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2022年體制內混,這件事比干好工作還重要!(完整文檔),供大家參考。
體制內混,這件事比干好工作還重要!
大家都說,成績是干出來的,不干,半點馬克思主義也沒有。這句話沒錯,但有個前提,那就是,這種干,不是埋頭苦干,而是眼觀六路、看菜吃飯地巧干。那么,怎樣才能巧干?我理解最重要的就是要有“局”的意識,要跳出自我,對自己所處的這個“局”有一個深刻清醒的認知。一旦認清了自己所處的這個“局”,應該怎么干,那就自然清楚了。反之,即使自己再問心無愧、再兢兢業業,也是徒勞。
1、要敏于“識局”
為什么要敏于識“局”?前邊已經進行了闡述,但還不夠深刻。用一句話再說得明白些,那就是,這是由機關工作的游戲規則決定的。機關工作的游戲規則是什么?那就是,以利益為導向,而不是以對錯為導向。
“學生式”思維是以對錯為導向。對就說對,錯就說錯;
對就去辦,錯就不去辦。而以利益為導向的“成人式”思維正好相反。它不會先去想對錯,而是先去想利益。符合利益,再像辯論一樣想方設法地找道義支撐,堅決地說對,堅決地去做;
不符合利益,那就想方設法地找道義支撐,堅決地說錯,堅決地不做。在“學生式”思維眼里,道義是決定言行的;
而在“成人式”思維眼里,道義是支撐言行的。
機關工作的游戲規則是以利益為導向。而只要說到利益,那就絕不是個人的事,那就是自己和別人的事,而這就構成了“局”。我們講要認清“局”,不就是要認清局中人的利益瓜葛么?反過來說,自己不認清“局”,大家彼此的利益你沒摸透,那又何談去維護和爭取自己的利益?當然,除非你享受于“學生式”思維,樂意去埋頭鉆研那些業務工作。
這也就解釋了,為什么在組織部工作的人提拔得快、什么事都門兒清。因為,他們日常的工作就是統攬不同的“局”、擺布不同的“局”。對于他們而言,觀“局”就是業務,工作就是觀“局”,何曾“埋頭”苦干過呢?
2、要勤于“觀局”
說實話,勤于觀“局”是領導干的事。他們沒事,可能就叼著煙,審視琢磨他麾下的這個“局”。但是作為這個“局”中的一份子,必須也要經常觀它一觀。
最近看歷年面試題,有好幾道題都是關于剛入職后這樣或那樣的問題的。出題人為什么喜歡在這兒做文章?我覺得,那是因為,現實中,這兒比較容易栽跟頭。為什么?因為剛入職的人對自己剛進的這個“局”還不了解,甚至都沒有觀“局”的概念,那豈不要踩地雷?
在新人入職前,大家可能處于一個相對平衡的狀態。而新成員的加入,需要這個“局”或大或小地再平衡。所以,作為新人,這時切不可輕舉妄動,姑且慢慢地享受這一段隔岸觀火的美好時光吧。要知道,火早晚要燒到自己的身上來,何必這么草率輕易地引火上身?
等工作了一段時間,自己在這個“局”中找到了位置,有了立腳之地,待再尋求拓展,就可能會覺得異常艱難。仔細一看,就會發現,那是因為在這個“局”中有一些穩固的利益集團。此時,要想破“局”,的確需要智慧,更需要機會。
不光是機關,職場也是這樣。有些合得來的伙伴,遇到合適的機會,會先后跳槽到一個新的部門,繼續組團,開創新的“局”面。也有的人,因為之前“局”中對于自己重要的人物不在了,從而導致自己在“局”中的位置一日不如一日,最后索性選擇離開。總之,對于這些“局”中的情況,我們必須了解,必須勤于觀察和審視。
3、要善于“用局”
前邊說了要有“局”的意識,要觀“局”,核心是為了維護發展自己的利益。而要達到這個目的,僅僅觀上一觀還不行,還要善于用“局”。
身在“局”中的人,永遠要知道,自己不是一個獨立的個體。自己所在的這個“局”本身就是一個相互制衡、相互支撐的利益交割體。你是別人的棋子,別人也是你的棋子。遇到問題,要懂得站在全“局”的高度,借助“局”內其他人的力量去克服解決。
有人推進工作,總會想方設法地打著領導的旗號。因為他知道,如果單憑自己的力量,很可能人家應該辦的,也會找盡理由搪塞你,也不會痛痛快快地給你去辦。反之,如果把領導搬出來,那人家就得掂量掂量了。而且對于領導到底是怎么說的,更沒有人會追著領導去核實,也不敢明目張膽地去核實。
有人跟領導匯報工作,會一個勁地說取得了如何如何可喜的成績,而說到問題,總不忘籠統地說上一句下級不作為,但絕不點名。他這么做的目的,核心就是想向領導表達,這些功勞都是自己取得的,與他人無關。因為他知道,下級很多,找出這么個籠統而又確實存在的影子來和領導講,也不會影響到誰,只會對自己有利。
有的人不想被另外一個部門借調去工作,怎么辦?肯定不能直接跟那個部門的領導說。人家想借調你,是看得起你。最好找個擋箭牌。而最好的擋箭牌就是自己現在部門的領導。所以,他就會先跟借調部門的領導說,感謝領導認可,自己服從組織安排。接下來,他扭頭就去和自己現在部門的領導說,您看咱們科室這么忙,我想繼續在這做貢獻,不想被借調到別的部門。最后事情的結果就是,現在的領導冠冕堂皇地拒絕了借調部門的領導,而這個人,全身而退,還給領導留下了好印象,豈不妙哉?
4、要樂于“出局”
看清了自己所在的“局”,一方面要想辦法改變它,讓自己身在其中變得更好。但還有另外一個更為重要的方面,那就是接受它,學會順其自然,灑脫坦然地面對。經過了一段時間,等自己的“局”面基本穩定可控了,還是要跳出這個“局”來,拿出更多的精力專注于自己的內心,潛心靜氣地做一些事情,努力提升自身的素質能力。這時,你會享受到一個身在“局”中懂“局”、識“局”的人的那種出“局”的快樂。而這種出“局”恰恰是為了更好的入“局”,而更好的入“局”不過是為了我們可以安心地出“局”。
推薦訪問:這件事 好工作 體制 體制內混,這件事比干好工作還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