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俱杯规则-虎牙直播-比利亚vs西班牙人-德国杯|www.cnyhmy.com

三步看懂血常規化驗單

時間:2022-10-23 13:00:02 來源:網友投稿

???zo??)j?m????]6??i???????報告,更是增加了理解的難度。實際上,我們只要三步就能初步看懂血常規化驗單了。

紅細胞(RBC)及血紅蛋白(HGB,Hb)

正常情況下,紅細胞的平均壽命為120天,每天約有1/120的紅細胞衰老死亡,同時又產生相同的 數量,從而維持動態平衡。當發生疾病時這種平衡就可能會被打破,造成紅細胞質和量的改變。通過化驗可快速、準確地測出其含量,從而了解病情。血紅蛋白是紅細胞內的主要成分,測血紅蛋白也可反映紅細胞狀況。但在疾病狀態下二者可能會出現不一致。

紅細胞及血紅蛋白增多見于:連續劇烈的嘔吐、腹瀉、大量出汗、大面積燒傷、糖尿病酸中毒、肺心病、肺氣腫、真性紅細胞增多癥等,其他如高原居民、胎兒、新生兒、長期運動、冷水浴等也可出現生理性增多。

紅細胞及血紅蛋白減少見于:各種原因引起的貧血,如白血病、缺鐵性貧血、溶血性貧血、外傷或手術導致的貧血等,其他情況如嬰幼兒、孕婦、老年人也會比正常人略有減少。

白細胞(WBC)及其分類

血液中的白細胞包括中性粒細胞、嗜酸性粒細胞、嗜堿性粒細胞、淋巴細胞、單核細胞。其中,中性粒細胞和淋巴細胞所占比例最大,白細胞的增多或減少又主要受中性粒細胞影響,兩者在大多數情況下意義相同或者關系密切。所以,我們重點看白細胞總數、中性粒細胞和淋巴細胞三項。

白細胞和中性粒細胞增多見于:急性感染或炎癥(如膿腫、中耳炎、闌尾炎、敗血癥等)、組織損傷或壞死(如手術、外傷、燒傷等)、惡性腫瘤(如粒細胞白血?。┑取F渌缜榫w激動、劇烈運動、高溫、寒冷、新生兒、月經期、妊娠、分娩等也會出現生理性增高。

白細胞和中性粒細胞減少見于:病毒感染(如流感、風疹等)、血液系統疾病(如粒細胞缺乏癥)、理化因素(如化學治療藥物)、自身免疫性疾病(如系統性紅斑狼瘡)等。

淋巴細胞增多見病毒性感染、淋巴瘤、結核病等,生理性增多主要見于嬰幼兒期,淋巴細胞可占白細胞總數的一半以上,4~6歲以后逐漸降至成人水平。減少見于放射病、長期應用激素治療、細胞免疫缺陷病等。

血小板(PLT)

血小板的功能是促進止血和加速凝血,平均壽命為7~14天,70%存在于血液中,30%存在于脾臟的血小板池內。測血小板可了解有無出血傾向或者血栓形成的可能,如血小板少的病人有傷口時,可能會出血不止或凝血時間偏長;血小板數量增多(>600×109/L),容易使血液黏度增加而發生血栓性并發癥(如腦卒中)。

血小板增多見于慢性粒細胞白血病、真性紅細胞增多癥和特發性血小板增多癥等。減少則見于再生障礙性貧血、急性白血病、原發性血小板減少性紫癜等。

當然,化驗單上的其他指標也不是虛設的,在某些情況下也具有很大作用。如脫水患者測紅細胞壓積(HCT)可了解血液濃縮的程度,作為計算補液量的參考;平均紅細胞體積(MCV)、平均紅細胞血紅蛋白含量(MCH)、平均紅細胞血紅蛋白濃度(MCHC)和紅細胞分布寬度(RDW)對貧血分類與診斷也很有幫助;嗜酸性粒細胞在某些寄生蟲病、皮膚病、傳染病、過敏等疾病的鑒別診斷中也會有一定的意義。

總的來說,血常規檢查涉及面廣,很多疾病的篩查都要用到。當遇到某個結果異常時,需要具體情況具體分析,不能僅憑一個數值作出判斷。

此外,需要注意的是,新生兒的化驗結果參考值有時與正常成人是不一樣的。目前國內大多數醫院化驗單上的參考值都是正常健康成年人的,在對待新生兒、嬰幼兒、孕婦等特殊人群時一定要引起注意,不要只看化驗單上的參考值,不分青紅皂白就把正常的值誤解為異常了。

(編輯/吉梅)

推薦訪問:化驗單 三步 看懂 血常規

最新推薦
猜你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