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圖分類號】R445.2【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004-5511(2012)06-0245-02梗阻性黃疸臨床以超聲、CT、常規MRI檢查為主,然而各種檢查各有其優缺點。超聲及CT檢查主要用于臨床初步評估,MRI胰膽管成像是新的非侵襲性檢查方法。我院自 2008年3月~2009年12月119例作MRI檢查診斷梗阻性黃疸住院并手術患者,均取得滿意檢查效果,現報道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119例中男55例,女64例,年齡4~82歲,平均57歲。患者檢查前空腹、禁食、禁水6小時,情況允許無禁忌證患者肌內注射654—2 10 mg以抑制腸蠕動偽影。檢查過程中患者平穩呼吸,掃描范圍從膈頂至雙腎下極,包括全肝內膽管及肝外胰膽系統。5例懷疑占位病變患者靜脈注射Gd—DTPAl5ml增強檢查。
1.2方法:使用美國GE公司生產的永磁型Signa EXCITE一0.2T開放式磁共振掃描儀。使用體部線圈及呼吸門控,常規作軸位T1FSE(TR540ms TEl5ms),層厚8—10 mm;T2FRFSE(TR7059ms,TEll5ms)層厚8~10mm;冠狀位T2FRFSE(TR:571ms,TE:111ms),層厚7mm,FOV 38X38;MRCP:3D/FSE MRCP采用TR和特長TE參數檢查,回波鏈64;TR:3750ms,TE:608ms,FOV38X38,1.8 mm層厚圖像采集,獲得原始圖像并作3DMIP重建圖像并剪切保留膽管樹及其分支和胰管圖像,并可任意角度旋轉觀察圖像。
2結果
119例病例中,良性梗阻100例,惡性梗阻19例。其中良性梗阻中膽總管結石6l例,單純性左右肝內膽管結石15例,膽總管結石合并膽囊結石35例。MRI顯示膽管、膽總管或膽囊內可見圓形、類圓形或多面體型結節樣充盈缺損影。先天性膽總管囊腫并多發結石6例。MRI表現為膽總管呈囊袋樣擴張,膽總管最粗達5 cm,管壁不規則及膽總管下端狹窄,并可見多發結節樣結石呈低信號充盈缺損影.
膽管炎性改變15例,主要表現為膽總管及左右肝管、肝內膽管輕中度擴張,膽總管下端近十二指腸乳頭部狹窄呈“鳥嘴樣”改變,管壁規則,管腔內無結石信號,擴張膽管內可見無信號氣體影。膽管醫源性狹窄3例,主要為腹腔鏡膽囊切除術后并發癥,表現為損傷段膽總管局限性狹窄并梗阻改變。梗阻下端膽總管顯影變淡或呈細線樣狹窄。惡性梗阻中,膽管癌9例,本組病例中,肝門段以上梗阻7例,MRI表現肝內區可見不規則軟組織樣信號影,T1WI呈略低信號。T2WT呈稍高信號,注射Gd—DTPA后輕微強化改變,梗阻平面以上膽管重度擴張呈“軟藤樣”改變;膽總管中下段無擴張或變細、消失,管壁形態不規則,手術證實為膽管癌。胰頭癌7例,2例合并肝臟轉移。MRI表現為胰頭局限性增大或向外突出,或呈分葉樣腫塊改變。腫塊中央可見小點片狀長T1長T2液化壞死區;胰管增粗擴張呈“雙管征”。擴張胰管寬度大于主胰管2 mm的正常值。壺腹癌3例,主要表現為壺腹區域不規則軟組織樣信號腫塊,并梗阻平面以上膽管重度擴張,膽囊積液,呈低位梗阻性黃疸改變。
3討論
MRI水成像足磁共振近些年發展起來的新技術,是近些年磁共振成像重大進展之一,由于此新技術無輻射損傷.不需要插管和注射造影劑,患者安全無任何痛苦的特點,屬非侵襲性檢查,其原理主要是利用水的長T2特性,采用重T2加權序列即選擇很長的T2值,使其他組織的橫向磁化矢量幾乎完全衰減.信號強度很低甚至幾乎沒有信號,而水的T2值很長,仍保持較大的橫向磁化矢量;MRCP是目前臨床最常使用的水成像技術,它能清楚顯示膽管的全貌,判斷膽系擴張及梗阻病變的部位和梗阻范圍,對評估惡性梗阻極具價值,定性精準。利用三維成像技術可任意角度旋轉觀察梗阻端和病變段的特征以判定梗阻病因,所獲得圖像與直接膽管造影相當,是理想的影像檢查方法。
膽石癥、膽管腫瘤、膽管梗阻和膽系感染是膽系疾病4大主題,這些疾病均可導致梗阻性黃疸改變。另外,膽道系統解剖變異多,因此術前確切了解膽管情況對膽道系統疾病診斷和治療方法的選擇有重要意義。膽石癥是引起梗阻性黃疽最常見的原因,本組病例中占76/119例;結石按成分不同主要分為膽固醇類結石和膽色素類結石或混合型結石。結石信號不同改變,主要是由于結石成分不同而信號各異。目前研究認為膽系結石的信號改變,除與結石中的脂質有關外,還與結石中的大分子蛋白有關聯。結石信號可表現為低信號、極低信號、中央不均勻高信號等。MRCP檢查在膽系結石定位、定性方面表現較有特異,定性不難,但是應注意與腔內血塊,息肉、小乳頭狀瘤及氣泡等鑒別,膽管炎及先天性膽管囊腫MR影像表現均各有其特點。惡性膽管梗阻黃疸特異性較差,尤其對發生于胰頭下端惡性梗阻如胰頭癌、壺腹癌、膽總管下端癌、十二指腸癌鑒別診斷困難,需要密切結合臨床及其他檢查綜合判斷.
梗阻性黃疸的診斷檢查,臨床主要直用無創傷的超聲、CT檢查。超聲波檢查具有簡單易行、安全、方便等優點,對膽管擴張有較高準確率,可以明確梗阻部位和原因,文獻報道統計診斷準確率為27%~95%,但這些主要取決于操作者的經驗及患者情況。CT檢查可以判斷肝內外膽管有無擴張,判定梗阻水平,其正確診斷率大于90%,其主要缺點是患者要接受電離輻射。內鏡下逆行胰膽管造影(ERCP)和經皮經肝膽管造影(PTC)為直接膽管造影,但二者均系創傷性檢食;ERCP檢查往往容易合并胰腺炎或腸穿孔等并發癥,因此不宜作為臨床常規使用。磁共振胰膽管成像技術是新的非侵襲性檢查方法,可以清楚顯示膽道系統解剖和病理形態,區別良、惡性病變,指導治療方案的制定,對于惡性病變,MRCP聯合常規MRI影像可以取代CT和ERCP對膽系術前的評估。特別在診斷膽管下端疾病方面,MR檢查優于超聲及CT,對有條件患者可作為術前常規檢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