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俱杯规则-虎牙直播-比利亚vs西班牙人-德国杯|www.cnyhmy.com

2022年碳減排或將改變傳統國際貿易模式論文(精選文檔)

時間:2022-05-26 12:40:02 來源:網友投稿

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2022年碳減排或將改變傳統國際貿易模式論文(精選文檔),供大家參考。

2022年碳減排或將改變傳統國際貿易模式論文(精選文檔)

  摘 要:為了給發達國家的低碳技術和管理模式創造新市場,發達國家給予發展中國家的減排壓力與日俱增。這一點,我們在國際氣候談判中可以清楚地看到。

  關鍵詞:二氧化碳 減排 國際貿易 改變

  論文正文:

碳減排或將改變傳統國際貿易模式

  二氧化碳排放對氣候變化影響是全球性的,在哪個國家排放并沒有區別。但是,由于產出和能源效率的不同,在不同國家生產某一產品的排放量是有區別的。在發達國家生產某一個產品可能是一個單位的碳排放,而在發展中國家生產,由于生產工藝相對落后,能源效率低,可能是超過一個單位的碳排放。這樣,碳減排的考慮將影響傳統的國際貿易模式,即在低收入國家生產,在高收入國家消費。因此,低碳全球化就是通過碳減排的考慮,使得不同國家的市場和生產日益變得更加相互依存的過程,這是由于對國家間貨物和服務貿易的發展以及資本和技術的流動加入碳減排考慮所造成的。

  如果低碳全球化是人類發展的必由之路,那么應對低碳甚至利用低碳,是各國的當務之急。毋庸置疑,低碳對一國而言,意味著推高能源成本,阻礙經濟發展。對于部分國家而言,低碳全球化意味著經濟增長的新動力和促進就業的助推器。

  近年來,在應對全球氣候變化的浪潮中,低碳理念得到了各方響應,逐漸成為壘球共識。發展低碳經濟已經陸續進入各發達國家的戰略規劃。我們對此可以做崇高的理解,正如發達國家宣示的那樣:應對氣候變化,保護地球和人類的生存空間。但事情可能不是那么簡單,發展中國家也可以這樣理解:發達國家通過發展低碳技術和相應的管理模式,形成低碳優勢,繼而在氣候談判中施加碳減排壓力,同時逐步提高相關的碳標準,從而制造低碳壁壘,制定綠色標準,迫使發展中國家減排,借機向外輸出低碳技術和管理模式。

  當前,在低碳產業領域,發達國家憑借技術、人才、資金以及公民環保意識等各方面的優勢,積極發展領先的低碳技術和管理模式,并著力向全球輸出。歐盟目前領先。在排放指標、科研經費投入、碳排放機制、節能與環保標準、低碳項目推廣等各方面,歐盟引領低碳潮流。歐盟2005年啟動限額與交易體系,總體減排指標被層層分配,逐一分配到各成員國、各行業和各公司,目前已經覆蓋了地區內30%-50%的工業和能源行業。2007年年初,歐盟把低碳經濟確立為未來發展的方向,并將其視為一場新的工業革命。2009年,歐盟宣布在2013年前出資1050億歐元支持綠色經濟,促進就業和經濟增長,保持歐盟在低碳產業的世界領先地位,接著又提出在未來十年內增加500億歐元專門用于發展低碳技術,將在風能、太陽能、生物能源、二氧化碳的捕獲和儲存等六個具有發展潛力的領域大力發展低碳技術。除了致力于在低碳技術領域保持全球領先之外,歐盟還開創了許多低碳發展機制,比如排放交易體系。

  美國在奧巴馬成為總統后,對氣候變化的態度明顯改變,決心積極應對溫室氣體排放問題。美國眾議院2009年6月通過的《美國清潔能源與安全法案》,將用立法的方式將碳排放額逐級分配并進行市場交易。

  為了給發達國家的低碳技術和管理模式創造新市場,發達國家給予發展中國家的減排壓力與日俱增。這一點,我們在國際氣候談判中可以清楚地看到。美國最為直接,認為發展中國家也必須承諾采取行動削減溫室氣體排放。歐盟相對溫和,提出到2020年將溫室氣體排放量在1990年的基礎上減少20%.如果其他主要國家采取相似行動,歐盟可以將目標提高至30%。這種有條件的承諾,對發展中國家形成巨大減排壓力。如果強制減排,主要發展中國家(如中國)應該是發達國家低碳技術和管理模式輸出的最主要市場。

  無論出于何種動機,發達國家顯然想把低碳壘球化做成推動經濟增長的機會。在金融危機的陰影下,奧巴馬欲借碳減排及新能源開發計劃促進美國經濟增長,稱此舉能夠創造數十萬就業崗位,如生產太陽能板和電動汽車的工廠、環保建筑以及相關安裝和服務行業等。2010年3月,歐盟發布《歐洲2020戰略》,提出打造一個綠色知識經濟體,將在節能減排、發展清潔能源、發展高新技術產業、教育和培訓等方面加大投入,將低碳產業培育成未來的經濟支柱。主要目標是以低碳發展轉變歐盟的增長方式,領先未來全球低碳技術和管理創新,創造低碳就業機會。研究表明,到2020年歐盟僅可再生能源行業的就業人數就可達到280萬。

  值得注意的是,發達國家的低碳發展戰略將對整個國際市場和貿易格局產生重大而深遠的影響。發達國家是發展中國家外貿的主要市場,未來發達國家的低碳壁壘將多種多樣,比如低碳通行證、碳關稅,等等。發達國家除了自己轉變發展方式,也將通過貿易和投資影響發展中國家的經濟增長和發展方式。事實上,我們已經看到發達國家與碳相關的環保標準在不斷提高。比如,2009年10月歐盟通過新法規,普遍提高了紡織品、鞋類及電器的環保標準,直接限制了部分低端產品進入歐盟市場。

  無論發達國家出于何種目的推進低碳全球化,無論發展中國家是否愿意,如果碳排放對氣候變化的影響確定,低碳全球化確定,低碳將成為未來經濟發展的必然模式。對于發展中國家來說,未雨綢繆、積極應對,才是治本之策。只有通過積極融八國際氣候框架,積極參與國際氣候變化對話,積極維護自由貿易,并在過程中適應規則、利用規則、駕馭規則,方能趨利避害,實現互利共贏以及人與自然的和諧發展。

  低碳是一個政策選擇。與低碳相關的政策研究,中國的能源經濟工作者擁有最好的實踐和政策研究的地理優勢,可以說,現階段的能源和碳排放的增量主要來自于中國和印度這兩個發展中的人口大國。能源的稀缺和價格問題,溫室氣體排放問題,低碳轉型問題,現階段中國是解決問題的關鍵和主戰場,各個國家都必須到中國來,幫助中國尋找低碳經濟發展的解決方案,也可以為解決今后印度的碳排放問題做好準備,因為中國的低碳解決方案應該是印度可以借鑒的。

推薦訪問:碳減排或將改變傳統國際貿易模式論文 或將 國際貿易 改變

最新推薦
猜你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