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2023年在大學生線上年度總結交流會上經驗交流發言,供大家參考。
尊敬的各位領導、老師:
大家好!
我是來自*科技大學網絡思想政治工作中心的*。剛才我參加了中國大學生在線新媒體建設工作交流,聆聽了*、*等領導專家的深入指導,受益良多,很受啟發,也真誠地希望能借今天這個場合向在座的各位優秀師生學習取經。本年度工作中我校獲校園新媒體融合共建三十強高校,我個人獲校園新媒體十佳指導教師,我感到十分榮幸。下面我從三個方面簡要介紹一下我校校園新媒體的建設情況。
一、互聯互通,打造圈層化的創作平臺
學校堅持“思想為王、內容為先、方法為要、體系為綱、系統推進”的思路進行校園新媒體建設,通過完善機制體制,加強隊伍建設,豐富展示載體,轉換話語方式,“破圈入層”地把脈青年學生需求,持續供給“有”態度立場、“易”思維定位、“思”引領發展的“有易思”網絡創作內容。
一方面,打通部門協同合作機制。按照“核心定向層、關鍵執行層、共同育人層”三個層次,打造突出科學性、能動性、公平性、文化性的組織結構。依托學校成立的*高校網絡思想政治工作中心、*省高校易班發展中心,與校網絡思政工作中心、易班發展中心協同發力,構成了核心定向層,把穩態度立場;
網絡思想政治工作中心與宣傳部、學工部、馬克思主義學院等相關職能部門業務互通、職務兼任、運行協同的聯動合作,組成了關鍵執行層,轉換思維定位;
“校-院-班-舍”四級育人網格的同步共建,有效推動了各育人主體單元協同發力,形成了共同育人層,全面引領發展。
另一方面,合理設計布局新媒體矩陣。按照品牌化培育、系統化構建、分屏化設計、模塊化共享、精準化供給的工作理念,橫向聚合以校級微信平臺為主,微博、抖音、B站等平臺為輔的資源集群,建強用好網絡育人的“中央廚房”,縱向統合院級全媒體平臺,開發校本化應用,形成立體化的“云思政”教育矩陣。針對不同新媒體平臺的受眾“圈層”,開展日常化、形象化、藝術化的內容輸出,努力塑造微信平臺中積極溫暖的科大、QQ平臺中青春貼心的科大、抖音平臺中生動可愛的科大、網站平臺中奮發向上的科大。值得一提的是,借助“云思政”矩陣平臺,我校在第六屆全國大學生網絡文化節及網絡教育優秀作品推選展示中取得佳績,國賽獲獎數量穩步進入全國前五。
二、共建共育,打造集成化的共享平臺
依托省校四中心形成的“井”字型工作體系,為學校網絡育人工作的積極探索、扎實落地和高效運轉提供全方位的專家保障、資源保障、團隊保障、平臺保障、機制保障、技術保障。
一方面,在傳播者的策劃制作層面實現共建。針對西部高校網絡思想政治教育資源有限的現實,積極主動聯合有關單位、媒體、高校等,拓展寬廣的合作面,提升產品輸出水準,這種共享使得原本校內流動的思政資源與設備的功能被互聯網無限放大,極大地提升了思政教育的層次與水平。比如,省級中心聯合有關高校百名思想政治工作骨干發起的“榜樣,你好!”——黨史人物短視頻講述活動,聯動了教育部思想政治工作中青年骨干、全國網絡教育名師、最美高校輔導員等優秀代表,在全國高校產生了較大影響,相關視頻播放量超*萬次。
另一方面,在受眾的定位層面實現共育。針對網絡思想政治教育針對性不強、實效性不足的問題,立足本校學生,面向*雙非高校學生,拓展推送給西部其他青年群體,探索構建了網絡育人共享社區的新模式,這種共享使得網絡思想政治教育不再是受教育者“儲蓄”知識和技能的過程,而是在其表達、參與、共享之中,個性化地提出自己的認知與理解并獲得交流與評價,形成彼此促進的共同體。比如,策劃發起的“重溫總書記的考察足跡”線上聯學活動,輕應用點擊率超過百萬,組織開展的“紅星照耀學四史”活動,累計吸引全省*余所高校*萬師生參與分享接龍。
三、同向同行,打造扁平化的傳播平臺
學校通過與各級平臺的協同聯動,變“單兵作戰”為“集團作戰”,將優質的教育資源“壓縮”到師生的平視層面,使網絡思政成果更好地推動“三全育人”綜合改革不斷走向縱深。
一方面,高位推動提升內涵。主動對接有關職能單位,實現與教育部思政司、省委網信辦、省委教育工委的深度業務協同。比如,承辦了省委網信辦、省委教育工委“*高校網絡文明‘四個一’活動”。與人民視訊合作建設*高校思政資源共享平臺,匯聚近*個思政課程及實踐教學成果。疫情期間,承辦*“高校青年網絡戰‘疫’”系列活動吸引*所高校師生參與,在微博平臺話題累計閱讀量超過*萬,視頻瀏覽量超*萬。僅*年,《人民日報》《光明日報》等多家主流媒體對我校的網絡思政工作專題報道超過*次。
另一方面,加大協同做強增量。積極并軌中國大學生在線、全國高校思政網、易班網網絡思政教育“三架馬車”。比如,在中國大學生在線“小中樹洞”欄目上推出系列網絡作品,通過分眾化采編和深度內容文創,師生反響熱烈。其中《當事學生干部:現在就是后悔,非常后悔》一文發布半小時閱讀量突超*W+。作為全國首批*家試點單位之一,建設“青梨派”思政課在線學習平臺,與“*高校思政課大練兵”打通,建成資源豐富多樣、校地特色鮮明、具有陜派特色的思政課輔助學**臺。
近年來,通過打造“創作+共享+傳播”三維融合的網絡平臺,我校的校園新媒體建設獲得了一定的積累和成績。今年,我們將圍繞“應用優先、數字賦能、精準思政”這一條主線,充分利用數據挖掘、精準算法、智能分析等技術手段,抓取大學上網行為數據進行人群畫像,將傳統網絡信息推送升級為精準供給和定點投放,全面提升校園新媒體的建設水平。最后,再次感謝中國大學生在線長期以來的支持與幫助,謝謝!
推薦訪問:線上 會上 經驗交流 在大學生線上年度總結交流會上經驗交流發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