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建黨百年文藝演出再現覺醒年代觀后感三篇(范文推薦),供大家參考。
該劇以李大釗、陳獨秀、胡適從相識、相知到分手,走上不同人生道路的傳奇故事為基本敘事線,以毛澤東、周恩來、陳延年、陳喬年、鄧中夏、趙世炎等革命青年追求真理的坎坷經歷為輔助線,藝術地再現了一百年前中國的先進分子和一群熱血青年演繹出的一段追求真理、燃燒理想的澎湃歲月。下面是范文網小編為您推薦建黨百年文藝演出再現覺醒年代觀后感三篇。
建黨百年,影視圈拿出了許多重量級的作品。就電視劇來說,上半年最火的就是《覺醒年代》。過去占據小屏幕主角的古裝劇和時裝偶像劇不復往日的強勢,紛紛敗下陣來。比如說,今年上半年最火的五部劇中,排名前兩位的是《覺醒年代》和《山海情》。
正因為《覺醒年代》的大火,建黨百年晚會上,飾演陳獨秀的于和偉,與飾演李大釗的張桐現身,參演戲劇與舞蹈《破曉》。這種安排挺巧妙,一是切合了當前的話題熱門,二是這兩個角色和建黨百年的主題渾然一體。
實際上,除了晚會上再現《覺醒年代》,讓南北兩位先行者展現那個奮斗的歲月,7月1日還有相關的電影上映。《1921》這部戲在未上映之前就很火爆,講述李大釗的《革命者》也頗受關注。
不過,就目前的話題度上看,兩部電影的影響力還是不如電視劇《覺醒年代》。或許得等到更多人看過電影之后,才會有更多評論出來。
那么,《覺醒年代》為何會火?
大部分人的理解是:本身這部劇就是建黨百年獻禮劇,這種帶著任務的劇,制作時精益求精;播出時官方力推,不火才怪。
問題是,這種劇每年都有,主旋律作品年年不缺,為何《覺醒年代》就能打動年輕人的心?
沒錯,該劇之所以火,主要是打動了90后和00后年輕人的心,而非中老年觀眾群。正因為打動了年輕人的心,網絡上才有如此多的討論的聲音。不然的話,不管怎么號召、不管官媒如何聲嘶力竭的吆喝,年輕人就是不買賬。
有些主旋律影視劇,票房會不錯,觀眾會很多,但想讓人們發自內心地贊同和討論,那就不是意見容易的事情了。
《覺醒年代》剛好做到了全部。拋去藝術的東西不談,這部劇就像是給年輕人一個答案。
如今這個時代的主流思潮,似乎不太能解釋時代面臨的困境。
年輕人很困惑:一方面我國的國力達到了歷史上從未有過的高度,民族自信心得到了極大的增強;另一方面,前幾年流行給個人打雞血的雞湯遭到唾棄,馬云為代表的富豪階層不再受到崇拜,年輕人想找到擺脫打工人身份和突破內卷的方法。
但是,掌握話語權的60后也好,70后也罷,乃至80后,他們無法給年輕人找到答案。
當找不到答案的時候,年輕人的目光自然會轉向歷史,于是百年前那個波浪壯闊的斗爭歲月,就成了他們解析答案的源頭。而且,他們發現,過去的先烈和英雄奮斗的時候,所提倡的思想和理念似乎可以解釋當前的疑問。
所以,主旋律的《覺醒年代》火了。
近期,電視劇《覺醒年代》雖已播完,但熱度仍然居高不下。劇中通過真實還原1915年《青年雜志》的問世到1921年《新青年》雜志成為中國共產黨機關刊物的這一段波瀾壯闊的歷史畫卷,讓陳獨秀、李大釗等這些我們熟知的先驅者的事跡以及各種我們耳熟能詳的歷史“名場面”生動展現在熒幕前,引發了眾多觀眾的關注和熱議,尤其是受到了廣大青年人的喜愛和追捧。
百年前,李大釗、陳獨秀等一位位有志之士,在當時列強入侵、軍閥割據的動蕩年代,在民族和國家的危難時刻,他們并沒有在國外獨善其身,而是回到國內不斷努力,上下求索,以新文化運動為切入點,以《新青年》、《每周評論》等刊物作為思想啟蒙的媒介,力求喚醒“沉睡”中的那4萬萬中國人民,喚起全民族的覺醒,創造一個嶄新的國家。尤其是他們領導的“五四運動”,成為了中國從舊民主主義到新民主主義的重要轉折點,更對近代以來中華民族最求民族獨立和發展進步的歷史進程中具有里程碑的意義。
“進前而勿顧后,背黑暗而向光明,為世界進文明,為人類造幸福。以青春之我,創建青春之家庭,青春之國家,青春之民族,青春之人類,青春之地球,青春之宇宙……”
百年前先輩們鏗鏘有力的文章、振聾發聵的誓言、寧死不屈的愛國之心,給百年后的我們思想上的觸動,精神上的洗禮。我們深知當今中華盛世來之不易,我們的國家昌盛、社會進步、人民安居樂業需要我們每個人繼續為之奮斗。當今之中國,當下之我們,在面臨來勢洶洶的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和脫貧攻堅這場硬仗之時,我們全國人民,尤其是以“80”、“90”后為代表的青年在挑戰面前挺身而出、沖鋒在前,像先輩那樣擔得起責任,頂得住壓力,他們同樣在書寫“以青春之我,創建青春之家庭、國家、民族……”。
百年征程波瀾壯闊,百年初心歷久彌堅。每一個時代都有每個時代的主題,每一代人都有每一代的使命和責任,通過《覺醒年代》,我們看到了陳獨秀、李大釗他們這一代人在那個年代尋找民族覺醒、中國出路的答案,通過百年輝煌歷程,我們同樣看到了數以千萬的共產黨人在尋求民族獨立、國家發展、社會進步中所做出的巨大犧牲。雖然時隔百年,但我們的初心不改,使命不移。
一部讓人們感到歷史活了的《覺醒年代》播完后,不少觀眾紛紛表示“《覺醒年代》有續集么?”,網友們給了他們認為最貼切的答案:“當下我們的幸福生活,就是《覺醒年代》最好的續集!”
愿以吾輩之青春,捍衛盛世之中華!
在第27屆上海電視節白玉蘭獎的頒獎禮上,有一個特別的節目叫《致敬匠心,禮贊時代》,講述者分別是《覺醒年代》的編劇龍平平,群眾演員代表尼廣輝,以及《大江大河2》中楊巡的飾演者董子健。
他們通過講述自己的故事來致敬這個偉大的時代,因為好的作品都是源于生活,沒有這個時代就沒有這么多好的電視劇,我們今天主要來說一說龍平平和《覺醒年代》的故事。
《覺醒年代》自播放開始就收獲了很高的口碑,甚至在剛剛結束的高考中,很多的作文題目也跟那個年代的故事有關系。
《覺醒年代》在本屆白玉蘭獎的頒獎禮上也是大放異彩,于和偉憑借此劇拿到了最佳男主角獎,該劇的編劇龍平平也拿到了本屆白玉蘭獎的最佳原創編劇獎。
在《致敬匠心,禮贊時代》這個節目中,龍平平講述了自己創作《覺醒年代》的原因以及背后的故事。
龍平平說他其實不是專業的編劇,而是一名專業的黨史研究人員,那么為什么會創作《覺醒年代》這樣一部作品呢?
龍平平說他曾經在大學生、研究生中做過調研,發現他們對黨史中熠熠生輝的許多革命先烈都不熟悉,對此他感到很難過。
于是他就想寫一部電視劇,讓當代的青年知道一百年前為什么會產生中國共產黨,一百年前革命先烈的覺醒、奮斗和犧牲與我們今天的生活有怎樣的關系。
從20**年劇本立項到2021年的七年時間,龍平平翻閱黨史資料,把歷史書上的一個個革命先烈變成了鮮活的角色。
他想通過自己塑造的角色讓今天的青年們一起讀懂黨史,理解、認同并崇拜一百年前英雄們的追求與犧牲。
龍平平的初衷最終也變成了現實,他自己都沒想到《覺醒年代》播出后立即在社會各階層,特別是在年輕人當中引起了強烈反響。
龍平平說自己看到很多年輕人這么喜歡這部作品,自己深受感動,深感欣慰,誰說年輕一代不愛紅色題材?只要故事鼓舞人心,能夠產生共鳴,紅色題材照樣吸引年輕觀眾。
因為《覺醒年代》這部劇,很多人感恩于一百年前英雄們的奉獻與犧牲,在今年清明節的那一天,龍華革命烈士陵園陳延年、陳喬年、趙世炎等烈士的墓前堆滿了鮮花。
相信看過《覺醒年代》的朋友,當看到陳延年,陳喬年帶著微笑從容地走向刑場那一刻,就知道了什么是英雄,什么是我們人生的追求。
如果出生在那個年代,相信很多青年朋友也會像陳延年和陳喬年那樣站出來,英勇就義,視死如歸!
當有人問到《覺醒年代》是否有續集的時候,龍平平引用了網友的一句話說:我們今天的幸福生活就是《覺醒年代》最好的續集!
我們今天來之不易的幸福生活都是那個年代的革命先烈們用熱血與生命換來的,作為當代青年應該以史為鑒,不忘初心,牢記使命!
吾輩青年應當手持歷史的接力棒,不斷奮斗和學習本領,不斷樹立理想,勇做走在時代前列的開拓者。
在無悔的青春中,不辜負黨的期待,人民的期待,民族的重托,不辜負我們這個偉大的時代。
?
推薦訪問:建黨百年文藝演出再現覺醒年代觀后感三篇 建黨 文藝演出 觀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