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 評估外科急腹癥診斷中腹部超聲檢查的臨床應用價值。方法 選2015年8月~2017年1月本院外科接收的83例急腹癥患者,回顧性分析臨床資料,對入選的83例患者均行腹部超聲檢查,分析檢查結果。結果 超聲檢查結果顯示,83例急腹癥患者中:26例急性膽囊炎、15例輸尿管結石、20例急性闌尾炎、2例外傷性實性臟器肝脾破裂、4例消化道穿孔、7例腸梗阻、6例急性胰腺炎,1例(1.2%)誤診、1例(1.2%)漏診。結論 臨床對外科急腹癥病例行腹部超聲診斷,可大大提升診斷準確性,初期診斷效果顯著。
【關鍵詞】腹部超聲;外科急腹癥;應用價值
【中圖分類號】R445.1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ISSN.2095-6681.2017.18..01
急腹癥作為臨床外科較常見的病癥之一,指的是腹腔、盆腔、腹膜后組織伴發急劇性病理改變,臨床表現為以腹部癥狀、全身反應等,該病發病較急、病情發展迅速,若臨床未進行及早確診,則會嚴重威脅患者的生命安全。為此,為了解外科急腹癥診斷中腹部超聲檢查的臨床應用價值,此次選83例患者作研究對象,現將研究結果展開如下報道。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本次研究對象選本院外科接收的83例急腹癥患者,男女例數比:43例/40例,15~68歲,年齡均值(39.50±5.65)歲。回顧性分析臨床資料,予以其腹部超聲檢查。
1.2 方法
臨床對83例急腹癥患者行腹部超聲檢查:(1)診斷儀器選麥迪遜彩色超聲診斷儀,運用腹部探頭,頻率保持在3.5 MHz~1010 MHz;(2)各患者均展開腹部超聲檢查,外科急診檢查不用做特殊準備,理解檢查,并在病情允許的情況下,針對檢查病因檢查未明確的患者,需做好各項準備工作,之后復查,重點檢查疼痛、可疑部位。個別病例可選膀胱灌注充盈,并于子腹部位做橫向、縱向等切面檢查,全面檢查各臟器;(3)最后根據患者病史、特征、檢查結果等出具相應的超聲檢查報告。
2 結 果
腹部超聲檢查報告顯示,83例患者中:26例急性膽囊炎、15例輸尿管結石、20例急性闌尾炎、2例外傷性實性臟器肝脾破裂、4例消化道穿孔、7例腸梗阻、6例急性胰腺炎,1例(1.20%)誤診、1例(1.20%)漏診。
3 結 論
臨床認為,急腹癥是臨床外科非常常見的一種病癥,患者臨床癥狀表現為嘔吐、腹痛、發熱等,尤其是疼痛較明顯,患者最先伴發疼痛部位也就是病變關鍵部位。疼痛主要表現為脹痛、絞痛、刺痛、燒灼痛等,臨床僅僅依靠疼痛程度則很難準確地評判患者病情變化[2]。據相關資料顯示,臨床造成急腹癥伴發的因素非常多,如感染、炎癥等所伴發的疼痛,如急性闌尾炎、急性膽囊炎、急性膽管炎、急性壞死性腸炎等;腹部出血伴發的疼痛主要由于創傷造成肝臟、脾臟破裂而伴發的疼痛;血管病變伴發的疼痛主要包括動脈瘤嚴重破裂、心房纖顫、腎栓塞等;因空腔器官穿孔所致的疼痛主要有腸穿孔、胃癌穿孔等[3]。此病發病后涉及的臟器非常多,對患者身體傷害非常大。為此,臨床需對患者展開專業、高效的診斷,以明確該病發病原因,從而采取針對性的措施救治。
此次研究經選取83例外科急腹癥患者作研究對象,均行腹部超聲診斷,結果發現:26例急性膽囊炎、15例輸尿管結石、20例急性闌尾炎、2例外傷性實性臟器肝脾破裂、4例消化道穿孔、7例腸梗阻、6例急性胰腺炎,1例(1.20%)誤診、1例(1.20%)漏診。充分表明,腹部超聲檢查在外科急腹癥中的診斷有效性較高,作用機制表現如下。
腹部超聲檢查是在B超檢查的基礎上,把具體的檢測結果按照彩色多普勒現象通過藍色、紅色2種顏色較好地呈現出,而且彩色多普勒超聲重點經利用相應的技術來處理所產生的相關信號,而后把技術獲取到的各種信號經彩色編碼,將其疊加到二維圖像當中,最終形成彩色多普勒超聲血流成像[4]。此種方法不僅能清晰、完整地看出血液流動二維平面圖,也可以了解反流、分流,以進一步了解血流性質,最終清楚地辨別出血管、非血管病變。
綜上闡述,臨床對外科急腹癥患者予以腹部超聲診斷,其臨床診斷準確率非常高,可進一步明確患者的患病情況,便于之后臨床選取安全、高效地方法進行救治,臨床應用價值較高,建議推薦。
參考文獻
[1]李 睿,陳 滔.彩色多普勒超聲在胃腸外科急腹癥中的應用[J].中國醫學創新,2016,13(15):4-7.
[2]葉 麗,陳 震.超聲檢查在普外科急腹癥鑒別診斷中的應用價值[J].河南外科學雜志,2015,26(4):138-138.
[3]邢文靜,鄒正霖,葉維霞,等.彩色多普勒超聲對小兒常見急腹癥疾病的診斷價值[J].西部醫學,2016,28(4):548-551.
[4]王菊霞,丁 杰,蔣勝利,等.二維超聲對兒科急腹癥診斷的臨床價值[J].內蒙古中醫藥,2014,33(9):99-100.
本文編輯:李 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