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作者結合20多年來有關工商管理的教學與科研,探討工商管理學科的傳統課程體系及挑戰,與相關學科的關系、工商管理前沿專題的類型與內容。同時,還探討系列教材建設以及支持課程建設的前沿課題研究問題。
【關鍵詞】工商管理 前沿課題 教學研究
【中圖分類號】G643【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9-9646(2008)11(a)-0114-02
1 引言
工商管理領域教學改革包括課程體系、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的改革。針對工商管理學科應用性強的特點,我們應該借鑒國外的經驗,采取基礎知識與前沿進展并舉的方針,鼓勵學生的創新能力,提高學生綜合素質,培養學生獨立思考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考察歐美工商管理的課程教學,有幾點值得我們借鑒、學習。第一,重視教材建設,并不斷修訂,形成著名版本。許多西方教授在持續進行教材建設上為我們提供了范例。以西方經濟學教材為例,目前在美國各高校比較暢銷的由曼昆教授編寫的《經濟學原理》,從1998年初次出版到現在已經改版兩次;而美國經濟學家薩繆爾森主編的《經濟學》,經過多次修訂和完善,最新版本已是第十七版。第二,圍繞工商管理專業的要求,形成若干研究方向,每個方向提供幾門課程。例如,在比利時天主教魯文大學提供的可以選擇的“管理經濟學”的方向課程包括:高級管理經濟學、布局理論、產業組織、產業分析、經營策略、預測等課程。可見“管理經濟學”包含有豐富的內容。第三,每一門課程都有內容豐富的教輔材料、閱讀材料。例如,當時公司經濟學課程的參考書為 “Readings in Managerial Economics”,其中選入了諾貝爾經濟學獎獲得者喬治·斯蒂格勒的著名論文“規模經濟性”;另外還選入了不少研究范例。第四,也是近些年來國外工商管理教學特別強調的,就是對于各門課程前沿專題的重視,這一做法通常用于研究培養階段,許多商學院在博士研究生階段只講兩門課,一是研究方法,另一就是由各領域的知名學者講授前沿專題。
作者結合20多年來有關工商管理的教學與科研,探討工商管理學科的傳統課程體系及挑戰,與相關學科的關系、工商管理前沿專題的類型與內容。同時,還探討系列教材建設以及支持課程建設的前沿課題研究問題。
2 工商管理學科的傳統課程體系及挑戰
2.1 工商管理學科傳統課程體系的構成
工商管理學科經過100年左右的發展,特別是在二戰以后MBA教育發展的推動下,形成了較為規范的課程結構體系。如表1 所示,目前工商管理學科的課程一般分為五大類。
第一類是與公司經營管理活動中的內部職能部門有關的課程。管理學院一般都有按這些職能活動設置的系或教研室。
第二類課程涉及對管理技能、方法、技術,稱之為“工具”課程。常常有的課程跨及兩個領域。
第三類是某些與專門業務領域有關的課程,它們本身與作為一類特殊企業的活動有關,不同的管理學院因其側重領域和特點不同的而設置不同的專門領域課程。
第四類課程可稱為綜合課程,這些內容對于企業的重要性越來越明顯,有的企業內部甚至設置與之有關的專門部門。
第五類是綜合基礎課程,綜合基礎課程實質上是學科賴以建立的理論基礎并用以指導其發展。
2.2 工商管理學科傳統課程體系的面臨的挑戰
由于工商管理學科的新實踐、新觀點涌現較快,而這些新觀點由于理論體系不成熟、不完善,許多教材往往忍痛割棄這部分內容,但對于研究生培養與教育而言,這一部分內容對于幫助學生把握各自科研領域的前沿研究,培養科研創新能力卻有很大的幫助。因此在上述傳統課程體系的基礎上,在研究生培養階段,需要有專門的教材全面介紹各課程的前沿問題。這類教材不重理論體系的完整性,而在于對各領域前沿的把握,相關理論的現實應用,及相關前沿科研成果的介紹。另一方面工商管理學科與經濟學、產業經濟學、決策科學等具有較深的聯系,許多工商管理的前沿往往是該學科與其他學科的交叉與互相融合。
3 工商管理與相關學科的聯系與區別
3.1 工商管理與經濟學
工商管理與經濟學的聯系體現在其所獲得經濟理論的支持,它吸收了微觀經濟學中對于企業和經理最為重要的應用部分。經濟理論對于工商管理的主要貢獻表現在三方面:建立有助于認識管理問題結構的分析模型;為經營管理決策提供分析方法;澄清用于經營管理分析的各種概念以防止經理犯概念的錯誤。
經濟學和工商管理的一個重要區別體現在所研究問題的重點上。經濟學理論中研究的重點是市場而不是企業,認為在市場機制下,企業和它的經營活動主要由市場力量所支配。市場檢驗企業的產出,企業必須對市場趨勢做出反應,于是實現對資源的配置作用。與經濟學有所不同,工商管理研究的重點是企業而不是市場。管理經濟學理論認為現實中的企業在規模、資源的占有、競爭能力、潛力等方面都存在明顯差異。在決定企業做什么和不做什么方面,并不完全由市場決定。在企業與市場關系方面,二者之間存在相互作用?,F實中的許多企業家、經理、企業不僅能對市場產生影響、支配作用,而且能夠創造市場、引導市場、替代市場。
3.2 工商管理與產業經濟學
工商管理與產業經濟學聯系密切。區別在于二者強調的重點不同。但是,工商管理與產業經濟學也存在重要區別。這也體現為二者研究的對象與重點的不同。產業經濟學的研究重點在于整個行業,研究重點在于整個行業。例如,產業結構作為產業經濟學的研究對象是內生的。相當廣泛的研究證實,行業中公司的集中程度越高,市場力量就越大,反映在利潤上也就越高。而產業結構對于工商管理的研究對象而言則是外生的。產業結構作為公司的運行環境而對公司的決策產生影響。
3.3 工商管理與決策科學
隨著決策科學的發展,工商管理吸收了大量決策科學的內容。決策科學為分析不同行動方案的效果提供了方法。在管理決策方面,工商管理的任務在于找出企業決策過程中的關鍵因素,提供答案,使管理方面做出較佳決策。但是,企業經濟學家并不實際做出決策,而是經理在作決策。
除了上述學科之外,工商管理還與社會學、政治學等其他許多學科存在密切的聯系,其中許多科研成果也是工商管理學科與其他學科理論或實踐的相互借鑒、融合,而這些內容在傳統的工商管理教材與教學中往往沒有得到足夠的重視與反映,因此不利于研究生科研創新能力的培養。
4 工商管理前沿課題的內容和類型
作者一向認為教學與科研不能分開。教師必須以科研成果支持、強化其教學。任何一門課程幾乎都有其前沿課題。教師將自己在本領域的研究成果融入教學之中,把學科發展的前沿、動態傳遞給學生,不僅能在教與學的互動中提高教學質量,同時也能將這些前沿課題的研究進一步明晰和深化。
1994年中山大學企業管理專業開始招收博士生,作者開始為博士研究生開設“企業理論與企業環境”的課程。多年以來,通過指導博士研究生,對授課專題不斷探索與積累;并在承擔國家、省部級、企業課題及與國外合作研究取得了一定的科研成果。在此基礎上形成了面向研究生(主要是博士研究生)的工商管理前沿專題的教學材料。近幾十年以來,國際經濟技術環境的巨大變化對工商管理的研究課題提出了挑戰。由于工商管理與經濟學、產業經濟學、決策科學、現實問題有密切的聯系,因此工商管理前沿專題圍繞工商管理的主要內容,并沿著上述學科、問題交叉的方向發展,探討了一系列前沿問題。有的是先在博士生課堂上講授主要觀點,然后形成在研論文(working paper)在課堂討論,經多次修改而成。不少專題是利用第一手資料進行的實證研究,并曾經在國內外權威及核心期刊上發表。作為一種探索,書中包含了幾種不同類型的學術論文:
第一類是有關理論分析、理論概括方面的論文,其中往往包含作者自己的某些見解,有一定的新意。比如,企業與市場的關系一直是我國經濟體制改革中的重大問題,專題一、二、三分別從不同的角度探討了這個問題。專題一“企業與市場的關系”強調企業與市場關系中的能動作用,認為企業、企業家、經理對市場起著支配、創造、引導、替代的作用,而市場則通過外部化與內部市場的方式來替代企業,企業、企業家、經理與市場的互動是一個市場發現與企業試錯過程。專題二“硅谷機制與企業高速成長”,則從經濟學的角度對硅谷生態系統、機制特點進行了理論分析和概括;認為硅谷機制作為一種新經濟條件下的市場逐次定價機制,既是對市場不完全性的克服的一種選擇,也是一種圍繞知識聚集資本的新的要素組合方式;它體現了公司經濟與企業家型經濟的融合,表明美國市場具有很強的自組織能力,認為在資源配置上天平似乎從大企業看得見的手傾向于市場看不見的手。專題三“股市推動企業重組的功能”則從進企業重組的功能論述了企業與市場的關系。
第二類是在理論分析的基礎上提出若干有價值的命題、觀點,并采用例證加以解釋的論文,可為下一步的研究提供思路和方向。如專題八“多元化經營三維模型及多元化經營的幾個命題”,分別對多元化經營的內涵、難度、特征、多元化擴展與企業成敗的關系及如何實施多元化等問題提出命題及推論;表明把企業的失敗、績效下滑歸因于多元化是邏輯上的錯誤,在實踐中必須區分多元化經營與過度多元化經營;對于企業而言,重要的是培養、形成對多元化經營的管理能力,并根據環境的變動對多元化經營進行適時的調整。
第三類是經驗研究的論文,這類論文在相應理論框架的支撐下,采用問卷調查和統計分析的方式,和國外規范的實證研究接軌,并得出自己的研究發現。如專題九“企業集團擴展路徑的實證研究”,通過對廣東40家大型重點企業的問卷調查和統計分析,歸納出廣東企業集團在四個擴展維度上的特點。
第四類是案例研究的論文,如專題十七“中國民營企業特征與成長研究”,通過對格蘭氏集團多次深入的調研和訪談,獲取了大量的第一手資料,在此基礎上撰寫規范的案例,并提出若干發現與結論。
第五類論文從一個很小的理論問題入手,進行深入的展開剖析,并引發一些有意義的思考。如專題十八“‘規模經濟’還是‘規模經濟性’”,從學術界對“economy”、“economies of scale”的誤譯、誤用一事著手,引用大量的文獻和例證加以證明,說明用“規模經濟”代替“規模經濟性”進行翻譯是有失偏頗的,并引發讀者對樹立嚴謹治學態度、形成良好學術環境的重要性的深入思考。
多樣化與創新有密切關系。目前國內工商管理與經濟學的研究強調與國外規范的實證研究接軌,強調數學模型的建立與應用。這固然重要,也是對過去大多數研究結論缺乏支持的一種矯正。但是如果所有的專題都是這一模式就會約束我們的思維,也會令人乏味。
5 工商管理前沿課題研究與系列教材建設
作者長期從事工商管理的科研與教學工作,也一直堅信在引進西方教材基礎上的本土化的教材對學科建設的重要性。因此為了推動工商管理前沿課題研究與教學工作,筆者及相關教學、科研團隊一直為教材建設而努力。2007年,在東北財經大學出版社的協助下,《公司經濟學前沿專題》正式出版,該教材對工商管理各類課程系列教材的建設有著重要的意義。作者1983年回國到武漢大學任教,曾為本科生、研究生講授“管理經濟學原著選讀”,并于1994年出版《公司經濟學:企業經營理論與實踐》;1996年中山大學開始招收MBA學生,在1994年版本基礎上編著了面向碩士研究生和MBA的《公司經濟學》教材;2006年考慮本科生需要編著了本科版《公司經濟學》;2007年又出版了面向研究生(主要是博士研究生)的參考書《公司經濟學前沿專題》。到目前為止,已形成面向本科生、碩士研究生和MBA學生,以及博士研究生參考讀物的《公司經濟學》系列教材。同時為了理論聯系實際也正在編寫《公司經濟學案例與閱讀材料》,進一步完善系列教材建設。
教材建設是課程教學工作的基礎。我們在借鑒歐美工商管理的課程教學的同時,要探索適合我國工商管理專業的教材建設,堅持教學與科研的有機結合,不斷進行前沿課題研究,并編著系列教材進一步支持課程教學,以完善課程建設,形成精品課程。目前我所在中山大學管理學院工商管理專業為國家一級學科重點學科,在《公司經濟學前沿專題》的帶動下,其他課程教師也在進行工商管理各主要課題的前沿課題的教材建設,隨著時間的推移,我們將基于較好的科研基礎,推出工商管理前沿課題研究的系列教材。
參考文獻
[1] W.Bruce Allen,Nell Doherty,Keith Weigelt,Edwin Mansfield,Managerial Economics,Sixth Edition,W.W. Norton & Company,2005.
[2] W.bruce Allen,Neil Doherty,Keith Weighelt,edwin Mansfield,Managerial Economics,Sixth Edition,w.w. Norton 7 company,2005.
[3] 毛蘊詩.公司經濟學前沿專題.東北財經大學出版社,2007.
[4] Heidi Vernon-Wortzel,Lawrence H.Wortzel,Strategic management in the global economy,Third Edition,John Wiley&Sons,Inc.,1997.
[5] Peter Barrar and Caryl.Cooper,Managing Organizations in 1992 First Published 1992 by Routled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