諶種華,李美蘭
(江西農業大學南昌商學院,江西 九江 332020)
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是我國經濟“調結構、轉方式”進程中面臨的一項重要難題,是為解決產業發展中普遍存在的產能過剩、庫存積壓等問題而提出的[1]。農業作為我國國民經濟的基礎,至2022年已連續19年受到中央一號文件關注。農業供給側改革的重要目標是農業高質量發展,2016年的中央一號文件提出了“推進農業供給側改革、大力推進農業現代化,著力構建現代農業產業體系、生產體系、經營體系”,2017年中央一號文件給出了農業供給側改革總體思路,即“壯大新產業新業態,拓展農業產業鏈價值鏈”。2021年中央一號文件又進一步強調要深入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同年農業農村部發布《關于加快農業全產業鏈培育發展的指導意見》,明確指出要優化農業供應鏈、提升價值鏈。農產品作為農業生產的物品,保障其有效供應是事關國泰民安的大事,培育其競爭力是農業供給側改革關注的焦點。本文以新余蜜橘為例,探討作為農產品競爭力源泉之一的物流系統,價值鏈理論為其優化提供了系統化的分析思路和方法。
物流系統是指由多個物流單元組成,為客戶提供一整套物流服務的有機集合體,包括采購、運輸、儲存、流通加工、包裝、銷售和物流信息處理等環節[2],主要目標是提高系統效率,實現時間和空間上的效益。物流系統的現代化和高效率是農產品流通現代化的重要抓手,是鄉村振興的堅實基礎。隨著以互聯網和大數據為代表的新信息技術的飛速發展,物流系統實現價值最大化成為可能(閆敏,2015)[3],價值鏈理論為物流系統實現價值最大化提供了分析思路和實踐方法。價值鏈的概念最初由邁克爾·波特(1985)提出,他認為價值鏈就是企業價值創造的過程,可概括為兩大類:基本性活動和輔助性活動。通過這兩類活動的優化整合,抓住價值鏈上的關鍵環節,企業才能獲得與同類行業競爭的優勢,實現價值鏈增值與效益最大化。可以說,企業的核心競爭力就是價值鏈的不斷增值[4]。聯合國糧農組織(FAO,2014)認為,價值鏈優化包括組織、制度、網絡、技術的優化和產品加工、產品市場、產品功能的優化。為適應信息時代,邢賽鵬、陳琴弦[5]提出以“五新”(組織創新、管理創新、技術創新、服務創新和商業模式創新)融入物流價值鏈系統,整合虛擬價值鏈和實體價值鏈,重構“互聯網+”時代下物流產業價值鏈。龍萍等[6]將區塊鏈技術應用于物流價值鏈,通過數字簽名等方法保障商品數據的完整性和機密性,提供物流訂單數據溯源功能,等等。綜合物流系統和價值鏈的相關研究,可以得出,物流系統價值鏈的主要目的是為了使產品系統擁有更高的運行效率,實現價值鏈價值增值活動的優化與整合。
(一)物流系統價值鏈的功能特征
一是“四流”融合互動性。現代物流企業的經濟活動是由四個最基本的要素構成,分別是商流、物流、資金流和信息流[2]。在物流系統價值鏈中,這“四流”的通暢性和協調性是整個價值鏈達到最優化的保障。四者要相互融合互動,緊密聯系,缺一不可。一旦“四流”脫節,就會嚴重影響物流系統價值鏈的運作效率,特別是雙方之間的信息如果缺乏準確性,那么物流服務的效率則很難保障。
二是核心化。物流系統價值鏈的核心是物流企業,其價值的增值是通過為客戶提供物流服務來實現,本身并不會產生實體產品。產品通過流通,從價值鏈的上游運行到下游零售終端,通過實現時空價值來增加其在市場上的價值,依靠的就是物流企業。
三是高效化。物流系統價值鏈的主要目的是為了使產品系統擁有更高的運行效率,站在價值的角度上來提升產品在市場上的經營效率。任何一個企業要想在社會上站穩腳跟,則必須注重高效化,高效率地去完成各項作業。因此,未來物流系統價值鏈必定是朝著高效化的方向發展。
四是經濟化。物流系統價值鏈以追求整體的經濟效益為導向,力求以較低的成本來實現較高的效益,讓價值鏈上各個結點的活動盡量花費較低的成本,并且各個活動又能高效地完成相應的任務,從而使整體經濟效益最大化。
(二)物流系統價值鏈優化的意義
一是企業進行產品效益分析必不可少的工具。物流系統價值鏈的主要目的是使企業產品具有更高的運行效率,在市場上擁有較高的經營效率,力求實現價值最大化。用它來進行產品效益分析,可以了解到企業產品的最大價值,從而衡量市場上其他企業產品的大概價值和效益。在此基礎上,企業可以采取相應措施來調整低效率的工作,從而提高產品效益。
二是促進鏈上各節點活動高效運行的重要方式。物流系統價值鏈通過抓住鏈上的一些關鍵活動,站在價值的角度上來提高整條鏈的效率,實現高效化。只有通過采用物流系統價值鏈的方式去分析產品,產品從上游供應端到下游零售端所進行的各種活動才能緊密銜接,高效運行,實現增值。
三是實現企業產品價值最大化的重要舉措。物流系統價值鏈是以追求整體的經濟效益為導向,通過以較低成本的方式來獲得較高效益,從而實現產品價值的最大化。運用物流系統價值鏈分析企業產品,針對產品流通過程中所發生的各種活動,來適當調整和完善不足之處,力求做到各環節活動緊密銜接,通暢互動,從而節約成本和時間,實現產品價值的最大化。
可見,物流系統價值鏈持續優化對提升產品競爭力具有重要意義,是產品實現價值增值的一項重要舉措。
(一)新余蜜橘物流系統價值鏈構成
新余蜜橘是一種純天然的小喬木落葉類植物,抗寒性較強,耐貧耐旱,主要分布在江西省新余市。其果實可在11月上中旬采收,特點是色澤美艷,糖分比較高,果味清甜。新余蜜橘最初的名稱是“彭家39 號”,是新余市農業局科技工作者1977年選育的高抗株系。2004年榮獲原農業部果品質檢中心“優質果品”證書,2005年榮獲“江西省名牌產品”稱號,2010年成功登記為國家農產品地理標志,2013年正式注冊“新余蜜橘”地理標志證明商標。此后,新余蜜橘進入快速發展期,近五年種植面積和產量逐年攀升(如圖1)。
圖1 新余蜜橘2016-2020年種植面積和年產量
借鑒Poter 對價值鏈的研究成果,本文將新余蜜桔物流系統價值鏈分為基本增值活動和輔助增值活動,基本增值活動包括采購、銷售、運輸、流通加工和倉儲管理,輔助增值活動包括物流技術和信息技術,價值鏈構成模型如圖2所示:
圖2 新余蜜橘物流系統價值鏈模型
(二)供給側視角下新余蜜橘物流系統價值鏈存在的不足
新余蜜橘作為國家地理標志農產品,雖然有了自己的品牌,但品牌效應并不明顯,相比于作為江西省“十大區域公用品牌”(2019年評選)的南豐蜜橘來說,新余蜜橘的知名度要遜色得多,出口量遠低于南豐蜜橘。據統計,南豐蜜橘出口量一般占到江西柑橘類產品出口量的90%。而且近幾年來,新余蜜橘的果品品質不太穩定,殘次果較多,流通時間長,腐爛率較高,銷售情況不太理想,這些問題歸集的焦點是物流系統構建不理想,導致流通成本過高,價值鏈附加值低。
1.果品處理技術不先進,附加值低
新余蜜橘的果品處理技術要落后于一些品牌知名度較高的同類水果。新余蜜橘多以初級產品的形式上市,并未進行相應的產地初加工,如果品分級等。農產品分級是價值鏈增值的一個重要環節,因為通過分級,可以實行差別定價,獲得一定的消費者剩余[7]。(消費者剩余指的是消費者在購買某種產品時,所愿意支付的價格與實際支付價格之間的差額[8])。而且,新余蜜橘也很少進行更深層次的精加工,導致附加值低。果品包裝也沒有統一標準,包裝比較粗糙,嚴重影響了產品聲譽。
2.流通環節多,損耗率高
新余蜜橘的采摘時間在每年11月中旬左右,大多數蜜橘從樹上采摘下來以后,要經過采購商、批發商、分銷商、零售商和生鮮超市等多個中間商的流轉(如圖3),最終才能到達消費者手中。由于這些節點所處的位置比較分散,相隔距離較遠,導致蜜橘匯集耗時。加上有時生產者(包括農戶、農民合作社、生產基地等)和產地批發商、銷地批發商之間信息溝通不暢,造成時間延遲,或市場供過于求,導致存放時間延長,而生產者的倉儲設施設備大都比較落后,兩個因素疊加易導致蜜橘損耗較多,造成損失。
圖3 新余蜜橘傳統銷售渠道
3.信息化程度低,上下游信息不對稱
在我國現階段,雖然互聯網已經普及到農村,但能將互聯網技術應用于農作物生產、銷售的農民占比不高。據第49 次《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2022年3月發布)顯示,截至2021年12月,農村地區非網民占比高達54.9%,主要群體為60 歲及以上的老年群體。新余蜜橘的種植者大多為中老年農戶,他們文化水平相對較低,很多農戶不了解互聯網的操作,不會上網,難以通過網絡等媒介獲取信息,了解市場需求和拓寬銷售渠道。同時,由于蜜橘物流信息化程度較低,造成下游需求者與上游生產者之間溝通障礙和信息不對稱,使得蜜橘生產者在生產時具有很大的盲目性,在市場交易中處于被動地位,利益得不到保證,挫傷了生產積極性。
4.產業規模化、集約化和組織化程度較低
首先,新余蜜橘種植規模小。盡管新余蜜橘在2020年的種植面積已達1.9 萬公頃,相比于以前有了很大增幅,但和同期南豐蜜橘4.7 萬公頃的種植面積相比,差距明顯。其次,新余蜜橘產業在物流系統信息技術和人才方面的集約化程度比較低。沒有充分發掘和利用先進的物流信息技術手段去經營管理,也沒有大力培養技術人才。大部分企業還是采用較為傳統的經營管理手段,導致流通效率低下、價值鏈增值低。最后,新余蜜橘產業的組織化程度低。生產區域比較分散,各個生產組織所出售的同樣品質的蜜橘價格不一致,導致市場混亂,拉低了產品在消費者心目中的形象。
(一)創新技術實施精深加工促三產融合
2021年中央一號文件提到要立足縣域布局特色農產品產地初加工和精深加工。新余建設蜜橘專業化的加工中心,可采取以點帶面的方式,貫徹先重點培養、扶持一批加工龍頭企業,后續打造成農產品生產、加工與物流一體化型龍頭企業的思路[9],依靠龍頭企業在市場上、技術上以及資源上等各方面的優勢,引導中小加工企業和個人作坊向產品精深加工方向發展,以此來促進蜜橘產業三產融合,實現共同發展,增強市場競爭力。種植者也應該把采摘下來的蜜橘進行產地初加工,如簡單的清洗、挑選、劃分級別等,然后加工企業再進行精深加工,如加工成橘子罐頭、飲料、果干、果汁等。深加工后的產品進行精致的統一包裝,統一品牌,這樣有助于提高產品在市場上的美觀性和品牌知名度,增加附加值。
(二)加強冷鏈設施建設,采用JMI 管理倉儲
儲藏設施的先進性影響著農產品存放的時長和質量。先進的冷鏈儲藏設施可以延長農產品儲存的時間,保持口感和品質,降低損耗率。在現有農產品冷鏈運輸和儲藏設施及配套不足的狀況下,政府支農的財政資金應該向農產品冷鏈物流建設項目傾斜,建議分步建設,先點后面。可先在產區建立若干現代化程度高的冷鏈儲存設施,后逐步培育形成若干專業化服務、一體化運營的冷鏈經營主體。對于庫存管理方式,可采用JMI(聯合庫存管理)方式。供需雙方共用同一個配送中心的倉庫,根據蜜橘更貼近于消費者市場的特點,共用倉庫建在距離分銷商較近的地點。這樣雙方可以共同管理庫存,從而降低倉儲費用。同時雙方的信息溝通也會比較順暢,信息的傳播與反饋也會更加及時和精確,能夠減少很多無效的存貨積壓,提高經營效率,為雙方合作贏得更多的利潤空間。
(三)利用區塊鏈技術實現信息互聯共享
信息高敏捷性和保真性是物流系統價值鏈優化的信息保障。政府應主動作為,牽頭搭建基于區塊鏈的網上交易平臺(如圖4),將農產品生產、運輸、流通加工、銷售過程采集的數據實時同步上鏈[10],提供信息交互、產品展示和商品交易于一體的云服務。對于橘農們網絡生疏的問題,政府應組織專門的技能培訓,提升橘農數商素養。其一,橘農、專業合作社和生產基地可以借助平臺進行線上銷售,生產者將果品信息導入平臺,方便顧客了解產品,提升產品知名度。其二,終端客戶通過互聯網可以快速下單購買產品。對于終端客戶的需求和對蜜橘口感的滿意度,生產者可以通過互聯網平臺的反饋進行了解,從而進行品種的調整與改善。其三,第三方物流企業作為服務方,從平臺上查詢果品供應信息和需求信息,可以更快捷地提供物流服務。如此,各個節點不僅可以通過互聯網快速尋找到需求方,節約時間,實現信息共享和產供銷一體化,而且還可以根據互聯網提供的信息來提升服務水平,從而實現價值鏈增值。
圖4 新余蜜橘網上資源交易平臺
(四)提高經營主體規模化、集約化和組織化程度,共擔交易風險
經營主體的規模化、集約化和組織化,是物流系統價值鏈優化的基礎保障。在生產規模上,政府要合理規劃,加強引導,適當擴大蜜橘的種植面積,增加蜜橘的產量,拓寬市場銷售范圍,延伸價值鏈。在集約化程度上,鏈上各經營主體要充分利用各種資源,大力培養專業人才,著力研發新品種、新加工技術、新信息技術、新物流設施。集中合理地運用現代信息技術,提高蜜橘的經營效率,實現價值鏈全鏈條增值和經營主體效益的增加。在組織化程度上,要扶持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的發展,大力組建協會、專業合作社和生產基地,制定統一標準,實行統一管理,執行統一規范。把廣大蜜橘經營者組織起來,建立利益聯結機制,形成利益共同體,做到權益共享,風險共擔,互利共贏。
猜你喜歡蜜橘價值鏈物流淺談低碳價值鏈構建——以A公司為例大眾投資指南(2021年35期)2021-02-16基于價值鏈會計的財務風險識別與控制現代經濟信息(2020年34期)2020-06-08本刊重點關注的物流展會物流技術與應用(2019年8期)2019-09-04醫療器械包裝發展價值鏈上海包裝(2019年4期)2019-08-30“智”造更長物流生態鏈汽車觀察(2018年12期)2018-12-26蜜橘園里歡笑多創新作文(小學版)(2018年25期)2018-11-30企業該怎么選擇物流消費導刊(2018年8期)2018-05-25試析基于價值鏈理論的成本管理模式消費導刊(2017年24期)2018-01-31蜜橘園里歡笑多創新作文(1-2年級)(2018年9期)2018-01-22美麗的蜜橘園小學生導刊(2017年15期)2017-05-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