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母豬繁殖障礙嚴重影響了豬場經濟效益,同時也是制約我國養豬業健康發展的重要因素。就引起母豬繁殖障礙的多方面因素,包括營養、疫病、環境、生理及管理等進行綜述,并提出了減少母豬繁殖障礙發生的措施。
關鍵詞:母豬;繁殖障礙;對策
母豬繁殖障礙主要表現為后備母豬達到性成熟、體成熟后發情或母豬(包括初產和經產)斷奶后發情間隔延長、不發情;母豬屢配不孕;妊娠母豬早期胚胎死亡,流產,產弱胎、木乃伊或死胎等。
母豬繁殖障礙是影響養豬業發展重要因素之一,它不僅使母豬不孕、不育和降低繁殖力、產仔率、使用年限等繁殖機能,也增加了母豬飼養成本。一般母豬可利用繁殖年限6~8 年 每年產仔2.5 窩,目前因繁殖障礙使母豬實際使用年限只是3~5 年,并且每年產仔1.5--2 窩,這樣大幅提高了母豬利用成本和仔豬繁育成本,進而推高了肥育豬養殖成本和壓縮了養豬業的利潤空間,從而降低養豬業抵御市場風險能力。
引起母豬繁殖障礙的原因主要有兩類:一類是非傳染性因素,約占60%-70%;另一類是傳染性疾病因素,約占30%-40%。
1 非傳染性病因
引起母豬非傳染性繁殖障礙的病因很多,主要包括遺傳性、營養性、環境性因素,以及管理不當導致的藥物、疫苗使用不合理和疫病因素的不孕癥等。
1.1 遺傳因素一般來說,母豬在9--10 月齡還不見初情期的,可能是由于遺傳原因或其他原因,應及時淘汰,以免造成更多的損失。
1.2 營養性因素
營養不足使母豬生殖機能受到抑制和破壞,從而引起母豬不發情、卵巢靜止、卵巢閉鎖和排卵延遲。飼料中氨基酸不平衡,必需氨基酸不足,維生素、微量元素缺乏,均可影響母豬繁殖能力。而營養過??稍斐陕殉埠洼斅压艿壬称鞴俚闹境练e,卵泡上皮細胞脂肪變性,引起母豬不發情或發情癥狀不明顯。
1.3 環境因素
過熱、過冷濕度和氣候的驟然改變都有可能使母豬內源性激素分泌紊亂,卵泡發育受阻,卵巢機能會受到抑制,發育的卵泡出現萎縮、停滯和排卵延遲,導致母豬受胎率降低或引起流產、推遲發情或不發情。
1.4 藥物、疫苗的不合理使用
母豬在妊娠期間不合理地用藥,如注射地塞米松、氯前列烯醇、磺胺類藥物、利巴韋林以及氟苯尼考等均有可能
造成妊娠的中止和死胎。另外,免疫程序不合理,疫苗使用過多、過亂、超量使用均有可能導致發育的卵泡發生萎縮,甚至引起妊娠母豬流產。
2 傳染性原因
2.1 豬瘟病毒的主要來源是患豬,一般是從消化道感染,有時也可從皮膚、呼吸道傳播。一般在懷孕中后期,感染豬瘟病毒的主要表現是母豬無明顯癥狀,但產木乃伊胎、死仔和弱仔。
2.2 豬藍耳病又稱豬繁殖與呼吸綜合征,主要發生在妊娠的中后期,母豬呼吸困難、耳朵藍紫,感染豬藍耳病病毒的后果是臨近分娩時發生流產或早產,仔豬斷乳后死亡率高。
2.3 感染豬細小病毒的主要表現是胎兒和胚胎的感染、死亡,初產母豬產死胎、畸形胎、木乃伊及病弱仔豬,偶見流產。感染豬細小病毒的主要表現是胎兒和胚胎的感染、死亡,初產母豬產死胎、畸形胎、木乃伊及病弱仔豬,偶見流產。
2.4 感染豬偽狂犬病病毒的主要表現是初產或經產妊娠母豬流產、產木乃伊胎或死胎。
2.5 豬乙型腦炎主要是由乙型腦炎病毒引起,其長期宿主和主要傳播者是蚊,故夏季多發。
2.6 園環病毒病(Ⅱ型),感染母豬發生流產、產死胎或弱仔,懷孕中期感染的可引起發熱、食減、流產。
2.7 布氏桿菌病,母豬感染細菌后最明顯的癥狀便是流產,且多發生在懷孕后的3個月左右。
2.8 豬衣原體病,母豬感染的典型癥狀是流產、早產、死胎等,即便正產,也會出現仔豬小而弱的現象,部分或全部仔豬在產后幾小時內或者1~2 d的時間,便會全部死亡。
2.9 寄生蟲病 豬弓形體病,是人畜共患病之一,發病時會出現發熱、咳嗽、呼吸困難等現象,同時還會出現皮下淤血斑等,處于妊娠期的母豬則易發生流產或死胎的癥狀。
3 綜合防治措施
3.1 加強飼養管理,提供適宜環境加強飼養管理是解決能繁母豬繁殖障礙問題的基礎。按不同階段的營養需求科學合理地配制飼料,確保滿足母豬不同生長階段的營養要求。做好母豬舍通風換氣,降低豬舍有害氣體濃度,注意冬季保暖夏季降溫,保持豬舍的衛生達標,減少飼養密度,避免機械損傷。另外,避免使用發霉變質的飼料,嚴控飼料原料品質。
3.2 切實做好免疫疫苗的接種
免疫和驅蟲是規模飼養場不可忽視的重要工作,是預防傳染性疾病因素導致的繁殖障礙的有效手段。規模飼養場應制定科學的免疫和驅蟲程序。
3.2.1 飼養者一定要按時給豬群接種免疫效果較好的預防繁殖障礙性病的疫苗,通常使用的疫苗有以下幾種:豬瘟、細小病毒、豬偽狂犬、圓環病毒、乙腦疫苗。在接種疫苗的過程中,一定要按規范合理的免疫程序進行免疫,并且要使用質量過關的疫苗,要把免疫工作做扎實,而且還要注意接種的細節和操作的規程問題。對于后備的母豬一定要在配種之前做好上述五種疫苗的注射工作。但是,在母豬的妊娠期內部能接種豬瘟疫苗。失效的或失真空的疫苗不使用,乙腦疫苗在使用過程要選用專門的稀釋液進行稀釋。產仔2胎以上的母豬可不接種,對于細小病毒盡可能使用滅活苗,這2種苗的首免要在150日齡以上,間隔1~2周/次來加強免疫效果。
3.2.2 母豬在仔豬斷乳前后1 周,用左旋咪唑拌料內服驅除體內寄生蟲。
3.3 合理使用藥物、做好母豬群保健
規模飼養場在藥物的使用上要合理、規范,防止因藥物蓄積體內而中毒,造成機體器官損害和繁殖力喪失。對已經懷孕的母豬要嚴格控制用藥,可適時應用激素、維生素保胎。試驗證明,注射激素(黃體酮、腦垂體后葉素)可有效防治母豬死胎,保證胚胎正常發育;絨毛膜促性腺激素、孕馬血清促性腺激素對母豬卵巢發育不全、卵巢機能衰退和公豬性欲不強、生精能力衰退具有良好的療效。另外,對于患子宮炎、陰道炎等病的母豬應對癥治療。
參考文獻:
[1]路永強,張瑜,任利忠,等.母豬繁殖障礙成因分析[J]. 中國農學通報,2010,26(18):39-42.
[2]石德時,陳煥春,胡薛英,等.一起母豬繁殖障礙疾病的診斷[J].中國獸醫雜志,2002,38(10):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