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俱杯规则-虎牙直播-比利亚vs西班牙人-德国杯|www.cnyhmy.com

成就品類王的兩種路徑

時間:2023-08-03 09:00:04 來源:網友投稿

梁坤

品類,就是消費者做購買決策時對產品或服務所作出的分類。它是隱藏在品牌背后的關鍵營銷力量,是消費者購買行為的真正驅動力。

在東方管理專家、世華教育集團董事長姜嵐昕看來,品牌必須與眾不同,必須差異化,這是商業競爭的基本邏輯。打造品牌的終極目標,在于創建并主導一個品類,成為品類的代表品牌,即成為品類王。

今年,姜嵐昕發起“探索構建品類第一的關鍵路徑”的游學活動,并與世華校友會30余名成員參訪遠大集團和湘佳股份兩家優秀的湖南企業,學習不同企業經營的特別之處,總結兩家企業成功的共性。本刊特將此次游學中部分有價值的觀點記錄下來,希望能給創業者帶來更多啟發。

理想城

當張躍說出“歡迎來到遠大城”時,確如這占地1 500畝的園區的城主一般,熱情自信。

這里的每一處都隱隱透著“城主”的意志和旨趣。遠大城內隨處可見的名人雕像和各式風格的建筑,符合曾當過美術老師的張躍的審美;
遠大集團倡導員工終身制,城內有自己的有機農場,肉禽蛋奶免費供給職工食堂;
這里有“遠大宣言”“遠大價值觀”等等合計數十萬字的文件統領員工生產,每周一還會舉行升旗儀式,廠區有圖書館和藝術團用來豐富員工精神生活;
城內每個細節都貫徹著節能環保的理念,用純堿全面替代洗滌劑、獎勵不買車的員工,把節能減排做到極致。

在中國企業界,遠大集團絕對是個性鮮明的存在。這種獨特的管理風格,正是張躍特立獨行的外化。

早在上世紀90年代,張躍便被一些媒體冠以“湖南商界傳奇”的名頭。他在1988年用3萬元起家,帶領團隊研發非電空調,將中央空調和空氣凈化產品賣到全球80多個國家。1997年,36歲的張躍買了他人生中第一架私人飛機,拿下中國第一張私人飛機駕照,成為國內第一位擁有私人飛機的企業家。

而今天,這位最多時擁有7架私人飛機的企業家,把出行工具換成了一輛特斯拉。30余年里,遠大集團使命從“我們制造文明”換成“我們保護生命”,再到如今的“為了人類未來”,一路的變遷,表明這家企業科技研發和企業運轉的中心邏輯徹底錨定在環保上。這是遠大集團最遠大的理想。遠大稱,他們只開發對環境保護有益的產品,一直用行動和先進產品為環保理念提供最佳注解。

近年來,遠大將環保理想的靶心,聚焦到裝配式建筑上。

2008年汶川大地震后,張躍在電視上看到一棟棟鋼筋混凝土的建筑轟然倒塌,無比心痛。他開始思考能不能用工廠化的鋼結構建造安全的好房子。此外,他認識到將空調的能源換成廢熱來節能只是解決了小問題,最根本的還是讓建筑本身更節能。

數據顯示,建筑領域制造了全球45%的二氧化碳。其中,建造過程和建筑運行過程分別會產生15%和30%的二氧化碳排放。更遺憾的是,鋼筋混凝土建筑只有幾十年使用壽命,“壽終正寢”后就會產生巨大的浪費。

2009年起,遠大便投入到這場建筑創新革命中,尋求自我突破。

扎進“無人區”

游學參訪團首先登上57層高的“小天城”項目。這座樓于2015年完工,采用全鋼結構工廠化施工,地上部分總建造時間僅19天,幾乎3天一層,建造速度震驚業界,還大幅減少了建筑垃圾,提高了抗震能力。

6年間,遠大將這項技術迭代了5代,先后建成了各類樓房58幢。然而,當張躍意識到這不是建筑的終極形態時,他義無反顧地否定已經成型的碳鋼結構建筑的路線,盡管這次探索已經投入了海量資源。

離開“小天城”,游學參訪隊體驗的“活樓”住宅項目,才是遠大集團理想中的極具革命性的未來建筑。這個“活樓”共11層,整座建筑僅用28小時“搭建”完成。每一個模塊都用標準集裝箱尺寸運輸,沒有一點混凝土,內部裝潢99%在工廠流水線上完成,施工現場只要用吊機像搭積木一樣拼裝好,將模塊與模塊之間的螺栓擰固,插接水電即可。

所謂“活樓”,就是更靈活的建筑,壽命更長的建筑,有“生命”的建筑。

這真正實現了像造汽車一樣造房子——這句話,正是住建部長倪虹今年的提法。他提出,建筑行業要學習汽車業工業化的生產方式,大力發展裝配式建筑,使房子標準化設計、工廠化生產、裝配化施工、一體化裝修,減少環境污染,提升勞動生產率和質量安全水平。

每一句,都是遠大的建筑領域已經邁出的步伐。

活樓的優勢在于效率的整體提高。工廠生產,材料利用效率能從60%提高到90%,人工、工期成本、資金占用成本都有顯著下降,且工程質量更有保證。因為創新材料的運用,活樓保溫、隔音、節能的能力顯著提高。

活樓項目的關鍵,是“芯板”的成功研發。芯板是被用作活樓的樓板,芯板的重量很輕,只有鋼筋混凝土的1/10,用做樓板的芯板1平方米可以承受300公斤重量,架空12米,中間站20人也幾乎不彎曲。芯板的韌性也很強,鋼筋混凝土基本沒有延伸性,而芯板的延伸率是40%,即使強震之下也只會變形不會坍塌。芯板號稱壽命超過1 000年,耐腐蝕度是碳鋼的近百倍,且能回收利用。

就是這個兩塊不銹鋼鋼板,中間夾著極薄極輕的不銹鋼芯管陣列作為支撐結構,從2015年10月開始,遠大集團前后投入1 000多人,用了整整3年才成功研發出來。這3年里,遠大在這個項目上不設上限地投入,全力以赴地做好這個張躍眼中的“終極結構”。

芯板的難度在于,需要將芯管的兩端精準焊接在兩塊不銹鋼板上,焊接材料是銅箔,要用到1 1 00攝氏度高溫釬焊。釬焊采用遠大獨創的熱風銅釬焊工藝,即利用芯管之間的空隙,吹入能融化銅的熱風,均勻地焊接。

這種熱風釬焊的設備,當時只有日本一家公司可以做。他們給美國航天局設計的產品每小時能產生300立方米的高溫熱風。聽到遠大需要每小時能產生3萬立方米的熱風的設備時,這家公司代表頭也不回地離開了。

在空前的技術難關之前,遠大人先后嘗試過5種技術模式,開發過10種爐型,尋找和開發了100多種耐高溫材料,經歷了100多次失敗,才取得釬焊設備及智控的全面成功,攻克這項世界級難題。

這個過程中,有些失敗1秒鐘就會產生上千萬元級損失。但張躍從未放棄過。他堅信自己的產品能夠讓這個世界更美好。這種材料既能改善海量建筑垃圾所造成的污染和能源浪費,又能延長建筑壽命,為社會緩解“房奴”問題貢獻力量。

這份愿景,讓張躍為之瘋狂。

他堅守著自己的技術路線,相信當前的困難只是暫時的挫折。所謂必敗的邏輯,是他知道他這一路上一定會面臨無數次失敗,他也做好了必然失敗的準備,敢于冒商業失敗的風險。有了這種念頭,當失敗到來時,他反而要對員工說:“我們又排除了一條錯路。”因此,他從不追究研發失敗者的責任,只要不是低級錯誤,不管造成多大的損失,都是研發的必要成本。

張躍介紹,公司2009年以來的研發投入就超越了利潤。遠大敢于用一個又一個4年沉淀自己的從0創造的科技,踏進未知的領域,走同行從未走過的路。

遠大集團希望給芯板材料釋放出更多想象空間。目前遠大集團已經成立了活樓、路橋、輕量化交通、真空列車、豐電等多家公司,對芯板加以場景化應用。比如,這種材料還可以用于風力發電領域。相較于傳統的重達35噸、壽命只有6年的玻璃鋼葉片,遠大的芯板葉片只有14噸,對風力要求更低,且壽命大大延長。

遠大人相信,一些現實中的理所當然,終要被一些不甘現實的人改變。作為公司的創新引擎,張躍現在已經將90%以上的時間投入到技術研發之中。“我們只要獨創技術創新”的口號,印證著這家企業的創造力和企業家的強大心力。

張躍作為全球社會企業家生態論壇的**團成員,熱衷于企業的社會價值創造,與該論壇創始人姜嵐昕價值觀高度契合。游學之余,兩人和團隊核心成員交談到深夜,議題之一就是如何將今年9月9日的論壇辦得更有價值。

交流間,大家看到張躍辦公室的墻壁上掛滿了各種圖紙和文件,桌子上的也整整齊齊地碼放著“靈感卡片”,已超4萬張。“我這輩子從來沒有浪費過時間”,張躍說,自己每天工作時間差不多14小時以上,每月工作日接近29天。

如今,不論出席什么場合,都能看見張躍身著白襯衣,闡述他對于“社會企業”的理解。創業數十年,他愈發純粹,早已將個人價值和企業經營、社會價值聯系在一起,進入到“無我”的狀態,游刃有余,精神自由。

直面終局

除了對技術創新的執著追求,遠大集團對企業文化的落實,給了大家更多啟發。

這是一家用價值觀色彩覆蓋產品、服務和管理活動的企業。

2003年遠大提出的“不污染環境、不剽竊技術、不蒙騙客戶、不惡性競爭、不搞三角債、不偷稅、沒有昧良心行為”的企業道德底線,把道德看得比生存重要,把人類的未來看得比自己的未來更重要。

遠大還有很多風格鮮明的管理風格,甚至可以說,這是一家有道德“潔癖”的企業。比如,遠大早就向向全社會公開價格表和價格政策,建立透明化的銷售模式;
再如嚴打行賄,規定接待費用超過300元即判定為行賄,將面臨嚴格懲罰;
同時,遠大將銷售人員提成定為2%,遠低于行業平均水平,防止銷售靠行賄售賣產品,而不是靠產品品質本身;
遠大的食堂嚴禁浪費,并規定“剩下三粒米、一絲肉、三片菜”就可判定為浪費;
以30天為一個周期,全公司每個員工都會被要求完成一次《遠大宣言》這份綱領性文件的默寫,將公司文化反復在員工心中擦亮。

在游學活動的對話環節,對于遠大集團如何取得“品類第一”的話題,姜嵐昕做了總結。他認為,遠大每開創一個品類,都是以世界級品類王的標準,以必經失敗的勇氣,容忍創新的損失,慶祝實驗失敗帶來的精進。遠大成為品類王,有5個關鍵:

1.頂天的使命。使命是信仰的地基,驅動企業不斷前行。

2.第一的信念。遠大擇高而立,用“必敗的邏輯”看待創新研發,不斷打破常規、鉆研新技術。

3.趨勢的選擇。遠大不斷深入和社會需求結合度高、和企業使命鏈接度高的大賽道、大產業。

4.被量化的企業文化。在企業文化和規章制度落地的過程中,遠大讓每一個文化行為都有標準,每個標準都有量化,每個量化都有獎罰,讓企業可以憑借文化系統自然運轉,避免文化成為掛在墻上的裝飾品。

5.企業價值導向化。遠大專攻別人沒做過的“顛覆式”創新,占據別人不可攻的位置,占據人心,也占據了產業鏈上的有利位置。

正如“遠大”之名,張躍的思考常常跨越時間,直插數年甚至數十年后的行業靶心。這讓他身上的哲學家氣質愈發濃烈:哲學家負責思考終極命題,但并不關心具體的時間點和路線圖。

在商業世界,哲學就是終局視角。它指的是做某一件事情的時候,要想清楚這件事情最后會變成什么樣子,然后從終局倒推回來,規劃在這個時間點上應該做什么,以終為始思考問題,決定當下選擇。

對于這場建筑革命,張躍篤信自己給出的方案是目前建筑產業能看到的終局形態。盡管盡管大破大立的“活樓”還沒有徹底引爆市場,還要面對同市場和監管體系的磨合,但他有充分的耐心等下去。

游學現場,也有人針對“活樓”的未來發起提問。回應這些問題時,張躍雙手環抱,低著頭在大家座位邊的通道里緩緩地走來走去,一邊走一邊想一邊講。

這一幕,讓思考著的張躍看起來更深沉,還顯得有些孤獨。這些話是說給外界的,更是與自己內心的對話。

“我們挑戰技術極限,永遠只搞顛覆性創新技術,永遠只做無人可以競爭的產品。”張躍語速不快,更顯堅定。因為拉長時間軸,眼前躁動的各種紛擾和噪音就會消失,剩下的就是極為長期且極為確定的大勢。

一步之遙

本次參訪游學的第二站,是國內冰鮮禽肉制品頭部企業湘佳股份。

該公司創始于1991年,目前,湘佳股份年優質雞養殖規模7 000多萬羽,年產湘佳有機肥10萬噸。公司旗下有10多家分子公司,21大自養基地,三大屠宰冷鏈配送基地,3 000多合作養殖戶,在職員工7 000多人。目前,湘佳生鮮家禽已經在全國25個省市區的400多座城市落地生根,湘佳鮮禽專柜已經延伸到國內3 000多家大型超市和新零售系統。

2020年4月,湘佳牧業在深交所中小板上市,成為“中國鮮禽第一股”。

全國人大代表、湘佳股份董事長喻自文向參訪隊分享了湘佳股份如何成為品類王,讓黃羽肉雞品種成功“飛”入資本市場。上世紀90年代,喻自文從飼養員起家,從上海購買了一批種雞,開啟規模化養殖之路,被鄉親們稱為“雞司令”。

2003年暴發的“非典”疫情,給禽類養殖業帶來沉重打擊。恐慌之下,因為坊間對病毒來源的猜想,導致活禽從每500克3元暴跌到0.7元。而隨后H5N1高致病性禽流感的來襲,更讓活禽市場哀鴻遍野。

家禽養殖的出路究竟在哪里?喻自文陷入了痛苦的思考和探索中。

創業者的敏感和廣泛的調研,讓喻自文做出兩個判斷:首先,越來越多的活禽市場有被關閉的風險,追求“現宰現殺”的禽類消費習慣將被改變;
其次,市區中臟亂差的菜市場一定會進化,消費者對安全、整潔的要求會越來越高,“活禽轉冰鮮”是今后的大趨勢。

領先市場一步的戰略預判,帶領湘佳走上重塑家禽消費習慣的征程。2007年,喻自文在國內率先進軍生鮮家禽市場,把雞屠宰后,通過冷鏈配送,銷售到湖南長沙各大超市,以踐行家禽消費更新鮮、更安全、更方便的消費理念。

這個過程,需要將禽肉溫度控制在0℃~4℃。為此,公司開始在各大商超建立冰鮮柜臺,提高品牌力和客戶認可度;
其次,湘佳大力投資冷鏈物流網絡,保證產品新鮮健康。這也為湘佳后期的品牌建設和全國市場開拓夯實了能力。

改變消費者習慣并非輕松的任務。2007年開始,湘佳投資500萬元開設的屠宰場,連續虧損了2年。其間,喻自文也曾多次面臨“要不要關掉廠子”的痛苦抉擇。直到堅持到第3年,冰鮮柜臺模式扭虧為盈,湘佳的冰鮮禽類產品才走出湖南,向湖北等地輻射。

公司戰略的轉向,背后是整體模式的迭代升級。首先,湘佳優化生產鏈,建立了“公司+基地+農戶”模式,生產效率更高效,且雞肉品質比代養更安全;
其次,公司創新營銷方式,與全國各大城市商超系統的合作,把承租的超市專柜轉為直營,并發起“買雞送橘”等促銷活動,實施“銷售為王,決勝終端”戰略,讓管理更精細化,構筑長期競爭的護城河。

這些改變,讓湘佳冰鮮業務迎來快速增長,利潤率也顯著提高,公司的盈利中樞開始轉移。領先一步的冰鮮轉型和渠道網絡布局,給湘佳股份的未來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

在與姜嵐昕的對話中,喻自文表示,“差異化,才是企業發展、效益提高的關鍵。”

如今,傳統商超渠道逐漸萎縮,湘佳股份搶抓機遇,拓展盒馬鮮生、各品牌社區團購等新渠道,在鞏固大型傳統超市銷售的同時,不斷研發適合新零售渠道的新產品,激活新產能,開拓新市場,滿足新需求。

由此,可以總結湘佳股份成為品類王的密碼:通過敏銳而深刻的市場洞察,領先一步,挖掘新消費需求,創造出新消費場景。隨后,投入資源提升自己的核心能力,打造完整的商業模式。

這需要企業家擁有較強的宏觀思考與微觀洞察力,更需要持續學習,提升戰略把控能力。

喻自文說,早在2012年,自己就與姜嵐昕老師相識。當年12月,喻自文和湘佳部分高管來到西安,走進姜嵐昕《戰略執行系統——成果第一的驅動引擎》的課堂,參與華夏商學院活動,更新企業經營理念和管理之道。

如今,作為一名成熟的企業家,喻自文的戰略思維更體系化,擁有更大的格局。自2022年開始,喻自文率領湘佳股份制定了“鳳領湘佳、五業齊飛”發展戰略,力爭5年之內,實施億羽家禽、千萬羽蛋禽、百萬頭生豬、50萬噸有機肥、10萬噸石門柑橘目標,把湘佳股份打造成產業環節串珠成線、連塊成帶、集群成鏈的百億食品產業集群。

新模式創造新的市場需求,新需求又不斷推動模式變革,這是C端消費品的進化邏輯。湘佳的戰略成果也應驗了姜嵐昕所倡導的戰略思想:“牽一發而動全身,“一發”是戰略,“全身”是管理。戰略是不同,管理是更好。中國鮮禽品類王的戰略洞見是“1”,后面才能功到自然成。

與遠大集團“另起爐灶”式的創新不同,在多數情況下,消費類產品的變化不是傷筋動骨、顛覆性創新式的變革,而是改良性、中小顆粒度的革新。

當把兩家不同企業的時間軸放在一起對照,我們能得出成為品類王的兩條路徑:一種是定義終局后的持續投入,恒久堅守;
一種則是發現認知空隙的戰略敏銳,占位強化,持續領先。

而戰略的預見力和篤定力,則成了品類王成功的最大公約數。

猜你喜歡芯板品類建筑多層板內層圖形補償系數淺談印制電路信息(2022年11期)2022-11-30《北方建筑》征稿簡則北方建筑(2021年6期)2021-12-31新型延性裝配式防屈曲鋼支撐的滯回性能分析蘇州科技大學學報(工程技術版)(2021年1期)2021-04-22關于建筑的非專業遐思文苑(2020年10期)2020-11-07建筑的“芯”現代裝飾(2020年6期)2020-06-22干不過老大,就創造一個品類成為老大——通過GUNNAR聊聊自建品類中國眼鏡科技雜志(2017年13期)2017-08-16參展推薦品類索引汽車觀察(2016年11期)2017-06-03獨特而偉大的建筑少兒科學周刊·兒童版(2015年6期)2015-11-24階梯板制造工藝方法的研究印制電路信息(2015年3期)2015-02-05超薄芯板內偏分析與改善印制電路信息(2014年9期)2014-04-28

推薦訪問:兩種 品類 路徑

最新推薦
猜你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