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最新在第一期科級干部培訓班結業典禮上講話(全文),供大家參考。
在2021年第一期科級干部培訓班結業典禮上的講話
同志們:
為期20天的全市第一期科級干部培訓班完成了預定的培訓任務,今天就要結業了。在培訓中,學員們克服困難,端正態度,認真聽講,較好地完成了各項學習任務,達到了預期目的,取得了良好效果。在此,我代表市委組織部對培訓班的圓滿成功表示熱烈祝賀,對培訓期間付出辛勤勞動的教職員工表示衷心感謝,對勤奮學習的各位學員表示親切慰問!通過培訓,大家豐富了知識,開闊了眼界,增強了本領。但要積極向上,不斷進步,創造性地開展工作,我覺得更重要的是要有一種良好的精神狀態。人,總是要有一點精神的。知識與能力固然十分重要,但比知識和能力更重要的是一個人的理想和信念,而理念和信念是要靠精神來支撐的。下面,我從四個方面,就如何保持積極的精神狀態和良好的心態,與大家說說心里話,談談真感受,與同志們交流,和大家共勉。
一、環境的好與差
蓮花出自污泥塘,卻能“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這就告訴我們,環境的好與壞,不是關鍵,重要的是用什么樣的精神與心態去面對環境。
一是要正確看待單位之間的差異。無論是國家之間、地區之間,還是城鄉之間都有差別,單位也不例外,這是客觀存在的事實,我們必須清醒地正視與面對,也要辯證的看待。單位條件有好有差,好與差只是相對的。因為時代在變化,好與差也在不斷變化。人的因素在變化,好與差也在不斷變化。條件只是外因,要想推動發展,促進變化,關鍵靠人,關鍵靠班子,關鍵靠干部。從另一個角度來看,條件好的單位,人才比較集中,不一定有利于干部成長;
條件較差的單位,有時反而更磨練人、鍛煉人、成就人。所謂“艱難困苦,玉汝于成”就是這個道理。
二是要正確看待崗位職能的強弱。毛**說,革命工作無高低貴賤之分。但因工作需要,崗位職能有強有弱,這并不是說哪個崗位好,哪個崗位不好。有的認為管錢管人的崗位好,有的認為清閑自在的崗位好,我認為,這種看法是錯誤的,壓力出干部,實踐鍛煉人。在金融危機影響深遠、市場經濟競爭日益激烈的今天,更是要有立足崗位,忠誠敬業的時代精神。不要總是抱怨崗位問題,而是要多想想能力席位問題。只有提高個人能力,才能勝任更高的崗位。我們總是說要把干部放在重要崗位鍛煉培養,這里所說的重要崗位就是條件艱苦、局面復雜、牽一發動全身的崗位,比如信訪穩定、招商引資等等。如果崗位太閑,不必怨天尤人,要利用閑時學習充電,做到蓄勢待發,把握機遇、抓住機遇。
三是要正確看待工作氛圍的優劣。評價一個地方、一個單位工作氛圍的優劣,一條重要的標準就是看領導班子是否團結,整個單位是否和諧。團結出效能,和諧出干部。但是團結不等于一團和氣,和諧也不是要聽“同一首歌”,領導干部尤其是一把手要發揚民主,善于聽取不同意見,團結與自己不同意見的人。唐太宗之所以能青史留名,很重要的一點,就是敢于納諫,勇于認錯,樂于糾偏。在唐太宗的影響下,貞觀時期的唐朝,出現了以魏征為代表的一大批敢說真話,勇于擔當,善于任事的直臣、能臣、干臣。用今天的話說,唐太宗是個好班長,注重維護班子團結,聽取采納不同意見;
班子成員也能在尊重班長的前提下,相互支持、團結協作,相互捧臺、共同成長。我們在團結問題上尤其要注意。面對和諧的工作氛圍,要加以維護,長期堅持下去;
面對不太和諧的工作氛圍,要發揚民主,善于聽取別人的意見,“良藥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這樣才能營造一個良好的工作環境。
二、工作的難與易
很多同志平時都說,現在工作越來越難,并講出很多理由加以佐證。工作的難與易是辯證的,主要在于怎么看。
(一)工作無難易。難,主要難在干部身上,難在干部的素質上。一是個人能力沒跟上,不具備解決問題的自身素質;
二是辦法措施沒跟上,缺乏手段和方法,“心有余而力不足”;
三是政策水平沒跟上,解決問題沒有準繩與依據。也許有人說,現在的群眾知道得太多,不好管。我認為應該反過來說。不是群眾知道的太多,而是我們干部懂得的太少。干部能力和群眾素質的提高不僅沒有成正比,反而拉開了距離。工作無難易,能力是關鍵。首先是分析問題的能力。具體問題要具體分析,只有這樣,才能對癥下藥。如抓工業,重點就是要抓招商引資,大抓項目、抓大項目;
抓農業,關鍵就是要抓產業結構調整,發展現代農業。再就是不斷創新的能力。面臨新情況、新問題,需要我們不斷創新思維,創新辦法,探索解決。如張溝鎮積極引導大學生回鄉創業,該鎮宋場村大學生胡琪,大學畢業回鄉,引進生物發酵養豬技術,建起了X模式的養豬場,帶動全村養豬實用人才發展到X多人,**了農村實用人才缺乏的難題;
X鎮在外出打工人員比較集中的XX建立了我市第一個在外流動黨支部,通過建立支部,不僅加強了對在外流動黨員的管理,而且還為通過流動黨員為家鄉成功招商引資,既**了流動黨員管理難題,又服務了地方經濟發展。因此,只要肯創新,辦法總比困難多。
(二)實踐出真知。“知易行難”。培訓學習的最終目的在于實踐運用,在于解決實際工作中遇到的困難和問題,更好地履行職責。但培訓學習是一時的,而在工作實踐中遇到的情況和問題卻是不斷變化、層出不窮,不可能通過一兩次培訓學習解決所有的問題。因此,既要在理論中學,更要從實踐中學。我們說,活學活用、活用活學,就是這個道理。當前,全市正在迅速掀起深入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活動熱潮。結合自身實際,把學習實踐活動抓實、抓好、抓出特色、抓出成效,重點是要按照市委的統一部署,深入基層,問政于民,問計于民。在實踐中提高干部與時俱進的學習力,辯證統籌的思維力,科學民主的決策力,敢為人先的創造力,攻堅克難的執行力。大家作為領導干部,在本單位的學習實踐活動中一定要發揮好骨干帶頭作用,要通過實踐活動,不斷提高自身的能力和素質,為X的科學發展更好的服務。
(三)人人是狀元。墨子云:“甘瓜苦蒂,天下物無全美”。人亦如此,金無足赤,人無完人。因為人的精力和時間有限,人不能成為全才。“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狀元”。學習也要處理好“專”與“博”的關系,“全才”絕不是指這里懂一點,那里懂一點,但無一精通的人,而是指在一方面突出,在多方面也有所了解的人,全不是所有,全是多方面的意思。只有在學“專”的基礎上,才能去學“博”。學習千萬不能廣而不專,雜而不精。“聞道有先后,術業有專攻”,人的智商其實沒有多少差別,學問大的人不過“聞道”早一點、多一點,而每個人也有自己的特長,有自己的“專攻”。大家要充分認識自己,把握自己,發揮特長,用好專長。更重要的問題是如何超越自己。否定自我是痛苦的,超越自我是艱難的。超越別人有目標,超越自己好似霧里看花,看不明白,也看不清楚,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希望大家在成長過程中,不斷否定自我,完善自我,超越自我,化蛹成蝶,最后成為對黨、對國家、對人民、對X有用的“狀元”之才。
三、個人的得與失
得失是道關,人人都得過。必須正確看待個人的得與失。
一是要以健康的心境看得失。得中有失,失中有得,這是辯證法的觀點。我們個別干部只講索取,不講奉獻;
只想組織照顧,不想為黨的事業盡力;
只看到別人超過自己,看不到別人所付出的努力;
一門心思想進步,但總是跳不出個人的小圈子。還有的是欲望膨脹,將欲望變為貪欲,滑進腐敗之門,踏上不歸之路。這里,我們可以從個人的角度算一算領導干部搞腐敗的“三筆成本帳”:一算“政治賬”,是自毀前程。一名干部從辦事員干起,到擔任科局級領導干部,一般需要10年時間,可謂“十年磨一劍”。如果淪為腐敗分子,這10年的奮斗就會毀于一旦。二算“經濟賬”,是傾家蕩產。一名40歲的科級干部,每年工資、福利待遇約3萬元,后半輩子收入是百萬元之巨。如果因腐敗受到“雙開”處分,不但這百萬元付之東流,還會落個傾家蕩產的結局。三算“名譽賬”,是身敗名裂。一名領導干部如果因腐敗問題被查處,將會永遠打上“貪官”的烙印,尊嚴掃地,身敗名裂,不僅在同事、朋友、親戚面前抬不起頭、做不起人,甚至自己的家屬、子女都要在名譽上受到牽連。所以,大家作為領導干部一定要正確理解得與失的關系,正確對待各種利益和誘惑。
二是要以積極的態度看得失。一個人只要踏入仕途,就會面對升遷去留。對待職位問題很能反映一個人的思想境界和政治素質。一個人不論職位高低,都不應把職務問題看得過重,更不能讓其壓得直不起腰來。個人的職務決不能靠跑、靠要。可能有個別領導干部認為,自己的職務不是黨和人民賦予的,而是憑自己的“本事”獲得的,或者是憑“關系”取得的,或者是某領導人“恩賜”的等等,這些觀念都是十分錯誤和有害的。要明確職務是為黨工作的崗位,職務的變動是工作的需要,職務的提升是責任的加重。要常修為政之德。“百行以德為首”,品德問題是做人為官的首要問題。做官必須先做人,做人必須先立德;
德乃為官之本,為官須先修德。德才兼備、以德為先,也是我們黨的干部路線和用人標準。領導干部只有常修為政之德,牢記“不以惡小而為之,不以善小而不為”的古訓,在小事、小節、小利面前嚴格要求自己,做到大事不糊涂、小事不馬虎,見微知著、防微杜漸,才能自覺踐行社會主義榮辱觀,分清是非榮辱,分辨善惡美丑,講黨性、重品行、作表率,做“一個高尚的人,一個純粹的人,一個有道德的人,一個脫離了低級趣味的人,一個有益于人民的人”。
三是要以黨性的標準看得失。國家憂患我為先,人間幸福我后事。作為領導干部應當有這樣的志向。“每一個領導干部要經常想一想,參加革命是為什么?現在當干部該做什么?將來身后應該留點什么?”實踐證明,誰在這個問題上想得深、解決得好、思想根子扎得牢,誰就能過得失關,經受住考驗。不可否認,社會轉型以來,經濟建設成為工作重心,市場經濟活動成為社會的基本活動。少數黨員干部受市場利益機制的負面影響,忘記了黨的性質和宗旨,忘記了作為一個共產黨員的基本要求。那種“三年清知府、十萬雪花銀”的求富心態,那種“借錢修路、收費還貸”的補償欲望,那種“光宗耀祖、封妻蔭子”的名利思想在這些干部中還有市場。一些不法商人、老板也別有用心地結交拉攏這些干部,博其所愛,投其所好。你好吃,就投之以甘飴;
你好喝,就獻之以佳釀;
你好賭,就送之以金錢;
你好色,就奉之以粉黛。先后把幾十個高官拉下水的賴昌星有一句話很耐人尋味,叫“不怕政府有法規,就怕領導沒愛好”。與之相比,我們更多的黨員干部是舍小家顧大家,說實話、干實事,做到“堅持黨的事業第一,堅持人民的利益第一”,真正“權為民所用、情為民所系、利為民所謀”。
四、人生的苦與樂
有人說,避苦求樂是人性的自然,多苦少樂是人生的必然,化苦為樂是智者的超然。說到底,決定人生苦與樂的還是精神和心態。
(一)苦中求樂。“不經風霜苦,哪得梅花香”。每一份職業,每一項工作,每一件事情,都有快樂與辛苦,關鍵是看你怎么看,說到底還是一個心態問題。記得毛**曾說過這樣一句話:“與天斗,其樂無窮;
與地斗,其樂無窮;
與人斗,其樂無窮。”這正說明了人只有在不斷地奮斗中才能體驗到無限的快樂。足球運動員為了踢進一個球要滿場奔跑,大汗淋漓,可在奔跑的過程中體驗到了運動的快樂和團隊的力量。我們作為公務員,作為黨的干部,工作任務重、壓力大,要做的事情很多,面對的困難較大,特別是鄉鎮基層干部壓力更大,但也正是這種壓力和困難,讓我們在繁忙的工作中體驗著為人民服務的快樂、無私奉獻的快樂,可以說是“痛并快樂著”。
(二)先憂后樂。說的是要強化憂患意識,“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一是要有崇高境界。要有“心懷天下,情系百姓”的境界和胸懷,把個人的憂樂擱置一邊,把全部的精力投入到經濟社會發展中去,關心人民群眾疾苦,憂民之憂,樂民之樂。二是要有吃苦精神。要吃苦在前、享樂在后。如果只圖享樂,不思民苦,那我們的黨性觀念就無從談起,宗旨意識就無從體現。三是要有責任意識。今年是建國六十周年,是中央保增長、擴內需、調結構的重要一年,也是X搶抓機遇、搶前爭先的關鍵一年。當前,我們面臨的經濟形勢異常復雜,國際金融危機影響深遠,縣域經濟面臨嚴峻挑戰。必須切實增強憂患意識和責任意識,把困難估計得更充分一些,把措施考慮得更周密一些,把各項工作做得更扎實一些,尤其是要避免決策失誤,提高科學決策的水平,多想一些前瞻性的問題,堅決杜絕“拍腦袋決策、拍胸脯保證、拍屁股走人”的“三拍現象”。
(三)知足常樂。關鍵是要找準坐標,找對參照物。“快樂嫌時短,苦難恨更長”,心態很重要。建議大家常到三個地方看一看:常到烈士陵園看一看,瞻仰拋頭顱、灑熱血的先烈們,就會提升自己的境界,倍加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常到農村貧困地區看一看,多參與城鄉共建、結對幫扶等活動,真心真意與農民打交道,交朋友,了解城鄉差別,體察農民疾苦;
常到城鎮弱勢群體中看一看,與下崗職工比一比,對生活待遇就會心滿意足,什么金錢、地位都是“身外之物”,將會受到心靈的洗禮和刻骨銘心的警示。“官大官小,沒完沒了;
錢多錢少,都有煩惱;
名好利好,平安最好”。希望大家進一步堅定理想信念,不為名所困,不為利所惑,做到淡泊名利,潛心靜氣,永葆本色。
同志們,心態來自精神,精神若改變,心態就會改變,心態若改變,人生就會改變。希望大家回去后,能進一步振奮精神、更新觀念,認真消化所學知識,以全新的姿態認真履行職責,扎實開展工作,切實做到學到新處、謀到深處、干到實處,不斷取得新的更大的進步,為X更好更快發展做出應有的貢獻!
謝謝大家!
推薦訪問:第一期 典禮 干部培訓 最新在第一期科級干部培訓班結業典禮上講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