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2022年組織部長談黨建引領基層治理,供大家參考。
***總書記指出:“中國的治理體系建設,基礎就是我們的基層,基礎不牢、地動山搖。怎么夯實這個基礎,就是社區的管理、治理。”近年來,我區強化黨建引領基層治理,系統謀劃、統籌安排、創新思維,區域統籌、條塊協同、上下聯動、共建共享的基層治理體系逐步形成。
一、主要做法
“一核心”集成基層治理紅色動力。以黨建引領基層治理為核心,以“我為群眾辦實事”為抓手,將直面群眾、量大面廣的4大類53項高頻事項,下沉街道;
構建“屬地+行業”模式,在20個行業全面推進行業黨建,把資源、服務匯聚到基層治理末梢,累計收集解決熱點難點問題3120余件,涌現出了“一院三長四聯動”“紅色物業”等服務品牌,《新華社》《當代陜西》《陜西日報》等中省市媒體先后126次報道雁塔黨建工作。
“一陣地”筑牢基層治理紅色坐標。按照“1+10+N”三級黨群服務中心建設體系,整合黨建、政務、社會服務、社會治理等各種資源,全覆蓋建設1個區級、10個街道(園區)、163個社區(村)黨群服務中心。三級黨群服務中心進駐計生、養老、殘疾、退役軍人、住建等104項行政業務,每月來訪群眾5萬余人,服務覆蓋近百萬人。
“一張網:完善基層治理組織鏈條。以住宅小區、樓院單元為基礎,優化調整網格,健全“街道黨工委-社區黨組織-小區黨支部-樓棟黨小組-黨員中心戶”五級組織體系,成立小區黨支部674個,小區黨小組24個,派駐黨建指導員136名,樓棟長4134人,每個小區設置一個黨支部或者黨小組,推動黨的組織和工作進小區、進網格、入樓棟、全覆蓋。
“四聯動”**基層群眾“急難愁盼”。深化區級部門與社區、企業和社會組織與社區、黨員與群眾、服務與需求四方聯動機制,23000余名黨員(志愿者)到社區報到開展服務;
組建黨員突擊隊691個,黨員示范崗1028個,紅石榴驛站52個,“紅雁塔”便民服務站80余個,聚力解決群眾身邊的急事、難事。
二、存在問題
我區基層治理工作取得了一些成績,但還存在部分城中村、“三無”小區治理能力和服務水平不能滿足群眾需要,部分超大型社區工作力量薄弱,黨建引領基層治理作用發揮不充分等問題。
三、下一步措施
我區將深入貫徹落實全國、全省、全市組織部長和基層黨建工作重點任務推進會議精神,吃透中央四部委《關于深化城市基層黨建引領基層治理的若干措施(試行)》文件要求,制定《“一核五化九提升”強化黨建引領基層治理實施方案》,著力**制約基層治理效能提升的27項措施,不斷提升黨建引領基層社會治理水平。
一是強化黨建引領,健全三級聯動責任體系,提升基層治理牽引力。強化區委責任體系,把加強黨建引領基層治理納入整體工作部署,提出思路目標。強化街道“龍頭”帶動作用,統籌抓好各領域黨建,形成“一元主導、多元參與”的工作格局。強化基層黨組織領導核心作用,構建以社區(村)黨組織為核心,居委會和居監會為基礎,物業、業委會、警務室、駐地單位等共同參與基層治理的為民服務機制。
二是夯實黨建基礎,優化調整社區布局,提升基層治理承載力。加大拆分社區力度,按照“便于管理、便于服務、便于自治、精簡效能”的原則,對全區社區設置進行優化調整,對規模過大的社區進行拆分,原則上每個社區不超過3500戶。新拆分社區,按照社區辦公面積不少于600平方米,室外活動場所不少于1000平方米標準落實,按照“八個統一”要求,建設規范化標準化陣地,優化以黨群服務中心為基本陣地的綜合服務設施布局。
三是加強班子建設,建強干部隊伍,聚合基層治理先鋒力。制定基層“兩委”班子運行研判制度,動態調整補充班子成員。統籌基層黨組織書記培養、選拔、教育、管理,建立黨組織書記后備力量人才庫。加大基層黨組織書記履職培訓力度,突出實戰實訓,推行“導師幫帶制”。充分發揮黨校教育培訓主渠道作用,建好用活“三級黨校”主陣地。對社區工作者實行員額控制,按照每萬個城鎮常住人口不少于18人合理配備社區工作力量。
四是加強物業黨建聯建,提升服務水平,匯聚基層治理向心力。對“三無”小區,采取引入國有企業提供基本物業服務等方式,實現物業服務全覆蓋。完善社區(村)考核物業服務企業制度,將考核結果納入物業公司誠信檔案。充分發揮物業協會黨委作用,深化“紅色物業”,加強黨的組織覆蓋。提高業委會成員中黨員比例,積極在業委會中建立黨組織,引導社區“兩委”成員通過法定程序兼任業委會成員,鼓勵業委會和物業服務企業黨員負責人兼任社區委員,實現發展共建、建設共管、成果共享。
推薦訪問:組織部 長談 黨建 組織部長談黨建引領基層治理 組織部長談黨建引領基層治理 黨建引領 基層治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