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俱杯规则-虎牙直播-比利亚vs西班牙人-德国杯|www.cnyhmy.com

營養達人范志紅:做飯如何更健康

時間:2022-10-22 11:00:02 來源:網友投稿

???zo??)j馟飩ky教學研究、電視講座、寫博客和微博、接受各路記者的采訪,營養學紅人范志紅把自己安排得很忙。但是,只要有可能,她堅持早晚在家做飯,享受和家人一起吃飯的樂趣。

和丈夫結婚22年以來,范志紅和丈夫大部分時間也都是在家里吃親手做的早餐和晚餐。記者有幸帶您一起探秘她的私家廚房。

“只有自己做飯,才能把營養平衡握在自己手中”

范志紅有一個讓很多人羨慕的廚房,足足有16平方米的面積,她家的房子不是別墅,也不是躍層,而只是一個130多平方米的平層。這樣面積的平層,居然有這么大的廚房,這在很多人看來是一件比較奢侈的事情。

范志紅是中國農業大學食品學院營養與食品安全系副教授、食品科學博士,他的老公也是中國農業大學研究植物生理學的專家。

時常有人問她,工作這么忙,為何還花時間買菜做飯?范志紅有著自己的理由。她認為,只有自己做飯,才能把營養平衡握在自己手中。真正愛自己的人,就應當為健康飲食花一點時間和精力,因為對于重要的事情,人們總是會舍得投入的。

當然,因為工作緣故,難免有很多時候在外用餐。范志紅認為,即便菜不是自己點的,筷子伸向哪里還是由自己來決定的。她從來不吃油炸的菜肴,油大的菜肴也很少動筷子。因為在她看來,油多不僅意味著脂肪高熱量過多,這樣的菜肴中,油脂質量也很難令人滿意。

“如果我們點油炸和過油的菜肴,油脂就難免會被反復使用。雖然餐館可以做到憑良心不購買使用地溝油,但是經過多次重復加熱使用的油,已經嚴重氧化聚合,產生有害物質,即便沒有扔進地溝,其品質和地溝油差異也不是很大了。”范志紅說。

回想三十年的烹調經歷,范志紅說,她的烹調方式從單純追求美食味覺變得日益簡單自然,而且在她的影響下,丈夫也接受了她健康的烹調理念。如今,蒸、煮、水焯成為她家里用得最多的烹飪方式,偶爾也會炒菜或紅燒,但是絕對不會滿鍋油煙,而油炸的烹飪方式在他們家則是幾年也難見到一回。

范志紅解釋說,她偏愛蒸、煮、水焯的原因主要是這些處理方式對食物的維生素和抗氧化物損失較小。對于綠葉類蔬菜,如果采用短時間蒸后再澆調味汁的方式,其營養素幾乎就沒有什么損失。

“雖然焯燙也是一種比較健康的烹飪方式,但是要嚴格控制焯燙時間,否則很多營養素都已經溶到湯里面去了,除非你把湯都喝掉。”范志紅說。

范志紅家里的用油極為講究,她的廚房里放著橄欖油、茶籽油、杏仁油、核桃油等高檔食用油。范志紅說,用油有三大紀律:限量、控溫和整體膳食結構相適應。因為家里總的用油量很小,因此就是選擇高檔食用油,也不會給生活增加多少成本。少吃油,吃好油,要比買大桶油然后做菜拼命放油的態度更健康。

“3個月就能達到這樣的效果,如果堅持一輩子呢?”

范志紅真正從營養學方面開始關注自己的養生,還是30歲以后的事情。盡管上個世紀90年代初從中國農業大學營養學碩士畢業以后,她就和營養學打上了交道。

隨著年齡的增長,范志紅發現自己腰身上也有了一圈肥肉,以前她從來就沒有想過自己還會發胖。

2002年左右,范志紅更是感覺到自己的身體似乎是出現了一些問題,入睡變得困難,睡眠質量大幅下降,精力和抵抗力也大不如以前,整個機體開始呈現出衰老的跡象,這讓范志紅開始感到不安。

“才30多歲就已經這樣,那到40多歲、50多歲時又該怎么辦呢?”范志紅決定開始給自己實踐養生方案。

于是,她買來各種體育器材,經常進行身體鍛煉,開始跑步減肥,同時也調整自己的飲食結構。讓她沒有想到的是,才堅持3個多月的時間,她的身體就好了很多,不僅成功減肥,睡眠質量大為好轉,她的體能也達到了20多歲的狀態。

“3個月就能達到這樣的效果,如果堅持一輩子呢?”自此以后,她就開始了科學養生的思考,并把健康生活當成自己的重要人生目標。

很多時候,范志紅用餐時甚至不吃米飯、面食類主食,而是用各種雜糧和土豆、芋頭、紅薯、藕等食物替代。

有很多次,在外和朋友們吃飯的時候,只要吃過一些雜糧薯類,朋友們就沒有看到她再吃米飯或者面食,這讓一些朋友常常覺得很不理解,在他們的觀念中,吃飯時如果不吃米飯或者面食等主食,怎么能叫做吃飯呢?

范志紅認為這里存在著一個很大的認識方面的誤區,她說主食的主要意義是給人體供應碳水化合物,如果能夠從其他食物中也獲得足夠的碳水化合物,為何還非要吃米飯、饅頭呢?

范志紅多年來堅持健康飲食、科學養生取得的效果,從她的外形上就能夠感受到。

盡管已經40多歲,但是她的臉上依舊洋溢著青春的活力和光澤,她苗條而健康的身材讓人完全感受不到衰老的臨近。

從改變老公飲食到影響眾人健康

這些年,范志紅影響的并不僅只有自己的家人。2005年,范志紅在搜狐上開設了自己的博客,經常寫文章給大家普及營養方面的知識,并及時對一些網友的提問做出回答。對于一些有代表性的提問,她會查閱資料加以整理,甚至進行相關研究,以便給出滿意的答案。

范志紅的博客很快就受到廣大網民的歡迎,很多博文的閱讀量都高達1萬甚至是數萬人次以上。因為這樣的影響,很快不少網站都開設以范志紅為博主的實名博客,專門轉載她的營養健康類文章。截至目前,經過她允許的就有十多家。另外也有不少轉載甚至都沒有和她打招呼。

2010年,范志紅又在新浪開設了微博。截至目前,粉絲已經達到16萬多人,而且活躍度非常高。

長期以來,由于范志紅一直堅持和網友分享自己的飲食觀念和習慣,很多經常登錄她博客的網友,甚至他們的家人,飲食習慣也因為她而發生很大改變。有的網友甚至將范志紅的博客稱為“博客大學”,聲稱自己是從她的這所大學中畢業的,而后他們又把從這里學到的健康飲食理念傳遞給周圍的人。

范志紅說,健康其實是被我們自己握在手里。雖然我們每個人無力改變基因遺傳所造成的影響,對外部的大的健康環境也難以控制,但是我們可以改變自身的行為方式。只要樹立健康的飲食方式和生活理念,我們就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擁有一個良好的身體狀態。我們不能將自己身體健康出問題的理由總是推給別人,推給外界環境因素,因為只要我們稍微做一些改變,就能看到明顯的健康進步——在一個不夠安全的環境中,我們可以通過自己的努力,比別人活得更健康、更有質量。

其實在開始工作的早些年,除了教學,范志紅主要是做食品方面的一些檢測。2001年,她才開始研究食物在烹調加工中的變化。

與很多食品專家不同的是,她并沒有讓自己在分子水平的研究中持續下去。她發現的一個事實是,盡管食品領域中的很多研究已經達到了分子水平,發表的各種食品及營養論文已經汗牛充棟,但是對廣大公眾而言,他們還是不知道如何科學飲食。

范志紅扭轉了自己的工作方向,她立志在食品科學和社會公眾之間架起一座橋梁,通過自己的努力讓越來越多的人能夠樹立科學健康飲食的理念。

在食品營養學中,范志紅堅持客觀公正的立場,如果她參與了商業利益,就會失去這種公正客觀性,也就會失去大眾的信任。

經過自己多年的努力,范志紅成功地在營養科學和社會公眾之間架起了一座橋梁。但是范志紅這樣的選擇在事業上也有風險,她的這些工作并不能得到政策方面的多少支持。目前在我國,發表論文的數量和級別以及所承擔的課題是評價一個大學教師的重要指標,而她在飲食科普方面工作繁忙,用在寫論文上的精力自然會減少。盡管也發表了幾十篇論文,出版了厚厚一摞教材和書籍,但和勤奮的同事們相比,還是頗有差距。

現在范志紅雖然已經成為電視、廣播和報紙上上的名人,在年齡上也翻過了40歲的門檻,但依舊停留在副教授的職稱。

“我做研究沒有功利心,不計較論文的影響因子大小,只是為了給大眾提供更多健康飲食的相關數據,就像做科普不為利益所動一樣。另外,在與社會公眾和網友的溝通交流中,我也獲得了更大的成就感。”范志紅說。

一個人活在世界上,能讓他人生活得更健康、更幸福,這就是生命的價值所在。沒有什么比這更讓人滿足和幸福了。

本文記者新浪微博:@李鵬1978

郵箱:lipeng12678@126.com

推薦訪問:達人 做飯 營養 健康 范志紅

最新推薦
猜你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