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雙玲,普鳳霞,唐正剛,李連海,楊奉文,董 霜
(1.玉溪市飼草飼料工作站,云南 玉溪 653100;
2.新平縣飼草飼料工作站,云南 新平 653400;
3.澄江市畜牧漁業(yè)服務管理中心,云南 澄江 652500)
構樹(Broussonetiapapyrifera),別名褚桃、構桃樹、楮樹等,為桑科,構屬落葉喬木,我國分布廣泛,通??缮L至10~20 m高,適應能力很強,耐干旱貧瘠,生長能力較快,鮮嫩枝葉動物喜食,是優(yōu)質的畜禽飼料。在構樹基因資源和種質創(chuàng)新基礎上,采用現(xiàn)代生物技術和雜交育種方法培育出的新構樹樹種具有速生、豐產、輪伐期短、適應性強、易繁殖、分布廣、飼用價值高、抗逆性突出等特點,株葉(風干)粗蛋白含量20%以上,微量元素和氨基酸含量豐富。當年種植當年收獲,第1年畝產鮮枝葉3~5 t,第2年進入豐產,畝產鮮枝葉4~10 t,是優(yōu)質的蛋白飼料原料,可“以樹代糧”替代部分餅粕和麩皮,降低養(yǎng)殖飼料成本,緩解人畜爭地爭糧矛盾。本試驗進行雜交構樹的引種栽培,旨在為構樹種植提供科學依據。
1.1 試驗地概況
試驗地位于新平縣桂山街道亞尼社區(qū)亞尼河小組雙龍橋,北緯24°03′39″,東經102°07′17″,海拔1 160 m,屬亞熱帶高原季風氣候,干濕季分明,年平均氣溫17.5 ℃,年均降水量951.5 mm,年均日照時數(shù)2 261.2 h,無霜期246~354 d,試驗地為紅赤壤山坡地。
1.2 試驗材料及時間
試驗材料為雜交1號構樹苗,由中國科學院植物研究所國家實驗室培育。試驗時間為2020年10月至2021年10月。
1.3 試驗設計
采用大田小區(qū)試驗設計,設產量測定組和物候期觀測組,產量測定組隨機選取6株相鄰的雜交構樹為1個小區(qū),共測3個重復;
物候期觀測組隨機選取18株相鄰的雜交構樹組成。
1.4 引種試驗過程
1.4.1 土地整理及種植
除去地上雜草后用機器旋耕土地整平,隨后按照壟高10~20 cm、壟臺上寬35~45 cm、下寬50~60 cm、壟溝寬30~35 cm開溝起壟。根據當?shù)貧鉁?、土壤、降?a href="http://m.cnyhmy.com/doc/qingkuang/" target="_blank" class="keylink">情況和構樹發(fā)育特點確定秋末種植。按“高海拔密植,低海拔稀種”的原則,種植密度10 000株/hm2,株行距100 cm×100 cm。
1.4.2 種苗準備及移栽
種苗品種純度達95%以上,種苗健壯,無病蟲害,根系發(fā)達,葉片厚實且葉色濃綠,苗高20~30 cm。種苗運至種植地塊,及時取出整齊擺放于陰涼避光處并補充水分。栽種時充分混勻基肥與栽植土,保證根系舒展,先回填地表土,再分層回填底土后踩實,確保根莖與土面齊平,定植后澆透水。
1.4.3 水肥管理
定植后立即灌透定根水,使土壤水分達到田間保水量40%~60%。7 d后澆水1次,之后每隔15 d澆水1次,然后封土為堰。缺水地區(qū)可使用滴管、噴灌、覆膜等節(jié)水灌溉措施,雨量充足地區(qū)注意排水。底肥按照每株1 kg為標準增施充分發(fā)酵的農家肥,另加復合肥和磷肥每株0.1 kg。第1次透雨后施用氮肥20~30 g/株,之后每刈割1次加施農家肥、氮肥或者復合肥于根部并覆土。種植后根據情況及時清除雜草,苗高1.3 m距離地5~10 cm第1次剪枝,以后45~55 d(低海拔)刈割1次。
1.5 測定指標
自定植日起,每天定時觀測記錄雜交構樹的各生育時期。主要觀測指標為萌動期(分為葉芽膨大開始期和葉芽開放期)、展葉期(分為開始展葉期和展葉盛期)、顯蕾期、開花期(分為開花始期、開花盛期、開花末期)、果熟期(分為果實成熟期、果實脫落開始期和果實脫落末期)、秋色期、落葉期。植株長至1.3 m時刈割,測定組內3個重復小區(qū)內雜交構樹產量。
2.1 物候觀測結果(表1)
表1 雜交構樹物候觀測結果表
2020年10月4日種植至2021年10月5日試驗結束,共計1年時間(366 d)物候觀測結果。1年種植期內未開花結實,10月4日種植,第5 d葉芽膨大,第11 d葉芽開放,第18 d開始展葉,隨后進入冬季開始休眠,持續(xù)112 d休眠期后,翌年2月11日進入春季,開始第2次葉芽膨大期,之后第8 d為葉芽開放期,第17 d開始展葉,第42 d為展葉盛期,隨后直至9月20日進入秋色期,從展葉盛期至秋色期間隔179 d,秋色期15 d后進入落葉期。
2.2 產量測定結果(表2)
表2 雜交構樹產量測定結果
植株長至1.3 m時刈割測產及記錄,種植1年的雜交構樹可刈割利用2次,全年每公頃鮮草產量僅12.87 t,產量低。
3.1 討 論
構樹物候期隨季節(jié)規(guī)律性變化,受環(huán)境溫度、光照、水分、礦質營養(yǎng)和生長物質等因素的影響,雜交構樹種植1年未開花結實,可能與溫度、水肥、種植時間有關,才開始展葉就進入了休眠期,次年春季再次萌芽展葉后,在生長期間降雨追肥和每次刈割后施肥,引起枝葉徒長,影響花芽形成,導致不開花。
雜交構樹種植第2年達到豐產,可連續(xù)收獲15年,每年可收割4~5 次,畝產鮮枝葉10 t[1]。產量受品種、種植方式與密度、生長高度、分枝數(shù)、適宜刈割期、刈割頻次等因素影響,同時施肥、除雜和灌溉等田間管理也是影響產量的重要因素,施肥量過少和過多都會導致植物產量降低[2],李愛華等研究表明施肥組在生長量調查的樹高、地徑、冠幅、葉重等指標極顯著高于不施肥組,說明施肥對構樹的生長有很大的促進作用,合理的施肥管理在日本構樹的栽培過程中非常必要[3]。郭琪等研究表明高肥力區(qū)雜交構樹在第3 個生長月進入株高與產量的快速生長期,低肥力區(qū)雜交構樹進入快速生長期的時間要比高肥力區(qū)滯后1個月[4]。李瑞等開展了不同樹齡雜交構樹苗在不同立地條件、密度及除草方式下種植對比試驗,結果表明一年生木質化雜交構樹苗成活率較當年生半木質化苗高,大棚種植成活率較露地種植高,寬窄行斜角種植增加種植密度可提高產量,增加雜交構樹的光熱條件, 提高了單次產量也增加了收割次數(shù)[5]。黃新等研究表明隨著行株距的增加年生物產量總體呈下降趨勢,行株距為50 cm×50 cm 時雜交構樹生物產量最高,達到113 t/hm2,90 cm×90 cm行間距年生物產量最低,僅為45.4 t/hm2,說明適當密植可增加雜交構樹產量[6]。構樹為??浦参铮颇细弋a桑園建議合理密植的范圍為19 500~21 000株/hm2[7]。本試驗雜交構樹種植1年刈割次數(shù)僅2次,鮮草產量較低,其原因一是種植密度低,僅10 000株/hm2,株行距高達100 cm×100 cm。二是田間管理不善,如不及時施肥、松土和清除雜草。三是種植時間偏晚,本試驗秋季種植剛進入展葉期就進入季冬植株休眠期,導致第2年植株生長緩慢,刈割次數(shù)少,應將種植時間提前到6—8月較為適宜。
構樹
3.2 結 論
在本試驗條件下,中科1號雜交構樹種植1年物候期觀測到萌動期、休眠期、展葉期、秋色期和落葉期,未出現(xiàn)顯蕾期、開花期、果熟期;
刈割次數(shù)僅2次,平均產量僅為6.435 t/hm2,低于預期刈割次數(shù)和產量。因構樹的經濟壽命可長達20年,建議下一步開展補種增加種植密度,同時加強施肥、松土和清除雜草等田間管理,繼續(xù)開展物候期觀測和產量測定,補充和完善后續(xù)種植數(shù)據,為新平縣構樹引進栽培利用提供更全面完整的科學指導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