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注
衛生部:社區衛生服務今年重點抓八項工作
本刊訊(記者胡睿)4月25日,在“第三屆北京國際全科醫學與社區衛生服務學術峰會”上,衛生部婦社司副司長秦耕傳達了衛生部2009年社區衛生服務八項工作重點。
第一,進一步健全社區衛生服務網絡。堅持以政府為主導,鼓勵社會資本參與的原則,做好社區衛生服務機構設置規劃。3萬~5萬人口,社區衛生服務機構建設面積為1400m2;5萬~7萬人口,社區衛生服務機構建設面積為1700m2,7萬~10萬人口,社區醫療衛生服務機構建設面積為2000m2。第二,強化社區衛生服務內涵建設。根據居民實際需求,設定社區醫療衛生服務機構建設規模,界定機構服務職責,設置合理的病床數量,配備相應的醫務人員和管理人員。第三,大力推進社區公共衛生服務均等化。制定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實施重大公共衛生服務項目。完善推廣適宜技術服務,保障居民受益。健全機構及人員的績效考核制度,提高投入資金使用效率,第四,合理界定社區基本醫療服務功能。強化公共衛生服務職能,但不弱化基本醫療服務。限定社區醫療衛生服務機構服務范圍,不向醫院方向發展,大力推進社區醫療機構與大醫院之間的轉診工作。第五,積極推進基本藥物制度。社區醫療衛生服務機構要全部使用和配備基本藥物,推進藥品零差率銷售,惠及于民。每2年更新1次基本藥物用藥目錄。第六,推進社區與醫療保障制度銜接。完善基本醫療保險的“一個引導、兩個納入”,參保人在社區自付比例應低于大醫院,探索門診統籌制度。第七,加強人員能力建設。繼續加強全科醫師、社區護士崗位培訓和規范化培訓,積極推廣社區衛生適宜技術,吸引優秀的醫務人員到社區工作。第八,完善政府投入與收支運行機制。強化政府的投入責任,積極推進全額預算和收支兩條線管理。
數字
鄉醫占全國衛生人力總量的12.8%
衛生部統計信息中心發布的統計信息《2008年我國衛生改革與發展情況》表明,截至2008年年底,全國衛生人力總量約為698萬人,其中衛生人員有608萬人、鄉村醫生和衛生員有90萬人。與2007年的統計資料比較,衛生人員增加17萬人,增長2.88%;而鄉村醫生和衛生員減少2萬人。
基層醫療機構就診患者比例提高
據衛生部調查統計,目前,我國門診病人就診流向發生明顯變化:到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就診的比例由2003年的69.5%增加到2008年的73.7%,城市由36.6%增加至48.3%,農村由79.3%增加至81.7%。
七成需住院患者因“困”放棄住院
據衛生部統計數據顯示,醫生診斷需要住院而病人未住院的主要原因是“經濟困難”,占73.3%,“自認沒有必要”住院的病人占10.7%,因“無時間”而未住院的占7.7%。因經濟困難或認為就診太貴,已經成為居民放棄就診的最主要原因。
一句話新聞
美國和墨西哥發生人感染甲型HIN1流感疫情,以往未在豬或人類身上檢測到引起此次疫情的病毒。人感染甲型H1N1流感是由豬流感病毒引起的一種呼吸道傳染病,人感染甲型H1N1流感病毒后,會出現類似流感癥狀。
嘉興市率先建立鄉村醫生養老保險制度,妥善解決鄉村醫生的養老保障問題。符合參保條件的鄉村醫生另可獲得政府一次性補助,補助按照每人實際工作年限每年補助3200元的標準。
石家莊市衛生局近期舉辦了“首屆社區衛生服務知識有獎競答”,為增進社區居民對基層醫療衛生服務體系的了解,提升社區醫療機構在居民中的信任度起到了積極的作用。
推薦訪問: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