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俱杯规则-虎牙直播-比利亚vs西班牙人-德国杯|www.cnyhmy.com

八年級下冊物理力知識點3篇【通用文檔】

時間:2023-03-05 17:05:03 來源:網友投稿

八年級下冊物理力知識點1  第六章物質的物理屬性  一、物體的質量  1、定義——物體所含物質的多少叫做物體的質量,通常用字母m表示。在國際單位制中,質量的單位是千克,符號為㎏。常用的質量單位還有克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八年級下冊物理力知識點3篇【通用文檔】,供大家參考。

八年級下冊物理力知識點3篇【通用文檔】

八年級下冊物理力知識點1

  第六章物質的物理屬性

  一、物體的質量

  1、定義——物體所含物質的多少叫做物體的質量,通常用字母m表示。在國際單位制中,質量的單位是千克,符號為㎏。常用的質量單位還有克(g)、毫克(mg)和噸(t)。換算關系為:

  1t=1000㎏1㎏=1000g1g=1000mg

  測量工具:天*托盤天*使用說明

  ①、使用天*時,應將天*放在水*工作臺上。

  ②、使用天*時,應先將游碼移至標尺左端的“0”刻度線處,再調節橫梁上的*衡螺母,使指針對準分度盤中央的刻度線。

  ③、測量物體質量時,應將物體放在天*的左盤;用鑷子向右盤加減砝碼;移動游碼,使指針對準分度盤中央的刻度線。此時,右盤中砝碼的總質量與游碼所示質量之和等于所測物體的質量。

  注意:

  A、用天*測量物體的質量時,待測物體的總質量不能超過天*的測量值。向右盤里加減砝碼時應輕拿輕放。

  B、天*與砝碼應保持干燥、清潔,不要把潮濕的物品或化學藥品直接放在天*的托盤中,不要用手直接取砝碼。

  2、判斷天*橫梁是否*衡有2種方法:一種是等指針完全靜止下來,使指針對準分度盤中央刻度線;另一種是指針在相對于分度盤中央刻度線左右擺動的幅度相等。3、質量是物體的一種物理屬性

  當物體的狀態、溫度、形狀、位置發生改變,但它們所含物質的多少并沒有改變,質量不隨物體的狀態、溫度、形狀、位置的改變而改變。

  二、用天*測物體的質量

  測量方法:當被測物體的質量較小時,可以先測量多個物體的總質量,然后算出一個物體的質量。這種“測多算少”的方法能使測量的結果更精確。

  三、物質的密度

  1、定義——單位體積某種物質的質量叫做這種物質的密度。

  密度=

  質量體積

  通常,用ρ表示密度,m表示質量,V表示體積,則密度的公式可以寫做:

  mρ=在國際單位制中,質量的單位是千克,體積的單位是米,則密度的單位是千克/米,

  符號為㎏/m,讀作千克每立方米。密度的單位有時用克/厘米,符號為g/cm。

  2、在常溫、常壓下,一些物質的密度(單位:㎏/m)

  四、密度知識的應用

  鑒別物質——密度是物質的一種物理屬性,可以用測量密度的方法來鑒別物質。

  除了用于鑒別物質外,還可以在已知密度和體積的情況下,利用密度公式計算該物體的質量;或者在已知密度和質量的情況下,計算形狀不規則物體的體積。

  五、物質的物理屬性

  物質的物理屬性包括:狀態、硬度、質量、密度、透光性、導熱性、導電性、彈性、磁性等。

  第七章從粒子到宇宙

  一、分子世界

  1、物質是由大量分子組成的,分子間有空隙。分子處在永不停息的運動中。2、分子間不僅存在吸引力,而且還存在排斥力。固體和液體很難被壓縮。

  二、靜電現象

  1、用摩擦的方式使物體帶電,叫做摩擦起電。

  2、用絲綢摩擦過的玻璃棒所帶的電荷稱為正電荷;把皮毛摩擦過的橡膠棒所帶的電荷稱為負電荷。同種電荷相互排斥,異種電荷相互吸引。

  3、失去電子的物體因缺少電子而帶正電,得到電子的物體因為有多余電子而帶等量的

  負電。

  4、摩擦起電并不是創造了電荷,而只是將電子由一個物體轉移到另一個物體。

  三、更小的微粒

  分子由原子構成。

  原子是由帶負電的核外電子和帶正電的原子核構成的。

  原子核是由質子和中子構成的,統稱為核子。質子帶正電荷,中子不帶電。

  第八章力

  一、力彈力

  1、物體對物體的作用稱為力。一個叫施力物體,一個叫受力物體。

  2、形變的物體在撤去外力后能恢復原狀,這種形變叫做彈性形變。使物體發生彈性形變的外力越大,物體的形變就越大。(在一定范圍內,彈簧的伸長量與拉力成正比)。3、國際單位制中,力的單位是牛頓,符號位“N”。

  彈簧測力計主要由彈簧、秤鉤、指針和刻度盤組成。彈簧測力計的使用方法:

  ⑴了解彈簧測力計的量程,使用時所測力的大小應在量程范圍內。⑵觀察彈簧測力計的分度值。

  ⑶將彈簧測力計按測量時所需的位置放好,檢查指針是否在“0”刻度線處,若不在,

  應校正“0”點。

 ?、葴y量時,要使彈簧測力計的受力方向沿著彈簧的軸線方向;觀察時,視線必須與刻

  度盤垂直。

  二、重力力的示意圖

  1、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體受到的力叫做重力。物體所受重力的大小與它的質量成正比。物體所受的重力的方向是豎直向下的。

  G表示物體所受的重力,m表示物體的質量,公式G=mg表示物體所受的重力與質量的關系。公式G=mg中,g表示物體所受的重力與質量之比,約等于9。8N/㎏,在粗略計算中,可取g=10N/㎏。

  2、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點稱為力的三要素。對于物體所受的任何力都可以用這種方法來表示,這種表示力的圖稱為力的示意圖。

  三、摩擦力

  1、摩擦:靜摩擦、滑動摩擦、滾動摩擦。摩擦力:靜摩擦力、滑動摩擦力。

  2、一個物體在另一個物體表面上滑動時,會受到阻礙它運動的力,這種力叫做滑動摩擦力?;瑒幽Σ亮Φ拇笮∨c接觸面的粗糙程度、壓力的大小有關,接觸面越粗糙、壓力越大,滑動摩擦力越大。在一定范圍內,滑動摩擦力的大小與接觸面積的大小無關。

  3、減小物體接觸面間的壓力和粗糙程度、在接觸面間加潤滑劑或用滾動代替滑動等可

  減小摩擦。

  四、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一個物體對另一個物體有力的作用時,另一個物體也同時對這個物體有力的作用,即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第九章力與運動

  一、二力*衡

  1、物體在幾個力的作用下保持靜止或做勻速直線運動,那么該物體處于*衡狀態。當物體在兩個力的作用下處于*衡狀態時,就稱為這兩個力相互*衡,簡稱二力*衡。2、二力*衡的條件:當作用在同一個物體上的兩個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且作用在同一直線上時,兩個力才能*衡。

  二、牛頓第一定律

  1、牛頓第一定律:一切物體在沒有受到力的作用時,總保持勻速直線運動或靜止狀態。2、物體具有保持運動狀態不變的性質稱為慣性。一切物體都有慣性,慣性式物體的物理屬性。

  三、力與運動的關系

  1、力是改變物體運動狀態的原因。

  2、物體在二力*衡的條件下,保持靜止或勻速直線運動狀態。3、物體所受的力不*衡時,其運動狀態會發生改變。

八年級下冊物理力知識點2

  步驟1。模型歸類

  做過一定量的物理題目之后,會發現很多題目其實思考方法是一樣的,我們需要按物理模型進行分類,用一套方法解一類題目。例如宏觀的行星運動和微觀的電荷在磁場中的偏轉都屬于勻速圓周運動,關鍵都是找出什么力_了向心力;此外還有杠桿類的題目,要想象出力矩*衡的特殊情況,還有關于汽車啟動問題的考慮方法其實同樣適用于起重機吊重物等等。物理不需要做很多題目,能夠判斷出物理模型,將方法對號入座,就已經成功了一半。

  步驟2。解題規范

  高考越來越重視解題規范,體現在物理學科中就是文字說明。解一道題不是列出公式,得出答案就可以的,必須標明步驟,說明用的是什么定理,為什么能用這個定理,有時還需要說明物體在特殊時刻的特殊狀態。這樣既讓老師一目了然,又有利于理清自己的思路,還方便檢查,最重要的是能幫助我們在分步驟評分的評分標準中少丟幾分。

  步驟3。大膽猜想

  物理題目常常是假想出的理想情況,幾乎都可以用我們學過的知識來解釋,所以當看到一道題目的背景很陌生時,就像今年高考物理的壓軸題,不要慌了手腳。在最后的20分鐘左右的時間里要保持沉著冷靜,根據給出的物理量和物理關系,把有關的公式都列出來,大膽地猜想磁場的勢能與重力場的.勢能是怎樣復合的,取最值的情況是怎樣的,充分利用圖像_的變化規律和數據,在沒有完全理解題目的情況下多得幾分是完全有可能的。


八年級下冊物理力知識點3篇擴展閱讀


八年級下冊物理力知識點3篇(擴展1)

——八年級下冊物理力的知識點3篇

八年級下冊物理力的知識點1

  一、力

  1、力的概念:力是物體對物體的作用.

  2、力的單位:牛頓,簡稱牛,用N表示.力的感性認識:拿兩個雞蛋所用的力大約1N.

  3、力的作用效果:力可以改變物體的形狀,力可以改變物體的運動狀態.

  說明:物體的運動狀態是否改變一般指:物體的運動快慢是否改變(速度大小的改變)和物體的運動方向是否改變

  4、力的三要素: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點;它們都能影響力的作用效果.

  5、力的示意圖:用一根帶箭頭的線段把力的大小、方向、作用點表示出來,如果沒有大小,可不表示,在同一個圖中,力越大,線段應越長

  6、力產生的條件:①必須有兩個或兩個以上的物體.②物體間必須有相互作用(可以不接觸).

  7、力的性質:物體間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兩物體相互作用時,施力物體同時也是受力物體,反之,受力物體同時也是施力物體.

  二、彈力

  1、彈力

  ①彈性:物體受力時發生形變,不受力時又恢復到原來的形狀的性質叫彈性.

 ?、谒苄?物體受力發生形變,形變后不能恢復原來形狀的性質叫塑性.

 ?、蹚椓?物體由于發生彈性形變而受到的力叫彈力,彈力的大小與彈性形變的大小有關彈力產生的重要條件:發生彈性形變;兩物體相互接觸;

  生活中的彈力:拉力,支持力,壓力,推力;

  2:彈簧測力計

 ?、俳Y構:彈簧、掛鉤、指針、刻度、外殼

 ?、谧饔茫簻y量力的大小

 ?、墼恚涸趶椥韵薅葍?彈簧受到的拉力越大,它的伸長量就越長.(在彈性限度內,彈簧的伸長跟受到的拉力成正比)

  ④對于彈簧測力計的使用

  (1)認清量程和分度值;

  (2)要檢查指針是否指在零刻度,如果不是,則要調零;

  (3)輕拉秤鉤幾次,看每次松手后,指針是否回到零刻度;

  (4)使用時力要沿著彈簧的軸線方向,注意防止指針、彈簧與秤殼接觸.測量力時不能超過彈簧測力計的量程.

  (5)讀數時視線與刻度面垂直1/9

  說明:物理實驗中,有些物理量的大小是不宜直接觀察的,但它變化時引起其他物理量的變化卻容易觀察,用容易觀察的量顯示不宜觀察的量,是制作測量儀器的一種思路.這種科學方法稱做“轉換法”.利用這種方法制作的儀器有:溫度計、彈簧測力計等.

  三、重力、

  1、重力的概念: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體受的力叫重力.重力的施力物體是:地球.

  2、重力大小的叫重量,物體所受的重力跟質量成

  公式:G=g其中g=9.8N/g,它表示質量為1g的物體所受的重力為9.8N.在要求不很精確的情況下,可取g=10N/g.

  3、重力的方向:豎直向下.其應用是重垂線、水*儀分別檢查墻是否豎直和桌面是否水*.

  4、重力的作用點——重心

  重力在物體上的作用點叫重心.質地均勻外形規則物體的重心,在它的幾何中心上.如均勻細棒的重心在它的中點,球的重心在球心.方形薄木板的"重心在兩條對角線的交點。


八年級下冊物理力知識點3篇(擴展2)

——八年級物理下冊《摩擦力》知識點復習3篇

八年級物理下冊《摩擦力》知識點復習1

  1、摩擦力定義:

  當一個物體在另一個物體的表面上相對運動(或有相對運動的趨勢)時,受到的阻礙相對運動(或阻礙相對運動趨勢)的力,叫摩擦力,可分為靜摩擦力和滑動摩擦力。

  2、摩擦力產生條件:

  ①接觸面粗糙;②相互接觸的物體間有彈力;③接觸面間有相對運動(或相對運動趨勢)。

  說明:三個條件缺一不可,特別要注意“相對”的理解。

  3、摩擦力的方向

 ?、凫o摩擦力的方向總跟接觸面相切,并與相對運動趨勢方向相反。

 ?、诨瑒幽Σ亮Φ姆较蚩偢佑|面相切,并與相對運動方向相反。

  說明:(1)“與相對運動方向相反”不能等同于“與運動方向相反”。

  滑動摩擦力方向可能與運動方向相同,可能與運動方向相反,可能與運動方向成一夾角。

  (2)滑動摩擦力可能起動力作用,也可能起阻力作用。

  4、摩擦力的大?。?/strong>

  (1)靜摩擦力的大?。?/p>

 ?、倥c相對運動趨勢的強弱有關,趨勢越強,靜摩擦力越大,但不能超過最大靜摩擦力,即0≤f≤fm 但跟接觸面相互擠壓力FN無直接關系。具體大小可由物體的運動狀態結合動力學規律求解。

  ②最大靜摩擦力略大于滑動摩擦力,在中學階段討論問題時,如無特殊說明,可認為它們數值相等。

 ?、坌Ч鹤璧K物體的相對運動趨勢,但不一定阻礙物體的運動,可以是動力,也可以是阻力。

  (2)滑動摩擦力的大?。?/p>

  滑動摩擦力跟壓力成正比,也就是跟一個物體對另一個物體表面的垂直作用力成正比。

  公式:F=μFN (F表示滑動摩擦力大小,FN表示正壓力的大小,μ叫動摩擦因數)。

  說明:

 ?、貴N表示兩物體表面間的壓力,性質上屬于彈力,不是重力,更多的情況需結合運動情況與*衡條件加以確定。

  ②μ與接觸面的材料、接觸面的情況有關,無單位。

  ③滑動摩擦力大小,與相對運動的速度大小無關。

  5、摩擦力的效果:

  總是阻礙物體間的相對運動(或相對運動趨勢),但并不總是阻礙物體的運動,可能是動力,也可能是阻力。

  說明:滑動摩擦力的大小與接觸面的大小、物體運動的速度和加速度無關,只由動摩擦因數和正壓力兩個因素決定,而動摩擦因數由兩接觸面材料的性質和粗糙程度有關.

八年級物理下冊《摩擦力》知識點復習2

  常用的高中物理實驗方法之控制變量法

  在高中物理實驗中,常有多個因素在變化,造成規律不易表現出來,這時可以先控制一些物理量不變,依次研究某一個因素的影響和利用??刂谱兞糠ㄊ强茖W探究中的重要思想方法,廣泛地運用在各種科學探索和科學實驗研究之中。

  常用的`高中物理實驗方法之等效替代法

  等效替代法是在保證某種效果相同的前提下,將實際的、復雜的物理問題和物理過程轉化為等效的、簡單的、易于研究的物理實驗問題和物理實驗過程來研究和處理的方法。等效替代法是物理方法既是科學家研究問題的方法,也是高中學生在學習物理中常用的方法。

  熱學知識點

  1、實驗室常用溫度計是利用液體熱脹冷縮的性質制成的。

  2、人的正常體溫約為36、5℃。

  3、體溫計使用前要下甩,讀數時可以離開人體。

  4、物質由分子組成,分子間有空隙,分子間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

  5、擴散現象說明分子在不停息的運動著;溫度越高,分子運動越劇烈。

  6、密度和比熱容是物質本身的屬性。

  7、沿海地區早晚、四季溫差較小是因為水的比熱容大(暖氣供水、發動機的冷卻系統)。

  8、物體溫度升高內能一定增加(對)。

  9、物體內能增加溫度一定升高(錯,冰變為水)。

  10、改變內能的兩種方法:做功和熱傳遞(等效的)。

  11、熱機的做功沖程是把內能轉化為機械能。


八年級下冊物理力知識點3篇(擴展3)

——物理八年級下冊滑輪知識點

物理八年級下冊滑輪知識點1

  1、定滑輪:

 ?、俣x:中間的軸固定不動的滑輪。

  ②定滑輪的實質是:等臂杠桿

 ?、厶攸c:使用定滑輪不能省力但是能改變動力的方向。

  ④對理想的定滑輪(不計輪軸間摩擦)F=G

  繩子自由端移動距離SF(或速度vF)=重物移動

  的距離SG(或速度vG)

  2、動滑輪:

 ?、俣x:和重物一起移動的滑輪。(可上下移動,

  也可左右移動)

  ②實質:動滑輪的實質是:動力臂為阻力臂2倍

  的省力杠桿。

 ?、厶攸c:使用動滑輪能省一半的力,但不能改變動力的方向。

  ④理想的動滑輪(不計軸間摩擦和動滑輪重力)則:F=1/2G只忽略輪軸間的摩擦則拉力F= 1/2(G物+G動)繩子自由端移動距離SF(或vF)=2倍的重物移動的距離SG(或vG)

  3、滑輪組

  ①定義:定滑輪、動滑輪組合成滑輪組。

 ?、谔攸c:使用滑輪組既能省力又能改變動力的方向

 ?、劾硐氲幕喗M(不計輪軸間的摩擦和動滑輪的重力)拉力F= 1/n G 。只忽略輪軸間的.摩擦,則拉力F= 1/n(G物+G動)繩子自由端移動距離SF(或vF)=n倍的重物移動的距離SG(或vG)

 ?、芙M裝滑輪組方法:首先根據公式n=(G物+G動)/ F求出繩子的股數。然后根據“奇動偶定”的原則。結合題目的具體要求組裝滑輪。滑輪組的使用

  ①使用滑輪組提重物時,若忽略滑輪和軸之間的摩擦以及繩重,則重物和動滑輪由幾段繩子承擔,提起重物的力就等于總重量的幾分之一,即F= 。因此關鍵是弄清幾段繩子承擔總重。

  ②把重物和動滑輪從滑輪組中“隔離”出來,就很容易弄清直接與動滑輪連接的繩子的段數n。

 ?、弁粋€滑輪組,n為“奇動偶定”,拴點在動滑輪上時,連在動滑輪上繩子的段數n=2N+1,則更省力。

 ?、苡嬎憷K子的段數n可用拉力F= 、拉力作用點移動的距離S=nh或移動的速度VF=nVG求得。其中G為總重,h為重物和動滑輪上升的高度,VG為重物和動滑輪移動的速度。n取整數(采用小數進一法)。

 ?、堇的大小與吊起動滑輪的繩子股數n有關。

 ?、?有幾段繩子與動滑輪相連,n就為幾;

 ?、?s=nh

 ?、嘀匚锷仙齢高度,繩子自由端要移動nh距離

 ?、?F=——G物(不計摩擦、繩重和動滑輪重)

 ?、?F=——(G物+G動)(不計摩擦、繩重)

  (2)公式:F=G總/n=(G物+G動滑輪)/n(不計滑輪摩擦

  繩子的繞法:當n為偶數時,繩子的起端在定滑輪上;當n為奇數時,繩子的起端在動滑輪上。

  熔化吸熱的事例

 ?、傧奶欤陲埐说纳厦娣疟鶋K可防止飯菜變餿。(冰熔化吸熱,冷空氣下沉)

  ②化雪的天氣有時比下雪時還冷。(雪熔化吸熱)

 ?、埘r魚保鮮,用0℃的冰比0℃的水效果好。(冰熔化吸熱)

 ?、堋皽厥倚笔箻O地冰川吸熱熔化,引起海*面上升。

  功知識點

  1.如果一個物體受到力的作用,并在力的方向上發生了一段位移,我們就說這個力對物體做了功。

  2.功的公式:W=Fs。

  3.做功的兩個因素:

 ?。?)作用在物體上的力

  (2)物體在這個力的方向上移動的距離

  4.比較做功的快慢

  方法一:

  做功相同,比時間。時間越短,做功越快。

  方法二:

  時間相同,比做功。做功越多,做功越快。

  方法三:

  做功和時間均不相同,比比值。

  做功/時間的值越大,做功越快。


八年級下冊物理力知識點3篇(擴展4)

——八年級下冊語文知識點歸納3篇

八年級下冊語文知識點歸納1

  第一部分

  二種語言類型:口語、書面語。

  二種論證方式:立論、駁論。

  二種說明語言:*實、生動。

  二種說明文類型:事理說明文、事物說明文。

  二種環境描寫:自然環境描寫--烘托人物心情,渲染氣氛。

  社會環境描寫--交代時代背景。

  二種論據形式:事實論據、道理論據。

  第二部分

  三種感彩:褒義、貶義、中性。

  小說三要素:人物(根據能否表現小說主題思想確定主要人物)情節(開端/發展//結局)環境(自然環境/社會環境。)

  議論文三要素:論點、論據、論證。

  議論文結構三部分:提出問題(引論)、分析問題(本論)、解決問題(結論)。

  三種說明順序:時間順序、空間順序、邏輯順序。

  語言運用三原則:簡明、連貫、得體。

  第三部分

  四種文學體裁:小說、詩歌、戲劇、散文。

  四種論證方法:舉例論證、道理論證、比喻論證、對比論證。

  句子的四種用途:陳述句、疑問句、祈使句、感嘆句。

  小說情節四部分:開端、發展、、結局。

  記敘的四種順序:順敘、倒敘、插敘、補敘。

  引號的四種用法:①表引用②表諷刺或否定

 ?、郾硖囟ǚQ謂④表強調或著重指出

  第四部分

  五種表達方式:記敘、描寫、說明、抒情、議論。

  破折號的五種用法:①表注釋②表插說③表聲音中斷、延續④表話題轉換⑤表意思遞進

  第五部分

  六種說明方法:舉例子、打比方、作比較、列數字、分類別、下定義。

  六種邏輯順序:①總←→次要

  記敘文六要素:時間、地點、人物、事件的起因、經過和結果。

  六種人物的描寫方法:肖像描寫、語言描寫、行動描寫、心理描寫、細節描寫、神態描寫。

  六種病句類型:①成分殘缺②搭配不當③關聯詞語使用不恰當④前后矛盾⑤語序不當⑥誤用濫用虛詞(介詞)

  省略號的六種用法:①表內容省略②表語言斷續③表因搶白話未說完④表心情矛盾⑤表思維跳躍⑥表思索正在進行

  六種常用寫作手法:象征、對比、襯托(鋪墊)、照應(呼應)、直接(間接)描寫、揚抑。

  第六部分

  七種短語類型:并列短語、偏正短語、主謂短語、動賓短語、后補短語、的字短語、介賓短語。

  七種復句類型:①并列復句②轉折復句③條件復句④遞進復句⑤選擇復句⑥因果復句⑦假設復句

  第七部分

  八種常用修辭方法:

 ?、俦扔?-使語言形象生動,增加語言色彩。

 ?、跀M人--把事物當人寫,使語言形象生動。

  ③夸張--為突出某一事物或強調某一感受。

 ?、芘疟?-增強語言氣勢,加強表達效果。

  ⑤對偶--使語言簡練工整。

 ?、抟?-增強語言說服力。

  ⑦設問--引起讀者注意、思考。

 ?、喾磫?-起強調作用,增強肯定(否定)語氣。

  八年級語文學習方法

  多讀

  就是反復讀。據說,豐子愷先生的讀書法稱為“二十二遍讀書法”,他對一篇好文章,前后讀22遍之多,并深有體會地說,把文章讀熟后,就會漸漸地從唇間背誦出來,多讀成誦,應當就是記憶之本。

  強記

  就是有目的地克制自己,進行記憶。有些課程基本概念不記不行,如語文中的音形義、外語中的單詞等。理解了的要背誦,暫時不理解的也要加以記憶,并在使用中重新鞏固記憶。

  古詩文,背誦后更易理解,理解后還會記得更牢固——當然這需要毅力和恒心。久而久之,不但大腦信息存儲得越多,而且會養成樂于記憶的好習慣。當然,強記和死記并非同一概念。

  勤寫

  不只是寫作文,那只是其中的一部分。日記、聽課筆記、讀書中的圈點評注、整理摘抄都屬于這個范疇。

  寫本身就是較高層次的記憶,我們有這樣的體會:寫作文,先打腹稿,再寫成初稿,待到往作文本上謄寫時,不看初稿就能寫完。原因是,動筆綜合調動了各種器官,并進入記憶的高級階段,“好記性不如賴筆頭”不無道理。

  八年級語文學習技巧

  一、熟讀、背誦的習慣。

  二、閱讀優秀課外讀物的習慣。

  三、推敲語言文字的習慣。

  四、積累語言材料的習慣。

  五、記日記的習慣。

  六、規范地書寫的習慣。

  七、專注地聽人說話的習慣。

  八、說普通話、說話文明得體的習慣。

  九、勤思考、愛質疑的習慣。

  十、勤查工具書的習慣。

八年級下冊語文知識點歸納2

  議論文的三要素

  論點、論據、論證。

  初二語文下冊知識點:論證方法

  道理論證、舉例論證、對比論證、引用論證、比喻論證。

  初二語文下冊知識點:論證方式

  立論、駁論。(議論文可由此標準分為立論文與駁論文二大類。)

  初二語文下冊知識點:常見題型及答題技巧

 ?、佟⑴e例論證:通過舉具體的事例加以論證,從而使論證更具體、更有說服力。

  格式:使用了舉例論證的論證方法,舉……(概括事例)證明了……(如果有分論點,則寫出它證明的分論點,否則寫中心論點),從而使論證更具體更有說服力。

 ?、?、道理論證:通過講道理的方式證明論點,使論證更概括更深入。

  格式:使用了道理論證的論證方法,論證了……了觀點,從而使論證更概括更深入。

 ?、邸⒈扔髡撟C:通過比喻進行證明,使論證生動形象、淺顯易懂。

  格式:使用了比喻論證的論證方法,將……比作……,證明了……的觀點,從而把抽象深奧的道理闡述得生動形象、淺顯易懂。

 ?、堋Ρ日撟C:對比論證的作用就是突出強調。

  格式:使用了對比論證的論證方法,將……和……加以比較,突出強調了……的觀點。

 ?、?、引用論證:引用論證比較復雜,這與具體的引用材料有關,有引用名人名言、格言警句、數據、名人佚事、笑話趣聞等各種情況,其作用要具體分析。如引用名人名言、格言警句、數據,可以增強論證的說服力和性;引用名人佚事、奇聞趣事,可以增強論證的趣味性,吸引讀者下讀。

  格式:使用了引用論證的論證方法,通過引用……證明……的觀點,使論證更有說服力。(或更有趣味性,吸引讀者下讀)

  1、分析論據的類型和作用:論據可分為道理論據和事實論據二種類型答題要點二個方面:(1)、明確論據類型;(2)、具體分析作用。這個題目就其實質是考查論據與論點的關系,無論是與中心論點與分論點的關系,都是證明與被證明的關系,所以,規范性答題格式如下:

  這是……論據,在文中起著證明……(論點,如如果有分論點,則寫出它證明的分論點,否則寫中心論點。)

  補充論據作為一種新題型正在流行,做這種題目,注意以下二個方面:(1)、看清楚要求補充的論據類型,即看清楚要求的是名言還是事例;(2)、補充名人事例要注意字數限制。當然,作為應考,可以準備“勤奮”、“處世”等常見主題的名人事例和名言。名言字數要少,事情要熟悉,不要為求新而準備那些較長名言或不熟悉的名人事例。

  2、明確文章的中心論點

  中心論點是議論文的靈魂。全文的一切論述,都是圍繞中心論點展開的,明確了中心論點,才能了解作者的見解和所要解決的問題??梢詮囊韵聨讉€角度尋找或概括中心論點:

  (1)分析論點所在的位置。題目,有的文章題目本身就是中心論點;開頭,有的文章在開頭直接提出中心論點,然后逐層論述;中間,有的文章在論述過程中提出中心論點,這種情況較少;結尾,有的文章通過論述,在文章結尾處歸納出全文的中心論點。

  (2)分清論題和論點。論題是作者所要議論的問題,它是一個范圍。論點是作者對所論述問題的看法和主張。論點應該是一個表述完整的判斷句或表態明確的句子。

  (3)分析材料和觀點的關系。材料包括道理、事實、數據、圖表等,是用來闡述觀點、為觀點服務的,要么是由材料引出觀點,要么是觀點統率材料。所以,可以由二者的關系歸納概括論點。當然,有的議論文既有中心論點,還有分論點,那么有些材料就有可能是用來闡述分論點的,但所有的分論點都是闡明中心論點的。

  3、分析文章的論證思路

  首先應該了解一般議論文的結構:提出問題(引論)——分析問題(本論)——解決問題(結論)。

  分析議論文的論證思路,其實,就是在段落層次的基礎上加上一些諸如“首先”、“然后”、“接著”、“最后”一類表承轉啟合關系的詞語。做這個題目,尤其要注意開頭結尾的表述。

  開頭的內容有:

  (1)、提出中心論點;(2)、引出論題;以上二個方面,要具體回答出提出中心論點或引出論題的具體方試,有的是通過名人名言、有的是通過名人佚事、有的是通過趣聞笑話等。

  結尾的內容:

  (1)、深化中心論點,提出……的結論;

  (2)、重復或強化……的中心論點;

  (3)、發出……的號召或勸勉人們……;

  (4)、補充論證了……。(有時候會考查這方面作用,其作用是使論證更嚴密。)

  做這個題目,就是把文章的引論、本論、結論具體化地陳述出來。如《人的高貴在于靈魂》一文,我們可以這樣表述:首先引用法國思想家帕斯卡的名言“人是一枝有思想的蘆葦”提出中心論點“人的高貴在于靈魂”,然后舉阿基米德、王爾德事例證明了“珍惜內在的精神財富甚于外在的物質財富”,最后舉一個火車上讀書的少女為例向人們發出“人應該保持純正的精神追求”的勸勉。

  4、議論文語言特點分析:

  議論文語言特點分析的角度比較固定,只有二個角度:

  (1)語言特點;

  (2)語體特點。

  做這類題目,要掌握語言風格一些關鍵詞:簡明*實、形象生動、幽默風趣、含蓄委婉、富有文采等。而語體特點,就是抓信邏輯嚴密四個字做文章就可以了。一個應特別注意的事項就是做這類的題目一定要有具體文句支撐,也就是用文章中的具體例句為例子進行分析。

  5、議論文寫作特點分析

  議論文寫作特點分析的角度比較多,如修辭手法、論證方法、寫作手法等

  (1)、修辭:如比喻,可結合比喻特點談,那就是形象生動;如排比,增強了文章論證的氣勢;如引用古詩文,使文章富有文采等。

  (2)、論證方法:參考論證方法的作用談。

  (3)、寫作手法比較固定,常見的就是:

  (1)、舉例論證與道理論證相結合(夾敘夾議);

  (2)、以……論證方法為主。同樣,做這類的題目一定要有具體文句支撐,也就是用文章中的具體例句為例子進行分析。

  6、文段結構作用:

  (1)、引出(全)下文;

  (2)、總結前(全)文;

  (3)承上啟下。

  作為議論文段的作用,必須結合文體特征具體加答。

  如開頭段作用往往起著引出中心論點(論題),那么,我們可以參考下面的二個具體答題規范格式的例子使用或變通使用:

 ?、?、開頭通過寫……的事例,提出中心論點……(或引出……的論題)。

  ②、開頭通過引用名言,提出中心論點……(或引出……的論題)。

  ③開頭通過引用名人趣事(或……的奇聞趣事),提出中心論點……(或引出……的論題),也起到吸引讀者下讀的作用,增強了論述的趣味性。

八年級下冊語文知識點歸納3

  一、文言字詞

  (一)、通假字

  1、蟬則千轉不窮:“轉”通“囀”,鳥叫聲

  2、窺谷忘反:“反”通“返”,返回

  3、才美不外見:“見”通“現”,表現

  4、食之不能盡其材:“食”通“飼”,喂養“材”通“才”,才能

  5、其真無馬邪:“邪”通“耶”,表示疑問,相當于“嗎”

  6、食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食”通“飼”,喂養

  7、四支僵勁不能動:“支”通“肢”,肢體

  8、同舍生皆被綺繡:“被”通“披”,穿

  9、百廢具興:“具”通“俱”,全,皆

  10、屬予作文以記之:“屬”通“囑”,囑咐

  11、玉盤珍羞直萬錢:“羞”通“饈”,美味的食物“直”通“值”,價值

  12、何時眼前突兀見此屋:“見”通“現”,出現

  (二)、詞類活用

  1、互相軒邈:軒、邈,形容詞作動詞,分別指向高處伸展和向遠處伸展

  2、以樂其志:樂,形容詞使動用法,使……樂

  3、策之不以其道:策,名詞作動詞,鞭打,驅使

  4、食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千里,數量詞作動詞,行千里

  5、腰白玉之環:腰,名詞作動詞,掛在腰間

  6、余則緼袍敝衣處其間:緼袍敝衣,名詞作動詞,穿著舊棉襖、破衣服

  7、筆,名詞作狀語,用筆

  8、心樂之:以…為樂,形容詞意動用法

  9、從小丘西行百二十步:西,向西,名詞作狀語

  10、下見小潭:下,向下,名詞作狀語

  11、皆若空游無所依:名詞作狀語,在空中

  12、似與游者相樂:形容詞作動詞,嬉樂,逗樂

  13、潭西南而望:西南,向西南,名詞作狀語

  14、斗折蛇行:斗,名詞作狀語,像北斗一樣蛇,名詞作狀語,像蛇一樣

  15、其岸勢犬牙差互:犬牙,名詞作狀語,像狗的牙齒一樣

  16、凄神寒骨:凄,形容詞的使動用法,使......凄涼寒,形容詞的使動用法,使......寒冷

  17、近岸,卷石底以出:近,形容詞作動詞,靠近,接近

  18、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先,形容詞作狀語,在……之前后,形容詞作狀語,在……之后19、滕子京謫守巴陵郡:守,名詞作動詞,做……太守

  20、名之者誰?名,名詞作動詞,給……命名

  21、有亭翼然臨于泉上者:翼,名詞作狀語,像鳥的翅膀一樣

  22、不知太守之樂其樂也:第一個“樂”,形容詞作意動用法,以……為樂

  23、泉而茗者:泉,名詞作動詞,汲泉水,取泉水茗,名詞作動詞,煮茶

  24、罍而歌者:罍,名詞作動詞,端著酒杯

  25、紅裝而蹇者:紅裝,名詞作動詞,穿著艷妝蹇,騎驢

  26、作則飛沙走礫:飛,動詞使動用法,使……飛;走,動詞使動用法,使……走

  《綜合性學習》

  (一).《獻給母親的歌》

  1.請寫出2則有關母愛的名人名言,并寫出作者或出處

  A世界上的一切光榮和驕傲,都來自母親(高爾基)

  B母愛是一種巨大的火焰(羅曼·羅蘭)

  2.請寫出2則有關母愛的俗語

  A兒行千里母擔憂B養兒方知父母恩

  3.寫出有關母愛的古詩

  慈母手中線,游子身上衣

  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

  4.請寫出冰心的《繁星;春水》中有關母愛的詩句

  母親呵!天上的風雨來了,鳥兒躲到他的巢里;

  心中的`風雨來了,我只躲到你的懷里——《繁星》

  (二).《尋覓春天的蹤跡》

  1.請寫出24節氣中春季的6個節氣,并解釋“驚蟄”的含義

  立春雨水驚蟄春分清明谷雨

  驚蟄:春雷乍動,驚醒了蟄伏在土中冬眠的動物

  2.請寫出兩個有關春天的農諺

  A一年之計在于春,一日之計在于晨B春雨貴如油

  3.請寫兩句描寫春天的古詩句

  A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B天街小雨潤如酥,草色遙看近卻無

  三、名著導讀

  1、《海底兩萬里》

  作者:法國科幻小說家儒勒·凡爾納,他被譽為“現代科學幻想小說之父”

  《海底兩萬里》是凡爾納的三部曲的第二部,第一部是《格蘭特船長的兒女》,第三部是《神秘島》

  書中的主人翁是自然科學家阿龍納斯,他和同伴康塞爾、尼德·蘭,在一次海洋追捕中,意外地登上了“諾第留斯號”潛水艇,從而開始了充滿傳奇色彩的海底探險“諾第留斯號”的主人尼摩船長是個性格陰郁、知識淵博的人,在短短的不到10個月的時間里,他們一道周游了太*洋、印度洋、大西洋、紅海、地中海、南極海、北冰洋,航程約兩萬里這期間,他們目睹了無數的海底奇觀,發現了海底煤礦和沉船的寶藏,與大鯊魚、章魚博斗,擊退土著人的圍攻……等等憑著堅忍的意志與過人的智慧,教授和同伴終于返回了自己的國家但是“諾第留斯號”自此也神秘地消失了……

  2、《名人傳》

  作者:羅曼·羅蘭,20世紀上半葉法國的人道主義作家

  小說敘述了德國音樂家貝多芬、意大利畫家和雕塑家米開朗琪羅、俄國作家列夫·托爾斯泰的苦難和坎坷的一生,贊美了他們的高尚品格和頑強奮斗的精神

  閱讀感受:

  ①人生難免會遇到磨難,生活也并非充滿了鮮花和歡樂;

  ②要想取得成功必須克服現實生活中的種.種困難;

 ?、墼u價人物要看人的品質和價值,而不能以貌取人,以偏概全。

  新人教版八年級語文的學習方法

  1.圍繞中心,及時復習。復習的首要任務是鞏固和加深對所學知識的理解和記憶。首先,要根據教材的知識體系確定好一個中心內容,把主要精力集中在教材的中心重點和難點上。其次要及時鞏固、防止遺忘。前蘇聯教育家烏申斯基說:“與其借助復習去恢復記憶,不如借助復習去防止遺忘?!睆土曌詈迷谶z忘之前,倘在遺忘之后,效率就低了。語文學習中的背誦尤其如此。

  2.查缺補漏,保證知識的完整性。復習中一旦發現知識的缺漏及薄弱環節,要及時彌補,不可欠“債”。

  3.先回憶,后看書,增強復習效果。

  4,看參考書,適當拓寬知識面。

  新人教版八年級語文的學習技巧

  一、熟讀、背誦的習慣。

  二、閱讀優秀課外讀物的習慣。

  三、推敲語言文字的習慣。

  四、積累語言材料的習慣。

  五、記日記的習慣。

  六、規范地書寫的習慣。

  七、專注地聽人說話的習慣。

  八、說普通話、說話文明得體的習慣。

  九、勤思考、愛質疑的習慣。

  十、勤查工具書的習慣。


八年級下冊物理力知識點3篇(擴展5)

——八年級物理下冊《摩擦力》知識點的復習3篇

八年級物理下冊《摩擦力》知識點的復習1

  1、定義:兩個互相接觸的物體,當它們要發生或已發生相對運動時,就會在接觸面上產生一種阻礙相對運動的力就叫摩擦力。

  2、分類:

 ?。?)靜摩擦

 ?。?)動摩擦:滑動摩擦和滾動摩擦

  3、摩擦力的方向:摩擦力的方向與物體相對運動的方向相反

  4、靜摩擦力大小應通過受力分析,結合二力*衡求得

  5、在相同條件(壓力、接觸面粗糙程度相同)下,滾動摩擦比滑動摩擦小得多。

  6、滑動摩擦力:

  1、測量原理:二力*衡條件

  2、測量方法:把木塊放在水*長木板上,用彈簧測力計水*拉木塊,使木塊勻速運動,讀出這時的拉力就等于滑動摩擦力的大小。

  7、應用

  1、增大摩擦力的方法:增大壓力、增大接觸面粗糙變滾動為滑動。

  2、理論上減小摩擦的方法有:減小壓力接觸面變光滑、變滑動為滾動(滾動軸承)使接觸面彼此分開(加潤滑油)

八年級物理下冊《摩擦力》知識點的復習2

  1、摩擦力定義:

  當一個物體在另一個物體的表面上相對運動(或有相對運動的趨勢)時,受到的阻礙相對運動(或阻礙相對運動趨勢)的力,叫摩擦力,可分為靜摩擦力和滑動摩擦力。

  2、摩擦力產生條件:

 ?、俳佑|面粗糙;

 ?、谙嗷ソ佑|的物體間有彈力;

  ③接觸面間有相對運動(或相對運動趨勢)。

  說明:三個條件缺一不可,特別要注意“相對”的理解。

  3、摩擦力的方向

 ?、凫o摩擦力的方向總跟接觸面相切,并與相對運動趨勢方向相反。

 ?、诨瑒幽Σ亮Φ姆较蚩偢佑|面相切,并與相對運動方向相反。

  說明:

 ?。?)“與相對運動方向相反”不能等同于“與運動方向相反”。

  滑動摩擦力方向可能與運動方向相同,可能與運動方向相反,可能與運動方向成一夾角。

 ?。?)滑動摩擦力可能起動力作用,也可能起阻力作用。

  4、摩擦力的大?。?/strong>

 ?。?)靜摩擦力的大?。?/p>

 ?、倥c相對運動趨勢的強弱有關,趨勢越強,靜摩擦力越大,但不能超過最大靜摩擦力,即0≤f≤fm 但跟接觸面相互擠壓力FN無直接關系。具體大小可由物體的運動狀態結合動力學規律求解。

 ?、谧畲箪o摩擦力略大于滑動摩擦力,在中學階段討論問題時,如無特殊說明,可認為它們數值相等。

  ③效果:阻礙物體的相對運動趨勢,但不一定阻礙物體的運動,可以是動力,也可以是阻力。

 ?。?)滑動摩擦力的大?。?/p>

  滑動摩擦力跟壓力成正比,也就是跟一個物體對另一個物體表面的垂直作用力成正比。

  公式:F=μFN (F表示滑動摩擦力大小,FN表示正壓力的大小,μ叫動摩擦因數)。

  說明:

 ?、貴N表示兩物體表面間的壓力,性質上屬于彈力,不是重力,更多的情況需結合運動情況與*衡條件加以確定。

 ?、讦膛c接觸面的材料、接觸面的情況有關,無單位。

 ?、刍瑒幽Σ亮Υ笮。c相對運動的速度大小無關。

  5、摩擦力的效果:

  總是阻礙物體間的相對運動(或相對運動趨勢),但并不總是阻礙物體的運動,可能是動力,也可能是阻力。

  說明:滑動摩擦力的大小與接觸面的大小、物體運動的速度和加速度無關,只由動摩擦因數和正壓力兩個因素決定,而動摩擦因數由兩接觸面材料的性質和粗糙程度有關、

八年級物理下冊《摩擦力》知識點的復習3

  在高中物理實驗中,常有多個因素在變化,造成規律不易表現出來,這時可以先控制一些物理量不變,依次研究某一個因素的影響和利用??刂谱兞糠ㄊ强茖W探究中的重要思想方法,廣泛地運用在各種科學探索和科學實驗研究之中。

  常用的`高中物理實驗方法之等效替代法

  等效替代法是在保證某種效果相同的前提下,將實際的、復雜的物理問題和物理過程轉化為等效的、簡單的、易于研究的物理實驗問題和物理實驗過程來研究和處理的方法。等效替代法是物理方法既是科學家研究問題的方法,也是高中學生在學習物理中常用的方法。

  熱學知識點

  1、實驗室常用溫度計是利用液體熱脹冷縮的性質制成的。

  2、人的正常體溫約為36.5℃。

  3、體溫計使用前要下甩,讀數時可以離開人體。

  4、物質由分子組成,分子間有空隙,分子間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

  5、擴散現象說明分子在不停息的運動著;溫度越高,分子運動越劇烈。

  6、密度和比熱容是物質本身的屬性。

  7、沿海地區早晚、四季溫差較小是因為水的比熱容大(暖氣供水、發動機的冷卻系統)。

  8、物體溫度升高內能一定增加(對)。

  9、物體內能增加溫度一定升高(錯,冰變為水)。

  10、改變內能的兩種方法:做功和熱傳遞(等效的)。

  11、熱機的做功沖程是把內能轉化為機械能。


八年級下冊物理力知識點3篇(擴展6)

——物理八年級上冊聲音知識點

物理八年級上冊聲音知識點1

  一、聲音的產生:

  1、聲音是由物體的振動產生的;(人靠聲帶振動發聲、蜜蜂靠翅膀下的小黑點振動發聲,風聲是空氣振動發聲,管制樂器考里面的空氣柱振動發聲,弦樂器靠弦振動發聲,鼓靠鼓面振動發聲,鐘考鐘振動發聲,等等);

  2、振動停止,發生停止;但聲音并沒立即消失(因為原來發出的聲音仍在繼續傳播);

  3、發聲體可以是固體、液體和氣體;

  4、聲音的振動可記錄下來,并且可重新還原(唱片的制作、播放);

  二、聲音的傳播

  1、聲音的傳播需要介質;固體、液體和氣體都可以傳播聲音;聲音在固體中傳播時損耗最少(在固體中傳的最遠,鐵軌傳聲),一般情況下,聲音在固體中傳得最快,氣體中最慢(軟木除外);

  2、真空不能傳聲,月球上(太空中)的宇航員只能通過無線電話交談;

  3、聲音以波(聲波)的形式傳播;

  注:由聲音物體一定振動,有振動不一定能聽見聲音;

  4、聲速:物體在每秒內傳播的距離叫聲速,單位是m/s;聲速的計算公式是v=s/t;聲音在空氣中的速度為340m/s;

  三、回聲:聲音在傳播過程中,遇到障礙物被反射回來,再傳入人的耳朵里,人耳聽到反射回來的聲音叫回聲(如:高山的回聲,夏天雷聲轟鳴不絕,北京的天壇的回音壁)

  1、聽見回聲的條件:原聲與回聲之間的時間間隔在0.1s以上(教師里聽不見老師說話的回聲,狹小房間聲音變大是因為原聲與回聲重合);

  2、回聲的利用:測量距離(車到山,海深,冰川到船的距離);

  四、怎樣聽見聲音

  1、人耳的構成:人耳主要由外耳道、鼓膜、聽小骨、耳蝸及聽覺神經組成;

  2、聲音傳到耳道中,引起鼓膜振動,再經聽小骨、聽覺神經傳給大腦,形成聽覺;

  3、在聲音傳給大腦的過程中任何部位發生障礙,人都會失去聽覺(鼓膜、聽小骨處出現障礙是傳導性耳聾;聽覺神經處出障礙是神經性耳聾);

  4、骨傳導:不借助鼓膜、靠頭骨、頜骨傳給聽覺神經,再傳給大腦形成聽覺(貝多芬耳聾后聽音樂,我們說話時自己聽見的自己的聲音);骨傳導的性能比空氣傳聲的性能好;

  5、雙耳效應:生源到兩只耳朵的距離一般不同,因而聲音傳到兩只耳朵的時刻、強弱及步調亦不同,可由此判斷聲源方位的現象(聽見立體聲);

  五、聲音的特性包括:音調、響度、音色;

  1、音調:聲音的高低叫音調,頻率越高,音調越高(頻率:物體在每秒內振動的次數,表示物體振動的快慢,單位是赫茲,振動物體越大音調越低;)

  2、響度:聲音的強弱叫響度;物體振幅越大,響度]越強;聽者距發聲者越遠響度越弱;

  3、音色:不同的物體的音調、響度盡管都可能相同,但音色卻一定不同;(辨別是什么物體法的聲靠音色)

  注意:音調、響度、音色三者互不影響,彼此獨立;

  六、超聲波和次聲波

  1、人耳感受到聲音的頻率有一個范圍:20Hz~20000Hz,高于20000Hz叫超聲波;低于20Hz叫次聲波;

  2、動物的聽覺范圍和人不同,大象靠次聲波交流,地震、火山爆發、臺風、海嘯都要產生次聲波;

  七、噪聲的危害和控制

  1、噪聲:(!)從物理角度上講物體做無規則振動時發出的聲音叫噪聲;(2)從環保的角度上講,凡是妨礙人們正常學習、工作、休息的聲音以及對人們要聽的聲音產生干擾的聲音都是噪聲;

  2、樂音:從物理角度上講,物體做有規則振動發出的聲音;

  3、常見招生來源:飛機的轟鳴聲、汽車的鳴笛聲、鞭炮聲、金屬之間的摩擦聲;

  4、噪聲的等級:表示聲音強弱的單位是分貝。符號dB,超過90dB會損害健康;0dB指人耳剛好能聽見的聲音;

  5、控制噪聲:(1)在生源處較弱(安消聲器);(2)在傳播過程中(植樹。隔音墻)(3)在人耳處減弱(戴耳塞)

  八、聲音的利用

  1、超聲波的能量大、頻率高用來打結石、清洗鐘表等精密儀器;超聲波基本沿直線傳播用來回聲定位(蝙蝠辨向)制作(聲納系統)

  2、傳遞信息(醫生查病時的"聞",打B超,敲鐵軌聽聲音等等)

  3、聲音可以傳遞能量(飛機場幫邊的玻璃被震碎,雪山中不能高聲說話,一音叉振動,未接觸的音叉振動發生)


八年級下冊物理力知識點3篇(擴展7)

——物理八年級知識點以及學習技巧

物理八年級知識點以及學習技巧1

  八年級物理下冊知識點

  第六章物質的物理屬性

  一、物體的質量

  1、定義——物體所含物質的多少叫做物體的質量,通常用字母m表示。在國際單位制中,質量的單位是千克,符號為㎏。常用的質量單位還有克(g)、毫克(mg)和噸(t)。換算關系為:

  1t=1000㎏1㎏=1000g1g=1000mg

  測量工具:天*托盤天*使用說明

 ?、佟⑹褂锰?時,應將天*放在水*工作臺上。

  ②、使用天*時,應先將游碼移至標尺左端的“0”刻度線處,再調節橫梁上的*衡螺母,使指針對準分度盤中央的刻度線。

  ③、測量物體質量時,應將物體放在天*的左盤;用鑷子向右盤加減砝碼;移動游碼,使指針對準分度盤中央的刻度線。此時,右盤中砝碼的總質量與游碼所示質量之和等于所測物體的質量。

  注意:

  A、用天*測量物體的質量時,待測物體的總質量不能超過天*的測量值。向右盤里加減砝碼時應輕拿輕放。

  B、天*與砝碼應保持干燥、清潔,不要把潮濕的物品或化學藥品直接放在天*的托盤中,不要用手直接取砝碼。

  2、判斷天*橫梁是否*衡有2種方法:一種是等指針完全靜止下來,使指針對準分度盤中央刻度線;另一種是指針在相對于分度盤中央刻度線左右擺動的幅度相等。

  3、質量是物體的一種物理屬性,當物體的狀態、溫度、形狀、位置發生改變,但它們所含物質的多少并沒有改變,質量不隨物體的狀態、溫度、形狀、位置的改變而改變。

  二、用天*測物體的質量

  測量方法:當被測物體的質量較小時,可以先測量多個物體的總質量,然后算出一個物體的質量。這種“測多算少”的方法能使測量的結果更精確。

  三、物質的密度

  1、定義——單位體積某種物質的質量叫做這種物質的密度。

  密度=質量體積

  通常,用ρ表示密度,m表示質量,V表示體積,則密度的公式可以寫做:

  mρ=在國際單位制中,質量的單位是千克,體積的單位是米,則密度的單位是千克/米,

  符號為㎏/m,讀作千克每立方米。密度的單位有時用克/厘米,符號為g/cm。

  2、在常溫、常壓下,一些物質的密度(單位:㎏/m)

  四、密度知識的應用

  鑒別物質——密度是物質的一種物理屬性,可以用測量密度的方法來鑒別物質。

  除了用于鑒別物質外,還可以在已知密度和體積的情況下,利用密度公式計算該物體的質量;或者在已知密度和質量的情況下,計算形狀不規則物體的體積。

  五、物質的物理屬性

  物質的物理屬性包括:狀態、硬度、質量、密度、透光性、導熱性、導電性、彈性、磁性等。

  第七章從粒子到宇宙

  一、分子世界

  1、物質是由大量分子組成的,分子間有空隙。分子處在永不停息的運動中。2、分子間不僅存在吸引力,而且還存在排斥力。固體和液體很難被壓縮。

  二、靜電現象

  1、用摩擦的方式使物體帶電,叫做摩擦起電。

  2、用絲綢摩擦過的玻璃棒所帶的電荷稱為正電荷;把皮毛摩擦過的橡膠棒所帶的電荷稱為負電荷。同種電荷相互排斥,異種電荷相互吸引。

  3、失去電子的物體因缺少電子而帶正電,得到電子的物體因為有多余電子而帶等量的負電。

  4、摩擦起電并不是創造了電荷,而只是將電子由一個物體轉移到另一個物體。

  三、更小的微粒

  分子由原子構成。

  原子是由帶負電的核外電子和帶正電的原子核構成的。

  原子核是由質子和中子構成的,統稱為核子。質子帶正電荷,中子不帶電。

  第八章力

  一、力彈力

  1、物體對物體的作用稱為力。一個叫施力物體,一個叫受力物體。

  2、形變的物體在撤去外力后能恢復原狀,這種形變叫做彈性形變。使物體發生彈性形變的外力越大,物體的形變就越大。(在一定范圍內,彈簧的伸長量與拉力成正比)。3、國際單位制中,力的單位是牛頓,符號位“N”。

  彈簧測力計主要由彈簧、秤鉤、指針和刻度盤組成。彈簧測力計的使用方法:

 ?、帕私鈴椈蓽y力計的量程,使用時所測力的大小應在量程范圍內。

 ?、朴^察彈簧測力計的分度值。

  ⑶將彈簧測力計按測量時所需的位置放好,檢查指針是否在“0”刻度線處,若不在,應校正“0”點。

 ?、葴y量時,要使彈簧測力計的受力方向沿著彈簧的軸線方向;觀察時,視線必須與刻度盤垂直。

  二、重力力的示意圖

  1、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體受到的力叫做重力。物體所受重力的大小與它的質量成正比。物體所受的重力的方向是豎直向下的。

  G表示物體所受的重力,m表示物體的質量,公式G=mg表示物體所受的重力與質量的關系。公式G=mg中,g表示物體所受的重力與質量之比,約等于9.8N/㎏,在粗略計算中,可取g=10N/㎏。

  2、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點稱為力的三要素。對于物體所受的任何力都可以用這種方法來表示,這種表示力的圖稱為力的示意圖。

  三、摩擦力

  1、摩擦:靜摩擦、滑動摩擦、滾動摩擦。摩擦力:靜摩擦力、滑動摩擦力。

  2、一個物體在另一個物體表面上滑動時,會受到阻礙它運動的力,這種力叫做滑動摩擦力?;瑒幽Σ亮Φ拇笮∨c接觸面的粗糙程度、壓力的大小有關,接觸面越粗糙、壓力越大,滑動摩擦力越大。在一定范圍內,滑動摩擦力的大小與接觸面積的大小無關。

  3、減小物體接觸面間的壓力和粗糙程度、在接觸面間加潤滑劑或用滾動代替滑動等可減小摩擦。

  四、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一個物體對另一個物體有力的作用時,另一個物體也同時對這個物體有力的作用,即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第九章力與運動

  一、二力*衡

  1、物體在幾個力的作用下保持靜止或做勻速直線運動,那么該物體處于*衡狀態。當物體在兩個力的作用下處于*衡狀態時,就稱為這兩個力相互*衡,簡稱二力*衡。

  2、二力*衡的條件:當作用在同一個物體上的兩個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且作用在同一直線上時,兩個力才能*衡。

  二、牛頓第一定律

  1、牛頓第一定律:一切物體在沒有受到力的作用時,總保持勻速直線運動或靜止狀態。

  2、物體具有保持運動狀態不變的性質稱為慣性。一切物體都有慣性,慣性式物體的物理屬性。

  三、力與運動的關系

  1、力是改變物體運動狀態的原因。

  2、物體在二力*衡的條件下,保持靜止或勻速直線運動狀態。

  3、物體所受的力不*衡時,其運動狀態會發生改變。

  八年級物理學習方法

  一、不要“題?!?,要有題量

  談到解題必然會聯系到題量。因為,同一個問題可從不同方面給予辨析理解,或者同一個問題設置不同的陷阱,這樣就得有較多的題目。從不同角度、不同層次來體現教與學的測試要求,因而有一定的題目必是習以為常,我們也只有解答多方面的題,才得以消化和鞏固基礎知識。那做多了題就一定會陷入“題海”嗎?我們的回答是否定的。

  對于缺乏基本要求,思維跳躍性大,質量低劣,幾乎類同題目重復出現,造成學生機械模仿,思維僵化,用定勢思維解題,這才是誤入“題?!?。至于富有啟發性、思考性、靈活性的題,百解不厭,真是一種學習享受。這樣的題解得越多,收獲越大。解題多了,并不就一定加重學生負擔,只有那些脫離學習對象實際,超過學生的承受能力的,才會加重他們的負擔。雖然題目不多,但積重難返,猶如陷入題海。所以,為了提高學習成績和質量,離不開解題,而且要有一定的題量給予保證,并以真正理解熟練掌握為題量的下限。

  二、不求模型,要求思考

  教學有法,教無定法。同樣的道理,解題有法,但無定法。所以,我們不能用通用模型的方法解多種不同的題。首先,文理科的思維特點有差異,文科側重理性思維,而理科側重邏輯思維。數學偏重圖文與函數關系的分析推導,而物理突出具體問題高度概括,抽象出物理模型。

  其次,解題方法也是隨題而變,不同題目的解題方法一般是不同的,不太可能用一成不變的方法統攬,或者用幾種既定模型搞定。再者,題目是千變萬化的。盡管解題要經歷審題(理解題意),解題(具體過程),答題(說明結果)幾個環節,但解題的方法是靈活的,因題而變。可能是簡單的,也可能是復雜的;可能是基本的方法,也可能是巧妙方法或綜合方法的適用。

  因此,我們不能盲目地迷信某種模型解題,它會束縛你發散探索的思路,只能讓你走進機械模仿,死記硬背的死胡同。提倡獨立思考,重在方法的遷移和變通,具體問題具體分析。是什么就什么,該用什么就用什么的理念解每道題,以不變應萬變。提高解題的應變能力,使自己的腦子真正活起來,通過解題獲得成就感。

  三、不貪難題,要抓“雙基”

  題目有難易度之分。我們解怎樣的`題更有助于理解知識,掌握方法,提高能力?應該以解中檔題為主,這種題含有基礎性要求,同時又有能力提升的空間。也就是說解這類題能駕馭自如,那么,面對有難度的題也不會一籌莫展,或膽怯退縮。現在,相當一部分學生好高騖遠,熱衷于做難題。貪大求難,但往往受挫,久而久之消磨了意志,望題生威。究其原因,底氣不足,還未到火候。要知道,所謂的難題就是綜合的知識點多,需要統籌的方法多,設置的情景新穎,問題的過程復雜,實際應用強。

  但是,我們只要認真解剖,分立而治,分析背景,提取信息,善于轉化,復雜問題得到簡化。再則,再難的綜合試題往往設置了由易到難的思維能力梯度,使你逐級往上,不是壓根兒全然無知。因此,我們解題不必總覓難題。要抓基礎題和中檔題,逐步修煉,增強正確解題的自信心。

  八年級物理學習技巧

  基本概念要清楚,基本規律要熟悉,基本方法要熟練。

  關于基本概念,舉例子:速率。它有兩個意思:一是表示速度的大小;二是表示路程與時間的比值(如在勻速圓周運動中),而速度是位移與時間的比值(指在勻速直線運動中)。關于基本規律,比如說*均速度的計算公式有兩個經常用到V=s/t、V=(vo+vt)/2。前者是定義式,適用于任何情況,后者是導出式,只適用于做勻變速直線運動的情況。

  要清楚基本概念,首先,反復看課本。這一步是至關重要的,幾乎所有的尖子生都有如此的體會。課本是最好的老師。

  很多同學會說:“課本那么簡單,而考試又那么難,看它有用嗎?”這種想法很不對。其實據我了解,但凡物理成績不好或*庸者,都是基礎知識不牢。他們自以為學好了,但實際上卻沒有理解好那些最基本的概念、定理。不信的話,你可以翻開課本目錄,一節一節地仔細回想相關的內容,這個時候你就會明白你的不懂之處在哪里。對于一個物理概念,你要從深層次地去理解它。

  比方說,兩個小球相撞,你從中能想到什么?動量方面有什么問題?能量方面有什么問題?――并不是非得做題目時才想這些問題。這些問題看似簡單,但仔細一想卻可以想出很多問題來;并且,這類簡單小問題就是億萬考題之根源。

  其次,做一些簡單的題目。這第二步和第一步一樣,被許多人瞧不起。

  他們可能認為做那些簡單的題目是降低了他們的身份,抑或他們忙著做難題,沒“功夫”去做簡單題。何謂“簡單的題目”?就是那些直接考察基本定義、定理的題目,比如課本上的習題和稍微復雜點的題目。

  做這些題目,目的并不是正確的答案,而是吃透這道題,從簡單題目中聯想出一些東西。一些所謂的難題,其實就是由幾個簡單題目組合而成。

  然后,多看參考書上的例題,做一些中等難度的常規題目。我個人最喜歡看參考書上的例題,因為題量少,并且很典型,解答也很規范。課后,做幾道中等題目實踐實踐,效果往往很好――不求多,幾道足矣。還是老話,做完后好好回想回想,記筆記。

推薦訪問:知識點 下冊 八年級 八年級下冊物理力知識點3篇 八年級下冊物理力知識點1 人教版八年級物理力知識點

最新推薦
猜你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