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果園病蟲害防控是提高果品質量的關鍵措施之一。通過對果園病蟲害發生現狀進行調查,總結了病蟲害發生的特點,分析了果園病蟲害防治存在的問題,并提出了果園病蟲害綜合防控對策。
關鍵詞 果園病蟲害;發生現狀;特點;問題;防控對策
中圖分類號 S436.6 文獻標識碼 B 文章編號 1007-5739(2013)09-0144-02
隨著人民生活水平和生活質量的不斷提高,人們對各種果品需求及其品質的要求也越來越高,優質綠色安全無公害果品生產及消費成為新時期果品發展的必經之路。但近年來,果樹種植業的快速發展,以及全球氣候變化的背景下,果園的病蟲經多年傳入、繁殖,種類繁多,成災率高;果園病蟲害的結構和發生特點也呈現出了不同程度的變化;加之受果園病蟲防控方法單一,缺乏科學綜合防控技術等眾多因素影響,果園病蟲害防控已成為發展高品質果品的突出問題。
為此,果園病蟲害防治應以監測預警為重點,檢疫御災為基礎,應急控災為關鍵,貫徹預防為主,綜合防治的方針,以農業和物理防治為基礎,以生物防治為核心,科學使用化學防治技術,以達到有效控制病蟲害。本文通過調查當前果園病蟲害發生現狀及特點,重點分析了果園病蟲害防控存在的問題,研究制定了科學綜合防控對策。
1 果園病蟲害發生現狀
1.1 果園病蟲害的種類繁多,發生規律差別大,危害嚴重
據《中國果樹病蟲志》中記載的蘋果害蟲就有348種,病害有90種,近年來,經常發生且能造成一定危害的種類也不少于50種。各種病蟲的發生規律各不相同,每種病蟲害都不是由一種生物引起的,病蟲有效防控措施的制定需要以各種病蟲的發生規律與生活習性為基礎。然而,目前對于許多病蟲害的發生規律,尤其是病害的發生規律尚不十分明確,很難提出有針對性的防控措施,只是被動、應對性的防控。
1.2 果園病蟲害的種群穩定,難以徹底根治
落葉果樹生育期一般長達數十年,以至100年以上,一些病蟲在這種穩定的生態下,就形成了優勢種群和潛在種群,世代延續,年年危害。而且這些病蟲大多在園內越冬,很難根治。有些病蟲使樹勢衰弱,難以恢復,有的甚至會造成毀園,損失嚴重。
1.3 果園病蟲害發生與流行隨機性強,沒有統一和固定的模式
因受生態環境與管理措施的影響,病菌及害蟲個體小,生長發育速度快,繁殖量大,一旦遇上適宜的生態條件,能大量繁殖,短時間內暴發或流行。而當環境不適宜其發生時,處于潛伏或低水平發生狀態,等待有利時機。
1.4 果園病蟲害發生變化大
隨栽植面積、樹種、地理位置變化以及栽培模式變革、品種更替、防控技術發展和生態環境變化,病蟲害對寄主和環境的變化的適應能力很強,寄主、栽培模式發生變化后,果園主要病蟲害也發生變化,相應的病蟲防控技術也要不斷更新。
2 發生特點
伴隨著果樹栽培面積的擴大,品種的更新、栽培制度的改變、氣候和檢疫制度不嚴格,農藥使用的不合理等諸多因素,使果樹病蟲害的發生出現了一些新問題,呈現出新的特點。
2.1 次生性和偶發性病蟲害暴發,危害日趨嚴重
一是蘋果銹病發生普遍,危害較重。由于各地綠化樹種的種植,銹病孢子的中間寄主檜柏行道林的使用,以及秋季雨水多,空氣濕度較大,多風天氣等原因造成。二是蘋果潛葉蛾發生明顯加重。過去不作為防治對象的蘋果潛葉蛾,已成為蘋果生產的主要害蟲。主要原因是20世紀90年代初期,擬蟲菊酯類農藥在果園內廣泛應用,大量殺傷天敵,使其大量繁殖,積少成多。三是斑點落葉病、褐斑病上升為主要病害。四是蚧殼類害蟲在套袋果園日趨嚴重。由于套袋后袋內環境趨暗、陰濕,為蚧殼類害蟲提供了適宜的生存環境。五是蘋果霉心病難以控制。元帥系品種較重,缺乏有效防治方法。
2.2 危險性病蟲成為果園潛在威脅
一是蘋果棉蚜危害面積逐步擴大。已蔓延到幾乎整個蘋果主產區,且疫區仍在不斷擴大。二是蘋果蠹蛾不可忽視,危害樹種多。其危害蘋果、梨、桃、杏等,全國主要分布在**和甘肅等地,是我國一類進境檢疫性有害生物和全國檢疫性有害生物,有些地方尚未發現。目前,要嚴密監控,控制疫情傳入,積極采取果斷措施,確保將疫情消滅在萌芽狀態。
2.3 新的病蟲害不斷出現,生理病害和病毒害日趨嚴重
新的病蟲害如蘋果黑(紅)點病、葡萄雙棘長蠹、櫻桃果蠅等的出現提出新的挑戰。生理病害和病毒害如黃花病、小葉病、裂果病、日灼病、汽灼病、霜環病、苦豆病、生理性爛根、花臉病(銹果病)、花葉病等日趨嚴重。
2.4 果園病蟲害有累積效應
蘋果病毒病、枝干根部病蟲具有積年發生或流行的特點,枝干與根部的病菌和蟲源能在樹體周圍逐年累積,積累到一定量后造成嚴重發生危害,且難以根治,如腐爛病、枝干輪紋病、炭疽病、根癌病、棉蚜等。果園各種病蟲害的發生時期相對固定,病蟲害越冬場所相對單一。
3 防治存在的問題
3.1 病蟲害監測預報及檢疫體系缺乏或不健全
防治減災體系、檢疫御災體系、監測預警體系、應急反應機制不完善,對一些常見和次生性病蟲害發生動態缺乏必要監測及檢疫,病蟲害工作處于被動狀態,帶有很大的盲目性。
3.2 群防群治機制不順暢,防治工作未得到全社會的共識
果園病蟲害防治意識淡薄,防治技術普及推廣不力,群眾缺乏防治知識和技術,人工防治技術沒有得到普及,責任制難以落實,依賴思想嚴重,防治市場和社會化體系尚需完善。
3.3 基礎工作及設施薄弱,防控能力差,協調機制不健全,人員不穩定
測報、檢疫、防治等環節未達到最佳運作管理模式和協調均衡發展,缺乏必要的防治設備和交通工具,防控應急體系建設亟需加強;基層森防人員缺乏、調動頻繁;專業知識老化,對病蟲害和天敵的研究不夠;切合實際的防治經驗不足,嚴重制約著果園病蟲害防控工作的開展。
3.4 對一些常見和重要病蟲害的發生動態與規律缺乏必要的調查研究
生產上出現“疑難雜癥”后,不能科學有效地應對,造成較大的經濟損失。如梨小食心病、蘋果黑星病、果實上的各類斑點等。
3.5 綜合防治觀念淡薄,重化學防治,未兼顧果樹本身固有的抵抗性
貫徹落實“預防為主,綜合防治”方針意識不強,觀念淡薄;防治措施單一,不重視生態防治,重農藥防治;用藥不科學不合理,反復使用單一農藥;盲目加大農藥濃度,盲目使用劇毒農藥;農藥混用不當;抓不住關鍵防治時機;忽視了果樹本身的抗蟲、抗病能力的增強,對果樹生長環境造成了嚴重破壞;危害了天敵,也間接增強了病蟲的抗藥性。病蟲害雖然得到了控制,但對果品本身天敵以及果園環境造成了很大的負面影響。
3.6 病蟲害防治技術研究和推廣經費嚴重不足
現有的工作力度無法滿足生產需求,而依靠“誰經營、誰防治”的方針,國家經費有限,一些發生嚴重的病蟲害無法及時防治,或者防治一片、留一片,形成惡性循環,往往是事倍功半。
4 綜合防控對策
果樹病蟲防治應加強監 測、檢疫力度,以“預防為主,綜合防治”的方針,以加強栽培管理、改善生態環境為基礎,優先選用生物防治、農業防治、人工防治等綜合防治方法,保護和利用天敵,科學合理用藥,最大限度地減少農藥使用量,有選擇性地使用化學農藥和次數。
4.1 加強目標管理及監測預報、檢疫監管力度,提高防范意識及應急防控能力
應加強目標管理,落實責任,提高防范意識。加強協調機制及設施建設,強化科研推廣,提高科學防御控災能力[1]。加強監測預報、檢疫監管力度,提高應急防控能力。完善防治減災體系、檢疫御災體系、監測預警體系、應急反應機制,加大檢疫執法力度,嚴防危險有害生物入侵[2]。
4.2 加強農業防治,預防控制病蟲害
創造有利于果樹生長健壯的條件,增強其對病蟲害的抵抗力;但要不利于有害生物的生長繁殖,從而達到控制病蟲害發生發展。一是合理建園,培育和利用抗性品種及健壯無病蟲苗木,把好檢疫關。二是清園,清除病蟲殘體,深耕除草。三是科學管理,增強果樹抗體。施肥、澆水、松土除草、合理密植、修剪及間作,疏花疏果、配方施肥、果園生草、果實套袋,創造出不利于有害生物滋生但有利于果樹生長發育的環境條件。四是定期觀察,搞好測報[3]。
4.3 提高生物防治技術
一是利用生物農藥及生化農藥放線菌、病毒、真菌、細菌、線蟲等有益生物或其代謝產物防治果樹病蟲;二是充分保護和利用自然天敵或在果園大量釋放天敵,以蟲治蟲;三是利用昆蟲激素誘殺昆蟲等[4]。
4.4 開展物理、人工機械防治
根據病蟲的某種生物學特性,輔以較簡單的機械或措施直接將病蟲害消滅,最常用的有射線處理、高溫處理、誘殺、糖醋液、黑光燈、捕殺、阻隔、性誘劑、滌白、果實套袋等方法[5]。
4.5 科學安全規范使用化學農藥防治
一是合理用藥。使用無公害果品生產中允許實用的高效、低毒、污染小或無污染的農藥。二是對癥用藥。準確識別有害生物種類及藥劑特性后用藥。三是適時用藥。應把握好防治時期,最好在病蟲害發生前用藥,注意用藥安全間隔期,同時忌在暴雨前施藥。四是適量用藥。使用時要根據病蟲情況、果樹狀況及農藥特點,采用常用濃度。五是專性用藥。一些殺螨劑殺蚜劑僅對螨、蚜有毒殺作用,卻對有益生物無害或毒性小。六是混合用藥。同一時期發生幾種病害或蟲害,科學采用2種或多種農藥混合使用,可兼治幾種病蟲,又能抑制或延緩病蟲抗藥性。七是輪換用藥。可防止病菌和害蟲產生抗藥性,并保護害蟲的天敵。八是選擇用藥。利用有害生物與天敵在生物學和生態習性上的差異,使用藥劑只殺傷有害生物而不影響天敵。九是創新用藥。改進農藥使用性能,以提高藥效,如在農藥中加入展養劑、滲透劑、緩解劑等,既節省農藥又提高藥效。十是規范用藥。盡可能地采用低容量細霧噴灑技術,淘汰大水量粗霧噴灑機械[6]。
5 參考文獻
[1] 翟富民,張世軍,王闖.慶城縣蘋果病蟲害發生動態調查及防治策略[EB/OL ].(2010-03-25)[2013-03-25].http:///qykj/detail.php?n_no=105765.
[2] 陳蘭貴.果樹病蟲害綠色防治途徑[J].河北果樹,2013(1):31,33.
[3] 劉小娟,陳穎,裴曉平,等.平輿縣幾種果樹病蟲害的發生與防治[J].現代園藝,2012(12):156.
[4] 封立芳.果樹病蟲害防治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河北果樹,2012(4):55-56.
[5] 朱長華.東光縣果樹病蟲害防治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中國果菜,2011(7):31.
[6] 劉建敏.果樹病蟲害防治存在的問題與對策[J].北方園藝,2008(4):237-2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