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2023年提高農村基層干部隊伍素質調研報告【優秀范文】,供大家參考。
提高農村基層干部隊伍素質的調研報告
廣大農村基層干部是黨和國家在農村各項方針政策的執行者,是農民致富奔小康的帶頭人,農村社會能不能穩定,農業能不能發展,農民能不能富裕,關鍵是必須有一支高素質的農村基層干部隊伍。因此,新形勢下如何建設一支高素質的農村基層干部隊伍是擺在我們面前的重大課題。為全面掌握了解XX縣農村基層干部隊伍素質的基本情況,摸清農村基層干部素質存在的主要問題、存在問題的原因以及提升農村基層干部素質的對策、措施,課題調研組通過發放調查問卷、實地走訪等形式,對鄉鎮、農業局、組織部、民政局及部分村屯進行了專題調研。
1.當前XX縣農村基層干部隊伍的現狀數據
XX縣共有XXX個行政村,經過兩委換屆選舉后,村主任、村黨支部書記共XXX人,村黨支部書記和村委會主任"一肩挑"的有XX人。經調查,XXX名村支書、村委會主任中,年齡XX歲以下的XX人,占X.X;XX歲至XX歲之間的有XX人,占XX;XX至XX歲之間的有XXX人,占XX.X;XX歲至XX歲之間的有XX人,占XX.X;XX歲以上的有X人,占X.X。具有本科學歷的有X人,占X.X;具有大專學歷的有XX人,占X.XX;高中及中專學歷的有XXX人,占XX;初中學歷的有XXX人,占XX.X;初中以下學歷的有X人,占X.X。經過第八次村委會換屆選舉后,新當選的XXX名村委會主任中,連任的有XXX人,農村致富能手XX人,農村專業經濟協會帶頭人XX人,復員軍人X人,外出務工返鄉人員X人。目前,XX縣X個鄉鎮XXX個行政村的新一屆兩委領導班子,正以高昂的士氣和滿腔的工作熱情,帶領村民投身到經濟建設之中。
2.當前XX縣農村基層干部隊伍素質存在的主要問題及原因分析
2.1當前XX縣農村基層干部隊伍素質存在的主要問題
2.1.1農村干部年齡老化,部分村級干部隊伍后繼乏人。調查發現,村黨組織成員年齡偏大,XX歲以上有XXX人,其中XX歲以上的有XX人,XX鎮就有XX人,年齡最大的是XX鎮的團結村支部委員XX(XX歲),村干部年齡已然老化。在座談中我們了解到,有相當一部分年輕人都外出務工,留在村里的基本上都是“老、弱、病、殘”,而一些有真才實學、發展能力強的優秀青年則對當村干部的熱情不高,這些狀況都在客觀上限制了后備干部的推優選拔工作。
2.1.2班子結構不夠合理,制約了農村基層干部整
體水平的發揮。目前,農村基層干部文化程度低、缺乏專業知識,成為影響當前農村經濟社會發展和小康目標實現的一個重大因素。一是,文化程度偏低。村委會委員中初中及以下學歷有XXX人,占委員總數XX;村黨組織成員中初中及以下學歷的有XXX人,占XX。二是,專業知識結構不合理。村干部中懂專業技術的人很少,農村工作急需的農業、畜牧、林業、農機等專業技術人才奇缺,不能適應農村經濟發展的需要,制約了農村工作的有效開展。
2.1.3后備干部儲備不足,制約了農村基層干部隊伍整體素質的提高。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和城市化進程的加快,農村富余勞動力大量向城鎮轉移,造成農村優秀青年人才外流,甚至出現以“老、少、婦、病、殘”為主的村,使村級組織選人用人的視野和空間受到限制,村“兩委”班子仍然存在后繼乏人的問題。與此同時,在村級經費和村干部工資待遇相對較低的情況下,一些有文化、有技術、有本事、有威望的人不愿意當村干部,出現村干部難以物色到合適人選的狀況。
2.2原因分析
2.2.1農村基層干部自身主觀因素帶來的影響。一是,農村基層干部大多文化程度偏低,不注重對黨的理論政策的學習,對教育培訓認識不高,興趣不大,缺乏應有的積極性,知識更新不及時,其政治業務素質難以適應形勢發展的需要,面對新情況新問題往往束手無策。二是,農村基層干部工作方式難改變。農村基層干部的職能由過去的以“管理”為主“轉向以服務”為主,這對干部的工作作風和領導方式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但調查發現,目前村干部沒有把工作重心轉變到以法律的手段、經濟的手段來管理村事務上來;沒有定位到積極發展農村經濟、自身示范做樣子、教育群體換腦子、引導農民找路子,建立一個適應農村市場經濟發展的新機制上來。
2.2.2現行體制及政策意識不適應帶來的影響。一是,在村"兩委"關系上,黨支部的領導作用如何體現,村委會如何依法充分行使職權,兩者關系如何協調,雖然《中國共產黨農村基層組織工作條例》和《村民委員會組織法》對職責范圍分別作出了規定,但二者的權限范圍不確定,客觀上造成了村"兩委"爭權的發生。二是,村干部政策水平與農民的維權意識相比,顯得相對滯后。在經濟相對發達的村,經濟結構加快調整,農村社會結構、組織形式、農民從業方式日趨多樣化,農民市場意識明顯增強,農民關注、學習與自身利益有關的法律和政策,利用法律和政策手段維護自身權益。有的村干部不學習法律和政策,跟不上形勢的要求,繼續沿用舊的領導方式和工作方法,忽視甚至損害群眾利益,造成干群關系緊張,損害了黨的威信,導致執政的政治成本偏高。
2.2.3村級后備干部的培養、激勵、使用機制不健全帶來的影響。一是,一些鄉鎮黨委和村黨支部在培養干部的問題上工作不積極、不主動,不是去挖掘人才、培養人才,而是靠人才自然成長。在后備干部隊伍建設上存在"重數量、輕質量,重配備、輕培養,重眼前、輕長遠"的現象。二是,個別村黨組織負責人妒賢嫉能,害怕"培養了苗子,失去了位置",將優秀青年農民拒之門外,堵塞了農民黨員隊伍的源頭,制約了整個隊伍的優化。
3.提高農村基層干部隊伍素質的對策和思考
當前,我國正處在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關鍵時期,各種深層次的矛盾和問題日益凸顯,加強農村基層干部隊伍建設,特別是提高農村基層干部素質顯得尤為重要。因此,要站在全局和戰略的高度,全面實施農村基層干部"素質提升工程",為推進新農村建設提供堅強的組織保障。
3.1在選拔上求"新",優化農村基層干部隊伍結構
推動農村基層干部隊伍結構的優化,關鍵在創新,出路在創新。一是,要在選人標準上創新。要以今年村"兩委"班子換屆選舉之機,通過民主、競爭、擇優,把觀念新、能力強、懂經營、會管理、能帶領群眾致富作為選拔村干部的重要標準,將年富力強、有致富本領和開拓精神、群眾公認的人才選進村領導班子,配強村"兩委"班子。二是,要在選人范圍上創新。要逐漸打破傳統的“限定村內人選,固定本村任職”的束縛,逐步強化人才資源共享的意識,面向鄉鎮乃至更大范圍制定相應政策吸引優秀人才到農村任職。三是,要在后備干部培養載體上創新。大力培養農村鄉土人才和熟悉農村工作的各種專業技術人才,建立鎮村的農村鄉土人才庫和村后備干部庫,為農村基層干部隊伍建設培養后續人才。
3.2在培育上求“深”,提高農村基層干部隊伍的綜合素質
一是,要把學歷教育作為提高農村基層干部科學文化
素質和綜合素質的治本之策來抓。支持和鼓勵基層干部積極參加自學考試、電大等各類本科班的學習,著力提高農村基層干部的學歷層次和文化水平。二是,本著“缺什么、補什么”的原則,通過各種途徑,采取靈活多樣的方法和形式,定期和不定期地、大規模地培訓農村基層干部。緊密結合農村基層干部的實際需要,以鄉鎮為陣地,采取請進來教、帶出去學等方式進行集中培訓,以此全面提高農村基層干部素質,使農村基層干部較好地認清形勢,把握趨勢,適應農村工作新形勢和新任務的要求。三是,豐富培訓內容,分類提升農村基層干部的綜合素質。要強化實用技術培訓,利用農村現代遠程教育等舉辦蔬菜種植、禽畜養殖、農業產業化經營和農產品深加工等農村實用技術培訓班等方式,開發農村基層干部的潛能,提高他們的專業技能和致富能力。
3.3在監督上求“嚴”,強化農村基層干部隊伍的有效管理
勤政重在激勵,廉政重在約束,沒有監督的權力必然導致腐敗。因此,要嚴格監督約束機制,全力抓好農村基層黨風廉政建設。一是,拓寬渠道,強化群眾監督。始終把村干部置于組織和群眾的監督、考核之下,把村干部的責、權、利與績、獎、懲有機地結合起來,使村干部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實行“雙述雙評”分優劣,村干部既向鄉鎮黨委述職又向群眾述職,既接受上級評價又接受群眾評議;二是,創新制度,突出重點監督。在推行以村務公開、黨務公開、財務公開為主要內容的民主管理上狠下功夫,在村務公開推行上可以采取讓群眾點題,即改過去公開什么百姓就看什么為群眾想知道什么就公開什么的新局面,從而還干部一個清白,給百姓一個明白。
推薦訪問:提高農村基層干部隊伍素質調研報告 干部隊伍 農村基層 調研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