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發病原因
疾病因素:當后備母豬患有一些疾病時,都會影響機體的正常生長發育,使其性腺的發育和成熟受到影響,甚至可能會直接對生殖器官造成損害,從而引起其乏情。另外,寄生蟲病、慢性胸膜肺炎等慢性呼吸道、霉菌毒素中毒病以及慢性血痢等慢性消化道疾病等,都能夠導致后備母豬無法正常發情。
飼養管理因素:后備母豬供給日糧無法滿足需要,使其長期處于饑餓狀態,導致體質過于瘦弱,或者供給的料量過多,導致體況過肥,都能夠使其無法正常發情;飼喂高鈣日糧,吸收的鈣過多則會直接造成鋅元素無法正常吸收利用,使機體吸收的鋅不足,也會導致母豬無法正常發情;有些盡管在外觀方面能夠保持體況良好,但由于體內生物素、維生素E嚴重不足等,也會造成母豬無法正常發情。
公豬刺激不足:后備母豬初情期的早晚不僅是由遺傳因素所決定,還和其開始與公豬接觸的時間具有密切關系。據報道,對于160~180日齡的后備母豬,直接使用已經性成熟的公豬對其進行刺激,能夠使初情期提前30天左右。同時,使后備母豬與公豬持續接觸相比,讓其每天接觸公豬1~2次所產生的刺激效果相同,且使用不同公豬對后備母豬進行多次刺激所產生的效果要比用同一頭公豬好。
環境因素:無論是舍內還是舍外飼養的后備母豬,季節都會對發情造成非常明顯的影響。夏季氣候炎熱,當環境溫度超過30℃時,導致后備母豬發情活動和卵巢受到影響。對于成年母豬,在7~9月份進行斷奶的乏情率也會高于在其他月份,特別是青年母豬更加明顯,甚至這些母豬能夠持續超過數十天不發情。如果后備母豬每天持續光照在12h以上,則會抑制其發情。
靜止發情:后備母豬卵泡發育及卵巢活動都正常,也出現性周期,但沒有表現出任何發情癥狀或者表現出不明顯的發情癥狀,往往由于沒進行仔細觀察而造成忽視。
遺傳因素:部分母豬由于具有遺傳缺陷,如子宮發育不全、子宮頸閉鎖、陰道管道形成不完全或雌雄間體等,都能夠造成其無法真正發情,此時只能夠進行淘汰,不可作種用。
初次配種期不準確:主要是指后備母豬初次配種,如果在其體況和日齡都沒有達到標準就勉強進行初次配種,會引起發育延緩,造成后期發情推遲、長時間無法發情或永遠不能夠發情。
2治療措施
藥物控制:通常使用2000g電解多維、120g增效磺胺和150g氟甲砜霉素或150g的泰諾菌素或氟派酸,添加在1000kg飲水中供母豬飲用,也可添加在1000kg飼料中讓其采食,連續使用5~7天,不僅能夠節省人力,還可實現群體預防和群體治療,避免人為投藥對其造成應激。
維生素E療法:當乏情母豬體質健康,體況良好,正常采食,生殖器官沒有出現病變時,可采取維生素E治療。對個別母豬進行治療時,每頭每次飼喂200~300mg維生素E,每天2次,連續使用3天;母豬群體的治療是在每噸飼料中添加300g維生素E,連續飼喂7~10天。
誘導發情:使用試情公豬對乏情母豬進行爬跨或追逐,每天進行2~3次,每次持續5~10min,或者使公、母豬處于同一個圈內,使其因受到異性刺激而出現發情。另外,也可在乏情母豬的圈中放入正處于發情期的母豬進行誘情,或驅趕乏情母豬到舍外進行適量運動,從而促使其盡早發情。
饑餓處理:對于由于母豬體況過肥而造成的發情,要采取饑餓處理,可選擇飼喂量減半的方式,或或在確保供水正常的條件下停止飼喂1~2天。
對癥治療:當母豬患有子宮內膜炎而引起的發情,可每天對子宮使用經過稀釋的安滅殺消毒劑進行1次沖洗,經過3天后,再將2顆達利朗栓劑投到每頭病母豬的子宮內,如果是用于母豬產后進行預防,則每頭使用1顆即可。母豬分娩后要及時對子宮使用濃度為100×10-6~150×10-6的利凡諾或0.02%~0.04%的高錳酸鉀溶液進行沖洗,同時肌肉注射青霉素160~240萬U以及鏈霉素100~200萬U。當母豬形成死胎時,要使用添加縮宮素30~40U的經過滅菌的生理鹽水500~1000mL對子宮進行沖洗,加速死胎的排出,從而使母豬子宮內的病灶盡快修復。
激素處理:對于后備母豬不發情時,可肌肉注射孕馬血清促性腺激素800~1000U,促使進卵泡發育和誘導發情,再注射人絨毛膜促性腺激素600~800U用于刺激排卵,通常使用3~5天內就會出現發情和排卵。還可給每頭乏情母豬使用200μg氯前列烯醇,或者2mL律胎素,或者前列腺素600頭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