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天的時候甚至會在海拔6000米左右的高山上出沒。因為它們常年在雪地里活動,所以得名“雪豹”。雪豹有一種特殊的本領,它們能根據氧氣的變化調節呼吸并分配血液,因而在空氣稀薄的高原上如魚得水,生活自如。
一只成年的雪豹通常身長110-130厘米,重50-80公斤。雪豹全身呈灰白色,身上布滿了密密麻麻的黑色斑紋,就連頭上、尾巴上也布滿了黑色的斑紋,只不過比身體上的斑紋更小更密。
雪豹是一種夜行性動物,它們白天喜歡在高山巖石上懶洋洋地睡覺,夜間就精神抖擻地出來活動。每天清晨和黃昏時分,是它們外出捕食、活動的高峰期。每只雪豹都有自己固定的家,它們喜歡把家安在高山朝陽的山坡上。山坡上的石洞、亂石凹、石縫里或者巖石下面的灌木叢中都有可能是雪豹的家。雪豹很“戀家”,它們通常好多年都會住在同一個地方,不會搬家。所以,雪豹外出捕食也常常是沿著熟悉而固定的路線,時間久了,就會在山脊和溪谷間踩出一條小徑。
雪豹居于雪山食物鏈的頂端,被稱為“雪山之王”。無論是巖羊、盤羊等高山動物,還是旱獺、鼠類等小動物,甚至是雪雞、馬雞等鳥類也會成為雪豹的食物。在捕獵時,雪豹就像一個精明的獵人,它們常常在獵物活動的地區悄悄地埋伏,當目標出現時,即使三四米的高度,雪豹也會對準目標縱身跳下,直接下口。飽食一餐之后,雪豹可以整整一個星期不用進食。
雪豹是一種獨居動物,每只雪豹都有自己的領地。只有在求偶期,才會看到兩只雪豹一起出沒。等雌雪豹懷上寶寶,它們就會回到自己的領地,生下并撫養小雪豹。剛出生的小雪豹很弱小,雪豹媽媽除了捕食,一步都不會離開小雪豹;等2個月后,小雪豹就可以跟隨媽媽外出活動;3-4個月后,小雪豹就可以和媽媽一起捕食;當小雪豹長到18-22個月,它們就會離開媽媽,長途跋涉,尋找自己的領地,開始獨立生活。
白唇鹿
白唇鹿是我國特有的珍稀物種,目前僅在中國繁衍和生長。白唇鹿的體形高大,平均體長155-190厘米,肩高120-145厘米,臀高115-135厘米,站立時,其肩部略高于臀部。
白唇鹿的身上覆蓋著又粗又硬的毛發。冬天時,它們的毛發比較厚,通常呈現為枯黃褐色;到了夏天,它們身上的毛發開始變薄,呈現出灰褐色或灰棕色,只有鼻子兩側、下唇及下頷終年都是白色,所以得名“白唇鹿”。
白唇鹿是一種典型的高山動物,生活在海拔3000-5000米的高山針葉林和高山草甸中,是棲息地海拔最高的鹿。它們喜歡在一定范圍的山谷和草甸中做垂直移動。夏天時,它們會去海拔相對高的地方活動,冬天則遷徙到海拔較低的地方。只有在食物和水源枯竭或者被天敵追擊時,它們才會做橫向的遷徙。
白唇鹿也喜歡群體生活,在通常情況下,它們會聚在一起組成一個大家庭,三五只到數十只不等;到了繁殖季節,則會有上百只白唇鹿聚集在一起。白唇鹿主要在清晨和黃昏活動,白天大部分時間都在僻靜的地方反芻、休息。
白唇鹿的聽覺和嗅覺都非常靈敏,所以它們能很早發現天敵并馬上逃跑。有趣的是,遇到危險時,雌性白唇鹿和雄性白唇鹿會逃向不同的方向,雌性白唇鹿通常向海拔低的地方奔跑,而雄性白唇鹿則向海拔高的地方進軍。
高原鼠兔
高原鼠兔也是青藏高原特有的物種,它們主要居住在海拔3100-5100米的高寒草甸和草原上。高原鼠兔憨態可掬,它們有像兔子一樣圓滾滾的身體,但是卻長了一張小老鼠的臉,耳朵又圓又小,幾乎沒有尾巴。
高原鼠兔是一種小型動物,它們身長只有12-19厘米,體重約180克。鼠免位于青藏高原食物鏈的最底端,無論是笨拙的黑熊、矯健的狼、狡猾的狐貍、優雅的黑頸鶴還是兇猛的獵隼,都會以鼠兔為食。在與這些天敵斗智斗勇的過程中,鼠兔不僅養成了謹小慎微的習性,會小心翼翼地窺探周邊的環境,來保障自己和家人的安全而且它們還練就了高超的“躲貓貓”技能,在地面與地洞之間不停地來回穿梭。據統計,經驗豐富的成年鼠兔每天在地表活動的時間能占所有時間的90%。
不過當周圍沒有天敵威脅的時候,高原鼠兔就露出了它們活潑可愛的頑皮天性。當太陽剛剛從東方露出臉,它們就從洞里鉆了出來,用屁股和后腿將身體支起來,前腿則置于身前,直立伸開曬著自己的肚皮,就像對著陽光祈禱一樣。高原鼠兔有著多變的婚配習俗,有的是一夫一妻,有的是一夫多妻,還有一些是多夫多妻,這種習俗在其他物種身上可是很難見到的呢。
為了給家庭成員一個安穩的環境,鼠兔會建造自己的地下宮殿。鼠兔的窩不僅能幫助自己躲避寒冷和天敵的襲擊,還成了很多鳥類和蜥蜴的庇護所。研究發現,鼠兔窩周邊的土壤吸水性比較好,植物的多樣性也會增加。這一發現讓人們看到了鼠兔對青藏高原生態系統的貢獻。可惜的是,在現實生活中,還是有人會進行大規模的滅鼠行動,噴灑鼠藥,給高原鼠兔帶來了滅頂之災,也給青藏高原的生態帶來了巨大的威脅。讓我們行動起來,保護高原生態,給青藏高原的動物們一個溫馨、安全的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