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深化,我國高等教育事業迅猛發展,高校辦學規模及數量日益增加,高校經濟工作變得越來越復雜。會計監督與審計監督屬于高校事業經費監督的兩個重要手段,將兩項工作聯系起來能進一步規范會計行為和審計行為,提升各項資金使用率,促進高校經費管理水平的提高,有效防止經濟腐敗滋生。
關鍵詞:高校事業經費 會計監督 審計監督
會計監督與審計監督屬于高校事業經費監督的兩個重要手段,會計監督與審計監督既相互聯系,又存在明顯區別。把握好審計監督與會計監督之間的關系,明確相關職責,一方面有利于促進高校經濟管理工作的規范化、法制化發展;另一方面有利于廉政建設及防止經濟腐敗。
1 會計監督
會計監督是依照國家有關財經法規對會計工作進行控制,并利用正確的會計信息對經濟活動進行全面、綜合的協調、控制、監督,以達到提高會計信息質量和經濟效益的目的。主要內容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1.1 單位內部會計監督 單位內部會計監督是指為了保護單位資產的安全、完整,保證其經營活動符合國家法律法規和內部有關管理制度,提高經營管理水平和效率,而在單位內部采取的一系列相互制約、相互監督的制度和方法。高校在開展會計監督工作時,必須要遵循《會計法》等法律法規及規章制度,建立起專門的會計機構,配備合適的會計人員,建立健全內部會計監督機制,并對重大經濟事項要進行合理的制約。此外,還要建立相關的財務信息公開化制度,對高校改革相關的財務決策事項公開化,解決信息不對稱問題,鼓勵廣大教職工參與到管理工作中,遵循“民主理財”的原則,降低違法亂紀行為發生率。
1.2 政府會計監督 政府會計監督是一種外部監督,與單位內部會計監督是相輔相成的。教育行政主管部門對于高校財務工作的運轉情況有著決策權,為了保障決策的準確性,需要對財務監管結果進行定期通報,交流相關的監督方式,避免國有資產發生流失,提升資金使用率。而財政管理部門需要定期檢查高校會計核算工作的成效,分析相關資料的完整性與真實性,看高校是否嚴格遵循了國家的法律法規,有效督促高校自學遵守國家法令政策。
1.3 社會會計監督 社會會計監督主要指新聞媒體的監督,新聞媒體通過對相關經濟活動的報道能夠揭示出高校職務犯罪、亂收費等違法違紀問題。
1.4 會計行為及監督責任 會計人員通過會計核算工作能夠反映出高校經濟活動情況,會計資料需要滿足合法性、完整性以及真實性的特征。
2 審計監督
審計監督就是由獨立的審計機構及審計人員,接受第三方的委托,對審計指向的審計對象的與財政財務收支有關的經濟活動進行查證、鑒證、評價等一系列行為。主要內容包括:
2.1 國家審計 國家審計是指由國家審計機關所實施的審計。通過審計財政、財務收支真實、合法和效益,最終達到維護國家財政經濟秩序、促進廉政建設、保障國民經濟的健康發展的目的。具有獨立性、權威性、強制性和綜合性,有利于對高校財務活動實施監管。
2.2 內部審計 高校內部審計是指高校內部的專職審計機構所進行的審計,是高校內部監督職能的實現,具有內向性和強制性,是一種獨立客觀的監督和評價活動。
2.3 社會審計 社會審計也稱注冊會計師審計或獨立審計,是指注冊會計師依法接受委托、獨立執業、有償為社會提供專業服務的活動。對高校實施社會審計,主要是注冊會計師通過依法接受委托,對高校財務報表及相關資料進行獨立審查并發表審計意見,是社會監督職能的體現。
2.4 審計行為及監督責任 嚴格依法規范審計行為,做到審計職責權限法定、審計方式法定、審計標準法定、審計保障法定。根據國家有關法律、法規及會計準則、會計規定動作,對高校的會計核算和會計報告是否公允表達財務狀況和資金變動情況進行審查,出具審計報告,并對審計報告的真實性、合法性負責。
3 高校會計監督與審計監督現狀
高校會計監督與審計監督的內容有兩類,第一種是對日常經濟事務的監督,第二種是審計部門的監督,這兩者監管職責并不明確,很容易出現問題,這表現在幾個方面:
3.1 經濟業務的混淆 對于高校的會計部門而言,經濟業務屬于審計范疇,如果沒有對應該控制的支出事先進行財務監督,且事后沒有被及時發現,很容易給高校帶來損失。即使審計完成,也很難追究責任,會給高校帶來巨大的經濟損失,影響了會計數據的真實性。
3.2 財務收支的問題 對于高校的審計部門而言,在開展財務收支工作中,往往會存在一系列的問題,如果審計工作的開展時間早于財務收支工作,就可以有效保障資金的安全。但是,如果采用該種方式,原先應該由會計監督負責的工作就由審計取代,其工作效益就很難評估。
3.3 監督范圍職責界限存在問題 對于學校而言,由于財務監督與會計監督工作的職責不清晰,審計部門會為學校提供審計建議,大多數與經濟活動有關的監督工作都需要由審計人員進行參與,雖然采取該種方式能夠將監督任務落實到實處,但是往往難以及時發現工作中的漏洞,更加無法追究相關的責任。
4 會計監督與審計監督的關系
會計監督是我國經濟監督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在維護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秩序、保障法律、法規、規章貫徹執行中發揮重要作用。審計監督是保證國民經濟持續、健康、協調發展的必要手段,也是不斷提高會計信息質量的必要保證。高校事業經費監督應該以會計監督為主,審計監督為輔,會計監督為審計監督服務,但二者工作目標是一致的,都是為學校各項中心工作服務,監督對象是一致的,主要任務就是保障黨的路線、方針、政策可以與國家規定一致,合理應用資金,提升學校的辦學效益與資金安全。會計監督與審計監督既存在一定的共性,也會相互制約。
4.1 會計監督的特征與范圍 會計監督屬于賬權監督,主要采用算賬、報賬以及記賬的形式實現,其監督范圍包括以下幾個方面:第一,預算執行監督。預算執行監督即審查高校資金收入與支出是否在批準范圍內,超過的標準和范圍是否被批準,執行是否與以往目標和任務一致。第二,高校收入監督。審核收入是否嚴格遵照相關范圍,是不是存在縮小與擴大收費范圍,降低與提高收費標準的問題,同時,還要查看收入有無及時、完整上交。第三,經濟合同審核。審核經濟合同中的相關支出與收入是否在標準預算范圍內,合同中標注的內容是否完整,權利、義務、責任是否明確。第四,高校支出監督。審核高校每筆支出是否嚴格遵照開支標準執行,是不是與支出內容相符,各項購入的物質審核與驗收手續是否無誤,單價是不是與市場價格相符,投資有無上級部門的批準,是不是存在隨意挪用、借支的問題。第五,建設工程審核。看建設工程是否與建設估算一致,文件內容是否完整、嚴密,工程量清單與施工圖紙是否一致,要付工程進度款與實際情況是否一致,如果出現審核變更,要看內容是否與實際情況相符,以此確定價格。第六,固定資產監督。審核學校固定資產的購入程序是否齊全,固定資產的保費、報損有沒有登記入賬,變價收入有無上交至財務部門。
4.2 審計監督的特征與范圍 審計監督能夠肯定遵紀守法行為,揭露違法行為,對不健全的內容制度提出整改措施,其具體的監督范圍包括以下幾個方面:第一,學校預算執行情況。審核高校財務收支業務與相關指標是否處在批準范圍內,如果超過指標,是否經過上級部門的批準;第二,財務收支情況。看高校財務收支的賬簿、憑證、報表等資料是否完整、真實,是不是與國家相關政策一致。第三,基本工程項目。看實際工程項目是否與投標口徑相符合,對比實際工程量和決算工程量的情況,查看變更工程量是否通過批準,工程投資取得了怎樣的效益。
5 結語
總而言之,會計監督與審計監督兩項工作之間有著密切的聯系,是能夠相互促進的。將兩項工作聯系起來,一方面,最大限度地維護學校利益,提升各項資金使用率,保障學校的發展路線;另一方面,對加強廉政建設,防止經濟犯罪有著極其重要的作用及意義。
參考文獻:
[1]劉友夫,許毅蒙,張利夫,唐振奇.會計監督與審計監督的關系研究[J].長沙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5(04).
[2]于莉萍,孫方方,靳鑫.論高校會計監督的問題及對策[J].全國商情(理論研究),2013(01).
[3]趙亦軍.強化高校會計監督職能的戰略性路徑研究[J].今日科苑,2011(02).
[4]楊明亮.論高校財務管理內部控制審計[J].財務與金融,201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