嵐浩言
日劇 《女神的教室——法律青春白皮書》,片名自有寓意。正如希臘神話中,蒙著雙眼、掌管法律的女神泰美斯,教會人們的不僅是公平正義需要天平衡量、利劍保駕,更如劇中反復叮嚀法律人的——學會“用心關注法律背后的人”。
“法考至上”抑或“法者仁心”
劇情發生在一所法律學堂內,通過兩位老師授課側重點和方式的不同,探討了一個最基本的教學理念話題——“以題海戰術為手段,奉行‘考試至上理念”與“以引導年輕人關注法律背后的人,奉行‘法者仁心理念”,孰優孰劣?
劇中的兩位老師,一位是以應考為重、刷題為要,性格相對內向的藍井老師;
一位是剛從法官轉任教師,注重模擬審判,鼓勵學生討論法律運作邏輯、關注涉案個體,性格外向的柊木老師。
起初,學生們對柊木的教學理念不是很認同。畢竟,日本司法考試,過關率低,備考費用不菲。他們認為,在這個階段,不以應考為核心的學習環節都該為備考讓路。但是,柊木老師用一起看似被告必敗,卻最終獲勝的模擬審判,讓學生領悟現實中的復雜人性會如何影響案件走向;
又用一起實際發生的盜竊案,讓學生意識到僅憑法律條文或直覺就為案件和當事人定性是靠不住的。
上述劇情所要闡述的便是:法律事實由人的行為構成,不了解人性的復雜,就沒法準確適用法律。當然劇情有些許理想主義色彩:一是因為在日本,通過司法考試成為正式法曹之前,相關人員還有兩年司法研修期,該階段足以保證法律人初步把脈社會、了解人性;
二是法考不易,基本應考重心還是要放在應試上。但是,從入職備考的初始階段,便提醒未來從業者不忘“法者仁心”,時刻提醒其“人性復雜”,確實很有必要。
用心關注法律背后所統攝的“人”
片中,通過模擬審判和討論,學生們不斷地深化著對法律規定與法律概念的認識。例如,通過一起文身男被拒絕進入浴池的案件,學生們反思“什么是‘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再比如,討論刑事被告是否應享有緘默權,讓學生反思——是否該給犯罪嫌疑人以沉默權?倘若因為其行使沉默權,逃避了刑事處罰,正義何在?以上劇情反映了這樣一個事實:價值觀和權利的碰撞,其背后涉及的是具體的人,權利平衡和權力制衡都是為法律背后的人服務。
當然,法律人不過是掌握技能的普通人。法律人的經歷和經驗會影響其判斷和情緒,往往導致其對人和事的先入為主;
法律技能并不能保證其一直保持謹慎和中立。正如尼采所言:“當你凝視深淵時,深淵也在凝視著你?!?/p>
不過,正因為法律人是普通人,他才會與普通人產生共情,才會用個人的經歷與經驗去判斷、評估事案性質和后果,這將有助于其對事案做出符合常識的判斷。例如,劇中一名追求正義的警察,因親人被人騷擾而產生的應激癥狀嚴重,有了不惜成為罪犯也要將此類罪犯送入監獄的想法;
再如,一名勤工儉學的學生,對加班工人身故案件感同身受,對于案件索賠事項分析得頭頭是道……
此外,法律人還必須具備強大的心理素質。直面來自當事人的猜忌、顧慮甚至是仇恨,直面來自各方的輿論壓力等,這些都是法律從業者必須面對的挑戰。正如劇中人物所言,“法律人要學會通過傾訴與討論排解壓力,獲得平穩和安寧”……
編輯:黃靈? yeshzhwu@foxmail.com
猜你喜歡仁心人性案件一起放火案件的調查:火災案件中的“神秘來電”水上消防(2021年4期)2021-11-05“狗通人性”等十一則雜文月刊(2021年11期)2021-01-07中國少年仁心大小學生作文輔導·上旬刊(2020年11期)2020-12-23醫者仁心,譜寫濃濃“山水情”金橋(2020年9期)2020-10-27逼近人性攝影與攝像(2020年12期)2020-09-10“左腳丟鞋”案件學生天地(2020年2期)2020-08-25人性的偏見地圖文苑(2019年24期)2020-01-06烈火仁心小哥白尼(趣味科學)(2019年8期)2019-11-16醫者仁心,懸壺濟世少兒美術(快樂歷史地理)(2018年8期)2018-12-03HD Monitor在泉廈高速拋灑物案件中的應用中國交通信息化(2016年10期)2016-06-08