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俱杯规则-虎牙直播-比利亚vs西班牙人-德国杯|www.cnyhmy.com

簡談癌癥患者常用中藥

時間:2022-10-23 09:35:04 來源:網友投稿

【中圖分類號】R27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7484(2013)09—0557—02

腫瘤在中醫中屬“積聚”范疇,中醫學認為惡性腫瘤為人體正氣虛損后,外邪乘虛而入,導致機體臟腑氣血陰陽失調,出現氣滯血瘀、痰濕結聚、熱毒內蘊等病理變化,日久而成積塊。而中醫的辨證論治則是一個收斂過程,即不斷調整身體臟腑陰陽氣血平衡,使帶病機體逐漸向平衡狀態差異縮減方向進行的過程。

經收集調查發現,癌癥患者使用率較高的前二十味中藥有甘草、黃芪、白花蛇舌草、白術、貓爪草、半枝蓮、丹參、茯苓、薏米仁、白芍、黨參、山藥、腫節風、紅豆杉、玄參、生地黃、半夏、浙貝母、莪術和山慈菇。這二十味中藥主要可分為補氣健脾益腎藥、清熱解毒涼血藥、軟堅散結藥、活血化瘀藥。

甘草、黃芪、白術、山藥、黨參、茯苓、薏米仁——補氣健脾益腎藥

腫瘤的形成是機體內部邪正斗爭相互消長的過程,其發病大多由于機體之正氣虧虛,然后外邪乘虛侵入所致。在腫瘤發病的各個時期和階段都應強調扶持正氣。如黃芪可補氣升陽,生津養血,尤其對放化療后的氣虛乏力可補充正氣,驅除邪氣。

脾腎不足是腫瘤形成的基礎,如《景岳全書》所述“凡脾腎不足及虛弱失調之人,多有積聚之病。蓋脾虛則中焦不運,腎虛則下焦不化,正氣不行,則邪滯得以居之”。同時,腫瘤耗傷正氣,或手術、放化療等戕害氣血,使正氣日虛,脾腎更傷。

白術、山藥和黨參都具有補氣、健脾益腎的功效,特別是白術,有“脾臟第一要藥”之稱,并且具有抗腫瘤作用。黨參能益脾胃,化精微,生陰血,補氣生血之效。另外,甘草除了補脾益氣還有清熱解毒、調和百藥及益氣復脈之效;且甘草中的有效成分還有抗腫瘤的作用【1】。

茯苓和薏米仁都是健脾利濕藥。其中茯苓能補脾而助氣血生化之源,且茯苓含有多種具有抗腫瘤活性的成分,茯苓素、茯苓多糖,以及茯苓多糖的修飾物除具有直接的抗腫瘤效果外,還通過提高機體免疫功能而達到抗腫瘤作用【2】。

薏米仁能解毒散結,可用于贅疣,癌腫等,同樣具有抗腫瘤、調節免疫的作用。

白花蛇舌草、山慈菇、半枝蓮、玄參、生地黃、腫節風——清熱解毒涼血藥

熱毒內蘊,灼液成痰,氣血痰濁壅阻經絡臟腑遂成腫瘤。抑癌即解毒,解未盡余邪之毒及化療之藥毒,使正復邪去,機體得氣血陰陽調和之態。

白花蛇舌草、山慈菇和半枝蓮都具有清熱解毒,散結化積等功效,用于癥瘕痞塊之積聚。目前,通過藥理研究和臨床篩選,證明大多數清熱解毒藥物均有較強的抗癌活性,并且從中分離提取出有效成分,做成制劑提供臨床應用,如白花蛇舌草提取物及其所含成分對多種腫瘤細胞有抑制作用【3】。

玄參、生地黃、腫節風為清熱涼血藥,也同樣具有增強免疫、解毒抗炎、抗腫瘤的作用。生地黃為清熱涼血止血的要藥,它的地黃多糖可影響腫瘤細胞的增殖、分化和凋亡;玄參清熱降火,軟堅散結,用于痰火郁結之瘰疬,癰腫瘡毒;腫節風提取物,片劑,注射液均報告有不同程度的抑瘤活性。可用于對胰腺癌,胃癌,直腸癌,肝癌核食道癌等治療【4】。

半夏、貓爪草、浙貝母——軟堅散結藥

脾不健運,聚濕生痰,痰濕凝聚,血壅不通,痰濕著于臟腑形成陰毒,結于體表則形成瘰疬、癭瘤。軟堅散結類藥可治療濁痰、瘀血等結聚而形成的瘢積瘰疬諸證,通過直接抑制腫瘤增生、促進細胞凋亡而起到消散堅結、抗腫瘤的作用。

半夏能燥濕化痰、消痞散結,為有毒之品,可以毒攻毒,故用于痰滯毒凝所致的癭瘤痰核,癰疽發背,無名腫毒初起等,并具有抗腫瘤的作用。

貓爪草有化痰散結,解毒消腫之功,可治痰火郁結之瘰疬痰核。其提取物有抗腫瘤作用,主要有效部位是貓爪草皂苷,多糖,此外還有增強免疫的作用。

浙貝母可清熱解毒而消癰,又善化痰而開郁散結,用治火毒或痰熱互結引起的瘰疬、癭瘤。可抗腫瘤、抗炎抑菌。

丹參、莪術——活血化瘀藥

腫瘤患者多伴有高血黏度特點而有利于腫瘤的轉移,尤其對于血行播散轉移的腫瘤。活血化瘀為主的中醫藥具有抗凝、抗纖溶、降低血液黏稠度、抗血栓形成、改善微循環、改善血液流變性的作用,對于防止癌栓形成和腫瘤轉移具有重要意義【5】。

丹參功擅活血祛瘀、消癥散結、涼血消癰,善治血行不暢、瘀血阻滯所致的癥瘕積聚。具有抗凝血、抗血栓形成、改善微循環、改善血液流變性、抗菌、抗炎、抗腫瘤等作用。

莪術破血逐瘀、消癥散結,用于癥瘕痞塊。同樣具有抗血小板聚集、抗凝血、改善血液流變性、抗腫瘤、抗炎、增強免疫力的作用。

其他

白芍為補血藥,可柔肝止痛,平抑肝陽。用于四肢攣痛,頭痛眩暈。有抗肝腎損傷作用,鎮靜,抗抑郁作用,調節胃腸功能,抗腦缺血作用,調節免疫作用,抗炎作用。對于減緩癌癥患者放化療后的不良反應和術后調養有重要意義。

紅豆杉中含有的紫杉醇,具有獨特的抗癌機制和較高的抗癌活性,能阻止癌細胞的繁殖、抑制腫瘤細胞的遷移,被公認是當今天然藥物領域中最重要的抗癌活性物質。

結論

現代醫學的惡性腫瘤在祖國醫學理論中屬癥、瘕、積、聚范疇,惡性腫瘤的病因病機主要是陰陽失衡、氣血不調、五臟之氣紊亂,致使外來邪氣乘機而入,破壞了五臟正常的生理功能,損耗人體精、氣、血、津液等物質基礎,引起氣滯、血瘀、痰凝、濕停、毒聚等病理變化,即氣血虛衰、氣滯血瘀、痰凝濕聚、熱毒內蘊、臟腑失調、經絡瘀阻。中醫強調整體調治的功效,即通過整體調節腫瘤局部微環境而抑制腫瘤的發展、防止腫瘤的復發或者轉移。通過調查發現癌癥患者常用中藥大多是通過調節氣血陰陽平衡,以扶正固本,驅除邪氣。因此各類藥須相互配伍使用才能扶正祛邪,令機體達到平衡從而消除腫瘤。

參考文獻:

[1] 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臨床用藥須知:2010年版.中藥飲片卷/國家藥典委員會編:1025-1026

[2] 談新提,工藝峰等.化學修飾的茯苓多糖抗腫瘤效應的組織學觀察.武漢大學學報(醫學版),2004,25(6):652-656.

[3] 張煒.白花蛇舌草對腫瘤細胞信號傳到通路的抑制.食品與生物技術學報,2006,25(1):50-53.

[4] 康敏,唐安洲等.腫節風提取物對鼻咽癌裸鼠移植瘤細胞凋亡的影響.中藥材,2008,31(10):1529-1533.

[5] 張益勛;陳素紅.抗腫瘤中藥功效與現代藥理相關性研究.亞太傳統醫藥,2010,4(6),4:110-112.

推薦訪問:癌癥 中藥 患者 常用

最新推薦
猜你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