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俱杯规则-虎牙直播-比利亚vs西班牙人-德国杯|www.cnyhmy.com

牛皮蠅蛆病的綜合防治

時間:2022-10-23 13:05:02 來源:網友投稿

牛皮蠅蛆病是由皮蠅科皮蠅屬的牛皮蠅和紋皮蠅的幼蟲寄生于牛背部皮下組織所引起的一種寄生蟲病。本病在我縣發病有明顯的季節性,主要發生于5~6月份,且水牛較黃牛多發。

1.病原發育史 牛皮蠅和紋皮蠅的成蟲外觀似蜜蜂,呈棕褐色,長13~15毫米,體表有密絨毛;蟲卵呈黃白色。成蟲僅存活1周左右,夏末秋初雌蠅在牛被毛上產完卵后死亡。蟲卵經4~7天孵化出第一期幼蟲,幼蟲沿毛孔鉆入牛體皮下組織。進入牛體后,牛皮蠅幼蟲主要沿外周神經的外膜組織移行,移行約2.5個月后到達椎管硬膜外脂肪組織中停留并在此寄居5個月左右,逐漸蛻皮變成第二期幼蟲,然后從椎間孔爬出,移行到背部皮下組織寄生2~3個月,并逐漸蛻皮變成長約28毫米、棕褐色的第三期幼蟲;而紋皮蠅幼蟲則沿疏松結締組織向胸、腹腔移行,移行約2.5個月后到達咽部、食道和瘤胃周圍結締組織中并在此寄居約5個月,逐漸完成第二期幼蟲蛻變,后又從食道壁集中移行到背部皮下組織寄生約2個月,并逐漸蛻皮變成長約26毫米、棕褐色的第三期幼蟲。最后,幼蟲成熟由皮膚破裂孔鉆出落地成蛹,蛹經1~2個月羽化為成蟲皮蠅,繼續危害牛群。

2.癥狀與危害 雌蠅追逐產卵會引起??謶?、不安,表現踢踏、奔跑等,影響休息、采食和抓膘,甚至引起摔傷、流產等嚴重后果。第一期幼蟲沿毛孔鉆入牛體內,引起疼痛、發癢等;第二期幼蟲移行時造成組織損傷,在食道壁停留易引起食道炎;第三期幼蟲易引起局部結締組織增生和皮下蜂窩組織炎,若繼發細菌感染可化膿,有漿液和膿汁流出,形成瘺管。因感染幼蟲數量和發育期不同,若不進行治療則在一定時間內接連發病,不但影響牛的生長發育、生產性能,也影響牛皮品質。

3.診斷 根據當地皮蠅流行病學資料,包括流行季節和病牛來源等,結合牛背部皮下觸診有長圓形硬結的瘤狀腫;瘤狀腫中間皮膚有小孔,流出漿液、膿汁,小孔周圍有膿痂,用手擠壓有蟲體落出即可確診。

4.防治措施 防治本病的主要措施是消滅牛體內的幼蟲,防止幼蟲落地化蛹。常用方法:①搞好環境衛生,加強滅蠅工作。夏季定期對牛舍、運動場等用擬除蟲菊酯噴霧滅蠅。②適時預防,避免不良后果。有可疑病牛時,每年11月份前用伊維菌素按0.2毫克/千克體重給藥,一次皮下注射。因12月份至第二年3月份幼蟲在食道壁和脊椎神經外膜下寄生,若蟲體死亡會引起相應的局部嚴重反應,故此期間不宜用藥。③正確診斷,積極治療。在發病季節發現牛體背部皮下有瘤狀腫時,可用倍硫磷7~10毫克/千克體重,臀部肌內注射;也可用伊維菌素0.2毫克/千克體重,皮下注射。如瘤狀腫有新鮮破裂孔,可用手從結節內擠出幼蟲并殺滅,然后用亞胺硫磷乳油洗擦患部,再涂消炎軟膏;也可用2%敵百蟲酒精溶液擦患部,每周1次,連用3~5次。

(作者聯系地址:貴州省岑鞏縣大有鄉農業服務中心 郵編:557802)

推薦訪問:綜合防治 牛皮 蠅蛆病

最新推薦
猜你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