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俱杯规则-虎牙直播-比利亚vs西班牙人-德国杯|www.cnyhmy.com

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一體化探析

時間:2023-07-17 16:15:06 來源:網友投稿

□張 煒 李英平 楊 亮

(山西藥科職業學院,山西 太原 030031)

大學生肩負著祖國和民族的希望,擔當著民族復興的重任,培養大學生理性平和的健康心態是高校立德樹人中心工作的一個重要內容,是高校教書育人的重要方面。現階段,各高校積極構建心理健康教育與咨詢服務體系,開展各項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但各高校已有的心理健康教育與咨詢服務體系建設呈現出不平衡、不充分的特點,無法滿足高校大學生日益增長的高質量的心理健康服務需求。

新形勢下,做好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必須用新思路引領機制體制創新,認識到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是一項全局性的工作,從根本上完善心理健康教育體系,貫徹“三全育人”理念,系統化開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各項工作[1]。

“三全育人”理念是一種整體性、系統性、全面性的育人理念,即全員育人、全過程育人、全方位育人。“三全育人”視域下的心理健康教育要求調動起學校各方面的心理育人力量,開展多種形式的教育活動,注重人文關懷和心理疏導,五育并舉,將心理健康教育貫穿于學生成長成才全過程,引導學生歷練不怕失敗的心理素質,保持樂觀向上的人生態度[1]。目前,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存在全員意識不強、全過程理念不夠、全方位思維不足的困境。

(一)全員意識不強,主體參與力量不均,各育人主體之間缺乏協調聯動

“全員育人”就要求高校全體教職工轉化理念,積極參與,自覺行動,相互配合,有效聯動,從而形成育人合力,提升育人成效,有效發揮育人作用[2]。然而,當前各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普遍存在育人主體參與力量不均的狀況,具體體現為除學生工作部門外,大部分教職工認為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與自己無關,置身事外。領導方面,雖然重視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把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作為學校工作的重要部分,積極轉發上級文件、下達工作任務,但是部分領導理念沒有轉變,仍然認為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單單是專職心理老師或學生工作部門的職責,全員育人意識不強;
管理中對專職心理教師的專業化培訓、督導需求支持不夠。教職工方面,專業教師大多畢業于非師范院校,心理健康知識儲備不足,缺乏對學生心理特點的了解和掌握,教學中注重知識講授,缺乏心理育人意識,特別是對學生的自主性、勝任力等積極品質培養關注不夠;
行政人員心理育人主觀能動性差,難以認識到心理育人與自身工作的關系,對心理育人工作不夠重視。學生同伴互助方面,有些學校重視心理委員培訓,積極探索二級心理站的建設;
但也有學校單純設置了心理委員制度,在心理委員培訓、心理社團發揮作用方面不足。

(二)全過程理念不夠,時間上、空間上連貫性欠佳,各環節協調性不強

“全過程育人”指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貫穿于學生整個大學生命周期,包括從入學到畢業離校這一全過程中的各個階段。當前,各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在時間上和空間上的連貫性存在不足,各學校間存在差異。除了課堂學習,大學生在校內還有實驗實訓室、宿舍、學生活動中心多個學習生活場所,還有社會實踐、頂崗實習等多個階段,特別是畢業年級學生頂崗實習時間久、離校遠,遇到困惑時更需要專業的心理服務,但現有方式不能很好滿足學生需求。

(三)全方位思維不強,校內育人載體單一,校外育人資源有機融合有待進一步加強

全方位育人是指在空間維度上,充分利用、有效發揮各種教育載體的作用,除心理健康教育課堂外,團體輔導、社團活動,學生管理工作、校園文化建設、學風建設,校內校外、線上線下等多維開放空間都應該成為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不可或缺的部分。調查中發現,雖然各高校重視發揮心理健康教育課堂的主渠道作用,但仍有部分學校心理健康教育課沒有開足,或以講座形式進行;
在教學形式和教學內容上,受課時、場地影響,以理論講授為主,課堂趣味性和體驗性不足以滿足學生需求,校內第二、第三課堂育人載體作用發揮有限;
校內外資源整合方面,各高校心理專職教師聯動性不強,與相關醫院聯系不密切。

在新形勢下,特別是新冠疫情發生以來,大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與咨詢服務需求日益增加,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存在全員意識不強、全過程理念不夠、全方位思維不足的困境無法滿足學生的高質量需求,影響因素主要有組織領導與監督管理有待進一步加強、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理念需進一步轉變、心理健康教育專業化隊伍需進一步加強等方面。

(一)頂層設計不足,組織領導與監督管理有待進一步加強

組織領導方面,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部門的隸屬存在交叉的問題。上級由思政部、思政處負責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但在學校設置中,心理咨詢中心隸屬學生處或團委,心理教研室隸屬學生處或思政部、公共基礎部,交叉隸屬關系導致文件傳達、工作開展不流暢。

監督檢查方面,雖然現階段將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納入學校各項工作考核指標,如文明校園驗收、平安校園驗收等工作,但專項實地檢查沒有全覆蓋,多以下發督導文件的方式,校內自評檢查上報,自查存在漏洞,工作開展情況不能得到有效監督。同時,上級主管部門對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開展情況缺乏一致的官方激勵與認可,對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潛能激發不足,激勵作用較弱。

(二)高校領導對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理解、支持、重視程度不一

領導的理解和支持是高校開展好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重要基礎。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是一項全局性的工程,需要各界力量的參與,如果領導缺乏“三全育人”理念,認為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就是專職心理老師或者輔導員的工作,不利于心理育人體系建設;
如果領導認為學校心理健康教育是針對少數人、個別重點學生的工作,不利于學校心理健康教育教學活動的開展;
如果領導認為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就是沒有意外發生,心理咨詢就是談談話,不利于專職心理教師的工作開展及素養提升。因此高校領導要積極學習,轉變觀念,培育心理健康教育“三全育人”理念,切實理解、支持、重視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三)心理健康教師隊伍專業化程度不足

目前各高校按文件要求配齊了專職心理教師,但各高校專職心理教師學科背景有差異。而專職心理教師是否有專業學科背景,會產生專職心理教師工作理念上的差別,進而產生在工作方式上的差異。具體表現為心理學學科背景的專職心理教師工作中基于積極心理學理念,更加注重心理輔導的預防導向,開展工作的重視程度依次為課程教學、科研、講座、團體輔導、心理活動、個體咨詢;
而非心理學學科背景的心理教師更注重心理問題的解決,傾向于開展講座、心理健康教育課程和個案咨詢工作。同時在工作中,心理學學科背景的心理教師工作方法更加科學,善于用大數據分析,更具有科研理念,可以將科研工作與教育教學工作結合起來,也更愿意貫徹“三全育人”理念,積極開展各項工作,有助于學院領導、全體教職工正確認識、積極參與心理育人,也有助于滿足學生的高質量心理需求,營造良好的心理健康教育育人氛圍。

“三全育人”理念對當前加強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規范化建設有深刻的指導意義,為開展好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與咨詢服務工作提供了新思路。各高校做好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需貫徹“三全育人”理念,加強源頭治理,強化過程管理,完善綜合保障,著力構建心理健康教育“三全育人”校內小體系,并拓展校外大體系,系統化完善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與咨詢服務一體化建設。

(一)加強頂層設計,構建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一體化工作機制,為各高校貫徹三全育人理念奠定組織基礎

組織機構一體化,上級管理部門對各高校專職心理教師實行網格化管理,加強各高校專職心理老師的聯結,形成育人合力。培訓督導一體化,以紅頭文件的形式統一組織系列專業培訓,確保專職心理教師每年接受不低于40學時的專業培訓或參加至少2次省級以上主管部門及二級以上心理專業學術團體召開的學術會議;
同時搭建案例督導平臺,為各高校專職教師定期開展心理咨詢案例督導,滿足專職心理教師成長需求,提高心理專職教師教育教學、咨詢、危機干預及科研工作的勝任力。監督檢查一體化,上級管理部門組織開展專項督察檢查,或定期舉辦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發展論壇等,構建各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一體化監督模式,搭建交流平臺,表彰各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的先進典型,激勵各高校不斷完善心理健康教育與咨詢服務體系,形成具有本省、本校特色的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體系。

(二)各育人主體之間協調配合,共同形成一體化育人機制,實現全員育人

心理健康教育目標一體化,學院領導要樹立“治未病”意識,完成對心理健康教育的認識從消極、被動、補救向積極、主動和發展方向的轉型;
完成工作內容從面向問題學生和學生問題向面向全體學生和全面開發心理潛能、提高綜合心理素質方向轉型;
完成工作形式從專職教師的專門服務向全員參與、學科滲透、全過程、全方位服務轉型。輔導員、專業教師、行政后勤人員等主體力量全員參與,有效聯動,形成育人合力。輔導員用心理學的理論和知識開展日常管理工作,及時為學生排憂解難;
專業教師可以在知識傳授中關心學生成長,激發學生學習熱情;
行政后勤管理人員在服務學生過程中傳遞關愛;
學生們在助人互助中營造樂觀向上的氛圍。在這種模式下,學生除了可以在心理課堂上學習到心理健康知識,還有輔導員、班團學生等人員具備心理學知識,在學生學習生活中能夠關心學生,為學生解答疑惑,能及時甄別大學生常見的心理健康問題,第一時間反饋給心理老師,開展危機干預,為學生保駕護航[3]。專職心理教師要提高站位,樹立大局意識,正確認識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與學院各項工作任務的關系,積極在學院建設中發揮專業所長;
同時要有擔當意識,主動作為,開展輔導員談心談話技巧培訓、參與學生干部培訓、為參加技能大賽的師生進行壓力疏導等,在服務師生、服務學院建設中宣傳積極心理健康理念,為全員心理育人營造良好氛圍。

(三)心理健康教育教學“三個課堂”一體化,實現全過程育人

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不僅僅局限在課堂上,還要滲透到學生成長成才的各個階段。課程建設縱向一體化,以全生命周期為引導,有針對性的開展心理健康教育課程,將課程貫穿始終。配齊心理健康教育必修課,課程主要面向新生普及心理健康基礎知識、常用情緒調節、自我認識等心理調適技能,引導學生樹立科學的心理健康意識;
培養學生人際交往能力、愛的能力,選修課以學生更喜歡的團體輔導方式進行,加深學生心理體驗,幫助學生學會遷移,激發學生潛能獲得心靈成長。以講座形式針對性開展壓力應對、求職就業心理調適內容,幫助學生渡過求職就業的困惑期。同時上級管理部門也要加強大中小心理健康教育課程一體化建設。校內學科課程建設一體化。做好“思政課程”和“課程思政”建設,積極打磨“思政微課”;
探索課程融合模式,嘗試將心理健康課程與其他相關學科(如職業生涯課程、體育課程、美育課程、勞動教育課程等)有機融合,挖掘學科資源,相互滲透,創造性地開設相關課程,實現學科間的心理育人功能[4-6]。各高校課程建設橫向一體化。上級領導部門加強組織領導,做到課程標準一體化、教材一體化、師資隊伍培訓一體化、教學內容一體化,以及要有多元一體的課程評價體系,在此基礎上各高校探索有本校特色的選修課內容,進行“一校一品”建設。

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是一項全局性系統性的工作,現階段各高校已有的心理健康教育與咨詢服務體系建設呈現出不平衡的特點,無法滿足學生日益增長的高質量心理需求。當下,做好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需秉持“三全育人”理念,堅持積極心理健康教育導向。一是強化頂層設計,構建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一體化工作機制,為高校貫徹三全育人理念奠定組織基礎;
二是高校各育人主體之間形成一體化育人機制,協調配合,實現全員育人;
三是構建校內外心理健康教育“三個課堂”一體化,實現全過程育人;
四是整合校內外、線上線下心理健康教育資源一體化,實現全方位育人。高校主體力量全員育人,全過程全方位心理育人有利于精心呵護學生心靈,培育大學生積極心理品質,助力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擔當民族復興重任的時代新人。

猜你喜歡專職心理健康育人文化育人的多維審視中國德育(2022年12期)2022-08-22育人鑄魂守初心 賡續前行譜新篇教育家(2022年18期)2022-05-13家校社協同育人 共贏美好未來新班主任(2022年4期)2022-04-27心理健康品牌研究(2022年9期)2022-04-06心理健康品牌研究(2022年8期)2022-03-23心理健康品牌研究(2022年6期)2022-03-23心理健康品牌研究(2022年1期)2022-03-18自主籌資籌勞 農村公路要設專職“保姆”今日農業(2020年16期)2020-12-14加強企業專職消防隊伍建設勞動保護(2019年3期)2019-05-16專職調解員有了自己的家人民調解(2019年5期)2019-03-17

推薦訪問:探析 教育工作 心理健康

最新推薦
猜你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