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2023年鄉村振興培訓基地建設情況匯報(全文),供大家參考。
近年來,為深入實施鄉村振興戰略、落實“打造鄉村振興**樣板”工作要求,我市充分挖掘本地資源,堅持統籌規劃、突出重點、注重實效,先后命名授牌26家市級鄉村振興培訓基地,打造了一批特色鮮明、主題突出的鄉村振興先進示范典型,已發展成為黨建引領鄉村振興、黨員充電蓄能的重要平臺。
一、嚴格資格條件,堅持優中選優。制定并下發了《關于建設全市鄉村振興培訓基地的通知》,提出有示范性強的班子隊伍、有帶動性強的發展業績、有規范性強的運轉機制、有保障性強的工作基礎、有導向性強的群眾口碑等5個標準條件,明確能滿足100人以上同時培訓并達到“六有”標準的活動場所、村集體經濟年收入達到30萬元以上等硬性指標。張汪鎮大宗村鄉村振興培訓基地建設了1000平方米鄉村振興培訓基地,可容納3000人的視頻放映室,配備了黨建教育廣場、黨史教育、村史館等7個現場教學點,科學設置發展壯大集體經濟、產業振興、黨性教育、鄉村治理、婦女創業、孝善文化等“六大系列課程”,實現產教深度融合發展。沙溝鎮小營村鄉村振興培訓基地占地580平方米,建成集“培訓+參觀+體驗+教育”為一體的黨員教育現場,開設了黨的建設、村集體經濟發展、社會治理等為主線的20余門精品課程,打造了十里灣·研習社、玉蘭花園黨群服務中心、新時代文明實踐分中心等多個現場教學點,平均每年接待參觀學習3500余人次,已成為省市區鄉村振興展示窗口、黨員干部研學交流基地。
二、強化整合資源,推進高標建設。堅持因地制宜、突出特色,充分發揮資源整合優勢,以鄉村振興示范片區創建、支部領辦合作社、美麗鄉村建設工作為契機,先后打造了周營鎮牛山村鄉村旅游、沙溝鎮張莊村民俗文化鄉村振興培訓基地,水泉鎮棠棣峪村特色電商教學鄉村振興培訓基地,馬蘭屯鎮彭樓村智匯云村等鄉村振興培訓基地。馮卯鎮溫莊村鄉村振興培訓基地利用巖馬湖排水修復的有利契機,把澇洼溝渠深挖形成魚塘,并將挖出的土方墊高河岸形成可耕土地,大力發展“采摘游”“垂釣游”“農家樂”等項目,形成集休閑觀光、游賞度假、山林客棧、四季采摘、品嘗山村特色美食于一體的農旅融合發展的美麗田園。木石鎮振興村鄉村振興培訓基地搶抓村企聯建機遇,充分利用龍振集團資本與技術優勢,積極探索創新“聯建企業+強村公司(合作社)+基地+標準化+品牌+市場”“研學游”發展模式,建設集蓋土豬、甲魚生態養殖、車厘子科技種植和現代花卉、種養殖技術研究、游學、農業觀光旅游等產業體系于一體的振興村龍振莊園研學游基地。2020年至2021年集體經濟收入由40萬元提升到了64萬元,實現了一步一個腳印,一年一個臺階,闖出強村富民的新路徑。
三、持續效能發揮,用足用活用好。將命名授牌的全市鄉村振興培訓基地全部納入市、區(市)現場教學資源庫,緊扣鄉村振興新時代命題,總結提煉鄉村振興發展的新思路、新路徑,挖掘形成可復制、可推廣、可借鑒的鄉村建設經驗,不斷豐富鄉村振興培訓基地教學內容,讓廣大黨組織書記及農村黨員干部對標看齊、找準差距、拓寬眼界,不斷提升自身素質。2020年以來,全市依托各類培訓基地開展專題培訓班345個班次,培訓41600余人,帶動落實各類集體產業項目135個。西王鎮西花溝村鄉村振興培訓基地按照“以菜富農、以社強村”的思路,從做大做強大棚蔬菜產業入手,創立農民新型職業培訓中心,聘請農業專家22人作為實訓教師,開展果蔬保健栽培、智慧農業、病蟲害綠色防控、水肥一體化等講座,累計培訓5000余人次,培育出種植能手、專業大戶等“土專家”“田秀才”70余名,為鄉村振興輸送了大量人才。峨山鎮西馬寨村鄉村振興培訓基地依托國家級核桃種植培訓基地,實施電商燎原,建設1000平方米電商展銷大廳、1500平方米辦公用房,電商展廳展示的農特產品達36種,通過微信商城、淘寶、電商直播的方式打通線上銷售,著力打造電商銷售業務,推動核桃產品全鏈條升值,先后增加村集體收入33萬元,帶動200人就業,人均增收3600元。
推薦訪問:振興 基地建設 情況匯報 鄉村振興培訓基地建設情況匯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