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文本圖片集
【摘 要】目的:探討腫瘤標志物和CT聯檢診斷早期肺腺癌的應用效果。方法:納入2016年7月至2019年6月檢查收治的高度懷疑為肺癌的98例患者,檢測本組患者血清腫瘤標志物CA125、CEA水平,并對本組患者實施CT檢查。以病理結果為金標準,計算腫瘤標志物檢測、CT檢查及腫瘤標志物和CT聯檢診斷早期肺腺癌的敏感性、特異性、準確性,并對計算結果進行統計學處理。結果:98例患者中,18例患者的病理診斷結果為早期肺腺癌。腫瘤標志物和CT聯檢診斷早期肺腺癌的敏感性、特異性、準確性分別為88.89%、90.00%、89.80%,均較腫瘤標志物檢測的16.67%、52.50%、45.92%以及CT檢查的44.44%、68.75%、64.29%高,統計學處理顯示P均<0.05,差異存在統計學意義。結論:腫瘤標志物和CT聯檢對早期肺腺癌的敏感性、特異性高于兩種方法單一檢查,有利于實現疾病的早發現、早治療。
【關鍵詞】早期肺腺癌;腫瘤標志物;CT;準確性
【中圖分類號】R730.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7484(2019)07-0114-02
肺癌目前為全球范圍內發病率和病死率增長最快的惡性腫瘤疾病。在我國,肺癌在嚴重危害國人身心健康的同時也造成了嚴重的社會經濟損失,不利于國家發展和進步。因此,加強該疾病的早期防治具有重要臨床意義。肺腺癌是肺癌中較常見的一種病理類型,多見于女性和不吸煙者,雖然整體預后狀況優于其他類型,但病死率仍處于較高水平,究其原因主要為發病早期的癥狀較輕且缺乏典型性,早期確診率較低,多數患者在發病中晚期時才確診,很多病患已發生淋巴結轉移,疾病根治難度大[1-2]。為進一步提高早期肺腺癌的確診率,近年來我院我科一直在探索該類型肺癌的早期診斷方法。本研究主要探討腫瘤標志物檢測聯合CT檢查在早期肺腺癌臨床診斷中的應用價值,現將研究內容進行以下整理報告。
1 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納入我院2016年7月至2019年6月收治的高度懷疑為肺癌的98例患者作為研究對象。納入標準:(1)成年患者;(2)既往無肺部惡性腫瘤疾病史;(3)認知功能正常,能夠配合檢查。排除標準:(1)存在心、肝、腎等其他重要臟器功能異常;(2)存在CT檢查禁忌癥;(3)合并患有血液系統疾病。本組患者中,男性患者57例,女性患者41例,年齡33~85歲,平均年齡(56.39±4.35)歲,在知曉本研究的目的和方法后,均自愿參與研究,并簽署知情同意書。
1.2方法
所有研究對象均接受腫瘤標志物檢測和CT檢查。
1.2.1腫瘤標志物檢測
采集研究對象空腹靜脈血3ml,置于血清離心機中以3000r/min的速度離心10min分離血清,使用全自動生化分析儀檢測血清CA125、CEA。CA125正常值參考范圍為0.0~35.0U/ml,CEA正常值參考范圍為0.0~5.0ng/ml。聯檢中,一個標志物的檢測結果高出正常值參考范圍即判定為陽性。
1.2.2 CT檢查
設備為美國GE寶石能譜64排螺旋CT。患者取平臥位,雙臂上舉,指導患者在平靜呼吸狀態下屏氣進行全肺掃描。掃描參數設置:管電壓120kV,管電流自動(100-350mA),螺距1.0,掃描時間0.4s,重建層厚5mm及1.25mm,重建方式Soft及Chest,肺窗窗位-650,窗寬1600。所有研究對象的CT檢查和閱片均由我院CT室兩名工作經驗豐富的主治醫師或副主任醫師共同進行并審核。
1.3觀察指標
將病理診斷結果作為金標準,統計并比較腫瘤標志物、CT單獨、聯合應用診斷早期肺腺癌的敏感性(真陽性率)、特異性(真陰性率)、準確性(與病理診斷結果的符合率)。
1.4統計學方法
統計學軟件版本:SPSS 25.0;采用n(%)表述計數資料,差異行x2檢驗,P<0.05為差異存在統計學意義的判定標準。
2 結果
2.1 98例患者的病理診斷結果
98例患者中,79例患者接受穿刺活檢手術治療,術后切除組織病理檢查證實72例為肺部惡性腫瘤,7例為肺部良性腫瘤,其余19例患者均接受病理組織活檢,其中3例證實為肺部惡性腫瘤。75例肺部惡性腫瘤疾病患者中,共18例患者的病理診斷結果為早期肺腺癌。本組患者的具體病理診斷結果見表1所示。
2.2腫瘤標志物、CT單獨、聯合應用診斷早期肺腺癌的敏感性、特異性、準確性比較
腫瘤標志物、CT聯檢診斷早期肺腺癌的敏感性、特異性、準確性均高于腫瘤標志物檢測和CT檢查,統計學處理顯示P均<0.05,存在統計學意義,具體數據見表2所示。
3 討論
腫瘤標志物檢測因具有無創、簡便、重復性強等特點,長期以來一直被廣泛用于各種惡性腫瘤疾病的臨床診斷和病情評估[3]。肺部惡性腫瘤疾病臨床診斷和病情評估中應用的腫瘤標志物包括CA125、CEA、CYFRA21-1、SCC等,其中以CA125、CEA的應用相對廣泛。CT在惡性腫瘤疾病臨床診斷中的地位毋庸置疑,且伴隨著診斷技術與水平的不斷進步,CT在惡性腫瘤疾病診斷中的應用優勢日益突出[4-5]。為明確腫瘤標志物、CT聯檢在早期肺腺癌臨床診斷中的應用價值,本研究進行分析和討論。由本文結果部分內容可知,腫瘤標志物、CT聯檢診斷早期肺腺癌的敏感性、特異性和準確性均明顯高于兩者單獨應用,表明兩者聯合應用更有利于實現肺腺癌的早期診斷和治療。
分析原因可能為:CA125、CEA在惡性腫瘤疾病發生、發展中的促進作用已得到國內外大量臨床研究的證實。但與此同時,實踐研究也發現,患者腫瘤分期變化可對兩腫瘤標志物的表達水平產生明顯影響,表現為腫瘤分期越高,兩者的表達水平越高[6]。早期肺腺癌患者的血清CA125、CEA表達變化并不明顯,與其他多種病理因素導致的血清CA125、CEA表達變化相似[7]。因此,單一用于診斷早期肺腺癌的敏感性、特異性、準確性較低。CT檢查能夠發現疾病發生后導致的多種病理改變,但由于肺腺癌病程緩慢,發病早期病理改變并不顯著,故CT檢查單一應用診斷早期肺腺癌也存在較明顯的應用局限性[8]。而腫瘤標志物和CT聯合應用能夠在較大程度上彌補兩者單一應用存在的應用局限性,為臨床醫師進行疾病鑒別診斷提供更多客觀性參考信息。因此,能夠進一步提高疾病早期確診率。
綜上所述,腫瘤標志物和CT聯檢對早期肺腺癌的敏感性、特異性均高于兩者單一應用,能夠有效減少早期肺腺癌的誤診和漏診,有利于進一步改善早期肺腺癌患者的預后,可作為現階段我國臨床診斷早期肺腺癌的常用方法。
參考文獻
[1]朱慧,王希明,郁義星,等.肺腺癌的能譜CT參數與腫瘤浸潤性及Ki-67表達的相關性研究[J].國際醫學放射學雜志,2018,41(06):629-632.
[2]戚洲卿.CT影像聯合腫瘤相關抗體對早期肺腺癌患者型別的鑒別診斷效果分析[J].全科醫學臨床與教育,2019,17(08):693-696.
[3]王莉娜,李野,蔡娟,等.肺pGGN浸潤性肺腺癌與浸潤前病變的超高分辨率CT鑒別診斷[J].影像研究與醫學應用,2019,3(15):209-210.
[4]徐國厚,黃海峽,左翔,等.影像特征及部分腫瘤指標對肺腺癌相關的磨玻璃結節的鑒別診斷價值[J].海南醫學,2019,30(12):1561-1565.
[5]金志發,陳相猛,馮寶,等.CT紋理特征分析鑒別診斷表現為肺部亞實性結節的微浸潤腺癌和浸潤性腺癌[J].中國醫學影像技術,2019,35(05):691-695.
[6]杜倩,趙煥芬,康林,等.肺鱗狀細胞癌組織中p63、CK5/6和p40的表達及其病理診斷價值[J].現代腫瘤醫學,2019,27(11):1907-1910.
[7]許穎,王冬蓮,郭浩翔.血小板與淋巴細胞比值、乳酸脫氫酶聯合肺腫瘤標志物檢測在肺腺癌中的診斷價值[J].中國衛生檢驗雜志,2019,29(06):763-765.
[8]趙煥芬,杜倩,李冰潔,等.TTF-1、CK7、Napsin A聯合檢測對肺腺癌的診斷價值[J].山東醫藥,2018,58(44):73-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