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體祥
(鄆城縣公路事業發展中心,山東 菏澤 274700)
公路工程的安全是確保我國經濟穩定增長、促進人員流動和提高城市化進程的重要推動力,因此,公路工程的安全性是國家和社會各界密切關注的問題。提高公路工程的安全管理水平需要社會各界的努力和支持,需要政府層面與施工管理層面的協調共進,在不斷的實踐發展中完善公路工程安全管理的不足和具體防護對策,促進公路工程穩步發展,為社會經濟發展提供強大的推動力。
1.1 高邊坡與深基坑安全問題
在公路工程開始施工時,不可避免地會遇到山體挖掘形成大量高邊坡的情況,這種人為形式的挖掘會破壞山體原有的地質結構,致使其地質環境失去平衡。如果施工人員的處理方法不當,極易出現邊坡失衡、機械傷害、爆破傷害等安全隱患。隨著高層建筑數量越來越多,促進了深基坑支護技術的發展,但隨著城市化進程的加快,建筑物的間距越來越窄,甚至有的基坑邊緣距離已有建筑物十幾米乃至幾米,給公路工程施工增加了不小的難度。一般情況下,深基坑周邊向基坑內發生的水平位移是兩邊占比小、中間占比大,中間位置是深基坑發生邊坡失穩的主要部位,這種情況可能會造成人員傷亡。邊坡失衡是高邊坡與深基坑共同具有的安全隱患,包括:邊坡深層變形失穩,指邊坡整體出現變形失穩情況,如大面積滑坡、坍塌等,災害影響范圍遠遠超過邊坡本身的范圍;
邊坡淺層變形失穩,指邊坡表層或稍深一層的坡度變形,造成局部坍塌的情況;
邊坡坡面變形,指自然環境如雨水沖刷、風化侵蝕等造成的邊坡表面山體剝落,危害范圍小、治理難度小。
1.2 臨時用電安全問題
公路工程的用電具有不確定性和流動性特點。臨時用電的地點要按照公路工程的施工進度而不斷進行調整和移動,對用電系統的設計有極大要求。所以,臨時用電系統必須在滿足實際可操作性的同時滿足隨時可拆除的特性。公路工程的用電系統設計不合理通常都是在追求操作的簡單性和設備的經濟性,但卻忽略了用電安全問題。此外,在用電系統設計方面仍存在不少問題,如配電用電系統的整體結構錯亂、缺乏安全庇護裝置,或是庇護裝置安置不完善、線纜溫度監測具有延時性等有關臨時用電電路系統設計方面的問題。再有,公路施工現場沒有一套科學合理的臨時用電施工組織設計,對于臨時用電的流程沒有一個合理的模擬規劃。這些問題都關系到施工人員自身的安全問題,也關系到公路施工能否順利進行和公路施工質量,所以,臨時用電問題不容小覷。
1.3 特種設備管理問題
在公路工程施工中需要技術人員依靠自身的專業素養進行特種設備操作,所以,技術人員的專業水平是特種設備操作安全性的重要保障。但是,很多建筑公司并不重視技術人員的專業素養,導致有些施工人員不僅對遵守國家相關法律法規的意識淡薄,在對特種設備進行具體操作時也不夠熟練,或者存在不安全的操作行為,導致一旦出現問題,無法實施正確處理手段。在公路施工過程中,有些建筑公司只注重工程進度和建筑施工成本控制,卻忽視了相關安全責任的貫徹落實,特別是在專用的特種設備管理上,如有些架橋機、塔吊等設備已出現老化、腐蝕等情況,依舊將其運用到具體的施工中;
再如有些特種設備在使用時無法預測其超載情況,只能根據施工人員的以往操作經驗進行判斷,易導致特種設備在使用過程中出現機體傾覆現象。上述情況如果發生在公路施工過程中,施工人員與整體施工的安全性得不到根本保障,會影響公路施工進度,并造成不良的社會輿論影響。
1.4 有限空間作業問題
在公路工程建設中,有限空間作業審批制度落實不徹底、安全風險識別不到位。人工挖孔樁、鋼箱梁、管井管道等在有限空間內進行危險性作業時沒有全面整體的識別和評估,在施工時沒有嚴格按照危險作業的批準制度執行,未嚴格遵守“先通風、再檢測、后作業”的操作規程,在沒有進行檢測、防護、監督等安全條件下作業,容易造成人員傷亡和現場坍塌事故。在進行有限空間作業時,對應急管理和安全生產工作重視程度不夠,沒有制定相應的應急事故處理預案,防護用品和應急器材配備不完善。當突發事故發生時,現場應急救援處理不當,事故發生單位和現場人員缺乏基本的應急知識和自救互救能力,缺乏個人防護裝備和應急裝備,在沒有弄清造成危害的因素,又沒有采取可靠的防護措施的情況下盲目施救,導致傷亡人數增加。
1.5 隧道安全問題
在公路工程隧道洞內施工過程中,由于隧道內的封閉性不能及時通風,有可能產生有害氣體或粉塵,如甲烷(CH4)、一氧化碳(CO)、二氧化碳(CO2)、粉塵(PM2.5+PM10)等。一方面,極易造成施工人員發生中毒或爆炸事件,如甲烷作為可燃氣體,如果在氧氣充足且干燥的情況下遇明火能夠導致氣體燃燒,將引發大規模爆炸事件,從而危及施工人員的生命安全,也對公路工程造成不可挽回的損害;
另一方面,由于隧道內采光性較差,光照有時要完全依賴照明設備,如果照明設備放置數量過少或設備老化而出現功能不完善的現象,施工人員就無法對具體施工情況進行準確判斷,在發生安全問題時不能及時發現或處理,極易導致隧道內施工作業不安全事件的發生。
2.1 應用公路災害智能檢測系統
在公路工程施工過程中,高邊坡與深基坑可能會出現安全隱患問題,必須對其做好施工風險評估,風險控制是風險評估中的最后一個環節,也是最關鍵的一步。需要應用公路災害智能檢測預警系統調整具體施工方案,在施工周圍環境條件較為復雜時,可以通過智能檢測預警系統對地質環境進行勘察,如山體表層巖體的破碎程度、可爆破性的操作程度等,利用系統平臺檢測的數據結果為施工作業提供決策的數據依據,使施工方案的制定更為科學與合理。邊坡施工挖掘過程中應利用智能檢測系統進行監測,對自然斜坡與山體坡面土質結構的變形情況進行跟蹤,當檢測出山體有拉裂、局部松動、巖體脫離甚至出現山體整體失穩時,應立即制定山體加固方案,通過檢測的數據參數設計科學合理的加固流程,以確保人員安全和公路施工順利進行,有效提高公路施工安全隱患的控制水平。天氣也是影響高邊坡與深基坑出現安全問題的重要因素,可以利用智能檢測系統對當地的天氣情況進行預測,根據檢測結果制定施工方案,從而降低惡劣天氣對公路施工效率的影響。
2.2 應用智慧用電系統
對于公路施工臨時用電的特點、設計不合理等問題,通過應用智慧用電系統對施工具體情況進行分析處理,根據得出的臨時用電相關數據設計出科學合理的臨時用電方案,包括用電規劃、用電時間和用電安全。對于加強公路施工臨時用電規劃方面,可以在用電線路上使用智能用電系統對臨時用電電力線路進行實時安全監測,將溢電、漏電、電流、電壓等用電安全數據信息實時傳輸到公路工程的云平臺,使工作人員能夠及時發現可能出現的安全隱患并進行補救處理,可以降低臨時用電出現安全問題的概率。通過智能化、數據化的系統可以實現對臨時用電系統的連續性、整體性的數據跟蹤和歸納分析,及時發現臨時用電的電氣線路和用電設備是否存在安全問題,如電纜溫度異常、漏電、電壓過高或過低等情況,只要發生安全問題,就能及時向安全管理人員發送用電預警信息,增強臨時用電的安全性,加快公路工程的施工進度并提高施工質量。
2.3 安裝智能檢測預警系統
一方面,在公路工程中,應嚴格按照國家的相關規定和制度去貫徹和執行安全生產管理體制,重視特種設備操作人員的專業素質。在施工招募時應聘用具有特種作業證件的員工,在日常的工作中觀察其專業水平的高低,如遇到技術不過關的情況應及時辭退或調崗。還應定期進行培訓,在培養自身團隊人才、提高專業素養的同時,令其了解國家相關法律法規,使施工人員按照規定進行特種設備的操作。另一方面,應在公路施工前進行特種設備如橋、門式起重機、塔式起重機等租賃或購買時安裝智能檢測預警系統、全自動夾軌器等設備,以確保特種設備能夠進行智能化監測,在即將發生問題或存在安全隱患如起重機超載、傾覆或大風天氣等情況時及時發出預警。智能檢測預警系統能夠利用三維模型、大數據分析等技術實現對特種設備實時監測,做到智能化、可視化和數據化管理,提高特種設備施工安全和人員安全。
2.4 制定空間作業應急方案
對于公路施工工程有限空間作業安全問題,應根據相關法律法規和具體施工的實際情況制定一個科學合理的應急方案。在有限空間如裝箱梁、管井管道等進行施工作業時,需要將其錄入“平安交通”安全平臺進行統一管理,在完善現有安全制度的同時,將應急預案、審批流程、操作規范等進行統一規劃處理,配備完善的防護用品和應急器材。制定應急預案時,應根據現場的實際施工情況,充分考慮天氣、環境等因素對施工過程的影響,可以利用三維模型模擬發生安全問題時的具體情況,規劃出一個快速、合理的救援或自救方案。在進行有限空間作業之前,根據作業空間的實際情況設計出一個科學、快速、容量大的應急安全通道。定期組織施工人員安全教育培訓,如播放應急救援視頻、發放安全手冊、講解安全問題的類型及成因等方式,使施工人員了解基本的救援相關知識,強化其救援能力和自救能力,提高在有限空間內進行作業的安全性,促進公路工程順利進行。
2.5 應用隧道自動化檢測與控制技術
針對隧道內通風、防塵、照明等環境因素發生的安全問題,可以應用隧道自動檢測與控制技術。通過設置傳感器的方式對有害氣體及時進行預測、監測并將數據傳輸到云平臺上,使施工人員及時看到相關數據的變化和差異值,為施工人員提供實時預警。還可以實現自動監測、自動控制和自動通風,從根源上防止中毒、爆炸等突發事件的產生,杜絕人員傷亡和施工現場坍塌情況。使用濕式鑿巖機、濕式噴射技術等現代化技術手段和現代化工藝在進行巷道打眼、爆破等隧道內作業時及時有效地對巷道進行通風處理。在運渣時能夠及時采取通風換氣、灑水除塵等濕式作業措施,定期對隧道路面和斷面進行清理除塵,有效阻礙隧道內揚塵危害的產生。提高隧道照明程度和設備的完善性,在隧道內每隔5~6m 設置一個滿足范圍內照明要求的照明設備,以確保照明充足且均勻,提高公路工程隧道內的安全性。
隨著我國經濟的快速發展,對公路工程建設質量的要求也越來越高。只有及時有效地解決在公路工程安全管理過程中的問題,才能確保公路工程順利進行,防止公路工程出現質量問題,確保我國的經濟效益不受影響而穩步發展。根據公路施工過程中的安全問題制定相應的防范對策或應急處理制度,應用智能高效的監測管理系統對可能存在的安全隱患進行專業性的分析處理,能夠提高公路工程的施工質量、施工安全性和施工效率。
猜你喜歡 特種設備公路工程用電 用電安全經營者(2023年10期)2023-11-02嚴把“三關” 強化疫情期間特種設備安全監管江蘇安全生產(2022年9期)2022-11-02新形勢下的特種設備網絡安全防護探討中國特種設備安全(2022年2期)2022-07-08更正啟事起重運輸機械(2021年16期)2021-12-31用煤用電用氣保障工作的通知中國化肥信息(2021年12期)2021-04-19安全用電知識多中學生數理化·中考版(2020年12期)2021-01-18路基換填技術在公路工程中的實踐建材發展導向(2019年10期)2019-08-24用電安全要注意小學生必讀(中年級版)(2018年10期)2019-01-04西部特種設備網西部特種設備(2018年3期)2018-07-31各階段造價控制在公路工程中的應用江西建材(2018年2期)2018-04-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