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艷麗
[摘 要] 思政課教師隊伍建設是新時代思政課創新改革取得預期成效的重要保障。***總書記關于高校思政課教師隊伍建設重要論述系統思考并科學回答了3個核心要義:為什么要重視高校思政課教師隊伍建設、建設什么樣的高校思政課教師隊伍、怎樣建設高校思政課教師隊伍。從思政課教師的角色定位、職責使命、職業素養、隊伍建設等視角的解讀可深刻把握******關于高校思政課教師隊伍建設思想的理論邏輯。
[關鍵詞] 高校思政課;
教師隊伍建設;
核心要義;
理論邏輯
[中圖分類號] ?G641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5-5843(2024)03-0082-07
[DOI] ?10.13980/j.cnki.xdjykx.2024.03.013
進入新時代,******發表了許多關于思政課教師隊伍建設的重要論述,有些散見于******關于教育工作、宣傳思想工作、核心價值觀建設、文化建設的相關論述和講話,有些直接對思政課以及思政課教師提出了高標準和嚴要求,特別是2014年分別在同北京大學和北京師范大學師生代表座談時的講話、2016年在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上的講話、2019年在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座談會上的講話、2022在中國人民大學考察時的講話等,成為新時代思政課創新改革和思政課教師隊伍建設的指導思想,同時也是有關部門和學者需要重點梳理和研究的理論課題。
一、******關于思政課教師隊伍建設重要論述的核心要義
縱觀******在黨的十八大以來關于思政課教師隊伍建設的重要論述,可以看出******的相關講話并不是信馬由韁、臨場發揮的,而是站位高遠、有的放矢的,所有講話都是圍繞新時代為什么要重視高校思政課教師隊伍建設、建設什么樣的高校思政課教師隊伍、怎樣建設高校思政課教師隊伍來抽絲剝繭、層層深入進行分析和論述的,充分顯示出******寬廣的理論視野以及嚴謹的邏輯思維。
(一)為什么要重視高校思政課教師隊伍建設
******秉持一貫的高瞻遠矚的戰略視野,從時代變局、民族振興、事業發展的大局出發,高度重視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和思政課教師隊伍建設。
1. 立足中國現實,把握國際坐標,是研究解決一切問題的理論前提和方法論基礎。從國際角度來看,******提出世界面臨“百年未有之大變局”;
從國內角度來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主要矛盾發生新變化。國內國際因素疊加的嚴峻形勢呼喚理論的創新引領、融會貫通和宣講普及,這就需要思政課教師的理論研究、科學闡釋和積極投入。
2. 隨著數智時代的來臨,互聯網作為意識形態輿論戰的主戰場,布滿無聲的硝煙。各種社會思潮紛紛登場,不同聲音充斥其間。******深刻認識到互聯網的重要性:“沒有網絡安全就沒有國家安全;
過不了互聯網這一關,就過不了長期執政這一關。”[1]中國00后大學生作為“數字常駐民”,受到的網絡影響不可估量,引導大學生站穩立場、明辨是非,使互聯網這個最大變量變成社會主義事業發展的最大增量,也是思政課教師義不容辭的職責與使命。
3. 思政課教育目標決定了要加強思政課教師隊伍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中國共產黨和中國人民付出巨大代價選擇的正確道路,只有堅定不移地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才能實現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實現中國夢。思政課的根本任務就是要培養“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事業建設者和接班人”[2]。社會主義事業的建設者和接班人必須是用馬克思主義武裝起來的時代新人,而不是深受資本主義意識形態影響的投機取巧的功利主義者。思政課教師是思想政治教育取得預期效果的重要保障,因此思政課教師隊伍建設迫在眉睫。教師隊伍建設不僅體現在隊伍規模擴大、結構科學合理,更體現在教師自身素養和能力的提升,只有素養和能力超強的教師才能明辨善思、激濁揚清,才能真正令學生心悅誠服,從而增進共識、凝心聚力。
通過對******在黨的十八大以來相關論述的縱向梳理,可以得出一個清晰的思路走向:******在2016年之前的相關論述,更多從宏觀上重申教育和教師的重要性以及重要地位,強調教育工作和宣傳思想工作的重要性;
2016—2019年則對全國宣傳思想工作和思政課改革創新更加重視,特別是對思政課教師的角色定位、職責使命、職業素養的表述越來越具體和完善,2016年和2019年可以說是兩個峰值點;
2019年之后主要針對思政課改革創新存在的問題,特別是強調對教師教學的重視和教師隊伍建設的途徑和措施。
(二)建設什么樣的高校思政課教師隊伍
新形勢新任務,高校思政課教師面臨前所未有的新挑戰,需要具備更高標準的綜合素質。早在2014年,******就對新時代的教師隊伍提出了殷切期望:“培養造就一支師德高尚、業務精湛、結構合理、充滿活力的高素質專業化教師隊伍。”[3]他認為好老師必須符合“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實學識、有仁愛之心”的“四有”標準。2016 年 9 月,******提出了“四個引路人” 標準,認為教師要率先垂范,在錘煉品格、學習知識、創新思維、奉獻祖國等方面做學生的引路人?!八挠泻美蠋煛焙汀八膫€引路人” 標準是針對整個教師隊伍而言的,但也同樣適用于思政課教師。同年12月,在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上,******又提出了“四個相統一”標準,倡導高校思政課教師要努力做到“教書和育人相統一、言傳和身教相統一、潛心問道和關注社會相統一、學術自由與學術規范相統一”[4]。“四個相統一”標準是針對思政課教師的要求,但更多側重于強調師德師風,規范思政課教師的職業態度和道德品質。2019年******在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座談會上的講話中形容思政課教師“可信、可敬、可靠,樂為、敢為、有為”?!叭伞薄叭秊椤钡母爬ㄊ顾颊n教師瞬間樹立起具有氣度、深度、風度、溫度的群體形象,相比較其他表述,“三可”“三為”更傾向于對教師的感性認識,強調思政課教師的人格魅力,較難量化。緊接著,******直接對高校思政課教師提出具體要求:“政治要強、情懷要深、思維要新、視野要廣、自律要嚴、人格要正”?!傲睒藴史謩e從立場、情懷、思維、眼界、約束、品格6個方面對思政課教師提出高標準嚴要求,成為新時代高校思政課教師職業精神的核心。針對思政課創新改革,******進一步提出“八個相統一”標準?!鞍藗€相統一”要求思政課教師在教學內容上確保政治性和學理性相統一、價值性和知識性相統一、建設性和批判性相統一,在教學思維創新上確保理論性和實踐性相統一、統一性和多樣性相統一、主導性和主體性相統一、灌輸性和啟發性相統一、顯性教育和隱性教育相統一。
這顯示了對思政課強大政治教育功能的肯定和對思政課教師的殷切期望,使思政課創新改革和思政課教師隊伍建設有了明確的方向和理論指導。
(三)怎樣建設高校思政課教師隊伍
******關于建設什么樣的師資隊伍的論述為怎樣建設高校思政課教師隊伍提供了基本遵循,并在此基礎上提出建設思政課教師隊伍的最終目標,“配齊建強思政課專職教師隊伍,建設一支專職為主、專兼結合、數量充足、素質優良的思政課教師隊伍”[5]。他還進一步作出指示:“各級黨委要把思想政治理論課建設擺上重要議程,抓住制約思政課建設的突出問題,在工作格局、隊伍建設、支持保障等方面采取有效措施?!保?]由此可見,思政課教師隊伍建設是思政課創新改革的關鍵環節,是制約思政課建設的突出問題,只有建立起一支高素質專業化的思政課教師隊伍,思政課創新改革才有了可靠的保障。
根據******關于思政課教師隊伍建設重要論述的講話精神,中共中央和教育部及時作出反應。在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的《關于深化新時代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改革創新的若干意見》中從壯大隊伍、綜合素質、評價激勵機制、后備力量等方面提出了思政課教師隊伍改革創新的措施和路徑。2019年5月教育部發布了《普通高等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隊伍培養規劃 (2019—2023年)》,具體制定了高校思政課教師的培養途徑和措施,包括專題理論輪訓計劃、示范培訓計劃、項目資助計劃、宣傳推廣計劃等,以促進高校思政課教師綜合素養持續提升。2020年1月,教育部出臺的《新時代高等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隊伍建設規定》,更是從高校思政課教師的職責要求、配備選聘、培養培訓、考核評價、保障管理等5方面作出規定,是更全面、更規范、更嚴謹的制度舉措。******關于教師隊伍建設的重要講話和相關文件精神,為思政課教師隊伍建設提供了理論和政策依據。
二、******關于思政課教師隊伍建設重要論述的理論邏輯
(一)高校思政課教師的角色定位
******指出,高校思政課教師要做精于“‘傳道授業解惑的‘經師和‘人師的統一者”[7],這是在教師傳道授業解惑的功能定位上區分出了經師和人師兩個層次。經師精通專業知識,人師涵養德行,經師是人師的基礎和前提,人師是教師職業追求的理想境界。高校思政課教師是經師和人師的統一者,既是傳道者,也是思想引路人、健康成長指導者。
思政課教師是傳道者?!暗馈笔侵R、是思想、是真理。思政課教師“承載著傳播知識、傳播思想、傳播真理,塑造靈魂、塑造生命、塑造新人的時代重任”[8],更是“先進思想文化的傳播者、黨執政的堅定支持者”[9]。首先,思政課教師是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者。傳道先要明道、信道,思政課教師要始終站在知識發展前沿,科學詮釋馬克思主義理論的內在邏輯,運用馬克思主義的立場、觀點和方法分析解讀新思想、新觀點、新論斷,推動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其次,思政課教師的本職工作是教書育人,要利用自己的知識和智慧,立德鑄魂,塑造學生的價值觀,培養合格的時代新人。最后,思政課教師作為傳道者,不能局限于學校,還要通過實踐調研、理論宣講、“七進”活動,讓黨的先進理論和文件精神“進企業、進農村、進機關、進校園、進社區、進軍營、進網絡”,讓老百姓學懂、弄通、做實,推進馬克思主義大眾化。由此可見,思政課教師作為傳道者,集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理論傳播、教書育人于一身。
思政課教師是思想引路人。思政課教師是學生思想上的引路人,引導學生把握人生方向。思政課教師要引導學生學會觀察和獨立思考,培養學生的人文精神,涵養學生的家國情懷;
啟發學生認識和把握自然規律和社會規律,培養學生科學的思維能力,為學生的一生成長奠定思想基礎。正如******所提出的思想,“廣大教師要做學生錘煉品格的引路人,做學生學習知識的引路人,做學生創新思維的引路人,做學生奉獻祖國的引路人”[10]。
思政課教師是學生健康成長的指導者。高校思政課教師是學生為學、為人、為事的示范,是塑造學生品格、品性、品位的“大先生”。青年學生正處于人生的“拔節孕穗期”,正是心智健全、思維活躍而價值觀又未定型的關鍵期,但復雜的社會生態、虛實難辨的新聞快餐信息,為青年學生的成長帶來諸多不確定性,思政課教師就是要在學生心靈中埋下真善美的種子,扣好人生第一??圩?。思政課教師本身要有鮮明的價值導向和精神風骨,具備學習、處世、生活、育人的沉淀和智慧,通過課堂教學、行為示范方式潛移默化地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成為學生在各方面健康成長的指導者。
(二)高校思政課教師的職責使命
“培養什么人、怎樣培養人、為誰培養人”是思政課教師面臨的時代之問,思政課教師要不忘為黨育人、為國育才的初心,牢記“教師的工作是塑造靈魂、塑造生命、塑造人的工作”[11],堅持育人為本、德育為先。
為黨育人、為國育才。思政課教師要為黨育人,培養馬克思主義理論的研究者、馬克思主義堅定的維護者、馬克思主義的傳播者,培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繼承者和可靠接班人。思政課教師要為國育才,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合格的建設者,培養能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這個時代新人,必須有理想信念、有政治覺悟,在道德品質、文化素養、勞動技能、精神狀態等各方面都與新時代高度契合。
育人為本、德育為先。教書育人是教師的使命,教師的工作是要 “甘當人梯,甘當鋪路石,以人格魅力引導學生心靈,以學術造詣開啟學生的智慧之門”[12]。育人的根本任務是為了立德,“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也把“德”放在首要位置。那么,如何為學生立德?首先要培養學生的愛國情懷。愛國是本分,也是職責。對青年學生來說,熱愛祖國是立身之本、成才之基。沒有家國觀念、沒有大局意識,這樣的學生哪怕情商、智商再高也只是一個精致的功利主義者,隨時可能會給社會主義事業帶來潛在風險。其次要以堅定的理想信念筑牢學生精神之基,“沒有正確的政治觀點,就等于沒有靈魂”[13]。最后要有正確的價值觀,在大是大非面前不人云亦云,不隨波逐流;
在誘惑面前嚴格自律、堅守自我。
(三)高校思政課教師的職業素養
從“四有好老師”“四個引路人”“四個相統一”,到“三可”“三為”,最后到“六要”“八個相統一”,可以看出******對思政課教師的要求越來越嚴謹和明確。總的來說,體現在以下4個方面。
1. 政治素養。******概括的“四有好老師”“六要”標準,都是把理想信念或政治要強排在首位,充分彰顯思政課傳播主流意識形態的功能,也內在地要求把政治素養過硬擺在思政課教師核心素養的首位。首先,要堅定政治信仰。思政課教師要堅定信仰馬克思主義,“對馬克思主義的信仰,對社會主義和共產主義的信念,只有首先在思政課教師心中扎下根,才能在學生心中開花結果”[14]。教師只有自己相信才能讓學生心悅誠服,所以思政課教師首先要增強“四個自信”,能明確回答“馬克思主義為什么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為什么好”“中國共產黨為什么能”等基本理論問題,不斷學習黨的創新理論,提高政治敏銳性和政治鑒別力,嚴守政治規矩和政治紀律,始終與黨保持高度一致。其次,要淬煉政治定力。當前我國已開啟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但隨著多元社會思潮的侵襲、利益格局的深刻調整、社會矛盾的加劇,思政課教師也和大多數人一樣面臨各種質疑、干擾和誘惑。為此,思政課教師必須能夠抵制各種錯誤思潮的影響、西方腐朽文化的侵蝕,能夠在紛繁復雜的政治現象中明辨是非。同時不斷拓展理想信念的內涵和深度,保持思想不滑坡、信仰不改變、信心不動搖,淬煉強大的政治定力。最后,要強化政治擔當。一是認真履行鑄魂育人的教育目標,堅持馬克思主義理論最新成果進教材、進課堂、進學生頭腦,遵循學術無禁區、課堂有紀律的原則,始終做到“以堅定的理想信念鼓舞人、以高尚的師德感染人、以廣博的學識說服人、以仁愛之心感化人”[15]。二是厚植家國情懷,愛國主義既是道德素養,也是政治素養,因為我國是社會主義國家,愛國與愛黨、愛社會主義是統一的?!八颊n教師要有家國情懷,心里裝著國家和民族,在黨和人民的偉大實踐中關注時代、關注社會,汲取養分、豐富思想?!保?6]三是關注社會現實,思政課教師要關注國事家事天下事,聚焦社會現實,展望祖國未來,引導學生把愛國情、強國志、報國行融入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奮斗中去。
2. 學科素養。培養“專深”與“博通”兼具的理論素養。思政課教師承擔立德樹人、鑄魂育人的重任,要給學生一碗水,教師就得有一桶水,甚至一潭水。******指出:“思政課的政治性、思想性、學術性、專業性是緊密聯系在一起的,其學術深度廣度和學術含金量不亞于任何一門哲學社會科學!”[17]所以,思政課教師必須具備深厚的理論素養。首先要有馬克思主義理論素養,以學術來講政治,以透徹的學理分析證明馬克思主義理論的真理性;
其次要有常新的理論思維,及時跟進黨的創新性理論、闡釋黨的方針政策、關注國家時政熱點,不斷提高科研水平;
最后,為了把道理講深、講透、講活,必須深入淺出、旁征博引,這又需要思政課教師有一定的歷史學、政治學、社會學、法學、教育學、哲學等方面的背景知識,能將思想政治課程與諸多交叉學科融合起來。總之,思政課教師不僅要有深厚的理論素養,還要有廣博的通用知識,這是思政課教師區別于其他學科教師的顯著標志。此外,也要具備與時俱進的眼界與思維。眼界指的是看問題的角度、見識的深度、視野的廣度,學識決定眼界,有了“專深”與“博通”兼具的理論素養,才能做到眼界新、視野廣。思政課教師應具備國際視野,洞察世界大勢,在全球多元文化的縱橫比較中提升思想政治課教學的質量。思政課教師要有立體縱深的歷史視野,學史明志,鑒古知今,增強思政課的感染力。思政課教師還要有創新思維,既扎根中國大地又瞄準國際學術前沿,在教學過程中拓寬思路、深耕思想、細作內容,探索新理念、新方法??傊?,思政課教師要在與時俱進的眼界與視野中還原歷史,聚焦現實,探索未來。
3. 品性素養。思政課教師的職業特性決定了這是一個道德高尚的群體,******在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上反復強調 “以德立身、以德立學、以德施教”。合格的思政課教師必然是道德上的合格者,“四有好老師”中有道德情操、有仁愛之心都涉及品性素養,“四個統一”中教書與育人相統一、言傳與身教相統一也是對品性素養的內在要求。樂為、敢為、有為是品性素養的直接體現,可信、可敬、可靠是品性素養的必然結果。只有自律嚴、人格正,樂為、敢為、有為的教師才讓人可信、可敬、可靠。第一是自律嚴。羅爾斯指出:“自律的行為是根據我們作為自由平等的理性存在物將會同意的、我們現在應當這樣去理解的原則而做出的行為。”[18]自律實際上貫穿于教師的各個素養環節,道德自律要求思政課教師將外在的道德規范和黨的政治紀律內化為心中的道德準則并以此為約束自覺地遵守,形成教師特定的道德人格。作為一名高校思政課教師,要言行一致、表里如一,始終弘揚主旋律,對馬克思主義做到真學、真懂、真信、真用,保持課上課下一致、網上網下一致,身體力行地影響和感召學生。現實中一些教師無育人之初心,課堂上為引起學生關注,嘩眾取寵、信口開河,這是教學創新改革的誤區,會造成不良影響。第二是人格正。高校思政課教師要有獨具魅力的道德人格。首先,思政課教師立身要正,公平誠信、行穩致遠、言行雅正、敢于擔當,以高尚的人格感染學生、贏得學生。其次,圍繞學生、關照學生、服務學生。學生是教師的工作對象,教師對學生要心懷仁愛,嚴愛相濟、寬厚包容、一視同仁,始終從學生利益出發而不是從個人私利出發,為學生著想而不是把學生當工具人。最后,謹守職業道德。嚴格遵守教育部制定的教師師德行為“六禁令”、高校教師師德“紅七條”、教育系統廉潔自律和厲行節約工作“八不準”,兢兢業業、盡職盡責、持重自守,真正做到學為人師、行為世范。
4. 教學素養。針對思政課教師的教學素養,******認為“扎實的知識功底、過硬的教學能力、勤勉的教學態度、科學的教學方法是老師的基本素質”[19]。第一,要具有扎實的知識功底。******指出推動思政課改革創新,要特別重視思政課的思想性、理論性和規范性,為此提出堅持“八個相統一”。不管是教學內容還是教學思維上的創新,歸根到底要有扎實的學術功底,這是思政課教師進行理論研究、把握教學內容的努力方向,也是思政課教師創造性工作的重要體現。第二,教學能力是思政課教師的基本功。首先,在教學內容上,思政課教師要融會貫通,將教學內容和時政熱點結合起來,在交叉學科的視野中研究闡釋相關結論,增強教學的思想性和實效性。其次,思政課教師也要有科學思維,包括戰略思維、創新思維、歷史思維和辯證思維,一個沒有眼界和格局的思政課教師是不可能把理論講深、講透、講活的。最后,思政課教師必須具備課堂互動的能力,包括增強教師的親和力、語言表現力,利用分享型言說方式和翻轉課堂形式,甚至包括提升審美修養和個人魅力等,來實現師生之間思想上的同頻共振。第三,具有勤勉的教學態度。思政課的本質是講道理,“老師要用心教,學生要用心悟”,只有老師用心教,才能激蕩學生思維,啟思培智,立德鑄魂。教師要用心教,就是要提高教師教學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要不斷地學習,緊跟時代,“自覺主動學,及時跟進學,聯系實際學,篤信篤行學”[20],學出堅定信仰,學出使命擔當。第四,具備科學的教學方法。教學是科學與藝術的統一,要適應教學對象、教育環境、教學技術、教學手段的變化不斷探索更科學的教學方法。思政課教師要進行教學研究,熟知各種教學模式、掌握課堂管理技巧、掌握信息技術相關技能,能夠利用移動網絡教學平臺微課、慕課、學堂在線等輔助教學,還會利用線上線下互動、VR虛擬仿真體驗、數字化資源、數字化影院等豐富的教學形式,提高教學效率。
猜你喜歡 理論邏輯教師隊伍建設高校思政課 馬克思主義大眾化的路徑依賴與超越人民論壇(2017年3期)2017-02-20列寧從嚴治黨的思想實踐及其現實啟示理論導刊(2017年1期)2017-02-10高校校內創業實訓基地建設現代商貿工業(2016年28期)2016-12-27“翻轉課堂”在高校思想政治課中應用的可行性研究亞太教育(2016年34期)2016-12-26應用型高?!半p師型”教師隊伍建設分析商情(2016年42期)2016-12-23網絡考試:高校思政課考試改革的新取向考試周刊(2016年21期)2016-12-16教師文化建設是實現學校內涵式發展的根本保障新教育時代·教師版(2016年31期)2016-12-07沒有規矩,不成方圓考試周刊(2016年89期)2016-12-01淺談供給側改革商(2016年21期)2016-07-06新時期基礎醫學專業教師隊伍建設思路探究考試周刊(2016年6期)2016-03-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