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檢菊,秦恒毅,侯穎卉
(1.湘南學院 外國語學院,湖南 郴州 423000;
2.郴州市第一人民醫院,湖南 郴州 423000)
近年來,隨著社會發展和價值取向的多元化發展,人們的價值觀念及評判標準均發生了變化,隨之而來的醫患糾紛問題和醫學倫理問題也越發突出。醫生的工作對象是身心遭受痛苦和折磨的病人,工作對象的特殊性要求醫生必須具備較高的人文素養:對人性要有充分的理解,對生命要有足夠的敬重,對社會要有強烈的責任感。這些人文素養是養成職業道德與醫患倫理的思想基礎。醫學院校應盡力培育醫學生的人文素養和救死扶傷的人文情懷。筆者根據從事醫學生大學英語、醫學英語和醫院實習等課程教學的經驗,從實踐教學的角度探討醫學生人文素養提高的路徑問題。
課程教學是人文素質教育的主渠道,大學英語教學是培養醫學生人文精神的重要課程之一。大學英語教師應該以課程思政建設為切入點,深入挖掘大學英語課程的思政素材,探索提高醫學生人文素養的路徑,增強育人效果。
(一)針對課程內容,精選名人名錄翻譯
《新視野大學英語》聽說、讀寫教程1~4冊思政智慧版是非常優秀的教材,可充分挖掘教材中的思政素材,將其與大學英語教學有機結合,提高醫學生的人文素養。如,針對教材內容精選名人名錄導入主題,在講授第一冊第一單元Freshstart[1]1-27時,針對大學生剛剛踏入大學之門,對未來既充滿希望又有些迷茫困惑的狀況,可采用名人名言翻譯的形式導入主題,通過引經據典和課堂討論讓學生懂得大學教育的目的、大學生肩負的責任以及如何利用大學這個黃金時代來塑造更好的自己,勇敢地承擔起未來接班人的職責。
示例1(1)本文示例1~5選自高等英語教學網,http:heep.unipus.cn/support。: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于至善。
Great learning aims to foster moral integrity, forge close ties with the people and attain consummate virtue in both words and deeds.
此處引用儒家經典《禮記·大學》讓學生明白大學教育的三個目標是“明明德”“親民”“止于至善”,由此啟發學生加強自身修養與政治思想學習,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不斷地完善自我,用自己高尚的行為去感染周圍的人,堅持以人民為中心,樹立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意識,努力讓社會變得更加美好。
接著引用毛澤東(示例2)和***(示例3)的講話,讓學生意識到作為大學生肩負著民族振興的重任,應樹立遠大的理想,珍惜大學的美好時光,學好知識,練好本領,為實現中國夢而努力奮斗。
示例2:一萬年太久,只爭朝夕。
Ten thousand years is too long; seize the day, seize the hour.
示例3:青年興則國家興,青年強則國家強。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領、有擔當,國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中國夢是歷史的、現實的,也是未來的;
是我們這一代的,更是青年一代的。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終將在一代代青年的接力奮斗中變為現實。
A nation will prosper only when its young people thrive; a country will be full of hope and have a great tomorrow only when its younger generations have ideals, ability, and a strong sense of responsibility.The Chinese Dream is a dream about history, the present, and the future.It is a dream of our generation, but even more so, a dream of the younger generations.The Chinese Dream of national rejuvenation will be realized ultimately through the endeavors of young people, generation by generation.
通過學習和討論毛澤東與***的至理名言,促使學生深入思考自己作為承載國家命運前途的青年人該如何度過大學時光,從而肩負起自己的責任,完成好自己的歷史使命。
(二)挖掘課文中的思政素材,培養學生的人文情懷
在指導學生學習“Toward a brighter future for all”和“What we wish”這兩篇課文時,通過充分挖掘課文中的思政素材,讓學生進一步深入理解老師和家長對他們的期待,并引導學生運用所學到的語言知識結合中國夢談自己的理想,討論如何利用大學這一黃金時代去實現自己的理想。這樣的翻譯練習、課文賞析和課堂討論,不僅能讓學生學會語言知識,更重要的是引起學生的共鳴:一定不負重托,學好知識,不斷提高自身的人文素養,全面發展,爭取早日成為一名優秀的醫護人員,盡力解除人民的病痛,為人民謀幸福,為實現強國夢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
(三)緊密結合課文搜集思政素材,培養學生的英雄情懷
在備課時始終關注“立德樹人”重任。為培養學生的英雄情懷,備課時認真搜集思政素材。如在講授第四單元Heroesofourtime[1]89-115時,先通過引用文天祥的不朽詩句(示例4)及***關于英雄的講話(示例5),讓學生做中譯英練習,讓其在練習中領悟到自古以來人人仰慕英雄,時代需要英雄。
示例4: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Everyone will one day die; when my day comes, may my loyalty be inscribed in the pages of history.
示例5:一個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沒有英雄,一個有前途的國家不能沒有先鋒。
Heroes are the hope of a nation.Pioneers are the future of a country.
接著讓學生觀看一段關于中國精神和英雄精神的視頻,同時根據視頻內容進行完形填空練習。這種練習既能提高學生的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又能讓學生深受感染:我們必須具有家國情懷、英雄情懷,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需要我們努力成為追夢者,成為時代英雄。理論聯系實際,用英語討論:為什么視頻中的人物及課文中的人物被大家當作英雄?英雄的內涵是什么?我們身邊有哪些英雄及怎樣才能成為英雄?
通過學習討論及課文賞析,讓學生意識到祖國和人民需要大學生具有英雄情懷,只要兢兢業業、努力奮斗,人人都可以成為平民英雄,作為未來的醫護人員應該向鐘南山、陳薇、張文宏、白求恩等榜樣學習。
除大學英語課以外,筆者所在學校的醫學院還開設了醫學英語課,使用的教材為張建佳、李建中主編的《新潮實用醫學英語教程》[2]1-186。該教材注重醫學生人文素養的培養,每個章節次的教學內容都包含了人文素養培養目標。授課老師在教學設計時要始終把提高學生的人文素養納入教學目標,并結合課本內容把思政教育融入其中。
第一次課的課本內容是中醫簡介、西醫簡介。筆者的教學目標不僅僅是讓學生了解醫學英語課程的學習內容,對中醫、西醫有初步的了解,更多的是引導學生學會認識自我,認識到作為一名醫務工作者該如何去履行救死扶傷這個神圣使命。筆者在給予引導后要求學生用英語寫一篇自我介紹,之后逐一進行批閱,以了解學生的人文素養及英語語言水平。閱后將信息反饋給學生,表揚人文素質及英語語言水平較高的學生,針對個別思想覺悟不高的學生進行教育,并引用明朝裴一中《言醫·序》的“學不貫古今,識不通天人,才不近仙,心不近佛者,寧耕田織布取衣食耳,斷不可作醫以誤世!醫,故神圣之業,非后世讀書未成、生計未就、擇術而居之具也。是必慧有夙因,念有專習,窮致天人之理,精思竭慮于古今之書,而后可言醫”[3],啟發醫學生應刻苦鉆研醫學、樂于奉獻,樹立為人民服務的精神。
為了讓學生深入理解“健康所系,性命相托”的凝重,第二次課專門學習醫學生誓言,旨在培養醫學生的奉獻精神。筆者先向學生介紹醫學之父希波克拉底、護理學創始人南丁格爾的生平事跡,然后進行深入細致的講解,再帶領學生理論聯系實際討論作為未來的醫生自己以后該怎么做,從而讓學生把誓言銘記于心,自愿自覺向白求恩、南丁格爾、鐘南山等優秀醫務工作者學習。強化醫學生的奉獻精神,讓其懂得如何規范自己的行為,要求學生課后背熟醫學生誓言,下次課抽查。
第三次課的內容為“Health and Illness”。這次課意在引導學生一方面要注意飲食與鍛煉,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使自己具有強壯的身體,能夠承擔起以后繁重的醫護工作;
另一方面教導學生要注意學會調適心理壓力,積累相關的知識,以便日后能更好地幫助病人康復,指導人民如何保持健康。
第四次課的內容是“Doctor and Nurse”。通過學習相關內容及討論,讓學生明白健康不僅與身體有關,還與心理相關,為病人治療時不僅要認真研究疾病的療法,更要關注病人的心理狀態,施以人性化的療法。督促學生牢記醫生和護士各自的職責,培養他們的責任感和服務意識。
第五次課的主題是“Medical Education”。通過講解章節內容和課堂討論,引導學生努力學好各門課程,掌握好專業知識,爭取早日成為一名合格的醫護人員,并要求學生課后撰寫一篇如何成為合格醫護人員的作文,促使他們深刻領悟到作為醫護人員必須活到老、學到老,做到精益求精,以便更好地為人類醫學事業做出貢獻。
第六次課的主題是“Communication”。導入時首先詢問學生對醫學樓前面碑石上刻著的文字“醫生有三大法寶:語言、藥物、手術刀”有何感想,為何語言擺在第一,順勢啟發他們良好的溝通能力對醫護人員的重要性。與病人溝通是診治階段的一個關鍵環節,擅長與病人溝通是醫者人文素質的體現。通過學習文章讓學生了解溝通時應注意的一些問題,再采用理論聯系實際的方法,引用實際病例展開討論,引導學生明白與病人溝通的重要性,并在實踐中不斷提高其溝通交流技能,為其日后成為一名優秀的醫護人員打下堅實的基礎。
對于之后的章節學習,根據教學內容,通過閱讀、觀看錄像、情景劇、課堂討論及論述題等教學形式,將人文精神滲透其中,將醫德醫風教育納入其中,讓學生明白自己的職責之所在:健康所系,性命相托。
要領悟人文精神,不應該僅僅停留在書本上的學習,更重要的是讓學生走進臨床實習,在實踐中領悟人文精神[4]。臨床實踐教學是醫學教育的重要環節,在臨床帶教中加強人文精神的滲透,對提高醫學生的素質非常重要。
(一)提倡“以人為本”,樹立以“病人為中心”的思想
提倡人文精神就是弘揚“以人為本”,讓醫學生具有“以病人為中心”的思想。《愛丁堡宣言》[5]466-467明確指出,病人理應指望把醫學生培育成專心的傾聽者、仔細的觀察者、敏銳的交談者和有效的臨床醫生,而不再是滿足于僅僅治療某些疾病。醫學生以后的服務對象是身心遭受疾病和痛苦折磨的病人,他們需要來自醫護人員的人文關懷。因此,在臨床帶教中要悉心指導學生如何深入了解病人的痛苦,要同情和體恤病人,認真傾聽病人的陳述,設身處地為病人著想并施以人性化的治療,以幫助病人盡早康復。例如,對ICU實習生帶教時,一定要學生學會敬畏生命,讓學生明白一個小小的疏忽可能造成無法挽回的后果。教會學生在救治病人時,記住美國特魯多醫生的墓志銘:有時去治愈,常常去幫助,總是去安慰[6]。要讓學生學會以合適的方式與患者家屬溝通,盡可能以委婉的方式、友善的態度如實告知病情,并安撫好病人及家屬。在臨床帶教中,應強調醫學生的技能、價值和態度,關注學生人文精神水平的提升,教會學生如何做人,使學生意識到自己不僅要具有扎實的醫學知識和技能,更要敬畏病人的生命,如此才能成為德高、醫精、博學的好醫生。
(二)帶教老師言傳身教,形式多樣地做好臨床帶教工作
首先,帶教老師要盡力提高自身的人文素養,具有高尚的情懷。眾所周知,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優秀的老師甚至可以影響學生的一生。例如,我國已故著名醫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裘法祖教授[7],其“以病人為中心”的倫理思想、科學態度、道德情操和人格風范影響了外科學界的幾代人。他處處為病人著想,在冬季給患者聽診前,總是把冰涼的聽診器放在身上暖熱才給患者聽診。這些不經意的小細節體現了裘教授對患者的人文關懷,為學生樹立了榜樣。因此,帶教老師一定要以身作則、言傳身教。
其次,帶教形式要靈活多樣,有針對性。帶教老師要采用靈活的形式帶教,根據年輕人的特點采取恰當的方式與學生溝通,盡量態度和藹可親,讓學生愿意與老師溝通,敢說實話。這樣便于老師及時了解學生的思想狀況,有針對性地引導學生樹立健康、積極、正確的價值觀。
例如,護理學帶教時,老師在學生入科室時就要開展天使形象和文明禮儀規范培訓,做到言傳身教,將患者置于第一位,將優質服務理念貫穿于整個帶教過程中,從思想與行動層面去影響學生。要使學生明白,優質護理服務的內涵,是指出于對患者的尊重、理解、同情和關愛,在服務時要注意儀表、言談,做到彬彬有禮、操作規范。在帶教中,要有意識地引導學生與患者進行良好的溝通,讓學生意識到良好的溝通能力是融洽護患關系的重要條件,能提升患者對醫護人員的認可度與滿意度。要讓學生知道學會應用溝通技巧可以避免或化解糾紛,在提高護理質量的同時,提升他們的工作成就感。更重要的是要培養學生高度的責任感,可結合生活中醫療事故的實例教導學生,讓學生明白護理操作務必嚴謹。在帶教時,老師要及時指出并糾正學生的錯誤行為,對做得好的學生要表揚鼓勵。
更重要的是,對實習醫學生的評價要從臨床技能、服務態度、溝通協助、氣質修養、尊師重道五個方面進行評價,讓學生自覺提升人文素養,逐步塑造良好的職業形象。當然,各科室在實習時培訓的內容不盡相同、各有側重,在此不再贅述,但向學生貫徹“以人為本”的精神,強調尊重患者、理解患者及其家屬,做一個有溫度的醫者,這一點是共同的。
此外,可推薦一些相關的書籍給學生閱讀,讓學生在學習好專業知識的同時,注意培養自己的職業責任感,學會關懷、同情病人,真正做到醫者仁心。
校園文化建設是高校實現人文素質教育目標的主要載體和重要形式。通過建設校園文化,可營造和諧、高雅的校園文化氛圍,打造良好的學風校風,使人文素養培育具有肥沃的土壤。
(一)以形式多樣的校園特色文化育人
學校要廣泛開展主題鮮明、內涵豐富、形式新穎、吸引力強的特色教育活動,創設以人為本、有醫學特色的校園文化,鼓勵學生參與,使學生在參與過程中感受思想信念、價值觀的引導,幫助其樹立正確的人生目標和思想道德觀念。如,通過校園展板、話劇表演、講座、主題演講等追憶國際共產主義戰士白求恩醫生的感人事跡,宣傳白求恩精神,鼓勵學生學習白求恩服務人民、救死扶傷的崇高精神,引導他們銘記醫學生誓言。又如,筆者所在高校,充分利用學校所在地的“半條被子”紅色資源,以實施紅色鑄魂工程為主線,圍繞“半條被子”精神,以紅色文化引領校園文化建設和師生的思想教育工作,創新立德樹人與思想教育平臺、載體、方式和途徑,開展了系列育人活動,醫學生人文素質得到很大提升,畢業生深受用人單位歡迎。
(二)發揮學校團學工作的育人作用
學校團學工作部門應切實履行育人工作和管理工作職責,充分利用社團活動培養學生的愛國情懷、團隊精神、集體榮譽感、醫者的奉獻精神等。如,開展學雷鋒日、青年節、護士節、黨的生日、迎新晚會、醫師節、世界艾滋病日等主題活動,開展主題表演賽、辯論賽、演講比賽和相關征文等活動,讓學生在活動中感悟與提升道德修養,不斷提升自身的人文素養。
(三)運用新媒體載體拓展育人平臺
運用數字信息技術,創新育人載體和平臺,提升醫學生的人文素養。大數據時代,醫學生可通過網絡獲取大量的數據信息。他們既是信息的接受者,又是信息的發布者。數據來源的多元化給醫學生人文素養的培養和提高帶來很大的沖擊和挑戰。面對信息數據的多樣性,高校應依靠數字信息技術,開展更易被接受的人文素養培育形式,通過多種途徑,如網上論壇、知乎、微信群、QQ群等社交平臺,加強與學生在新媒體上的交流與互動,培養學生的思辨能力。如,通過對實際病例的分析,引導學生對“學醫動機”“收紅包、拿回扣”“過度治療”等問題進行廣泛討論,幫助學生樹立學醫是為了解除人們的疾病痛苦、醫生的天職是救死扶傷等正確價值觀。
猜你喜歡示例醫學生人文醫學生頸痛情況及相關因素分析昆明醫科大學學報(2020年12期)2021-01-26“口”字大挪移幽默大師(漫話國學)(2020年10期)2020-10-292019年高考上海卷作文示例新世紀智能(語文備考)(2019年10期)2019-12-18以醫史學史料為載體提高醫學生人文素質活力(2019年17期)2019-11-26人文紹興中國三峽(2017年3期)2017-06-09飛吧,云寶娃娃樂園·3-7歲綜合智能(2016年6期)2016-09-19人文社科全國新書目(2016年5期)2016-06-08醫學生怎么看待現在的醫學教育中國衛生(2015年3期)2015-11-19誰來教“醫學人文”課中國衛生(2015年8期)2015-11-12讓人文光輝照耀未來中國醫學人文(2015年6期)2015-06-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