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輝 馬苑
感冒、發燒、腹瀉……有的人一生病或者身體出現不適馬上就想到了使用抗生素。的確,抗生素在治療某些疾病方面效果非常不錯,但它并不是萬能的,它就像一把雙刃劍,如果濫用也會給身體健康帶來很大的隱患。
常用抗生素可分8類
抗生素是一類藥物的總稱,這些藥物可以抵抗衣原體、支原體及細菌等微小病原體的感染,起到殺菌和抑菌的作用,并且效果非常顯著。但抗生素并不等于消炎藥,它針對的并不是炎癥,而是那些造成炎癥的微生物,通過殺滅或者抑制微生物的生長從而起到消炎作用。抗生素只對由細菌造成的炎癥有作用,對于病毒性感染并沒有效果。
常用的抗生素包括8類:一是霉素類,如阿奇霉素、紅霉素、青霉素;
二是頭孢類,如頭孢曲松、頭孢他啶、頭孢克肟;
三是西林類,如甲氧西林、阿莫西林、氟氯西林;
四是沙星類,如莫西沙星、左氧沙星、依諾沙星;
五是硝唑類,如奧硝唑、甲硝唑;
六是磺胺類,如磺胺米隆、磺胺甲惡唑、磺胺嘧啶;
七是環素類,如地美環素、四環素、多西環素;
八是培南類,如美羅培南、亞胺培南等。
好藥也不能濫用
生活中人們對于抗生素的使用存在不少錯誤的行為,如不該用的時候用了、只需要短時間用的時候長時間用了、該長時間用(足療程)的時候卻用了較短的時間、該用低級別的時候用了高級別……類似行為都屬于濫用。濫用抗生素會產生以下3大危害:
損害機體功能 抗生素其實屬于一種“盲人消殺劑”,在消滅有害細菌的同時,也有可能使一些有益的細菌被誤傷。比如正常人的呼吸道、消化道、口腔及皮膚等地方寄生著許多不同種類的細菌,這些細菌并不都是對人體有害的,它們有的在生物拮抗、營養或者免疫等方面發揮著自己無法替代的功能,這些細菌之間互克互生,調節著人體內微生態環境的平衡,從而維護著人體健康。濫用抗生素會損害人體的機體功能,對胃腸功能、神經系統、造血細胞等都會造成損傷,尤其是損害人體的肝腎功能,有可能會引發患者腎衰竭。比如濫用氯霉素,可能會使人體內的白細胞減少,造成貧血;
濫用四環素,有可能會使患者肝細胞壞死,造成轉氨酶升高、黃疸等肝功能異常,有的甚至會造成藥源性肝炎;
濫用復方新諾明,有可能造成患者泌尿系統結晶,產生結石,導致血尿,損害腎臟;
像鏈霉素、慶大霉素等有耳毒性,抗生素可以借助于血液循環到人體的內耳處,對微循環造成影響,對聽神經有損傷,而新霉素、卡那霉素則對耳蝸神經有損傷,易引發耳鳴、耳聾、眩暈等;
還有一些抗生素,像頭孢霉素、萬古霉素、慶大霉素、先鋒霉素、青霉素等可能引發中毒性腎病,患者會出現血肌酐升高、尿鈉增多、血尿、蛋白尿、水腫、尿比重降低等癥狀,輕則損傷腎功能,重則對生命安全造成威脅。此外,濫用抗生素還可能造成精子質量下降、數量減少,增加不育癥概率;
破壞免疫系統、誘發癌癥等。
抗生素對人體的毒副作用還表現在患者的過敏反應上,特別是患者的體質千差萬別,有的患者服用抗生素會引起過敏反應,情況嚴重的甚至會造成過敏性休克,影響生命安全。在抗生素中,特別是鏈霉素與青霉素的過敏反應很嚴重,有的患者甚至因為使用抗生素造成過敏而最終丟掉性命。因此,使用抗生素藥物前,首先需要進行皮試,在保證沒有過敏反應的基礎上才能使用此類藥物,否則可能會影響健康。
打破菌群平衡 抗生素進入人體后,對一些比較敏感的細菌進行清除,這中間一些耐藥細菌生命比較頑固,從而使原來的生態平衡被打破,細菌數量、種類以及寄生的部位發生了紊亂,引發菌群失調。濫用抗生素最為常見的是造成腸道菌群紊亂,腸道菌群幫助消化維生素、碳水化合物等,如果發生紊亂,維生素與碳水化合物不能被人體正常吸收,會出現營養缺失的情況。比如有一些細菌生長于腸道表面,它們形成保護膜,可以阻擋食物的微小顆粒深入到腸壁的縫隙,防止異物進入血液造成過敏反應,如果這些細菌被抗生素殺滅,那么就打破了腸道菌群平衡,保護膜被破壞,食物顆粒進入血液,患者就有可能過敏。一般來說,菌群失調可以通過機體自我調節而恢復平衡,但如果患者長時間濫用抗生素,機體自我調節的功能就會慢慢減弱,從而出現中毒現象,偽膜性結膜炎就是其中例證。另外,抗生素還可以使腸道黏液功能減弱,這樣外來的微生物或者細菌就會趁機而入,攻擊腸道,人體就可能患上感染性疾病或者腸道疾病,甚至會形成腫瘤。
有的患者服用了抗生素后還會造成二重感染,原因是有的抗生素只對某類病菌有用,但對其他病菌束手無策,不能殺死它們,這些病菌在患者體內繼續存活,有的還會繼續大量肆意繁殖,引發二重感染,而二重感染對患者的身體傷害非常大。
產生耐藥機能 有的患者濫用抗生素,身體漸漸產生耐藥性。抗生素在和病菌的斗爭中,細菌會進行防御、自衛和反擊,它們之間不斷地抗爭,病菌對抗生素的抵抗能力越來越強,這些細菌為了生存,不斷變異,改變性質和狀態,比如出現泛耐藥菌、多重耐藥菌以及全耐藥菌,它們大量繁殖,甚至到最后形成超級細菌,引發炎癥,造成患者長毒皰、膿瘡、高燒、肌肉壞死、昏迷甚至死亡。抗生素從占據上風到勢均力敵再到無計可施,效果越來越差,直至完全沒有作用。一旦患者生病,不能再使用抗生素,甚至無藥可救,嚴重影響到患者生命健康。如果耐藥的細菌不斷增多,治療變得非常棘手,醫生也會束手無策。一旦這些有耐藥性的細菌在人群中間進行傳播,那么對于過去從沒用過抗生素的患者來說,他們即使使用了抗生素也沒有非常好的效果,也因此而成為了濫用抗生素的受害者,這不僅會帶來個體健康的問題,增加死亡率,甚至會引發公共衛生事件,成為一種社會負擔。
學會正確使用抗生素
正確使用抗生素對我們來說非常重要,包括:不能隨便購買或者使用抗生素,只有確定是細菌感染才可以使用抗生素,病毒性感染是不需要使用抗生素的;
要對適應癥進行嚴格把控,確定好病因,依照細菌培養試驗以及藥敏結果來科學選用抗生素;
如果在使用過程中患者對抗生素形成了耐藥菌,需要重新培養細菌、重新進行藥物敏感試驗,然后再確定其他抗生素,需要換藥時一定要謹慎;
使用抗生素時如果能口服藥物時盡量不要使用靜脈輸液的方式,如果可以局部用藥盡量不要全身用藥;
如果是孩子用抗生素,要選擇兒童的劑型;
如果用一種抗生素即可對抗細菌感染,盡量不要使用兩種或者兩種以上的抗生素;
如果可以使用窄譜的盡量不選擇廣譜抗生素;
盡量選擇臨床中已經使用時間久、藥效作用佳的藥物;
使用抗生素時要按照醫生要求進行,每種抗生素的使用頻率都不同,服用抗生素時要注意劑量和療程,做到早使用、療程夠、劑量足,不能隨意停藥,不能任意加減藥量,否則不僅不能殺滅病菌,還有可能使細菌形成耐藥性。
抗生素是醫學史上的一大發明,在拯救患者健康與生命上功績顯赫,但是它并不是任何時候都是救命稻草,它也有很多隱性的風險,所以我們要認清其危害性,不可隨意濫用。
猜你喜歡病菌菌群抗生素“云雀”還是“貓頭鷹”可能取決于腸道菌群中老年保健(2022年2期)2022-08-24皮膚受傷后不一定要用抗生素中老年保健(2021年6期)2021-08-24“水土不服”和腸道菌群科學(2020年4期)2020-11-26抗生素的故事學生天地(2020年14期)2020-08-25小病菌影響鴉片戰爭特別健康(2018年3期)2018-07-04頭狀莖點霉病菌的新寄主高粱及病菌的檢疫鑒定(內文第98~101頁)圖版廣東農業科學(2016年2期)2016-07-13貓抓病一例及抗生素治療國外醫藥(抗生素分冊)(2016年1期)2016-07-10油茶炭疽病菌拮抗木霉菌的分離與篩選衡陽師范學院學報(2016年3期)2016-07-10病菌來了 快穿好防菌衣學生天地(2016年14期)2016-05-17肉牛剩余采食量與瘤胃微生物菌群關系動物營養學報(2015年10期)2015-1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