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紹恐龍1 最近,我讀了一本關于生物的科普讀物——《進化之謎》它主要講了地球生命史、DNA分子、蚊子,大陸漂移、化石、恐龍、魚類、人類的演變和一些滅絕動物的介紹。 它的作者英國作家菲爾·蓋茨,不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2023年介紹恐龍3篇,供大家參考。
介紹恐龍1
最近,我讀了一本關于生物的科普讀物——《進化之謎》它主要講了地球生命史、DNA分子、蚊子,大陸漂移、化石、恐龍、魚類、人類的演變和一些滅絕動物的介紹。
它的作者英國作家菲爾·蓋茨,不僅是一位作家,還是一個科學家。他的作品一般都是關于生物,曾寫過,《與一只恐龍的對話》、《奇妙的軟體動物》,這篇讀后感和他寫的《進化之謎》有關。
地球生命的故事有一個名字,叫作進化,這種過程已經持續到了35億年,誰也不會知道它會繼續持續到什么時候,也不知道將來有沒有比我們人類更高級的生物出現。
進化是有趣的,同時也是變幻莫測的。自從35億年前,海洋中一種化學雞尾酒反應后,生成了一種奇怪分子,叫做“脫氧核糖核酸”。也就是DNA分子,這些DNA分子不斷進化,最早進化成細菌,后來又分別進化成原始蟲、野生群體、三葉蟲、廣翅、兩棲動物、千足蟲、爬行動物、恐龍、哺乳動物、鳥、人類……
在進化史上令我感到最難解開的謎底就要屬恐龍消失之謎了。恐龍是1。35億年前形成的爬行動物,在2。3億年前進化成的,當時完全是恐龍的天下:空中的統治者——翼龍在空中翱翔;海上霸王——魚龍在海底統治;陸地上就更不有說了——兇猛的霸王龍,可怕的惡魔龍稱霸天下……可在6500萬年前,恐龍突然神秘的消失了。
恐龍為何消失?至今有4種猜測。一是:颶風把塵土卷入空中。遮住了太陽,地球變成了冬天。到了最后,恐龍全部凍死;二是:超新星爆炸,釋放出含“中微子”的有害顆粒陣雨,它使恐龍患上了絕癥;三是:小行星與地球相撞,引發了地震、洪水等自然災害,空中的塵土擋住太陽,恐龍因不能抗寒而死;四是:火山爆發,空氣灼熱,恐龍因無法生蛋而滅亡。究竟是怎么回事,還需要進一步研究。
讀了這本書之后,我知道了大部分的地球生命史,也了解到了許多關于化石、恐龍、巖石的知識,這本書以幽默的口吻,讓無不再對那些古怪的術語發愁,同時也激發了我對進化的興趣,我一定會好好學習進化,熱愛進化!
介紹恐龍2
我來向大家再介紹一次恐龍吧。
本次是先魚龍,魚龍引(拉丁語學名:Ichthyosauria,來自希臘語:ιχθυ?,“魚”和σαυρο?“(蜥蜴”)是一種類似魚和海豚的大型海棲爬行動物。它們生活在中生代的大多數時期,最早出現于約2。5億年前,比恐龍稍微早一點(2。3億年前),約9000萬年前它們消失,比恐龍滅絕早約2500萬年。在三疊紀中期今天還未能確定的陸棲爬行動物逐漸回到海洋中生活,演化為魚龍,這個過程類似今天的`海豚和鯨的演化過程。在侏羅紀它們分布尤其廣泛。在白堊紀它們作為最高的水生食肉動物被蛇頸龍取代。
然后是劍龍,劍龍為一種巨大的恐龍,生存于侏羅紀晚期四只腳的食草動物。它們被認為是居住在*原上,并且以群體游牧的方式和其它如粱龍的食草動物一同生活。它的背上有一排巨大的骨質板,以及帶有四根尖刺的危險尾巴來防御掠食者的攻擊。大約可達12公尺長和7公尺高,可重達4噸。
再是蛇頸龍,蛇頸龍(Plesiosaur)是海中爬行類的一種,海中爬行類包括了海洋鱷魚和魚龍。它們由陸上生物演化而來,再回到海洋中生活。這些中形的爬行類活在三疊紀到白堊紀晚期。它們必須生活在乾凈的水域中,主要以食用魚類維生。化石證實它們較常出現在海洋環境中,除了鸚鵡螺之外也吃魚類。古生物學家對于Plesiosaur與其他海洋物種的關系,意見分歧。
其次是三角龍,三角龍(屬名:Triceratops)鳥臀目角龍下目角龍科的草食性恐龍的一屬,化石發現于北美洲的晚白堊紀晚馬斯特里赫特階地層,約6800萬年前到6500萬年前。三角龍是最晚出現的恐龍之一,經常被作為晚白堊紀的代表化石。。目前已有兩個有效種:恐怖三角龍、T。prorsus,但還有其他屬被命名。三角龍也是最著名的恐龍之一,也是在通俗文化中非常受歡迎的恐龍。
最后是盜龍,盜龍(屬名:Rapator)意為“盜賊”,是種獸腳亞目恐龍,生存于早白堊紀的澳大利亞。盜龍長度為9米。盜龍起初是在1932年,由德國古生物學家休尼(FriedrichvonHuene)根據他所發現的單一骨頭來命名。這個骨頭起初被認為來自于一只不確定屬的獸腳類恐龍手部;后來這骨頭被認為類似阿瓦拉慈龍科恐龍的手指骨頭。如果盜龍屬于阿瓦拉慈龍科,它將成為該科最大型的成員。但近期的研究顯示盜龍可能是種原始的虛骨龍類,類似恩霹渥巴龍。
謝謝觀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