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俱杯规则-虎牙直播-比利亚vs西班牙人-德国杯|www.cnyhmy.com

數學課堂:啟在“生長點”,拓在“延伸處”

時間:2023-08-05 19:45:02 來源:網友投稿

單紅梅

【摘 要】每節數學課都有知識點,各知識點之間以及數學與其他學科之間、與生活間的聯系都是十分緊密的,學生在學習數學知識的過程中,都是將原有的知識體系進行整合和提煉,教師要做的就是從舊知入手,抓住新知的“生長點”,采用各種教學方法,促使學生感受到新舊知識間、部分知識與整體知識間的關系,從而延伸知識,讓知識樹生長得更加枝繁葉茂。

【關鍵詞】“生長點” “延伸處” 數學素養 情境

《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2022年版)》(以下簡稱“新課標”)指出,數學課堂教學目標應指向核心素養,整體把握教學內容,在教學方式上引發學生的思考。因此,教師教學時要探索大單元教學,讓學生主動地參與教學活動,從而學會多角度地分析問題、解決問題。

教師要學會做知識的“嫁接者”,讓數學課堂啟在“生長點”、拓在“延伸處”。筆者有幸聽到周衛東老師執教的“復習分數的意義”一節課,他利用導學稿讓學生把所學的知識進行系統的整理,使之“豎成線”“橫成片”,從而使復習的知識點條理清晰、脈絡分明。最后,周老師將一名學生的知識結構圖由豎的變成橫的,這么一轉動方向,學生明顯看見了一棵知識樹,給學生及聽課教師都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教師應如何引導學生用數學的思維思考現實世界,有效把握知識的“生長點”和“延伸處”呢?

一、以巧妙問題為引子,啟在“生長點”

美國科學家卡爾·波普爾曾說:“科學和知識的增長永遠始于問題。”好的問題就是一個好的引子,因此教師的提問就是一門藝術。啟發學生數學知識的“生長點”,就必須問到知識的關鍵處,只有讓學生學會用數學的眼光觀察現實世界,才能促使其發現問題和提出問題。

重視設計合理問題,能引發學生的認知沖突,便于學生進行探究、觀察和思考,使其能夠抓住數學知識的“生長點”。

(一)情境中的問題

情境中的問題不至于讓學生感到那么唐突。新課標指出,注重發揮情境設計與問題提出對學生主動參與教學活動的促進作用,使學生在活動中逐步發展核心素養。教師應在情境中讓學生經歷數學學習活動,發掘知識的“生長點”。

如在教學“認識元、角、分”一課時,教師的教學設計一般都會從學生的日常購物開始。

(課件出示畫面)

師:明明畫圖需要一把直尺,怎么辦?

生:去買。

師:用什么買?

生:錢。

師:你們說的錢,也就是“人民幣”。今天,我們就一起來學習有關人民幣的知識。

教師設計了活動一:認識人民幣的面額;
活動二:換幣;
活動三:購物活動,拓展學生思維。教師再分別提問:“請同學們回憶一下,你們知道哪些人民幣?”“你們還知道人民幣之間的哪些關系?”“請你們試著買一樣物品,看誰的付錢方法多?”……從學生熟悉的生活實際出發,創設相應情境,體會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有利于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及探究新知識的欲望,體會到數學學習的價值。

(二)挑戰式的問題

巴甫洛夫說過:“懷疑,是發現的設想,是探究的動力,是創新的前提。”問題是數學的靈魂,具有挑戰性的問題,能促進學生思維品質的發展。

在教學“百分數的認識”一課時,筆者設計了以下教學:

(課件出示表格)

師:學校舉行籃球賽,張老師投中16個,梁老師投中13個,你認為哪位老師的命中率高?為什么?

生:張老師,因為他投中次數多。

師:如果老師也參加,你們猜結果會怎么樣?

(生猜)

(出示課件:18)

師:這么不信任我?

師:誰有話要說?

(生發言)

師:大家認為是這樣嗎?

(生討論,師出示表格)

師:想知道真相嗎?你們真厲害呀!

出示表格:

師:同學們,你們能清楚地看出哪一位老師的命中率更高嗎?

生:看不出。

師:為什么還看不出呀?請同學們獨立思考,應該怎么比較才方便些?

教師根據學生的匯報板書16÷25、13÷20、18÷30,并計算。

(師出示表格的第四列)

師:這樣好像還不是很清楚呀?

教師引導學生將式子化成分母是100的分數,請學生上臺寫一寫、說一說。

師:在這里,我們還可以把這些分母是100的分數寫成百分數。老師請同學寫出3個百分數。

(課件相應出示)

師:64%是誰與誰之間的關系?65%、60%分別表示什么?

(生回答)

師(小結):你們知道什么叫百分數嗎?

(生回答,教師板書:一個數是另一個數的百分之幾)

學生從前兩位教師投中的數據中,憑經驗很快能判斷出誰的命中率高,再加入筆者的成績和投籃總次數后,筆者追問:“你們還能很快地看出哪一場的命中率高嗎?為什么?”這種挑戰性問題,不斷刺激著學生的質疑思維,在質疑的過程中,學生需要遷移和應用各種舊知,合作中學生需要再次理解和表達,從而培養了學生的數學素養。

(三)生長型的問題

教師要把握教材中知識點的前后聯系,要能夠駕馭學生的課堂思維,讓他們不斷地產生新的數學問題,即引發學生對數學問題的好奇心。

學習“分數與整數相乘”時,學生在小組活動后是這樣討論提問的:

例1:做一朵綢花用米3/10綢帶。(課件出示)

師:3/10米表示什么意思?

(生拿出白紙)

師:小芳做3朵這樣的綢花,一共要用幾分之幾米綢帶?你能在草圖上涂色表示這道題的題意嗎?

(生分小組合作討論畫圖)

師(出示課件):根據剛才大家的分析,小組合作,你能根據你所畫的圖列算式嗎?

生討論后匯報列出加法或乘法算式。

3/10+3/10+ 3/10×3 3×3/10

其他小組成員提問:

①為什么用乘法列式?

②加法算式和乘法算式都表示求什么?

③用什么符號來表示加法算式和乘法算式之間的關系?

④3/10×3這個乘法算式中的3/10和3分別表示加法算式中的什么?

⑤3/10×3也表示什么?

⑥3個3/10還可以怎么列式呢?

師(小結):今天學的是分數和整數相乘。我們可以發現,分數乘整數怎樣相乘?

師:只要把分子與整數相乘的積做新分子,分母不變。

數學課堂要做到波瀾起伏,使學生真正體會到智力角逐的樂趣,教師要掌握提問這門藝術,重要的是,教學之后,要能夠讓學生也學會提問,最后6個問題對學生來說無疑是“生長型”的問題,他們對“學材”進行深入透徹的研究后,思路打開了、創新的意識有了發展,各種能力得到了提高,從而真正達到了培養學生核心素養之目的。

二、以現實情境為輔料,拓在“延伸處”

新課標指出,注重創設真實情境。創設真實情境可從社會生活、科學和學生已有數學經驗等方面入手,圍繞教學任務,選擇貼近學生生活經驗、符合學生年齡特點和認知加工特點的素材。

教學“解決問題的策略——轉化”時,學生看見筆者出示《曹沖稱象》的幻燈片時,異口同聲地發出了“哇”的聲音,接著教室里很熱鬧。

趁著這股熱鬧勁兒,筆者開始教學:

1.情境在指引

師:誰知道上面的圖片說了一個怎樣的故事?

(生紛紛舉手回答)

(師播放《曹沖稱象》視頻)

師:你知道曹沖是用什么方法稱象的嗎?

(生爭先恐后回答)

2.知識在延伸

接著,筆者在新授過程中結合某個學生的回答,用課件進行演示,將不規則圖形轉化為規則圖形,將數字轉化為圖形或將曲線轉化為直線。筆者出示了這樣幾組演示圖片(見圖1、圖2):

(用平移,旋轉動畫演示)學生看見這一過程驚嘆不已,頓時產生了興趣,看得出他們對此充滿了好奇,這就有助于輕松地體會轉化的含義。

動畫演示幾組圖形的轉化過程,教室里極為安靜,這時突然聽見:“太好玩了!”

師:好玩嗎?你覺得好玩在哪里?

生熱烈討論……

(課堂氣氛高漲)

由于多媒體直觀教學既生動又形象地突出了教學重點,突破了教學難點,學生理解知識的進度加快,并且節省了教師反復講解的時間,節省了課時,相對增大了課堂容量,突出了各部分知識的連貫性,學生再次感受到學習的樂趣,收到了較好的教學效果。

3.素養在發展

課程結束后,筆者再讓學生實驗、討論、交流“土豆體積的測量”,利用課件演示,學生再次感受到了數學課堂的神奇,那一雙雙童真的眼睛里充滿了渴望。這樣直觀的教學既讓學生體會到數學知識間的密切聯系,又將已學數學問題作為數學教學活動的素材;
既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人,又讓教材起到了為學生服務的作用。

學習不是信息的簡單加工和積累,而是新舊經驗的沖突。數學知識的教學,要尊重學生的認知發展規律,注重知識啟發的“生長點”與拓展的“延伸處”,把握整節課的整體知識結構體系,引導學生感受數學知識的整體性,通過整體與部分之間的聯系,構建出知識的大樹。只有組成一個互相聯系的整體,才便于學生將所學知識進行延伸。教師要在教學過程中,找準知識的“生長點”,讓學生始終處于主動積極、探索進取的狀態,在完善舊知識的過程中,自覺完成從舊知識到新知識的延伸,達到學習的目的。

【參考文獻】

[1]王文英.課堂教學中“問題”的特點、來源和設計[J].教育研究與評論(小學教育教學),2014(12).

[2]王智明.小學生數學提問能力:影響因素與培養策略[J].教育研究與評論(小學教育教學),2014(2).

猜你喜歡生長點數學素養情境不同情境中的水中學生數理化·中考版(2022年10期)2022-11-10混合:教學模式的生長點教書育人(2020年11期)2020-11-26創設情境 以說促寫作文成功之路·小學版(2020年6期)2020-07-27護患情境會話護士進修雜志(2017年3期)2017-02-14--先進無機材料論壇例記(Ⅱ)">不斷蓬勃發展 不斷涌現新生長點的無機材料
--先進無機材料論壇例記(Ⅱ)中國材料進展(2016年10期)2016-12-26--先進無機材料論壇例記(Ⅰ)">不斷蓬勃發展 不斷涌現新生長點的無機材料
--先進無機材料論壇例記(Ⅰ)中國材料進展(2016年10期)2016-12-26關于當下小學低年級學生數學素養的培養方案文理導航(2016年30期)2016-11-12特定情境,感人至深小學生作文(中高年級適用)(2016年3期)2016-11-11如何培養小學生數學素養考試周刊(2016年76期)2016-10-09在黨史資源中尋找民主的生長點中共黨史研究(2013年1期)2013-04-27

推薦訪問:生長點 延伸 課堂

最新推薦
猜你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