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俱杯规则-虎牙直播-比利亚vs西班牙人-德国杯|www.cnyhmy.com

淺論高校旅游管理課程體系改革構想

時間:2022-10-30 18:00:03 來源:網友投稿

[摘要]文章從廣西師范大學文旅學院旅游管理專業課程設置的現狀調查進行分析和探討,提出大學旅游管理專業課程體系的整體優化、課程設置、實踐性教學環節等幾方面的改革構想,并闡述了課程體系改革所應具備的支持環境。

[關鍵詞]高校;旅游管理;課程體系;旅游教育

[作者簡介]王雪芳,廣西師范大學歷史文化與旅游學院講師,廣西桂林,541001

[中圖分類號]G423.0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7-7723(2006)11-0190-03

近年來,為了適應蓬勃發展的旅游業的需要,中國旅游院校教育整體規模快速擴張。據統計,全國共有高、中等旅游院校(包括完全的旅游院校和只開設有旅游系或旅游專業的院校)1207所,其中高等院校494所,中等職業學校713所。由于我國現行的旅游管理專業大多依托原有的歷史、外語、地理、經濟等傳統學科,課程設置、教學內容差別較大。所培養的人才質量與社會需求尚有一定差距。造成這種差距的原因固然是多方面的,但課程體系建設滯后無疑是其中最主要的原因之一。針對這一問題,我們于2005年3月成立了課題組,對廣西師范大學旅游系三個年級約250名在校旅游管理本科專業學生和桂林、廣東多家旅游企事業單位的主要領導和部分員工進行了專門調查?,F以這次調查的基本結果為參考,就旅游管理本科專業課程體系改革問題略作探討。

一、旅游管理專業課程體系現狀調查結果及分析

本次調查共發放問卷150份,其中有效問卷為100份(調查結果見表1)。在被調查的近250名學生中,認為專業課設置不合理的同學占60%;對專業課和選修課的設置持肯定態度的不到三分之一。學生反饋意見是“許多課程內容重復,缺乏創新,體系很混亂”、“教學內容理論重于實踐”、“第二外語沒有得到實際應用”等。關于實習的調查結果顯示,學生一般被安排在一線服務崗位,不能輪崗工作,產生對未來理性追求和對現實感性認識間的矛盾,因而出現“供需錯位”現象,大部分學生表示不愿到酒店工作,都不愿從基層崗位做起,特別是客房、餐飲部門。75%的學生認為所學的課程理論知識在實習過程中不能學以致用。同時,55%的用人單位對學生的綜合素質不滿意,認為目前飯店行業對員工需求標準與旅游高校對學生培養規格不同。

基于以上調查,發現旅游管理教育存在的問題主要集中在:在旅游管理專業本科生的公共課程、專業課、選修課和實踐環節的教學計劃中,對于課程見習和服務技能課的安排非常模糊,實踐教學課明顯不足,實踐學分占總學分的比例不到6%,造成實踐與理論的嚴重脫節;課程體系缺乏整體優化,任意選修課所占比重較低,學生自主選課的權利有待提高;課程內容重復,教學內容陳舊過時,與旅游管理實際需要差距較大,實用性不強;課程前后次序安排不合理等問題;學生的綜合素質欠缺,思想教育和職業道德修養不高,導致學生就業目標較高,既要待遇優厚,又想工作輕松,只愿做管理工作,不愿從基層做起,普遍存在“眼高手低”的現象。因此,旅游教育改革勢在必行,要突出旅游管理專業綜合性、應用型特點,以利于旅游專業人才的培養。

二、旅游管理專業課程體系改革的基本思路

(一)調整培養目標,力求教學內容與實際需要的統一

培養目標是高等教育的一個核心問題。高校要培養合格的旅游管理人才,首先必須明確人才培養的目標和方向。21世紀高校旅游管理專業的培養目標,應堅持專業知識、創新能力與綜合素質辯證統一的原則,面向旅游宏觀管理部門、旅游企事業單位,培養基礎知識較為扎實,操作能力較強,具有良好的職業道德與服務意識的中高級應用性人才。旅游教育是一種應用型人才教育,在教學中,正確引導學生對“管理人才”的理解,要想成為一名優秀的旅游管理人員,必須熟悉基層的工作和具備嫻熟的業務能力,工作初期不能有不求實際、盲目攀高的心態。

(二)課程體系整體優化的前提下。注重旅游專業理論的系統化

教學是一個系統過程,在這個系統中的各組成部分,都應服從課程設置所要實現的總體培養目標。課程設置是教學計劃的核心內容,要認真界定每一門課程在教學計劃中的方位,果斷刪除陳舊、重復的課程內容。比如管理學原理、旅游管理學、旅游學概論課程的基本理論的重復性較高;旅游地理學和中國旅游名勝,課程內容基本一樣;對旅行社概論和旅行社經營管理課程,老師講課內容幾乎一樣等。另外,開設的西方經濟學和旅游經濟學的原理如何定位、定性等。要大膽整合課程,使旅游專業理論更加系統化。

(三)課程設置以傳統課程為依托,按照市場需求進行有效擴展

國家教育部把旅游管理作為管理學門類工商管理之下的一個學科,課程體系的設置必須打造好工商管理方面的核心課程,主要包括管理學、市場營銷學、財務管理、西方經濟學。其次是旅游學科必修課程和選修課程及拓展課。拓展課程設置必須以市場需求為先導,引導學生進行合理的知識儲備、職業能力的培養。教學中應加強財務管理、統計、策劃和營銷管理、會展旅游等相關課程,拓寬學生知識面和就業渠道,注意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避免學生知識、能力結構“千人一面”的狀況,以增強社會適應性,體現出院校的辦學優勢與特色。

(四)加強實踐性教學環節

旅游教育過程必須突出實踐性,按照“理論一技能一實踐”的教學鏈,形成一種理論和實踐相輔相成的循環模式。通過這樣的教學循環,一方面有助于加深學生理論知識的融會貫通和綜合素質的全面提高;另一方面也有助于學校培養合格的復合應用型人才,這是旅游管理專業實現培養目標的合理、有效的途徑。所以,在課程體系設計中,將實踐教學環節納入整個課程體系,從而有效強化實踐教學環節。如酒店管理、餐飲客房管理、導游學、中國旅游地理、景點講解等,均應將實踐學時安排在該課程總課時之中,其實踐時間應占各課程學時的一半。具體方式是:一年級學生進行為期4周的飯店實習,使學生的理論學習與了解飯店業的實際同步進行;二年級學生要求在定點景區做景區導游8周,飯店的教學實踐時間可安排在旅游旺季。畢業前,要有為期半年在酒店或旅行社實習的實際經驗,實習結束時需提交一份內容充實的實習報告。課程體系中的教學實踐、畢業實習和畢業論文的學分應占總學分的30%以上。

三、課程體系改革的支持環境

旅游管理教學內容和課程體系研究,在實踐中的探索比在理論上的探索更艱難、更復雜,除教學計劃修訂外,還涉及到教材建設、教學資源調配、師資隊伍建設、校內外實習基地建設等一系列配套環節,是一項需要不斷嘗試、調整、完善的艱巨工程。

(一)完善旅游教育課程教材

我院旅游系應當成立課程教材審定委員會,聘

請專家審定旅游教材,消除目前課程結構不合理、教材建設低水平重復的混亂現象。

(二)加強“雙師型”師資力量

在實踐教學過程中,學生的主體作用是通過教師的引導作用來發揮的,師資力量的配備是提高實踐教學質量的關鍵,作為實踐教學的指導老師,不僅要有嫻熟的業務指導能力和管理學生的能力,還應具有協調學校、學生與實習酒店之間關系的能力。師資隊伍的學術水平和實踐動手能力又是專業發展水平的集中反映。因此,旅游院校應努力提高教師的技術應用能力和實踐教學指導能力,建立一支專兼結合,學科結構合理、學歷層次高、知識技能水平高、“雙師型”的師資隊伍。要抓好師資隊伍建設,首先必須根據專業實際情況制定師資建設目標及規劃;其次要采取引進、培訓、深造等途徑和方法抓好師資隊伍的建設;再次指派實習指導老師到實習酒店帶隊管理,這樣可提高其業務能力和教學水平;最后可通過聘用、聘請的方法建立一支由酒店、旅行社高層管理者、旅游專家等組成的相對固定的兼職教師隊伍,邀請他們到學校講學、開辦講座,開拓教師了解、掌握旅游行業發展的信息渠道。

(三)建立模擬實驗室

實踐教學環節的實施首先要求學校建立現代化的旅游管理教育模擬實驗室,如機房、語音室、烹飪實驗室、模擬前廳與客房、餐廳、酒吧、導游實訓室等。學生通過校內實訓(實驗)場所的教學,掌握基本的操作技能,鞏固和提高從業的基本素質、職業道德、職業知識,并為實習的進行奠定基礎。

(四)建立校內酒店、景區和旅行社實習基地

根據我院畢業實習情況分析,大多數的旅游企事業單位要求學生的實習時間是一年,酒店實習不能輪崗,這樣不利于旅游教育的系統工程。我院位于歷史文化積淀深厚的王城景區,景區內設有星級酒店一家。廣西師范大學具備良好的旅游教育實踐辦學環境,只可惜學校把這些資源都承包出去,而無法利用。只有爭取學校領導的同意,支持并保證學校的實踐教學環境的建設,旅游教育的系統工程才能得以實現。另外,建議成立我院的旅行社企業。旅行社的成員由我院教師和學生組成。策劃宣傳、外聯、導游都可讓我們的學生去具體操作,使學生儲備豐富的實踐經驗,培養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應用型人才。

穩定的校外實訓、實習基地提供學生在酒店、旅行社進行“頂崗”性質的生產性實習,讓學生在真實的酒店環境里進行實訓,接受職業技能和職業素質的培訓,給予學生真實的職業現場。為了保證學生實習的質量,在建立校外實習基地時,除了要選擇那些管理水平高、設施設備條件好的高星級酒店,還要加強校企溝通協調,一方面與酒店協商要求給學生實行服務崗位輪換;另一方面考慮在實習后期,安排學生分批進行短期的基層管理培訓和實習,由服務實習向管理實習發展。這樣有助于提高學生的職業綜合水平和綜合素質,從而實現學校中高應用型人才的培養目標。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圖表、注解、公式等內容請以PDF格式閱讀原文。

推薦訪問:構想 旅游管理 課程體系 高校 改革

最新推薦
猜你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