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俱杯规则-虎牙直播-比利亚vs西班牙人-德国杯|www.cnyhmy.com

關于加快農業產業化促進農業經濟發展的途徑探討

時間:2023-07-15 10:55:04 來源:網友投稿

摘 要:我國是農業大國,推動農業產業化,促進農業經濟發展不僅符合我國當下的國情,同時也能夠為農民增加收益,提高農民的生活水平。現階段發達國家在農業產業化方面經驗相對豐富,但是在我國農業產業化目前還處于起步階段。因此相關學者還需要從我國的國情出發,探究加快農業產業化水平,推動農業經濟發展的有效措施。本文主要基于現有的工作經驗,簡述發達國家農業產業化的經驗,探究農業產業化經營的意義,結合農業產業化主要經營模式,剖析現階段我國農業產業化經營中存在的問題,并探究加快農業產業化促進農業經濟發展的途徑,希望給其他學者的研究提供新的參考視角。

關鍵詞:農業產業化;農業經濟發展;經營模式;問題;途徑

引言:在傳統經營模式下,我國的農業一般都是采用獨立經營的方式,農民自己播種自己售賣農作物。這種工作方式,雖然也會給農民帶來一定的收益,但是從整體上看無法形成規模效應和產業化效應,所以農民從這方面所獲得的收益有限。隨著我國科學技術的發展,為改進農業發展方式提供了新的契機。三農問題一直是國家所關注的重點問題,而我國農業人口較多,因此要想做好三農中的農業發展工作,就需要借助現代化手段改善農業經營模式,為農民增加收益。農業產業化與傳統農業經營方式不同,農業產業化是以信息為基礎,通過了解市場的信息,改善農業經營方式,將農業產銷合為一體,實現農業生產者、農業加工者和農業銷售者這三者的共贏。但是在現階段我國農業產業經營還存在著一定的問題,因此需要相關工作人員結合當下農業產業化的實際情況,探究新的產業化途徑,為我國農業的持續穩定發展拓寬渠道。

一、發達國家農業產業化的經驗分析

發達國家農業產業化起步相對較早,農業產業化模式相對健全,并且從目前發達國家農業產業化的情況來看,農業產業化路徑相對成功。通過農業產業化可以將傳統農業過渡到現代農業。農業產業化是以市場為導向,以科學技術為基礎的產業化方式。因此在農業產業化的過程中需要政府及相關利益者的支持和認可。現階段美國的農業產業化發展時間相對較長,在半個多世紀的發展過程中已經取得了一定的成果。首先,從政府的角度看,美國通過完善政府管理機制,發布農業產業化的相關政策,并給農場主進行相應的補貼,進而推動了農業產業化的執行。其次,從技術角度來看,政府加大農業產業化技術方面的投資,提升農業產業化的技術水平,為農業產業化的持續發展提供技術支持。最后,政府還征求農場主的建議,了解農場主的需求,然后為農場主提供培訓的機會提升農場主的綜合素質,進而為農業產業化的發展提供重要勞動力。雖然我國的國情與國外發達國家相比有一定的差異,但是農業產業化的底層邏輯相對一致,因此在我國發展農業產業化的過程中,可以借鑒發達國家的經驗。

二、農業產業化經營的意義分析

1.有利于幫助農民獲得更多的利益

首先,有利于農民獲得了更多的經濟收益。與傳統農業經營方式相比農業產業化實現了農業的規模發展,農民并不是售賣原材料,而是可以售賣農作物的加工品,進而可以提高農產品的售價,增加農民的收益。其次,在農業產業化模式下,機械設備代替了傳統的手工勞動,進而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減輕農民的勞作壓力。

2.有利于加快農業現代化進程的步伐

首先,在傳統農業生產模式下,主要是依靠農民的力量去完成農業生產。這種生產方式無法形成規模化的效應,不僅消耗的人力成本較多,同時所獲得的收益也相對較少。同時,在傳統農業生產模式下,信息無法進行共享和交流,信息不對稱問題也是阻礙農業產業化進程的重要因素。其次,在現代農業產業化經營模式下,通過以市場信息為導向可以生產出市場所需要的農產品,同時在生產過程中是以機械設備為基礎,可以將小規模的生產整合成大規模的生產,增強農業生產的規模效應,提高農業生產的整體效益,進而推進了農業現代化進程。

三、農業產業化的主要經營模式分析

1.龍頭企業帶動模式

龍頭企業帶動模式主要是以龍頭企業為引導,鏈接農戶、生產基地、市場這三大要素,實現農業經濟的發展。在龍頭企業帶動模式下,農民和企業簽訂相關的合同建立合作關系,明確雙方的權利和義務,實現農產品的生產、加工和銷售。龍頭企業模式主要具備兩方面的優勢。首先,龍頭企業規模較大,資金力量相對雄厚。因此可以根據農產品的生產和銷售需求,建立自己的生產基地。同時,龍頭企業還可以借助自身的資金優勢去研發先進的技術,購買先進的農業生產設備,提高農業生產效率,增加農產品的產量,進而提高農業經濟的創收。其次,在農業產業化經營模式中所選擇的龍頭企業一般成立時間較長,具備一定的管理經驗和帶動經驗,所以這在農業產業化經營方式下,有其獨特的經驗優勢。

2.合作社經營模式

合作經營模式是農民的一種自主合作經營方式,農戶可以根據自身的經營需求成立合作社,然后無需任何的合同和契約就可以開展獨立經營。在合作社經營模式下,原料的種植、農產品的生產、農產品的加工和銷售,都是由農戶自己負責。通過這種合作經營模式,可以有效的增加農戶的收益,但是合作社經營模式對于農戶的資金要求、綜合素質要求相對較高,不僅要求農戶具備一定的投資能力,同時還要求農戶具備市場信息的捕捉能力和合作社的經營能力。

3.中介組織聯合帶動模式

中介組織聯合帶動模式與龍頭企業帶動模式具有一定的相似之處,但是該模式是龍頭企業帶動模式的改進和升級。在中介組織聯合帶動模式下,是由中介組織來連接農民和企業實現農業產業化經營。與龍頭企業帶動模式相比,中介組織聯合帶動模式靈活性較強。雖然也需要簽訂合同和契約,但是從整體上看,中介組織聯合帶動模式下所發生的毀約概率較小,而且內部交易成本相對較低。

四、現階段我國農業產業化經營存在的問題分析

1.產業規模較小,存在較大的局限

首先,目前我國農業產業化正處于起步階段。各項農業產業化政策有待完善,再加上農業產業化的流程相對較長,在加工、銷售等環節,還有待進一步完善和提升。同時擴大農業產業化的規模,不僅需要提升農產品的信譽,還需要財力支持。現階段無論是企業的資金還是政府的財力都相對有限,因此無法擴大農業產業化的規模。其次,農業產業化是以市場為導向的一種經營方式,但是受到外部市場變化的影響,所以農業產業化的規模也在不斷的調整,要想徹底實現農業產業規模化,難度相對較大。最后,農業產業化規模需要勞動力的支持。但是現階段農村勞動力流失問題相對嚴重,勞動力短缺問題相對突出,無法形成較大的農業產業化規模。

2.農民文化水平較低,產業化進程步伐較慢

首先,部分村鎮干部的文化水平相對較低,對農業產化理解不到位,在一定程度上阻礙了農業產業化的進程。農業產業化作為一種新型的農業方式,無論是經營方式還是經營策略,都具備一定的靈活性,但是由于村鎮干部缺乏一定的農業產業化知識和經驗,所以在農業產業化工作開展過程中,存在著一定的問題。其次,農民是農業產業化的主體,在農業產業化模式下農民需要掌握機械設備的使用,農產品的養護等相關技能知識,但是由于村鎮沒有對農民進行統一培訓的渠道,再加上農民的文化水平有限,所以在推動農業產業化進程過程中相對吃力。

3.投資渠道不順暢,缺乏發展動力

農業產業化目前處于初步發展階段,所以部分企業、農民對農業產業化的理解不夠透徹,所以投資渠道也相對閉塞。首先,從農業產業化現代發展模式中可以看到,許多農業產業園都是獨立經營、自我發展。而經營者在經營過程中傾向于對項目的包裝和售賣。如果政府有相關項目或者是企業內部成立了項目,經營者就可以結合項目開展農業產業化工作。但是現階段每個項目的等級不同,政府或者是相關企業所提供的資金支持也有所差異,部分產業園就根據現有的資金去開展產業化工作,再加上部分人員對農業產業化的前景不太看好,所以也沒有進行額外的投資。其次,農業產業化是以市場為導向,所以要想加快農業產業化的發展,需要挖掘市場的需求。現階段投資渠道不通暢,沒有資金支持,因此在調研市場,挖掘市場方面缺乏相應的力度。

4.利益聯結機制不完善

在當下農業產業化發展模式下,企業和農戶是發展的主體。一般情況下企業和農戶會簽訂合同、綁定利益、完成生產。但是在利益分配過程中,往往存在著一些問題。首先,企業和農戶之間的關系并不密切,農戶只是單純地向企業提供農產品,而企業是將農戶的農產品進行加工和售賣。在此期間企業和農戶之間是相對獨立的,農戶并沒有全程參與到產業化經營之中。因此從農戶的角度來講,與任何一個個體化企業合作都沒有太大的差異,所以導致企業和農戶之間的關系不穩定。其次,農戶在合作過程中,由于缺乏相應的經營知識和抗風險能力,所以農戶處于弱勢地位,如果企業不為農戶提供相應的技術服務和價格保護,那么農戶的利益就會受損。在這種情況下,農戶和企業之間也無法建立緊密的合作關系。最后,現階段我國農業產業化的各項法律法規還有待完善和加強,農業產業化的合作模式也相對多樣化,所以沒有一套完整的法律法規去規范企業和農戶的行為,進而導致利益鏈接機制不健全,這也成為農戶和企業合同關系不穩定的重要因素。

5.龍頭企業帶動能力有待提升

龍頭企業在加快推進農業產業化現代進程中具有重要作用。龍頭企業不僅具有資金優勢、技術優勢,同時還有具備一定的管理經驗。但是現階段從農村的發展情況來看,龍頭企業相對較少,帶動能力相對較弱。首先,部分農村地區本身的經濟發展相對落后,所以當地就缺乏帶頭的龍頭企業。即使在開展農業產業化經營的過程中,也沒有一個大型的企業能夠起到帶頭作用。因此現階段部分地區還是采用家庭式的農業生產方式,這種農業生產方式,生產效率仍然較低,農民的收益也相對較少。其次,國家對于龍頭企業的政策支持相對較少,在農業產業化發展前景和后續盈利無法確定的情況下,企業都在考量是否要承擔龍頭企業的決策,是否擔起農業產業化進程的重任。所以受到各項因素的影響導致現階段在農業產業化進程中缺乏有力的龍頭企業,所以農業產業化進程緩慢,農業經濟發展遲緩。

6.農業產業化發展缺乏資金支持

首先,在農業產業化發展模式下,國家也出臺了相應的政策,扶持農業產業化的發展。在部分經濟發達地區,農業產業化進程較快,并且農業經濟已經獲得創收。但是對于部分地區地理位置相對偏僻,農產品的種類相對單一,再加上交通不便利,技術水平相對薄弱,所以能夠吸收的資金相對較少,相關企業的投資也比較少。雖然有政府的扶持,但是農業產業化過程中所需要的資金量相對較大,單純的依靠政府無法滿足農業產業化發展的需求,所以沒有強有力的資金作為支持,農業發展很難形成規模效應,以至于在這部分地區農民都是自主經營。而自主經營方式的抗風險能力較弱,不僅無法形成規模效應,后續可能還會面臨經營失敗的風險,這些都不利于農業產業化的持續穩定發展。

五、加快農業產業化促進農業經濟發展的途徑分析

1.加大產業投入,完善產業供應鏈

首先,政府要加大管控力度,嚴格控制企業的準入,要篩選掉投資目的不純的企業。其次,要完善產業供應鏈條,在農業產業化過程中,涉及到農產品的生產加工銷售等一系列的環節。在農業化進程中,可能會存在鏈條脫節問題。因此政府需要做好把控工作,避免企業所投資的農業產業園出現投資失敗問題。最后,對于水果蔬菜等新鮮食品,保質期相對較短,并且容易腐爛。因此要重點關注此類產品做好采摘、清洗、包裝、運輸工作。可以通過技術手段來對蔬菜水果進行保鮮,同時也要完善物流配送機制,加速配送,確保產品送到用戶手中是新鮮的。

2.提升農民素質,培養新型農民

首先,受到傳統經營模式的影響,農民一直都是自主經營、自負盈虧。即使在農業產業化的推動作用下,部分農民還是保留著傳統的經營理念,在經營過程中缺乏合作意識。因此在提升農民素質時需要結合當下農業產業化發展的實際現狀,通過宣傳培訓的方式轉變農民的思想理念讓農民了解合作經營的重要性。其次,在農業產業化過程中需要農民具備經營技能和機械設備使用技能,所以當地政府或者是村鎮可以為農民提供培訓的渠道和培訓的空間,幫助農民掌握農業產業化的相關知識,讓農民能夠參與到農業產業化之中,為農業產業化的發展提供充足的勞動力。

3.積極招商引資,充分把握市場方向

任何產業的發展都是以資金為支撐,尤其是農業產業化處于發展的初步階段,農業生產基地的建立、產品的加工、銷售等方方面面都需要資金的支持,因此當地政府要做好招商引資的工作,把控好市場的動向。首先,當地政府可以從政策角度出發,借助政策優勢去達到招商的目的。比如,可以通過減少稅收的方式鼓勵資金力量雄厚的企業成為帶頭企業,推動農業產業化的發展。其次,在招商引資的過程中要面向全社會,不要局限于當地。當地的企業數量有限,企業的資金力量有限,所以在招商過程中要面向各行各業各省份進行招商。在招商過程中要把控好商家的資質,要了解商家成立的時間,商家的資金能力和經營能力。同時政府可以優先招商一些農業領域的企業,部分企業對農業產業化的發展關聯密度較大,并且業務也和農業緊密相連,具有農業的相關經營經驗。最后,要采用靈活的招商引資方式。企業可以采用全部參股和部分投資這兩種方式,吸引優質的企業家參與到農業產業化發展之中。

4.健全利益聯結機制和分配機制

首先,國家要針對當下農業產業化的發展模式出臺相應的政策機制,保護企業和農民的基本利益。農民在農業產業化進程中抗風險能力較弱,所以除了要制定利益聯結相關制度,同時,還要制定一些農民保護制度,保護農民的合法權益,讓農民可以放心的參與到農業產業化進程中。同時農民的知識水平相對薄弱,對于合同簽訂、農業經營等相關知識匱乏,所以政府可以為農民提供相應的咨詢窗口,讓農民能夠全方位的了解農業產業化工作,幫助農民能夠安心的投入到農業產業化進程中,放心與企業達成合作。其次,企業要適當的調整收購價格。企業除了在收購環節給予農民相應的收入之外,還可以將制作和出售環節的部分利益交給農民,保護農民的合法權益,并且與農民建立長久穩定的合同關系。最后,要建立靈活的利益聯結機制和利益分配機制,企業和農民可以采用股份制,股份合同制等多種方式建立合作,實現互利共贏。

5.大力發展龍頭企業,增強帶動能力

在龍頭企業的帶領下,農業產業化就會獲得資金、技術和經營經驗的支持,因此國家需要大力發展龍頭企業,增強企業帶動能力。首先,在政策制定方面,政府要給予龍頭企業相關的福利,通過政策扶植的方式培養當地的龍頭企業,并讓龍頭企業主動參與到農業產業化的進程之中。其次,要優化龍頭企業的參與方式,部分偏遠地區缺乏帶頭的龍頭企業,那么政府可以吸引外部的企業來到本地合作,同時還可以增設外資融資渠道,讓外資也參與到農業產業化發展過程中。最后,政府也要加大對農業產業化的宣傳力度,讓企業看到農業產業化的利潤空間,激發龍頭企業的參與熱情,讓龍頭企業能夠積極主動的參與到農業產業化進程之中。

6.加大政策及資金的扶持力度

目前我國農業產業化進程正處于起步階段,部分農民和部分企業對農業產業化的發展前景持觀望態度,所以這也在一定程度上阻礙了農業產業化的發展。因此為了推進農業產業化的進程,政府應該從政策和資金兩個角度加大扶持力度,首先,從政策角度出發,政府要制定農業產業化的政策規范完善農業產業化地區的基礎設施,為農業產業化的開展,提供一個穩定的交通環境和網絡環境。其次,政府也要做好資金扶持工作。在農業產業化進程中,在設備購買,農戶培訓,挖掘市場信息等方面都需要大量的資金,因此通過資金支持能夠緩解企業和農戶的壓力。最后,在農戶和企業合作過程中會出現諸多的問題,可以內部解決問題。政府也要鼓勵農戶和企業先內部解決問題,內部無法解決的問題,政府部門要進行介入協調,通過政府積極參與引導的方式,可以推動農業產業實現快速的升級和轉型,促進農業經濟的持續穩定發展。

六、結束語

隨著農業領域的不斷發展,農業產業化的規模也在不斷擴大,后續農業經濟的發展也會依托農業產業化進程,但是從現階段農業產業化的發展情況來看,農業產業化存在著發展不成熟的問題,因此這就需要政府從政策資金等相關角度出發,扶持農業產業化發展,為參與到農業產業化發展的企業和農戶謀取福利,讓農業產業化的規模逐漸擴大,進而推動農業產業經濟的發展。每個區域農業產品不同,農業產業化合作模式也有所差異,所以在加快農業產業化產業進程過程中政府也需要因地制宜引導農業產業化發展。

參考文獻:

[1]師艷杰.加快農業產業化促進農業經濟發展的有效措施探討[J].農家科技:中旬刊,2021(8):1.

[2]劉學敏.加快農業產業化促進農業經濟發展的有效措施探討[J].中國科技投資,2021.

[3]姚長林.加快農業產業化促進農業經濟發展的有效措施探討[J].山西農經,2020(24):3.

[4]寇永猛.農業產業化對農業經濟發展的影響[J].新農民,2020(1):1.

作者簡介:崔杰杰(1988.10- ),女,漢族,江蘇徐州人,本科,助理講師,研究方向:經濟學(應用經濟學)

猜你喜歡農業經濟發展農業產業化經營模式南昌市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發展制約因素分析企業文化·下旬刊(2016年11期)2017-01-14苗族自治區農業產業化問題研究商場現代化(2016年29期)2016-12-23關于我國農業產業化發展中現狀及完善途徑科學與財富(2016年18期)2016-12-22淺析生態農業對農業經濟發展的影響中國經貿(2016年17期)2016-11-17國有企業戰略管理的難點與對策企業導報(2016年20期)2016-11-05貴陽市民營養老院經營模式案例研究企業導報(2016年13期)2016-07-19探析“一帶一路”對**農業經濟發展帶來的新機遇消費導刊(2015年9期)2015-11-18

推薦訪問:農業產業化 關于加快 經濟發展

最新推薦
猜你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