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2022年我國經濟技術開發區發展特征及動力機制(全文完整),供大家參考。
開發區是一種享有特殊經濟政策、從事某種經濟活動的地域類型。開發區的建設推進了國家和地區經濟的對外開放,被認為是一種促進經濟發展的有效方法。我國自80年代初興辦經濟特區以來,各類開發區在全國快速發展。因此,對開發區發展經驗、發展機制和動力、存在問題及在經濟全球化時代面臨的新問題和相關對策研究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近年來,我國有不少學者關注開發區尤其是高技術園區的布局與發展[1~5]。也有學者以單個開發區為例,探討其發展特征和發展方向 [6~8]。但對經濟技術開發區專門進行研究的成果較少。作者于2001年6月至10月間,先后走訪了大連、天津、青島、威海、溫州、漕河涇、昆山、北京經濟技術開發區、蘇州新區、蘇州工業園區、浦東新區等10多個國家級開發區?;趯ι鲜鲩_發區的實地調研,本文著重分析我國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的發展過程、布局特征及動力機制。 1開發區的發展過程與類型 世界上開發區的建設最早可追溯到16世紀時意大利的自由港。此后,西歐許多國家相繼設立自由港、自由貿易區。這一時期開發區的功能比較單一,主要從事對外貿易和轉口貿易。1959年愛爾蘭創立了世界上第一個出口加工區。進入70年代以后,隨著亞洲一些國家和地區紛紛建立出口加工區獲得成功后,出口加工區成為開發區的主導形式。亞洲開發區的成功在于它順應了資本在全球范圍內的重組和追求最大利潤的需要,為本地廉價勞動力和土地資源與國外資金和先進技術的結合提供了理想的場所,成為出口導向戰略的有力工具,帶動和加速了當地工業化的發展[9]。70年代末以來,以信息技術為主導的第三次科學技術革命沖擊全球。繼美國硅谷之后,發達國家率先建立起科學園和科學工業園區,一些新興工業化國家和地區也紛紛效仿,以推動產業向知識和技術密集型轉移及產業結構的升級,并成為開發區發展的一種新的重要形式?! ?980年,我國在東南沿海的深圳、珠海、汕頭、廈門興辦經濟特區。1984年,我國宣布設立14個沿海開放城市,并在這些城市中設立數量不等的經濟技術開發區。由于80年代開發區取得了較好的成效,所以至90年代以后,開發區在全國范圍內遍地開花,類型也更加多樣。從開發區的功能和類型上,有經濟特區、經濟技術開發區、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出口加工區、保稅區、金融貿易區、旅游度假區、邊境經濟合作區等;
從開發區的級別來講,有國家級、省級、地市級、區縣級、鄉鎮級等不同級別的劃分,甚至有的村也設有工業園區。到2002年6月,我國僅國家級的各類開發區已達160多個,遍布在全國各個省區(圖1)。 附圖 圖1國家級各類開發區空間分布示意圖 Fig.1SpatialdistributionofdevelopmentareasauthorizedbyChinesecentralgovernment 2經濟技術開發區的時空分布特征 1984年我國經濟技術開發區的設立,表明我國進入了對外開放的第二個層次。到目前為止,我國共有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54個,分布在全國東、中、西部各個省區。概括來講,經濟技術開發區的發展大致經歷了3個階段: 第一個階段是在沿海布點(1984~1991年) 為了實施改革開放的戰略,我國1979年批準廣東、福建兩省實行特殊政策和靈活政策,隨后于1980年設立4個經濟特區。到1983年底,經過5年的工作,利用外資和外貿出口都取得了明顯的成效。中央、國務院在總結前 5年對外開放經驗的基礎上,采取了新的措施。1984年4月,決定開放沿海的天津、上海、大連、秦皇島、煙臺、青島、連云港、南通、寧波、溫州、福州、廣州、湛江、北海14個港口城市,對這些城市在政策上給予優惠和扶植。在上述14個城市中,除北海和溫州兩市以外,批準了其他12個市創辦經濟技術開發區,并給以類似經濟特區的政策支持,包括對外商投資的生產和科技項目減收15%企業所得稅、進口建設器材免征關稅和工商統一稅、區內財政收入5年內不上繳(后延長至1993年)、國家給以開發性貸款(累計23億元)等?! 〉诙A段在東部和南部鋪開(1992~1997年) 1992、1993年,國務院又第二批批準了營口、長春、沈陽、哈爾濱、威海、昆山、杭州、蕭山、溫州、福清融僑、廣州東山、南沙、惠州大亞灣、蕪湖、武漢、重慶、烏魯木齊、北京、寧波大榭等19個經濟技術開發區。此外,國務院在1992年和1994年先后批準了浦東新區和蘇州工業園區實行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的政策。經濟技術開發區在我國東部和南部地區全面鋪開?! 〉谌A段是向全國推進(1998年以來) 沿海地區興辦經濟技術開發區取得了明顯成效。在總結國家級開發區有效促進當地經濟健康發展經驗的基礎上,作為實施西部大開發戰略的重要措施之一,1999年國務院決定允許中西部各省、自治區、直轄市在其省會或首府城市選擇一個符合條件并已建成的省級開發區申辦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2000~2002年,國務院先后批準合肥、鄭州、西安、長沙、成都、昆明、貴陽、南昌、石河子、西寧、呼和浩特、太原、南寧、銀川、石家莊、拉薩、蘭州等17個省級經濟技術開發區升為國家級。至此,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達到54個。其中東部沿海省區共有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32個,占全國的60%,中部和西部地區分別有10個和12個。 由上所述,我國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的增長過程,在時間尺度上表現為明顯的階段性;
在空間上,則從沿海向內陸地區呈梯度推進。開發區的這種時空發展特征,是與我國改革開放戰略的實施過程緊密相聯的,也體現了我國各地區參與全球經濟活動的時空規律?! ?經濟技術開發區的發展特點 我國的經濟技術開發區是在沿海開放城市和其他城市劃定的小塊區域,是18年來我國經濟發展的重要空間載體。實踐表明,經濟技術開發區在對外開放、吸引外資、擴大出口、發展高新技術、促進區域經濟發展等多方面起到了窗口、輻射、示范和帶動作用,已經成為當地經濟新的增長點,在區域經濟結構調整和產業結構調整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成為外商在我國投資的熱點地區和外貿出口的主力軍。概括來講,我國經濟技術開發區的特點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3.1城市空間結構調整的主要載體 近20年來中國城市空間的變化,主要表現為兩個方面:城市建成區的向外擴展,以及與此同時發生的城市內部空間的重新組合[10]。在這種重新組合的過程中,很多開發區成為城市空間結構調整的主要載體。如大連市以城市建設和產業結構調整為契機,對城市總體規劃布局進行了相應的調整,把老市區和正在建設中的新市區作為統一的整體進行規劃,開拓進行新一輪的基礎設施建設和城市空間擴展。大連市經濟技術開發區距老市區27km,位于規劃的新市區范圍內。到2000年底開發面積達 38km[2],已發展成為大連市新市區的主體和新增工業企業布局的主要空間。蘇州市為了保持古城風貌,在老城的東、西向分別規劃發展了蘇州工業園區和蘇州新區,舊城區內則通過退二進三實現城市用地功能的置換?! ?.2區域經濟增長的主要空間 大多數開發區的經濟總量占所在城市的比重都在5%以上,已成為地方經濟的增長極,推動著區域經濟的新發展。如大連市經濟技術開發區,九五時期GDP年均增長18.7%,工業總產值年均增長23.6%,出口總額年均增長15%;
2000年,經濟技術開發區的GDP占大連市的15%,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財政收入、出口創匯分別占大連市的 32.4%、21%、43%,已經成為大連市經濟的重要增長點,是遼寧省改革開放的先導區。江蘇省昆山經濟技術開發區自成立以來,區內外資企業的銷售收入和出口創匯額均以每年40%以上的速度遞增,2000年開發區GDP占全市的30%以上。營口、天津、沈陽、蕪湖等開發區的GDP占所在城市的比重也都超過10%?! ?.3外商投資密集 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通過優化投資環境,為所在地區和全國增加吸收外資、擴大出口起到了重要的帶動作用(表1)。一些城市外商直接投資的30~40%都集中在開發區。據對全國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的統計,截止到2000年底,43個國家級開發區共設立外商投資企業15977家,實際利用外資368.85億美元,占全國總量的10.58%。約有200余家世界著名的、實力雄厚的國際大公司和大財團在經濟技術開發區投資辦廠?! ”?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主要經濟指標(2000) Tab.1MaineconomicindicatorsfortheeconomicandtechnologicaldevelopmentareasinChina(2000)經濟指標 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 全國同比增幅(%) 2000年 1999年 增幅(%) 2000年國內生產總值(億元) 1861.38 1468.86 26.72 8.00進出口總額(億美元) 317.63 228.59 38.95 31.50合同外資金額(億美元) 88.91 65.72 35.29 50.84外商實際投資(億美元) 46.58 42.62 9.29 0.93
資料來源:中國對外經濟貿易年鑒(2000).中國對外經濟貿易出版社,2001.52~54頁。 3.4產業結構層次相對較高 大部分經濟技術開發區的產業結構層次相對高于周邊地區,以資金密集型企業和新興產業占主導地位(表2)。尤其是天津經濟技術開發區,以移動電話、顯示器、酶制劑及各類關鍵零部件為代表的一批科技含量高的新技術產品在天津開發區經濟中的作用日益重要。2000年,該區電子電氣行業完成產值515.20億元,占全區總產值的70%以上,新增產值占全區工業新增產值的90%以上?! ?.5大中型企業的拉動作用明顯 大部分開發區內都有一批大中型骨干企業,這些企業對全區經濟發展起著明顯的拉動作用。如天津市經濟技術開發區,2000年,全區工業產值超億元的企業 71家,產值合計占全區的90%以上。摩托羅拉(中國)電子有限公司、天津三星電機有限公司、天津電子顯示器有限公司、天津樂金大沽化學有限公司等對全區經濟增長起著重要作用。青島經濟技術開發區內,則以海爾工業園區、海信信息產業園區、澳柯瑪工業園區、國風生物海洋藥業園區的產出為主導。長沙經濟技術開發區則形成以三一重工為主體的光機電一體化產業、以LG曙光為主體的電子信息產業、以長沙力元為主體的新材料產業、以長沙娃哈哈為主體的食品飲料加工產業、以湖南生物藥廠為主體的生物醫藥業、以金沙利彩印為主的印刷業等六大支柱產業?! ”?部分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的主導產業 Tab.2Leadingindustriesforseveraleconomicandtechnologicaldevelopmentareas開發區 主要產業 所占比重天津 電子電氣、生物醫藥、機械制造、食品 2000年,四大支柱 飲料四大支柱行業 產業占全區工業總 產值的89%大連 石油加工、電子及通信設備、電氣機械 1999年,占全區工 及器材、普通機械專用設備、金屬制品 業總產值的88.5% 、醫藥制品、食品加工、服裝及纖維制 ,占出口交貨值的 品 92.2%長沙 光機電一體化、電子信息、新材料產業 2000年六大支柱產 、生物醫藥、食品飲料加工、彩印為主 業占全區工業總產 的六大支柱行業 值90%以上貴陽 動力機械、工程機械、機床工具、電工 1999年,占全區工 電器、軍工產品、輕工產品 業總產值的78%以 上福州 電子、光機電一體化、生化制藥、機械 2000年,占全區工 冶金、建材、輕紡、食品加工為主的工 業總產值的82%以 業體系 資料來源:據作者調研及相關開發區資料整理?! ?.6開發區間發展差異明顯 54個國家級的經濟技術開發區分布在全國不同的地區,成立于不同的時間,具有不同的經濟發展條件和環境,因此各開發區之間存在著明顯的差異(如圖2)。總體來講,第一批經濟技術開發區的經濟實力明顯高于第二、三批開發區的實力,東部開發區的經濟實力遠遠高于中、西部地區。先期批準的開發區中,天津、大連、廣州三個開發區持續保持領先水平,經濟總量之和占全部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經濟總量的30%以上。1992年以后批準的開發區中,以昆山、長春、沈陽三個開發區的增長速度最快。從西部地區來看,西安、重慶、成都經濟技術開發區近年的發展優于西部其它經濟技術開發區?! ?.7存在的主要問題 盡管經濟技術開發區總體上取得了明顯的成效,但不可否認,目前我國經濟技術開發區在發展過程中仍存在不少問題。如有不少開發區的用地規模不合理,有的開發區因規劃面積過大,造成土地大量閑置(如青島、煙臺、連云港等);
而有的開發區則由于用地規模太小,限制產業的進一步集聚(如溫州和上海漕河涇等)。很多開發區在設計時主要定位于如何利用外資,而沒有考慮所處的區域背景;
產業定位與周邊地區相脫節,不能實現開發區與所在區域的產業聯動。特別是不少在開發區內投資的外資企業,僅從事生產鏈的某一環節,缺少與當地企業的聯系。這種生產特點使得當區位條件發生變化時,跨國公司有可能轉移投資,從而對區域發展產生不良影響。由于區域經濟空間相互作用的微觀機制是企業[11,12],所以如何通過與跨國公司建立生產鏈的聯系,納入其全球生產運營的體系,將有助于本地企業從跨國公司獲得知識和技術轉移,從而縮小與國際先進技術的差距。
4開發區發展的動力機制 開發區作為一種特殊的經濟活動地域空間,其成長和發展是多方面力量物化的表現和綜合作用的結果??傮w來講,我國經濟技術開發區的時空發展特征的主要動力可概括為政策作用力、來自于跨國公司外部作用力、市場作用力、學習和創新能力及社會文化作用力。五者之間的相互作用構成了開發區增長和發展的動力機制?! ?.1開發區發展的主要動力 (1)政策作用力開發區發展的初始動力 開發區在發展的過程中,得到國家的重點支持,享受優惠的政策,符合國際通行規則,對外開放度高,是一種特殊的政策空間。國家政府授予了經濟技術開發區管理委員會相應的經濟管理權,開發區管委會享有與其所在地地方政府同等的經濟事務管理權,運行機制高效、規范。開發區在審批外來投資項目上具有簡便、快捷、與國際慣例相適應的辦事程序。各經濟技術開發區對進區外商投資企業的建設、生產、運營提供良好的條件,一般都設立了外商投資企業服務中心等機構。此外,還制訂了相當優越的投資政策,營造良好的法律環境?! ?2)外部作用力跨國公司在全球組織生產運營 跨國公司為了謀求其自身的發展,推行全球化戰略,從全球的角度組織其生產運營[13]。這些跨國公司,以自身的資金和技術優勢與中國特定的經濟活動空間相結合,成為開發區發展的主要外部力量。由于開發區所提供的特殊優惠政策和高效運營體制和環境,使得不少開發區成為大型跨國公司投資的首選區位。據統計,到2000年底全球500強企業中,已有261家在我國各地的經濟技術開發區內投資建廠。以世界著名的電器工業跨國公司法國施耐德電氣公司為例,目前該公司在中國的8家合資企業和4個物流中心,全部位于開發區內。其中有2家合資企業位于天津經濟技術開發區,北京經濟技術開發區內有2家合資企業和1個物流中心,廣州經濟技術開發區有1家合資企業和1個物流中心,其它合資企業和物流中心分別位于上海閔行、外高橋、嘉定和康橋等國家級和上海市級開發區內。 (3)市場作用力開發區經濟增長的動力 開發區是從事特定的經濟活動的企業集聚空間,而企業注重的是經濟效益,關注的是投入和產出之間的關系。開發區管理機構在立項過程中,把土地、資金、技術、勞動力等生產要素納入決策體系,在市場機制的作用下,實現各種生產要素在空間上的重組。對企業而言,在開發區投資有很多優勢。首先是明顯的區位優勢。經濟技術開發區分別設在沿海開放城市和地區、省會城市、地區經濟中心城市或交通樞紐地帶,對外聯系較為方便。其次是有健全的基礎設施及經濟發展的支撐體系。開發區所在地區經濟發達、工業基礎雄厚、工業生產門類齊全,對開發區的快速發展起到良好的支撐作用。區內的信息發達,實現了通訊和信息與國際接軌。開發區還具有人才優勢,有高水平的科技人員和高素質的技術工人可資錄用?! ?4)學習和創新能力開發區未來發展的提升力 人類社會經歷了農業經濟、工業經濟的發展,在世紀之交,正逐步向新的經濟形態知識經濟邁進。在這一新的經濟形態中,知識的生產、擴散和應用成為經濟增長的根本源泉[14]。區域和企業的競爭優勢發生了本質的變化。從企業角度講,在原有的生產模式下,企業通過流水線生產大批量的標準化產品,以此來獲得規模經濟和成本優勢。但今后競爭優勢的本質特征由原來的依靠成本優勢轉變到依靠速度、質量和學習與創新能力方面。企業競爭優勢主要依賴企業能否學會快速地改進生產工藝、提高產品的質量和服務,而不僅僅依靠成本的降低和標準化產品數量的多少。企業的概念也由原來的利潤最大化或交易費用最低,轉變為能否保持持續競爭力的學習型組織或知識創新型組織。所以從開發區未來的發展來看,區域的學習和創新能力將成為提升開發區發展層次的重要力量,能激發學習和創新能力的因素就是增強開發區競爭力的源泉?! ?5)社會文化作用力區域發展的整合力 個人和組織的學習和創新活動總是根植于特定的地方環境中的。這種環境不僅是物質基礎設施和產業結構、生產活動等經濟方面的,更重要的是社會文化和制度方面的。個人和組織作為區域經濟活動運營的主體,不僅是知識、信息、技術的載體,同時也是各種社會文化要素的載體。因此個體和組織之間的聯系和協作在營造區域的學習和創新氛圍中起著重要的作用。在對開發區的實地調研中,我們了解到,凡是發展較好、較快的開發區,區內企業、組織和個體之間都已形成一種獨特的文化空間。尤其是在韓資企業集中的威海經濟技術開發區和臺資企業集中的昆山經濟技術開發區,無論是政府、企業還是企業家,都強調社會文化聯系在開發區發展中的重要作用。以情招商、以誠招商、老鄉聯老鄉、老外帶老外成為很多開發區成功的經驗之談。 4.2開發區發展的動力機制 開發區的發展離不開上述幾種力量的綜合作用,也只有各種力量的綜合才能實現開發區的良性循環和有序發展。從我國開發區的發展過程來看,開發區最初只是一個特殊的政策作用空間,隨后經濟活動空間疊加在政策力作用空間之上。而開發區進一步的發展動力則來源于區域的學習和創新能力,這種學習和創新能力是根植于特定的社會文化網絡空間之中的。只有多種作用力在空間上的優化擬合才能推動開發區向更高層次發展。從今后的發展趨勢來看,政策所起的作用將逐漸弱化,而市場作用力和區域學習與創新能力的作用將不斷強化。如果僅著力于營造某一種作用力空間是遠遠不夠的。僅有某些優惠的政策,而不能夠形成經濟活動的空間集聚,就失去了劃定開發區的初衷,只能使開發區成為一種形式;
或者雖已形成經濟活動的集聚,但如果缺少學習與創新能力,繁榮發展的地區也會逐漸衰落?! ?.3典型案例江蘇昆山經濟技術開發區 江蘇昆山經濟技術開發區是1985年昆山縣自費創辦的一個經濟技術開發區。1991年1月被江蘇省政府列為省重點開發區。1992年8月,經國務院批準成為國家級開發區。開發區的面積從最初的3.75km[2],逐步擴展至6.18km[2],2001年開發區規劃總面積已達28km[2]。一個縣自費興辦開發區,這是昆山的創新之舉。之后,昆山開發區在開發資金的籌措、投資環境的營建等各方面不斷進行創新。特別是充分利用臺灣電子產業向外投資的需求,積極引進臺資企業,并強化社會文化聯系,為進區企業和企業家營造舒適的人文環境。昆山開發區的成長和發展過程表明,優惠政策、跨國公司全球經營、市場機制、學習、創新和社會文化網絡等力量的綜合作用,才能促進開發區向高層次健康發展。也正因為如此,昆山開發區的發展取得了明顯的成效。 (1)園區經濟發展持續、快速昆山開發區自成立以來,各項指標都保持快速增長(表3)。2000年,昆山開發區完成工業總產值253億元,出口創匯 14.68億元,就業人員10萬人。截止2001年4月,昆山經濟技術開發區累計引進外資項目698個,投資總額58億美元,合同外資54.5億美元。引進項目呈規模大、獨資多、技術新等特點。進區項目平均投資規模超800萬美元的項目180個,高新技術項目占項目總數的40%。目前區內已初步形成了精密機械、精密電子、精細化工為主導的三精產業。為進一步促進高新技術產業的發展,在區內已建立昆山出口加工區、留學人員創業園和微電子工業園?! ?2)輻射帶動成效明顯設置開發區的目的是為了引進資金,促進區域經濟的發展,因此開發區具有對外開放、吸收引進與對內輻射、聯動發展的雙重功能。昆山開發區在發展中,主動與浦東接軌,同上海金橋出口加工區簽訂了合作協議書,與外高橋保稅區、陸家嘴金融貿易區加強雙向聯系,辦項目、搞配套,接受浦東的輻射,增強對外資項目的吸收能力。1993年昆山開發區在浦東設立辦事處,當年,經浦東傳遞而來的海外客商有400多人次,通過洽談辦成了16個項目,合同外資1億美元,占開發區全年合同外資額的四分之一。與此同時,昆山開發區在發展中與周邊地區建立了同步開發、協作配套的機制。自1992年以來,已將200多個外商投資項目介紹到周邊鄉鎮的工業小區落戶,成為鄉鎮擴大利用外資的一條重要通道。開發區與鄉鎮工業小區的聯動發展,既提高了開發區自身的配置效率,同時使周邊區域通過引進資金、技術、設備和科學的管理方法,增強了區域總體的經濟發展能力?! ”?江蘇昆山經濟技術開發區主要經濟指標 Tab.3MaineconomicindicatorsfortheKunshaneconomicandtechnologicaldevelopmentarea年份 工業總產 出口創匯 利稅總額 新批外資 實際利 值(億元 ?。ㄈf美元 ?。ㄈf元) 項目(個 用外資 ?。 。 。 。ㄈf美 元)1987 3.1 834 1528 2 81988 4.6 2000 2423 2 131989 5.1 1152 2255 4 1731990 5.6 2348 3557 5 971991 11.7 6500 7568 20 7331992 21.1 10040 10168 68 43741993 30.1 15050 16761 100 129151994 45.6 20030 23068 57 251111995 65.1 30338 23083 52 328631996 100.3 42743 34706 75 379161997 130.4 70136 43653 57 351601998 157.2 86913 68099 53 374001999 185.8 119600 72849 83 334082000 253.4 146852 224855 107 38477
資料來源:①昆山經濟技術開發區管委會編.昆山開發區十五年(1985~1999).409~410頁;
②江蘇昆山市統計局.昆山統計年鑒(2000).48頁?! ?結論 本研究結合開發區發展的實踐,探討了我國經濟技術開發區的發展特征和發展動力。從研究中至少可以得到以下幾點啟示: (1)目前各級各類開發區已遍及全國,但仍有很多地方熱衷于各類開發區的規劃和建設。這表明對開發區的認識仍然只停留在特殊的政策作用層面上。從全國來講,由于各地都設有國家級的開發區,所以這種特殊政策的效力將越來越弱化。所以從各級政府來講,也不應該把眼光只停留在是否設立開發區,開發區是何種級別,而是應該著力發展區域經濟發展的內動力。否則的話,一味追求批租土地、爭上項目,只能造成各種資源配置狀況的惡化。而企業的本質特征也決定企業不會僅關注于政策層面,而更關注于各類生產要素的時空組合是否有利于企業的成長,是否符合企業的發展戰略?! ?2)對于開發區建設和發展已經取得成效的地區而言,應著眼于區域的可持續經濟能力??沙掷m經濟能力不是單純可以從現有的經濟規模大小體現出來的,而在于各種經濟活動之間的結構是否合理及區內企業在產品生產價值鏈中所處的地位。目前開發區是我國外商投資企業集中布局的地區,但很多開發區內的外商投資企業與當地企業的聯系都比較弱,缺少與地方的有效協作。這種情況下,外資企業盡管產出很高、利潤很好,但從區域發展的內動力而言,外資企業仍然游離于區域之外。所以,應著力強化內外資企業之間的聯系和協作,尤其應強化技術和知識的轉移,并通過各種知識和技術的轉移提高地區的學習和創新能力。 (3)從培植創新環境的角度出發,政府在引進新的項目、發展新的產業時,應從增強區域產業創新能力的角度出發,開發和扶持有競爭力的產業,并注重企業聯系和企業橫向結網,增強區域內生發展力量;
在引進外資和技術時,應著眼于增強區域產業結構的層次和水平,鼓勵資金投向創新能力強的產業和企業。而不能僅關注于開發了多少個新的產業部門和項目、創造了多少個新的就業機會。因為,沒有持續的創新和學習能力,現有的產業和企業的優勢會隨著國際競爭的發展而出現新的衰退?! 緟⒖嘉墨I】 [1]魏心鎮,王緝慈.新的產業空間高技術開發區的發展與布局.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93. [2]何興剛.城市開發區的理論與實踐.西安:陜西人民出版社,1995. [3]顧朝林,趙令勛,等.中國高技術產業與園區.北京:中信出版社,1998. [4]張偉,顧朝林,等.中國高新技術區的綜合評價.地理研究,1998,17(3):233~241. [5]李國平,盧明華.北京高科技產業價值鏈區域分工研究.地理研究,2002,21(3):228~238. [6]陳漢欣.中國高技術開發區的類型與建設布局研究.經濟地理,1
推薦訪問:經濟技術 特征 開發區 我國經濟技術開發區發展特征及動力機制 我國經濟技術開發區的發展特征及動力機制 經濟技術開發區的特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