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2023檢察機關學習交流材料(范文推薦),供大家參考。
***總書記指出,作風建設永遠在路上。各級領導干部要帶頭轉變作風,身體力行,以上率下,形成“頭雁效應”。加強能力作風建設,從本質上講,就是刀刃向內、堅決與不正之風斗爭到底的自我革命。繼承弘揚黨的優良傳統和作風,深入推進黨的作風建設,是新時代新征程上我們黨始終成為堅強領導核心的重要保證,必須保持定力、常抓不懈、寸土不讓。下面,我結合“能力作風建設年”以及檢察工作實際,談一談新時代需要什么樣的檢察人。
一、做信念堅定的檢察人
信念堅定,要講政治。檢察機關作為政治機關,加強政治建設是必須扛在肩上的使命和責任。每一名檢察人都要深入學習領會***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認真貫徹***法治思想和黨的十九屆六中全會精神,不斷提高政治判斷力、政治領悟力、政治執行力,切實把黨對檢察工作的絕對領導落到實處,確保檢察工作正確政治方向。
信念堅定,要講忠誠。忠誠是做人的美德,也是檢察職業道德的核心,更是檢察人的立身之本。每一名檢察人應當在檢察實踐中錘煉良好的職業品格。做到常懷對黨的忠誠之心。《漢書》曰:國而忘家,公而忘私。作為一名黨員干警,對黨忠誠是最基本的政治品質。檢察人必須忠于黨、忠于祖國、忠于人民、忠于憲法法律。做到常懷對檢察事業的熱愛之心。敬業是工作態度,也是人生態度,作為檢察人,只有熱愛檢察事業,才能有所作為,才能真正做到服務群眾。
信念堅定,要講廉潔。中國人歷來講究廉潔自律,認為“廉潔是人的第一美德”,大凡有所成就、名垂青史的人,都把廉潔自律作為立身之本、處世之要,古人在這方面為我們留下了許多精辟的論述。在如何處理金錢與道德的關系上,強調“見利思義”、“先義后利”。在做人與為官上,倡導“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和“達則兼濟天下,退則獨善其身”。這種傳統美德是我們的精神財富,值得我們每個檢察人去學習,去傳承,去踐行。如在政法隊伍教育整頓期間,涌現出的先進典型***同志,在他的先進事跡報告會中,有這樣一段令人印象深刻,***本家一個叔叔,拿著五萬塊錢上門為犯罪嫌疑人說情,而***同志并不為所動,不惜得罪親人,也要保證案件的公平公正。如果我們檢察人守不住底線,公平正義誰來守護,。
二、做一心為民的檢察人
一心為民,就要敢于擔當。有多大擔當就能干多大事業,盡多大責任就會有多大成就,這是萬古不易的道理。新時代的檢察人也是如此。在過去,辦理案件無冤錯,收到指示要回復,遇到困難要溝通,進展節點要通報,上級安排要落實,都是基本的責任感。但進入新時代,人民群眾對民主、法治、公平、正義、安全、環境的要求更高,每一名檢察人就必須有新擔當。
一心為民,就要主動作為。過去法律頒布后,對法律實施的不明確或者模糊的地方,很多檢察官都是習慣于等司法解釋、指導性意見明確再作處理。但新時代的檢察人,不能有“等”的思想,應守土盡責,積極作為。如2018年10月26日,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通過《關于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的決定》,并明確“本決定自公布之日起施行”。新法頒布當日就實施,認罪認罰從寬等制度都沒有具體規定,一名有責任感的檢察人就應認識到,讓法律條文空轉就是未盡職盡責。對符合認罪認罰從寬條件的犯罪嫌疑人,沒有作認罪認罰,讓其喪失從寬機會就是沒有做好自己的工作。
一心為民,就要更新理念。我們一直強調檢察工作要防范冤錯案。但實踐中冤錯案較為罕見,切實關系群眾日常生活權益的案件才是常態,而這些小案件中往往包含著大民生,最忌諱簡單的就案辦案。如最近,最高檢公眾號刊發了的一篇文章《這次“破例”報名,驚動了最高檢和教育部》, 2021年2月,某院干警看到一則“關于不滿18周歲的高中三年級學生,因為涉嫌網絡詐騙,取保候審,能否參加高考的問題”。為妥善處理此事,該院經過與教育部有關部門進行溝通,最終幫助這10名孩子解決報名問題上。2021年6月7日,10名孩子踏進高考考場,其中5人成功考入大學。如果沒有理念的更新,一味的只是按照規定辦,看似沒錯,但卻影響了幾個孩子的一生。
三、做能力過硬的檢察人
能力過硬,要在專業能力上追求極致。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系統的法律體系和過硬的法律素養是檢察人為人民服務的基本保障。各類案件在檢察辦案中有哪些特點?類案辦理時從哪個方向入手,應注意什么問題?考驗的是檢察人的專業功底。對犯罪嫌疑人如何審訊,證據材料如何審查,公訴意見如何梳理?這些都對檢察人的經驗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對于新一代的年輕檢察人,要沉下心思用心辦案,尤其需要戒驕戒躁,堅守正氣,坐得住,沉住氣,忘時忘我,永遠保持艱苦奮斗的精神。
能力過硬,要樹立終身學習理念。永遠在路上,以匠心守本心,是檢察人永遠的追求。當今社會形態瞬息萬變、科技發展日新月異,檢察工作越來越多地涉及到法律之外的知識和信息。近年來新類型案件、專業化案件層出不窮,對每一名檢察人自身的專業素養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做到精細化辦案,專案專辦,不僅需要每一名檢察人具備扎實的法學功底,還要求掌握專業領域的專業知識。如在涉及數字貨幣、區塊鏈的跨境洗錢案件中,面對較為隱蔽的作案手法,如何突破新型作案手法的技術壁壘,如何一層層地攻破犯罪嫌疑人的心理防線,要求我們檢察人從零開始探索新的領域。新時代的檢察人要認識到法治建設是一個動態變化的過程,在案件辦理中常學常新、常思常悟、常研常得,以鉆研精神、匠人精神迎接挑戰,對遇到的疑難復雜問題追至窮盡,辦高質量案件,辦精品案件,認真辦好每一個案件。
能力過硬,要適應時代發展需求。深化改革讓執法司法權在陽光下運行,庭審直播和案件錄像回顧已成為社會公眾接受法治教育、培養法治意識的重要途徑。在一些社會關注的重大刑事案件中,一場庭審直播的點擊量可達百萬人次,庭審錄像制作成普法視頻發布在短視頻平臺后,亦可引起全社會的熱烈討論。這些變化對我們既是挑戰,也是機遇。面對挑戰,新時代的檢察人應當特別注重鍛煉出庭能力。以審判為中心的刑事訴訟制度改革,核心是建立“以庭審為中心”的刑事訴訟制度。會出庭、出好庭將成為社會公眾評價檢察官是否稱職的重要指標。因此,檢察官在日常案件辦理中應著重鍛煉出庭公訴能力,做好每個案件的庭前準備工作,充分熟悉案情、證據、法律,做好答辯提綱,必要時可組織模擬庭審,對庭審形成預判;
庭審中,要對辯方觀點切中要害,對法庭上的變化要靈活應對,提高答辯的針對性,確保論證準確,反駁有力,觀點明確,邏輯嚴密。
推薦訪問:檢察機關 材料 學習 檢察機關學習交流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