理論造成理論安全問題。根據理論安全事件的后果,經濟管理理論安全事件分為:實際造成安全后果的理論安全事件、因阻斷傳播路徑并未造成安全后果的理論安全事件。根據理論安全事件被覺察的階段,經濟管理理論安全事件分為:始終未被覺察的理論安全事件、發生之初被覺察的理論安全事件、發生過程中被覺察的理論安全事件、結束后被覺察的理論安全事件。根據理論安全事件是否有主導力量,經濟管理理論安全事件分為:域外主導的理論安全事件、域外影響的理論安全事件、自發形成的理論安全事件。根據理論安全事件發生后是否得到糾正,經濟管理理論安全事件分為:一是理論安全事件發生后,改變了體制與制度,未清除理論安全事件的影響;
二是發現理論安全事件對經濟管理實踐造成的負面影響后,清除影響,恢復原有經濟管理體制機制與政策。根據理論環節分類,可以將理論安全分為構建環節的理論安全、傳播環節的理論安全和應用環節的理論安全。
(三)理論安全特點
第一,理論安全具有戰略性。經管理論安全隱患可以演變成經濟安全挑戰,引發經濟遭遇重大損失。第二,理論安全具有特殊性。一是理論安全存在于思維世界,具有精神屬性,不易把握;
二是理論是對復雜現象的一般概括,理論安全具有復雜性與專業性,對理論的把握程度會影響主體對理論安全的重視程度;
三是屬于學術范疇的理論,被用作屬于戰略范疇的理論安全的工具,以保障理論安全,這需要各界協同,學界是理論的構建者,精準保障理論安全,有賴于學界的大力支持。第三,理論安全是系統工程。保障理論體系安全,要確保每個理論安全、識別每個理論陷阱。第四,理論安全具有國別性。對于不同發展條件的經濟體,同一理論的安全性存在差異,理論安全不能部分遞推。部分遞推是根據兩個經濟體的部分相似性,認為適用于甲的理論,可以推廣到乙。必須根據全部條件的相似性,推斷同一理論對不同經濟體的安全性是否相同。經濟實踐的差距,可能導致同一理論產生“橘生淮南則為橘,生于淮北則為枳”的后果。第五,理論安全具有階段性。同一經濟體在不同發展階段的要素稟賦不同,同一理論的適用性與安全水平不一定相同,故要在與其實施條件契合的發展階段實施特定理論。第六,理論安全保障具有全員性。理論安全影響每個人的福祉。經濟管理理論具有復雜性與多樣性,每個人都有義務培養理論安全意識,提升理論安全保障能力,敏銳識別并妥善應對理論陷阱,及時阻斷陷阱的傳播,共同保障經濟管理理論安全。第七,經濟管理理論安全保障具有艱巨性。一是理論創新日新月異,新理論層出不窮,因而保障理論安全的工作量大,需要逐一梳理每個理論對特定經濟體的適用性與實踐價值,全面剖析理論陷阱存在的可能性;
二是經濟管理理論紛繁復雜,理論安全識別難度大,要精準識別理論陷阱,需要高瞻遠矚的視野和較強的思維能力與理論預判能力,這就需要具備保障理論安全所需的理論素養和學術積累;
三是不同人對同一理論的安全性判斷存在差異,如果因為不能達成共識而延誤時機,就可能會增加理論陷阱清理難度,增大理論安全風險;
四是妥善處理保障理論安全與學術自由的關系,需要平衡提供自由創新氛圍與加大理論安全保障力度的關系,既不能因保障理論安全而錯失取得重大理論創新成果的歷史機遇,也不能因保障學術自由而忽視理論安全保障。因此,要避免落入理論陷阱,確保經濟管理理論的安全。
(一)保障不同環節理論安全
建立理論安全評價與保障機制,安全引入理論成果。第一,確保理論構建環節安全。構建理論時,要清晰界定實施的約束條件,廣泛宣傳具有正向實踐價值的理論,防止在不具備條件的情況下盲目實施經濟管理理論。第二,確保理論傳播環節安全,及時發現并阻遏理論陷阱傳播。處理好學術場域與公眾輿論場域的順暢對接、正確轉譯與一致理解問題。順暢對接指理論構建者要充分考慮公眾輿論場域的特殊性,理論傳播過程中妥善引導公眾輿論精準解讀經濟管理理論。“正確轉譯”是指理論界通過精準轉化與翻譯,設計能夠被公眾輿論準確把握的理論普及話語體系。“一致理解”指同一理論能在不同場域得到一致理解,盡可能縮小理解偏差。第三,從戰略角度,確保理論實施應用環節安全。在應用環節處理好借鑒吸收創新成果與謹防理論陷阱的關系,處理好理論學習與實施的關系。建立精細化評價機制,提高警惕,從理論安全角度嚴格審視引入的理論,加大理論陷阱識別與預警力度。
(二)保障不同層次理論安全
優先實施具有正向實踐價值的經濟管理理論,謹慎推廣具有負面實踐價值的經濟管理理論。一是要從根本上審視理論體系的安全性。如果存在系統性安全問題,要從根本上改造理論體系,剔除不安全因素。如果無法通過改造加以安全利用,重新構建安全的理論體系。二是應對理論分支安全,要抓住重點,甄別核心理論分支的安全性。如果核心理論分支存在系統性安全問題,要徹底改造,全面排除。如果無法通過徹底改造提升安全性,要重新構建安全的理論分支。三是確保具體理論安全,要甄別具有綱領性作用與核心價值的具體理論的安全性,提升核心理論的安全性。
(三)建立理論安全保障機制
牢牢把握學術話語主動權,堅持實踐是檢驗理論能否實施的標準,積極主動應對理論博弈,避免理論陷阱,需要建立系統的理論安全保障機制。第一,建立理論創新成果安全評價機制。學術氛圍越開放自由,創新性成果越多,出現理論安全隱患的風險也可能增加。統籌自由創新與理論安全的“破”與“立”以及“進取”與“保護”的辯證關系,樹立兼顧創新與安全的平衡理念,建立創新與安全兼容機制。解脫束縛自主創新、自由創新的桎梏,盡可能提供寬松的創新環境,充分發揮創新潛力,最大限度地激發更多具有正向實踐價值的創新成果不斷涌現。將創新與安全融為一體,以實踐價值為標準評價擬實施理論的安全性,在加大學術創新力度、豐富經濟管理理論成果的基礎上,將理論對實踐的負面影響降到最低。既不因鼓勵創新而忽視理論安全,更不因保障理論安全而影響學術創新。第二,建立更加安全的經濟管理理論借鑒機制。強化理論借鑒的開放思維與安全意識,在更大范圍內以更寬廣的視野,加大借鑒、吸收有正向實踐價值的經濟管理理論的力度。第三,建立以正向實踐價值為標準的理論實施安全精準預評價體系。在理論實施前,充分發揮作為理論創新與安全保障主體的學術共同體的作用,建立理論實施安全預評價機構,基于理論與本土經濟管理實踐的契合度,分析、識別、剔除理論陷阱,提升理論實施的安全水平。第四,建立更加有效的理論實施效果評價機制。建立學術創新主體與理論安全保障主體共同參與的理論創新與理論安全保障機構,對理論實施效果進行全面評價,汲取經驗教訓,指導未來的理論創新、借鑒、實施與安全保障工作,通過自律與他律,進一步促進理論創新與安全水平得到提升。
綜上所述,經濟管理理論安全不僅是實現經濟管理實踐安全的基礎與保障,而且是總體國家安全觀的重要內容。要確保經濟管理理論安全,就要堅持實踐是檢驗理論能否實施的標準,創建理論安全保障機制,保障不同環節理論安全和不同層次理論安全。這對于提升經濟管理話語能力、增強中國經濟發展話語權、堅持新發展理念構建新發展格局、促進高質量發展、加強國家安全體系和能力建設皆具重大而深遠的意義。
猜你喜歡理論經濟管理棗前期管理再好,后期管不好,前功盡棄今日農業(2022年15期)2022-09-20“林下經濟”助農增收今日農業(2022年14期)2022-09-15堅持理論創新當代陜西(2022年5期)2022-04-19神秘的混沌理論新世紀智能(數學備考)(2021年9期)2021-11-24理論創新 引領百年湘潮(上半月)(2021年4期)2021-07-20相關于撓理論的Baer模汕頭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20年4期)2020-12-14增加就業, 這些“經濟”要關注民生周刊(2020年13期)2020-07-04民營經濟大有可為華人時刊(2018年23期)2018-03-21“這下管理創新了!等7則雜文月刊(2016年1期)2016-02-11人本管理在我國國企中的應用現代企業(2015年8期)2015-0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